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云翔解读——中国画的意向与西方抽象艺术概念

文/施云翔

什么是抽象艺术?

很多人只知道是不“具象”的艺术,却不知道艺术的概念。或者说,根本不清楚这些概念。

由于大多数人对抽象画的概念理解不一样。因此,就产生了许多误读和误解。

抽象艺术的概念,除了指架上绘画以外,还包括抽象的壁画、装饰画、抽象的纹饰、图案以及具有抽象结构的实用品。

抽象艺术涉及到艺术领域的有:雕塑、装置、音乐、诗歌、摄影、建筑、装饰、书法、篆刻等。抽象艺术早期从西方传入中国,其概念形成后来的《中国抽象艺术学》成为国内艺术学院的学科。

“抽象”是外来语,世界架上抽象绘画,也是从西方传来的。抽象艺术的理念论述是百年前由艺术理论家康定斯基开始的,之前我们还没有“抽象”这个词。

艺术中的抽象,最初是指对具象的概括和提炼,使得画面消解了具体的轮廓和细节,变得高度象征性。

而“抽象”又属哲学的范畴,被解释为:把本质、属性、关系从复杂的整体中抽离出来的结果,和具象对立。

另一种解释是:剥离了事物的表象,即揭开一切事物的表面现象,从具体事物中抽出并概括出它们的共同本质,将个别的、非本质方面的东西舍弃。

而抽象艺术的慨念就是将事物本质的、共同方面的属性,加以高度的概念化或符号化。

如果说“抽象”一词是“舶来语”,那么“意象”一词就是中国的哲学和文化术语了。

上周,我在”行云施雨”的网课中讲了一堂课,题目叫《中国画的意象思维》。

根据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和近现代的艺术理论家和美学家对“意象”的各种阐述,我再次对“意”和“象”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些讲解。

当然,相关的理论是层出不穷的,理论家的论述太多,我这里就不一一复述了。如以哲学的范畴来论述即:“意”是精神,“象”是物质,“意”是形而上的,“象”是形而下的。

今天我要讲抽象和意象的形式语言,首先就要讲东方意象和西方抽象的艺术慨念,其实,中西艺术也有许多共通的东西。

比如我们古人认为“意”是主观抽象之意,“象”是客观形象之物,那么,从哲理方面来讲,东西文化确有相通之处。其慨念同样是艺术以一种形式或塑造一种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人类的审美需求,精神上的美好意愿是相同的。艺术家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创作出不同形式和不同风格的作品。由于表现手段和方法不一样,因此,艺术的语言和语境也就不一样。人类的交流是通过行为和语言,那么,艺术交流则是通过艺术的形式语言来交流的。

中西方艺术要交流,就得有艺术语言的对话,我这样讲。就好比说,我们要学习赶上或超越西方国家,我们就要先学习英语。反之,西方人要学习了解东方大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他们就要先学习汉语。相互学习,是对话的前提。

中国画如何能打开国际对话的新局面,建立中西融合的大格局?这也许是今天我们面对的一个问题。

中国画需不需要进行“国际接轨”,这个问题在业界有许多不同声音,有人认为中西融合会偏离中国画原本的轨迹,那么,国际对话和文化交流是不是也属于谬论?

我这里并不是说了解学习西方文化,就是对东方文化的不自信。反之,正是因为我对中华民族有一个强烈的文化自信,我才开始研究了解西方的文化,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

我们先不谈“融合”,融通可以吧?过去孔子倡导世界大同“和而不同”,不就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共同理想?

受儒家传统文化思想影响很深的前辈大师张大千先生开创大风堂画派,他将东方文化最具特征的“唐风”传播给全世界,意在中华民族复兴指日可待。

唐朝盛世和大唐文化曾经让全世界顶礼膜拜和关注,张大千后来又将青绿山水画这个东方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转化为现代泼墨泼彩山水,又将一个全新的东方艺术形式展示给全世界,让人们了解到一个完整的、立体的中华民族强盛的文化基因,这难道不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今天的“唐风”是什么?

从文化意义来讲,就是“中国风”,就是“雄强之风”和“盛世之风”。

作为典型的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守望者张大千先生,虽然他的前半生完全实现了“传统派”的画学主张,但他的后半生却用自己的方式,把“现代派”想“引西润中”的理想完成了,正是一个对传统文化了解最深的画家,完成了中国绘画现代化的使命,这难道是历史的巧合?

徐悲鸿先生曾说张大千是“五百来年的第一人”,就已经回答了这个历史性的问题。大风堂画派的文化思想和精神指向是:大格局,大视野,大包容、大气象。

中国青绿山水画自盛唐以来成为中国画的主要画科后,各种元素不断地融入……一直传承和延续到今天,其艺术特征还是保持着民族精神的特质,其艺术形式依然具有独特性以及中西文化的审美共性。

因此,我认为具有民族文化的东西就是我们自己的艺术。具有民族特征的艺术就是我们自己的文化语境。

如果说艺术是人类生存状态的特殊显现和高度提炼,是人们共同的审美需求,那么艺术就是不分国界的。艺术属于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它构建的不是物质世界,而是人类精神的家园。

最后,我总结一句感悟的话,即:只有艺术多元的发展,才能有打开国际对话的新局面。只有中西对话的开始,才有中西融通的新格局。

施云翔——

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导师,北京荣宝斋画院名家工作室导师,大风堂中国画学研究会会长,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创作基地特聘导师,中国徐悲鸿画院原副院长,中国艺术家杂志副主编,广州书画专修学院教授,四川峨眉画院原副院长。先后结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

(0)

相关推荐

  • 「艺术中国」—— 记知名画家刘剑

    刘剑,男,1965年生于重庆,汉族.1981年参加工作,在职于巴南区文化馆任美术专干至退休. 1988年,中央美术学院,人民美术出版社联合举办的连环画高级研修班结业,1992年至1994年重庆美专绘画 ...

  • 张爱玲的月亮

    张爱玲小说最为鲜明的艺术独创性,主要表现在其深厚的传统文学底蕴和深受西方文学思潮影响的审美品位.她的作品在中国古典小说和通俗小说融入外来的小说技巧和西方现代派技法,并完美的结合起来.本文通过探究张爱玲 ...

  • 艺术教育随想录(二十九)

    抗日名将张灵甫跟于右任学过书法,在当时已然是书法高手,他学老师的五言对联"虫书叶字古,风织浪纹轻"遒劲乖巧,热血古意,书法犹如虫在叶中,艺术状态如风浪编织起伏,于武将而言心态这般细 ...

  • 欣赏关福元山水画,看施云翔论中国画的文质品格

    关福元,出生于1963年,河北省景县人.大专学历,1991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直属分院,师从王文芳.刘松岩二位老师学习传统山水画.毕业作品在中国画研究院展出并被收藏.2016年又师从清华美院施云翔 ...

  • 施云翔|中国画的笔墨形态

    中国画能够独秀于世界画坛,除了收敛众景.计白当黑的构图法则之外,还有通过丰富多彩.诡谲变幻的笔墨语言表达出的画面效果. 1.中国画的笔墨即是笔法和墨法. 笔法,即毛笔使转.运行的法度.法则.笔法与墨法 ...

  • 施云翔《中国画虚实与空间关系的探索》

    遥看巫山十二峰·施云翔作 施云翔课堂讲座录 <中国画虚实与空间关系的探索> 西方绘画色彩原理以红.黄.蓝三原色而建立, 而中西绘画的共同基本理念是以建立黑.白.灰三大关系为绘画三度空间层次 ...

  • 国画家施云翔:历尽磨难斯成学,艺术创作谱新篇

    施云翔艺术创作以水墨山水见长,其作品常以云雾流横.山势磅礴的全景,表达广阔的意境和情感世界. 施云翔用墨凝重浑厚,行笔流畅自如,作品的画面既有传统技法的苍润严谨,又有西画的质感和新意,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

  • 20世纪西方抽象艺术:浅析抽象绘画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审美特征

    在当代很多艺术展览馆上,不少人都会遇到一些令人"尴尬"的艺术作品,他们常常歪歪扭扭,画有让人难以理解的涂鸦和方形,这个时候,很多人并没有透彻的理解这些奇怪的画,不少人坚信这些画应该 ...

  • 施云翔课堂讲习录 | 中国画的笔墨形态与造型艺术

    中国画的笔墨即是笔法和墨法. 笔法,即毛笔使转.运行的法度.法则.笔法与墨法的结合运用所留下的运动轨迹即为中国画的笔墨形态. 笔墨结构是指画家根据表现对象的本质特征,结合自身的感受.个性和修养,综合提 ...

  • 施云翔演示大写泼墨泼彩山水画,解读中国山水画的表现形式

    中国山水画有这几个表现形式,分别是:水墨,浅绛,青绿,金碧,泼墨泼彩. 下面请鉴赏施云翔老师给同学们演示创作大写泼墨泼彩山水画的创作过程! 首先用色带墨的用笔画出意像构图同时表现出浓,淡,干,湿,冷色 ...

  • 施云翔 | 泛论中国画的形式与内容

    施云翔简介 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导师,北京荣宝斋画院名家工作室导师,大风堂中国画学研究会会长.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创作基地特聘导师,中国徐悲鸿画院原副院长,中国艺术家杂志副主编,广州书画专修学院 ...

  • 施云翔:浅议中国画临摹方法的误区

    浅议中国画临摹方法的误区 文/施云翔 中国画的基础知识和绘画基本技法,每学期由助教老师在线上网课中主讲,而我在清华大学书画高研班线下主讲的是绘画理论和创作思维. 当然在讲授绘画理论中,也结合绘画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