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孙传海‖独闯内蒙(1)
作者简介
孙传海,1968年10月出生于山东平度,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87年独闯内蒙古后先后在乌拉特前旗蓿亥中学、大佘太中学、旭日中学从教十余年。2003年考入中共乌拉特中旗委员会宣传部,并工作至今。曾任《临河晚报》《巴彦淖尔晚报》《巴彦淖尔日报》记者,《乌拉特中旗周刊》主编,乌拉特中旗电视台《今日视点》栏目制片人,在《巴彦淖尔日报》《内蒙古日报》等地市级以上媒体发表过新闻作品1500余篇,著有新闻作品集《梦回草原》。现兼职巴彦淖尔市网络与新文艺群体协会副主席。
人物传记
独闯内蒙
孙传海
家人反对
编者按
不知不觉,小编独闯内蒙已34年之久了。从本期开始,小编要将自己在内蒙古34年来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写成文字,公开发表出来。大标题暂定为《独闯内蒙》吧。欢迎各位老师、广大文友批评指正。
1986年,我在山东平度五中高中毕业。
那一年,因为数学成绩不好,高考名落孙山。
原也想再补习一年,来年再考,可是因为家境贫寒,我不愿意再给家里增加负担,便在学校补习了一个月之后,退学回到家里。
为什么只补习了一个月?因为我从学校回家以后,遇到了我一生中最不想见到甚至至今也最不愿意回想的一件事,那就是家里没剩下多少粮食了!
1986年4月,高中毕业前夕,作者拍照于平度五中所在的平度县张戈庄镇照相馆。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当我从学校回到家里拿小麦时,娘有点为难情地看了我一眼,叹了一口气,说:“唉,家里剩下不到50斤小麦了,我出去给你借一点吧。”
“娘,不要借了,俺不念了!”
我不知道从哪来的果敢与勇气,很干脆地给娘说。
1987年的钟声一响,在家里待了半年之久的我觉得自己再也待不下去了,就想出去闯一闯。
说实话,高考落榜的苦恼一直让我久久不能释怀,尤其是我早已厌倦多年来一直贫寒的家境。我们家里因为弟兄多,收入少,家境一直不好。在我的印象中,家里粮食不够吃的事儿时常发生。
为了给家里省粮省钱,我念高中时吃的大部分都是窝窝头就咸菜,当时每天中午吃一顿、一个月只花五块钱的炒菜,对我来说就是奢侈品。我只吃了一个月后,再也没舍得去吃!
出去闯一闯,说起来容易,去哪儿闯?出去干什么?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吗?家人能同意吗?
我是一个一旦下了决心,一旦有了目标,就想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奋斗的人。至于目标能不能实现,我不愿意去多想,因为想多了也没用,只能给自己增添烦恼。我相信,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虽然家景和运气也很重要,但目标最终要靠实力去实现。
虽然我没有什么实力,但我愿意去打拼,即使将来打拼失败了,我也不会后悔。
那去哪儿闯?目标有了,内蒙古。
我的四姨一家当时住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的一个农村里。我决定去内蒙古,去我的四姨家。
去干什么?不知道,去了再说,去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
家人能同意我一个人独闯内蒙古吗?
我预感,我一定会遭到家人的反对。
果不其然,母亲是第一个反对我的人。母亲不但反对我去单身一人去内蒙古,还因为说服不了我,愁得病了,挂了吊瓶。
母亲不死心,就在我决定动身的前一天,即正月十八的那天晚上,又把我拉到跟前,含着泪水对我说:“国汉(我的乳名),你愁死娘了!你出去把娘的心也带走了。外面乱哄哄的,娘怕你出去吃亏啊。不要走了,啊?”
“不走我在家里干什么啊?”
“要不,你再去学校补习一年吧。”
“我去学校补习了一个月回来了,我怎么能再回去?再说了,咱们家里连吃的也不够,我再把那点粮食拿走了你们怎么过呀?娘,您不要再说了,我决心已定,我一定要走。”
这时,我也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了。
“你说你长得这么矮,又没干过几天活,你出去能干什么?”
那天晚上,父亲一袋烟接着一袋烟地抽。
“干什么?我也不知道,到时候看吧。”
1986年5月,作者(后第一排左四)毕业于山东平度五中。
不管怎么说,我不能和父亲再吵了。就因为我去内蒙古这事,我们父子俩已经吵过一架了,后来父亲逢人便说:“我一张口他就给我填一个蚂蚱。”
父亲坐了一会儿出去了。
“你有本事?你有什么本事?我长这么大也不敢出去,你有什么能耐?”
早就来了一直坐在板凳上插不上话的大哥,两眼瞪着我,开始对我声色俱厉了。
“我没有什么本事,但我不想在家里待下去了!”
决心已定的我,这个时候谁也不让了。
我们兄弟六个,大哥是最反对我出去的一个。这时他简直和我吵了起来:“你要饭在山东要,不要去内蒙古丢人!”
“行,我可以不出去,但你能给我找到工作吗?!”
这时候我拿出了最后的杀手锏。
大哥不说话了。
大哥也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去哪儿给我找工作哪呢?
一直和大哥并排坐的二哥、三哥、四哥,见大哥怎么说都不顶事,坐在那里只是叹气,谁也不说什么了。
过了一会儿,村里的几个好友也来了。比我小一辈但比我大三岁的孙世建对我说:“俺爷爷叫俺过来劝劝您,您不要出去了,您明天跟俺一块出去收铁吧,辛苦一点,一天能挣八九块钱。您说您出去不一定遇到点什么事情,到时候连个照应也没有。”
“谢谢你们的好意。我决心已定,你们都也不要劝了。我以后在外面就是再受苦受累,也心甘情愿。
众人见劝说无效,便都也不劝说了,有的干脆走了。
母亲见我已经铁了心,便忍着病痛,含着泪花,下炕给我煮了十颗鸡蛋、十颗鹅蛋。
母亲把煮熟的鸡蛋、鹅蛋先放在四个盘子里,然后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接着又点燃了三炷香,朝堂屋的正北方向烧了几张纸钱,嘴里念叨了几句,便对我说:“这些鸡蛋、鹅蛋我都全供献过了,你在路上吃吧。我求神保佑你一切平安。”
父亲这时也回来了。他站了一会儿,什么话也没有说,便又出去了。不多一会儿,父亲手里拿着钱回来了,他把钱塞到我的手里说:“这是我刚借的70块钱,你出去节省着花。”
父亲说完,上了炕,背对着我,躺下了。
“你到了那里不要像在家里一样犟,遇到什么事情不能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以后要活泛一些,说话要掂对着来,嘴甜一点。”
四哥以前闯过东北,有出门的经验,便安顿我。
“记住你四哥的话,实在不行就回来。”母亲说这话时又泪流满面。
大哥见真的说服不了我,便回家给我拿来一个他一直锁在抽屉里皮面很漂亮的笔记本,说:“既然你一定要走,那你走吧。没有什么送你的,你不是喜欢写写画画的吗?送你一个笔记本。记住,在外面混不下去,就赶紧往家走。”
二哥当时是贩卖提包的小贩。他回家给我拿来一个小提包。
1987年正月十九,母亲一大早起来,给我包好了饺子。母亲煮完饺子后先盛在碗里,放在桌子上供献了一会儿,便端给我说:“吃完这饺子,神灵会保佑你在外面顺顺当当。你多吃点,啊?”母亲说着眼泪又流出来了。
父亲一早上起来给我在锅里炒花生,然后又给装满了一背包带壳的生花生,给我说:“咱们没有什么送你四姨的,就送点花生吧。”
吃完早饭后,三哥和妹夫每人出去借了一辆新自行车,强忍着泪水,带上我往距离我们家25公里处的蓝村火车站骑去了。
编辑 孙传海
投稿注意事项
1.所投文章必须是没有在其他平台上发表过的非虚构的原创作品,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可连载。
2.作品内容不得涉及政治敏感话题,不得泄露国家机密,不得侵犯个人隐私,不得涉及任何法律法规所禁止的内容。文责自负。
3.本平台实施赞赏稿费制,没有赞赏就没有稿费。如有赞赏,将作品获得赞赏金额的70%作为稿费,但赞赏金额在20元以下的不予发放。稿费将在文章发表一周之后以红包形式发给作者,发放稿费之后再获得的赞赏将不再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