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传承与凝聚——开拓与传承 行业生存发展的终极秘密
有抽样调查显示,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仅3.7年,大公司的平均寿命是7到9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更是只有2.5年,先不提“百年企业”,活过10年已实属不易。在砂石装备行业,民营企业还遭遇市场认可周期长、同质化竞争等现实困境,发展艰难。
创业三十余年,顺达重矿筚路蓝缕,在业内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口碑背后,是企业内数百名成员的汗水凝聚,它植根于自身产品雄厚的底气、企业对待客户的本真态度,甚至还包括对未来企业传承与发展的预期。
一个月交货的秘诀
随着环保风暴后我国砂石行业的转型升级,我国大多数地区的砂石价格进入高位运行区间,现阶段拟建的砂石生产线均以规模化、环保化、快速投运为目标,以期尽早吃到砂石市场这一“美味”的蛋糕。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环保造就了当前砂石行业的火热,同时也让大量铸钢、配件厂无法供货,部分设备企业的主机产品——尤其是大型产品的交货期一拖再拖,让业主尝尽了等待的苦涩,同时也有错失市场机遇的风险。
同样以大型设备为主的顺达重矿却没有类似的烦恼,这归功于其自有钢铁铸造厂、电机厂、机械加工厂、弹簧厂、液压设备厂、有色金属铸造厂等一系列产业链配套单位。得益于“全产业链式”的布局,顺达重矿在环保风暴中保证了交货期与质量,以其独有的竞争优势达成了让业内人士难以置信的成就:无论多大产能、何种型号的设备,1个月左右均能交货,同时保证产品品质。
强强重工工人在仔细打磨H900架体
成就者:技术是企业的底气
守信重诺、保证质量是企业获取市场的重要保证,但是技术人才才是顺达重矿发展的基石,企业自有的技术研究院为顺达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陈德忠就是顺达重矿众多成就者之一。作为顺达重矿研究院技术总工,陈德忠有着传统技术人员谨于言行的优点,平日甚至有些腼腆,但在技术问题上却时常侃侃而谈,让人信服。
顺达重矿研究院技术总工 陈德忠
陈德忠表示,企业自主把控铸造、加工、电机、液压等关键配件与流程,可以有效保证产品质量。即使设备部件偶发问题,顺达重矿自有配件加工体系可以短时间内解决问题,不会将客户售后需求再次导向其他配件提供商,不浪费时间,尽可能减少客户停机时段,最大程度上保证客户的利益,特别是在价格高位运行之时,其价值更加凸显。
受限于当前传统的破碎机理,市场上的机制砂产品普遍缺0.2-1.18毫米的中砂,陈德忠表示,顺达重矿新推出的湿式制砂机能够解决该问题。据了解,顺达重矿湿式制砂系统无闭路,机制砂产量500吨/时,成品率接近99%,湿式制砂机后接脱泥机,产品滤水后即为优质机制砂。
在追求大产能方面,顺达重矿永不止步,在500吨/时湿式制砂机定型后1000吨/时制砂机技术储备已经完成,第一台设备也于近期出厂。
陈德忠坦言,顺达重矿与大型国企一板一眼地相比还有差距,但在当前砂石行业规模化集中投资、追求大干快上的阶段,顺达重矿的快速交货能力与设备稳定性具有独到的优势。在技术革新方面,顺达重矿可提供更加耐磨的衬板、更加人性化的人机交互乃至旋回式破碎机的变频调速节能等,机器操作也越来越傻瓜化,对工人技能的要求反而有所下降。
开拓者:砂石行业多贵人
顺达重矿在外开拓市场的领军人物是一位浑身上下散发着东北人豪爽性情的东北姑娘,她是“佛系”顺达人,重因果、懂感恩,深耕广东市场二十余年,与广东大型砂石企业负责人保持良好的关系,在广东市场具有极高的知名度,但当年只身闯荡广东市场的她也只有19岁。
顺达重矿销售总经理赵金玲坦言:自己19岁开始跑广东砂石市场,常常坐公交、打摩的前往矿山现场,谈起自己第一趟跟随送货,赵金玲记忆犹新、感慨万千。
顺达重矿销售总经理 赵金玲
1998年,顺达重矿第一台1200标准型圆锥式破碎机发往广州南沙,赵金玲跟随同行,由于运输问题,设备在进场吊装时直接掉落在地,想到可能会引起客户的不满以及高昂的运输和成本费用,才19岁的她几乎手足无措。赵金玲回忆,由于己方的操作失误,导致数十吨重的设备坠地,当时客户完全有理由要求换一台新设备,但客户选择将设备吊上车继续起运安装投入使用,设备运转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客户也抓住了砂石价格高地带来的红利,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也让顺达重矿的设备在南沙区石场整治中站稳了脚跟。
赵金玲认为,第一次跑市场在自己的从业经历中很重要,在随后的人生中也多遇到业内“贵人”,她感恩客户的信任。现在市场上砂石生产厂家、设备厂家众多,一家企业不可能将市场全部承包,能够合作都是缘分,而当前业内客户投资越来越大,“千万不能毁了人家”。这一责任意识让赵金玲在市场开拓中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顺达重矿独特的产业布局成就了顺达人引以为傲的设备稳定性。赵金玲频频强调的一点就是大型砂石设备的稳定运行能力。她认为,矿山建设完成后,生产企业间最终比拼的就是能否平稳运行。产品如果差强人意,将给客户造成重大损失,她期待顺达重矿能与更多优秀者同行。
传承者:顺达重矿的接班人
传承是诸多创业成功者面临的终极难题,顺达重矿董事长张桂莲三十年来忙于事业,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成长。作为顺达重矿的“厂二代”,邢轶强对母亲的事业有着自己的看法。
沈阳强强重工总经理 邢轶强
邢总表示,自己很小时候对机械铸造加工并不懂,“仅有的一点印象就是在一个很破的、没有房顶的地方,爸爸妈妈轮流去看烧火的大炉子”。由于张董实在太忙,邢轶强在童年时期很少有机会得到母亲的陪伴,而在1998年他去外地上学后,一家人更是聚少离多。
小学、中学、出国留学一路走下来,邢轶强毕业后回到国内,尝试接触母亲的事业后发现,当时的顺达重矿在管理等方面与他的想法还是有一些差距。随后邢轶强前往美国进修MBA,这一去就又是两年。
2014年,邢轶强回国后再次接触顺达重矿的客户与市场,在与广东很多同样年轻、吃苦耐劳的矿业接班人深入沟通后,他对这个行业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看到了砂石以及更大领域的全新发展。
随后,邢轶强对顺达重矿的发展有了一些想法,对自己的人生也有了定位:一个传承者,他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将顺达重矿传承到下一代乃至更远,也将继承母亲做人做事的态度。
在邢轶强看来,管理者的职责就是让员工过上幸福的日子,张桂莲作为母亲以身作则,很多理念以及对员工的关怀、对客户的在意都身体力行。
在业内熟人的眼里,作为“厂二代”,童年邢轶强忙碌的父母身边几乎看不到他的影子,从小学就在外求学期间更是缺少家庭的陪伴,最终却并没有成长为传统认知中的“叛逆二代”,张桂莲身为母亲的一言一行对其理念塑造影响颇深。
邢轶强回忆,小时候看母亲这么忙,不解发问:为什么要这么累呢?张桂莲回答:如果我不努力了,员工和追随者的生活就会出大问题,这是不能放弃的责任;我们卖给客户的设备是一种信任,不认真去做的话也会出大问题。
“这对我们都是胜于言语的教育。”邢轶强表示。
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才和技术,而打造百年企业,其重点在传承。顺达重矿在我国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尚不理想、难以获得外部支持的背景下一路走来,在部分创业者心浮气躁、妄图一夜暴富的风潮中守住了难得的稳步发展态势,在民营重矿机械制造领域树立了榜样。
来源:砂石骨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