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英明一世,却没有处理好继承人的问题!

不知道在接到诸葛恪的书信以后,陆逊的内心产生了怎样的反应,有的文章说,此后陆逊向孙权大力推荐了诸葛恪,我查了《三国志》中的《陆逊传》和《诸葛恪传》,都没有这种说法,也许是其他史料有所记载,咱们这里就不敢乱说了。

不管陆逊对诸葛恪的态度有没有转变,其实关系已经不大了,因为就在陆逊接到书信的同一年,也就是公元245年,他就去世了。借着这个机缘,诸葛恪得到了重用,孙权封他为大将军,让他驻军在武昌,代替陆逊管理荆州事务。

等到公元251年的时候,时年七十岁孙权的身体有点不太好了,他也估摸着自己时日不多了,此时的太子孙亮只有九岁,孙权担心自己走了以后,孙亮年纪太小没有人帮衬不行,就任命大将军诸葛恪兼任太子太傅,中书令孙弘兼任太子少傅,其实就是把太子孙亮托付给他们了。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又犯疑惑了,那孙权都活到七十岁了,怎么太子孙亮只有九岁,难道孙权前几十年一直没生出儿子来,还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变故,让他把这么小的儿子立为太子。您别着急,我这里再讲一讲其中的来龙去脉。

孙权前后一共生了七个儿子,按照年龄的大小分别是,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和孙亮。

早在公元229年,那会孙权刚刚登基做皇帝,就把长子孙登立为太子了。这个孙登还是挺有本事的,对上向孙权提出过很多合理化建议,对下很会安抚下属,当年诸葛恪就是他的座上之宾。

可惜啊,就是这么一个好苗子接班人,偏偏没有活过他老爹,公元241年,孙登就生病去世了,时年三十三岁。

孙登去世以后,孙权着实伤心了好长一段时间,可国家终究还是要有一个太子的,此时二儿子孙虑早在公元232年就已经去世了,于是在公元242年,三儿子孙和被立为太子。

要说孙登做太子的时候,不管是文武百官,还是几个弟弟们,那都是心服口服的,毕竟人家是长子,又那么有本事。可等到孙和做太子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别人不说,四儿子孙霸就不服气,毕竟两个人年纪差不多,而且一直都同为孙权宠爱的儿子。

要说孙权啊,在处理这两个儿子的问题上做的也不够好,明明已经立孙和做太子了,可给予孙霸的待遇,完全跟孙和一样,你这样表面看起来是没有偏袒任何儿子,可在孙霸和其他官员看起来,那问题就大了,好像孙和的这个太子地位并不是很稳的感觉。

就这样,吴国的官员们,有一部分站在太子孙和这一头,还有不少跟孙霸走的很近。最要命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孙权的大女儿孙鲁班跟太子孙和的母亲关系很不好。

孙鲁班的母亲步夫人,是孙权最宠爱的女人,只是没有为他生下儿子,所以一直没有被立为皇后。孙和的母亲王夫人,受宠爱程度仅次于步夫人,这本身就让孙鲁班很不爽,等孙和被立为太子以后,孙权就有意立王夫人为皇后,孙鲁班对她就恨的更厉害了。

在得知孙霸有意同孙和争太子的之后,孙鲁班毅然的站到了孙霸的这一头。有一次孙权生病,让太子孙和到宗庙去祭祀,太子妃的叔叔张休家在宗庙附近,就邀请太子孙和到家里小坐,结果被孙鲁班派去监视的人看到了,她就在孙权面前造谣,说孙和根本就没去宗庙,而是去张休家谋划登基以后的事情。还说王夫人听说孙权生病,脸上忍不住露出喜悦的模样。结果弄得孙权是雷霆大怒,王夫人虽然没做什么过分的事情,可也吓的够呛,最后因为惊恐犹豫就去世了。

除了孙鲁班煽风点火之外,太子孙和同孙霸之间也展开了明争暗斗,吴国的好多臣子们也卷入了这场内斗,这里面甚至还包括了丞相陆逊。

这场内斗的结果是,太子孙和被废,孙霸被赐死,很多牵扯比较深入的官员们也被诛杀。陆逊也受到了牵连,虽然没有受到严厉的处分,可也多次被孙权派去的人斥责,最终是愤懑而死。

在失去两位继承人之后,公元250年,在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孙权把最小的儿子孙亮立为太子,为了让孙亮后面的路走的顺利一些,又在公元251年让大将军诸葛恪兼任太子太傅,中书令孙弘兼任太子少傅。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一部,从秦始皇一统天下到汉武帝登基!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二部,汉武帝绚烂夺目的一生!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三部,从霍光到王莽,两代权臣下的西汉!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四部,汉光武帝刘秀的开国之路!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五部,从汉明帝到黄巾军起义!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六部,从黄巾军起义到官渡之战!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七部,从官渡之战到曹丕、刘备称帝!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八部,从曹丕、刘备称帝到司马懿掌控魏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