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版画到年画

(原载《今晚报》2021年04月30日第九版“今晚·副刊”)

  因为版画多是作为书籍插图出现,所以其产生与发展始终与刻书业紧密相关。刻书业的中心,往往也是版画产地。如明初,先是定都南京,后迁往北京,这两座城市便成了版画中心。这些版画,多取材于小说戏曲。其构图有舞台效果,风格质朴,线条硬朗,布景简洁,人物生动。
  其实,不仅明初的京派版画,明中叶的徽派版画,题材也以小说、戏曲、传奇、故事为大宗,反映了市民文化的极大发展。明代后期版画印刷几乎达到全国普及的程度,版画艺术呈现出相当繁盛的局面。这其中不乏绘画名家参与版画创作。明代著名画家陈洪绶就是一例。
  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其笔下人物,面容奇古,形体伟岸,衣纹排叠遒劲,出神入化,尤其擅长“易圆以方,易整以散”的装饰手法,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曾与徽州版刻名家合作版画,制成叶子。所谓叶子,就是当时的酒牌,即供大众消遣娱乐的用具。陈洪绶在明末绘制的《水浒叶子》,由徽州黄君倩刻。每页一位梁山好汉,笔简意足,姿态各异,个性鲜明。既忠实还原了小说中的人物特点,又能让百姓们在休闲之余得到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清顺治八年(1651),陈氏又与刻手黄子立合作完成了《博古叶子》。在这样的合作下,陈老莲笔下精湛幽默的人物才走出书斋,与民间画家及广大群众发生了联系。
  明代后期,商业手工业的发展、雕版印刷的繁荣和彩色套印技术的进步,这些推动版画发展的因素,也为民间年画的兴起提供了条件。从明代开始,在全国相继形成多个年画中心,如苏州桃花坞、山东杨家埠、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等,其中最为著名者,当数天津杨柳青。
  杨柳青年画的主要题材可分为:娃娃仕女、历史小说、戏曲故事、年节风俗、神像神马等。读小说是需要有一定文化功底的,而年画则通俗易懂,即使目不识丁之人,也能根据画面内容对故事情节了解大概。年画对于在大众中推广普及小说,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