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贤 《山水课徒画稿册》二十开选一
每开25.2cmX36cm 纸本 水墨 荣宝斋藏
世人对艺术的欣赏水平总不会一致,所谓“雅俗共赏”是相对而言,真正学术意义上的雅俗共赏是很难谈的。我们说“雅俗共赏”实际上是俗者赏,雅者容之。“四王”之所以名重一时,不能不承认有“雅俗共赏”这一面。如果说“四王”的山水画,读者群大,那么,龚半千的艺术,则是雅赏,俗者不尽知之,甚至可以说识者寥寥。此中三昧,正如石涛所云:“过关者自知之。”如近代大家张大千先生对龚画自有可喜之高见:“浑朴沉雄,半千绝诣。……故能高视一切,即石田翁亦当逊色。而董玄宰以淡取妍,半千浓墨自豪甚矣。偏私之见,即玄宰亦所不免。”黄宾老对龚半千亦推崇备至,称赞其“授人真传”、“矩矱森严”、“高超之甚”,黄老称其“学风所播,一时称盛”提醒人们对其课徒画稿和教育生涯之成就不可忽视和低估。
龚贤 《山水课徒画稿册》二十开选二
龚贤 《山水课徒画稿册》二十开选三
但对于青年的学画者来说,提高欣赏水平,认识理解龚半千的山水艺术,毕竟要一个潜心研究和加深实践的过程。因此在此扼要地作一提示性、提纲式的概述,希望有助于研究和开发龚氏山水艺术的宝藏。
贾又福
《临摹龚贤作品》 30㎝X24㎝ 1963年
在艺术风貌和艺术语言上,确如龚贤自己所说,是“前无古人”的。他的山水画,从白到黑,从简到繁,从历历分明到浑沦神秘、深不可测,经历了长期艰苦的探索过程。从早年的“白龚”经“灰龚”,发展到晚年的“黑龚”是不断升华的过程。
龚贤 《十二景山水册》选七
每开30.2cmX62.9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创造出了前代任何山水画家不曾有过的苍黑、深沉、浑厚、丰郁、正气堂堂而寓有奇趣,大方端正而又难窥其隐秘的山水画新风貌。简言之,笔墨由淡到浓层层复加,多遍厚积,浓郁的画面黑到惊心动魄,厚与黑到最大限度,龚贤乃是第一人者。后来,黄宾虹先生、李可染先生皆推崇龚贤,都有继承和发展,与其厚与黑中又有独到领悟,在近、现代山水画史上,树立起新的里程碑。
龚贤 《十二景山水册》选八
细读龚贤的画,我们感受到他高尚的人格和他独特的美学品格。拓展了他笔下山水之精神境界。他做人心境淡泊,不逐名利,作画却感情真切,性命攸关。他热爱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具平静心,平常心,但同时又是森严法、高境界,真正“无为无不为”也。他性情高洁,超然不群,不与贪官世俗同流合污,不耻于礼法之间周旋钻营。他追求自由、超脱、宁静、渺远、大自在的精神境界。他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田园生活的满足,使他笔下的山水林木,清冷却不死气沉沉,孤高而无傲世之态,苍黑深沉而并非混浊、郁闷和压抑,奇妙、虚幻而又与生活相亲,令人向往。
龚贤 《挂壁飞泉图》
273cmX99cm 纸本 水墨 天津博物馆藏
龚贤提出“耻图尚画”的口号。他讨厌图解真实景物式的山水、人物、舟车之类。他的山水画几乎无人迹的出现,深恐人的形迹限制了山水精神。他认为局限于小真实的可游、可居的山水画是雕虫小技,可见他追求的是心中理想的境界。神思飘荡、来去自如、不困止的精神漫游,才称得上诗情画意,才可能通向无边无尽的大境界。这实乃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超越时空、宇宙意识地流露。一一文/贾又福 1994年5月于镜真楼(原载《荣宝斋画谱·龚贤山水》序言)未完待续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