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创作怪谈之十
明知故问
明知故问:明明知道,还故意问人。这其实是诗词创作中的一种手法,问答句,可以起到勾连、转折、警醒、拷问、鞭挞的作用。
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里的几个问句,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长向别时圆?都是问而不答,看似不答,其实答在其中,是明知故问的一种。
比如唐姚合的《寄郁上人》
此生修道浅,愁见未来身。
谁为传真谛,唯应是上人。
自悲年已长,渐觉事难亲。
不向禅门去,他门无了因。
谁为传真谛,唯应是上人。“谁为”是问,“上人”是答。自问自答,也是明知故问的一种。
一般情况下,多半是上句问,下句答。
飘掩烟霞何处去,欹斜杉竹向帘倾。“何处”是问,“向帘”是答。
乙未中秋杂感之二
节近中秋寒气生,莫名烟雾笼行程。
奔波百里还千里,辗转三更到五更。
何处飘来桂花雨,梦中湿了杜鹃声。
西风着意横吹叶,一夜啼乌栖复惊。
何处飘来桂花雨,梦中湿了杜鹃声。“何处”是问,“梦中”是答,
一般情况下,“问”的关联词很少省略,而“答”的关联词基本上省略了。而且都是上句问,下句答,但也有的是上句不问下句问,如:
比如清江的《喜严侍御蜀还赠严秘书》
往年分首出咸秦,木落花开秋又春。
江客不曾知蜀路,旅魂何处访情人。
当时望月思文友,今日迎骢见近臣。
多羡二龙同汉代,绣衣芸阁共荣亲。
江客不曾知蜀路,旅魂何处访情人。上句不问,下句问。
唐 齐己的《中春感兴》
春风日日雨时时,寒力潜从暖势衰。
一气不言含有象,万灵何处谢无私。
诗通物理行堪掇,道合天机坐可窥。
应是正人持造化,尽驱幽细入垆锤。
一气不言含有象,万灵何处谢无私。也是上句不问,下句问。
还有的是上下两句都是问:如:
唐 齐己的《送白处士游峨嵋》
闲身谁道是羁游,西指峨嵋碧顶头。
琴鹤几程随客棹,风霜何处宿龙湫。
寻僧石磴临天井,劚药秋崖倒瀑流。
莫为寰瀛多事在,客星相逐不回休。
琴鹤几程随客棹,风霜何处宿龙湫。上下两句都是问。
唐 齐己的《荆门暮冬与节公话别》
漳河湘岸柳关头,离别相逢四十秋。
我忆黄梅梦南国,君怀明主去东周。
几程霜雪经残腊,何处封疆过旧游。
好及春风承帝泽,莫忘衰朽卧林丘。
几程霜雪经残腊,何处封疆过旧游。上下两句都是问。
有的是答非所问,看似问东答西而其实东西都答:
如唐 贯休的《偶作因怀山中道侣》
是是非非竟不真,桃花流水送青春。
姓刘姓项今何在,争利争名愁杀人。
必竟输他常寂默,只应赢得苦沈沦。
深云道者相思否,归去来兮湘水滨。
姓刘姓项今何在,争利争名愁杀人。问的是姓刘姓项在哪里?或是在哪里干什么?答的是世人,是世人在争名争利。
西江月·北京生活札记之六
几树青梅结籽,一庭白露为霜。为冰为雪又何妨,日子消磨网上。
莫问身安何处,不知心寄何方。夜深唯共影成双,还共浮尘跌宕。
莫问身安何处,不知心寄何方。问的身安何处,答的是心。
唐 齐己的《乱后江西过孙鲂旧居因寄》
旧游重到倍悲凉,吟忆同人倚寺墙。
何处暮蝉喧逆旅,此中山鸟噪垂杨。
寰区有主权兵器,风月无人掌桂香。
欲寄此心空北望,塞鸿天末失归行。
何处暮蝉喧逆旅,此中山鸟噪垂杨。问的是暮蝉,答的是山鸟。
这些问答句,不管如何问,如何答,其实都是明知故问。
刘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