秦汉时期,是中国政治、思想、学术等,在大一统环境下发展的源头

秦汉时期,每郡之下辖若干县,县设令长,与郡守形成直接的上下级关系,郡守还通过每年的上计监督县令长,作为考核其政绩的标准。同时县内所设机构也与郡相似,形成上下对接的关系,受命于郡。

这些属吏的设置多依据本地实际,所管辖的事务也与百姓需要相关,尽量满足国家的需要。其主要职责不外乎维持治安,征发徭役,征收税收,教化百姓,清理户籍,只要是百姓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都在其管辖之列。

这些基层组织所治理的事项,也是中央最为看重的内容,中央特别关注。而凭借皇帝一人之力无法涉猎,于是郡县制,成为皇帝实施有效控制地方的延长的手。郡县制是这些基层组织的上层管理机关,对其有管辖权,要对其进行考课和考察,而这些基层组织则有义务向郡县进行上计,郡县官吏牢牢地把握住基层百姓的活动,这样就能形成国家发展的坚强力量。

郡县也要向皇帝上计,而基层组织的治理情况,亦是其政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其权力必定要向下辐射。可见郡县制是连接中央与地方的纽带,为两者间的交流与互动提供桥梁,所以说郡县制起到上情下达的作用。

秦汉时期,政治上出现了空前的大一统,秦始皇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政治的统一推动中华文化大一统的完成。首先制度上,秦始皇建国后即着手进行制度建设。其自认为功过三皇五帝,

为突出其权威,创立皇帝制度,确立其至尊地位,为了辅佐皇帝处理政事,中央设立三公九卿,三公分别执掌军、政、监察等权力,又有九卿作为专门办事的职官,因此政事一决于皇帝,中央官吏实施政令。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这些制度为汉代所沿袭,只是在中央官制中三公的名称有所变化。

在大一统的基础上,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秦时调动大量人力修阿房宫;汉代黄河泛滥,王景治河亦调动大量人力,使黄河安然五百年。此外,巩固统一,征服周边少数民族地区,亦成为秦汉制度变革的重要内容,秦始皇北逐匈奴,修建长城,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设置五原郡,下设34县,把郡县制推行于阴山一带。

汉代亦三击匈奴,最终使得匈奴臣服,被纳入汉族之中。南征越族,统一岭南,相继设立会稽郡、闽中郡、南海郡、象郡和桂林郡,开通灵渠,不仅把郡县制传播到南越,而且沟通南北,加强同越族的联系,汉代对南越管理亦在此基础上进行。

开发西南,略通五尺道,为加强与西南的联系,统一规划,开设五尺道,管理更加规范。通过这些巩固统一的措施,与少数民族联系加强,并将其纳入汉族之中,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基础,中国辽阔的疆域版图大体确定。

其次在思想文化及意识形态上。秦始皇建国之初,崇信法家思想,采取暴力方针,利用严酷的刑罚来限制人们的言行。同时采用焚书、坑儒等极端手段试图达到思想上的统一,但终因其手段过于残暴,最终导致其灭亡。

汉初一改秦之弊,采用黄老无为的道家思想,主张清静无为,同时也倡导儒家仁政。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实行仁政,并与法治相结合,儒法兼施。

此后儒学一直占据思想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同时,汉代还设有郡县学校,乡里私塾等,其主要传授经董仲舒改造过的儒家思想,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儒家学说,因此儒家学说成为延续中国历史几千年的主导学说。

秦汉时期,在郡县制基础上形成新型选官制、上计制、俸禄制,这构成大一统形成的基础,与之相呼应的乡、亭、里、什伍组织以及户籍制度也得到发展。同时进行其他方面的变革,这使得交流变得更加方便,百姓处于统一的文化环境中,并一直沿用到后世,在统一的基础上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因此秦汉时期兴建许多大工程。

另外,由于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郡县制,使得少数民族因素纳入汉族主体中,为中华民族的形成提供条件。并且将郡县制推行到这些地区后,使其处于中央管辖之下,成为中央大一统之下的一个区域,国家对疆域控制更为有力,实现了国家疆域的统一,此后的历史发展中,疆域范围基本以此为基础。

可以看出,秦汉时期是中国政治、思想、学术等在大一统环境下发展的源头,并规定了后世发展的方向,这些发展都是在统一前提下形成,亦朝着文化大一统的方向发展,因此可以说秦汉时期,是中华文化大一统格局形成时期。

(0)

相关推荐

  • 邹水杰:“郡县治,天下安”

    作者:邹水杰 来源:<历史评论>2020年第4期 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发展的产物,是大一统国家基本的行政制度,郡县制的良性运转及作为补充的羁縻.分封等制度的灵活运用,有力地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 ...

  • 2021年中考中国古代史第2单元选择题题专练①

    中国古代史第2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一.单选题 1.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 ...

  • 刘邦和项羽都分封诸侯,是在开历史倒车?

    所有的皇帝都想直接郡国制,最好能直接精准控制到每个人,自己当中央处理器,每个人都完全按照自己的指令行动,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只有做不做得到的问题,没有想不想的问题.如果没有这么做,一定不是他不想,而是因 ...

  • 【学术论文】云环境下调度算法综述

    摘要: 对任务调度在云计算中的地位作了分析,并由任务调度出发,对云计算任务调度算法的研究现状进行分类.梳理和总结.根据调度目标的不同,介绍了多目标的任务调度算法:人工蜂群算法,帝国竞争算法,蝙蝠算法,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秦汉时期哲学之一:秦代法家思想

    中国秦汉时期哲学之一:秦代法家思想 秦汉两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巩固并初步发展的阶段.作为哲学思想史,秦汉却是探索形成的阶段.中国在古代奴隶制社会虽然出现了儒墨等显学,但没有为封建社会提供一个统一的统治思想 ...

  • 秦汉时期汉匈关系恶化,董仲舒的政治伦理思想,促进了社会统一

    前言 汉匈关系背后隐存的文化逻辑,在早期的文化语境下,无论是汉匈关系还是中原与四方的关系,都受到自我文化中心论与地域化歧视的影响.在中原文明的性格里和中原人的文化潜意识里,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这极易导致 ...

  • 中国民本思想的起源——西周时期的“敬天保民”

    永恒的争执:君与民孰贵? 若要讨论中国历史,肯定无法忽视一个贯穿整个历史的重要议题:在中国人的思想中,究竟是"君"地位高,还是"民"地位高?诚然,按照我们平时的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秦汉时期哲学之二:《吕氏春秋》

    中国秦汉时期哲学之二:<吕氏春秋> 在秦朝的统治思想中,法家思想占主导地位,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秦代也不是单采法家一家的主张,而是杂揉了阴阳.儒.道和宗教神学的思想.对于法家思想也非全盘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秦汉时期哲学之三:黄老之学

    中国秦汉时期哲学之三:黄老之学 公元前206 年,秦王朝终于被农民的烽火吞噬,给代之而起的汉朝统治者一个严肃的教训.秦的惨败基本上可以说是统治思想上的失败,新王朝迫切需要选择一种新的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秦汉时期哲学之四:陆贾

    中国秦汉时期哲学之四:陆贾 陆贾(约公元前240 年- 前170 年)是汉初著名的思想家.开始,他作为汉高祖刘邦的门下客,跟随高祖打天下,曾任太中大夫.他" 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秦汉时期哲学之五:贾谊

    中国秦汉时期哲学之五:贾谊 贾谊(公元前200-前168 年)是汉初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思想家,洛阳人.他自幼" 明申.商" ," 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qu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秦汉时期哲学之六:董仲舒

    中国秦汉时期哲学之六:董仲舒 自秦建立了中央集权封建一统的政治格局以后,秦汉统治者都在积极寻找与之相适应的巩固中央集权的思想武器.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经过了七八十年,几代人的探索,最后终于找到了以董仲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