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训练疗法
悬吊训练疗法(Sling Exercise Therapy, SET),也称悬吊疗法,是以神经-肌肉激活技术为基础,以持久改善肌肉骨骼疾病为目的,应用主动治疗和主动训练的一个总的概念集合,该疗法以主动训练和康复治疗作为关键要素,包括诊断及治疗两大系统。
源于二战康复治疗
自20 世纪 60 年代起,吊带在挪威被用于治疗肩关节和髋关节疾病
90 年代初期,挪威康复工作者提出了悬吊训练疗法理念与原则
1999 年正式提出SET概念用于骨骼肌器官的疾病的主动治疗和运动中
自2000 年起,已扩展到伤后康复训练和运动员体能训练
SET在康复训练中主要应用于运动系统疾病,尤其是颈肩腰背疼痛的治疗,并进一步推广用于脑卒中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以及脑瘫儿童、儿童发展训练等方面。
减轻运动负荷
提供助力
提供不稳定支撑
放松肌肉
增加关节活动度
使稳定肌得到锻炼
提高机体平衡功能
提高运动控制能力
首先回顾几个概念,如下图:
在肌肉的分类中,除去原动肌、拮抗肌、协同肌等,还有一些肌肉被称为整体原动肌(整体肌)和局部稳定肌(局部肌)。
整体肌、局部肌及核心稳定
局部肌(global muscle)通常位于脊柱深部,起于脊椎,多呈腱膜状,具有单关节或单一节段分布的特点,以慢肌为主,耐力性活动时被激活,局部肌主要有骶棘肌、横突棘肌、横突间肌、棘突间肌、多裂肌等。这些肌群通过离心收缩控制椎体活动和具有静态保持能力,控制脊柱的弯曲度和维持脊柱的机械稳定性,对执行正确的功能动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整体肌(local muscle)一般位于脊柱周围的表层,呈梭状,具有双关节或多关节分布,以快肌为主,在爆发性活动时被激活,通过向心收缩控制椎体的运动,如背阔肌、腹外斜肌、竖脊肌及腰部的腰大肌等。可见,脊柱稳定性的控制是依靠整体肌和局部肌共同作用下来实现的,从而也实现了躯体的核心稳定。例如腰椎的稳定机制,也称为木桶假说,如下图,腰椎的稳定是由腹直肌、腰方肌等整体肌和腹横肌、多裂肌等局部肌以及膈肌、盆地肌共同维持。当维持脊柱的稳定性的局部肌肌力下降时,便会出现腰椎的稳定性下降,导致腰椎间盘突出、腰痛等病症。对此,最有效的康复方法即是锻炼局部肌,也称为核心肌群的锻炼。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
通常生活中的运动不是闭链运动,便是开链运动。
开链运动(OKC)是指肢体远端不固定且不承受身体重量所进行的运动(远端肢体在固定的近端肢体基础上移动)。而闭链运动(CKC)则为肢体远端固定并承受身体重量所进行的运动(近端肢体在固定的远端肢体基础上移动)。前者使得原动肌和协同肌兴奋,但拮抗肌不同时收缩;而后者则使原动肌、协同肌和拮抗肌同时兴奋,具体区别如下图:
闭链运动(CKC),使用悬吊系统,通过调节杠杆、改变力矩的方式来逐级增加运动负荷。这可以通过改变吊带相对于身体的位置或改变绳子的长度或移动与悬挂点垂直线相连的身体部位做到。闭链运动对关节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其它运动比较,其肌肉更需要协同收缩。联合使用闭链训练和开链训练可获得神经肌肉控制功能的最大恢复。而SET的原则是在做开链运动时,则让闭链运动的面增加不稳定性;做闭链运动时,则让开链运动的面增加不稳定性,从而提高患者的运动控制能力。
弱链诊断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看,弱链(weak link)是指生物力学链上的薄弱环节,肢体的运动可以看作由一个个关节构成的运动链上的传递。在一个动作中,某肌肉(通常是局部稳定肌)和其他肌肉一起工作时,它太弱以至于不能发挥它应有的那部分作用,这样力的传递就会受到干扰,这就是运动过程中的弱链。如果运动链上的各环节或某一环节的内部出现肌力不足、疲劳、损伤等相对薄弱状态时,便会引发运动弱链现象,如下图。弱链可以造成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降低,稳定性和肌肉力量下降,从而导致骨骼肌系统的功能下降,及相应的神经、骨骼肌痛。
而运动弱链的外在表现形式为动作不对称、代偿性动作、动作不稳定以及局部疼痛。如薄弱的稳定肌将抑制主动肌收缩功能,导致动作不对称,尤其是在本体感受训练以及平衡训练中。进而根据SET概念提出弱链诊断。具体方法如下图,当用闭链运动进行检测时,要求治疗师密切观察,因为机体会尽量让其它肌肉去代偿弱链。
不稳定状态—稳定状态
不稳定条件下的力量训练是SET的主要练习方式,这种训练方式更加突出肌肉收缩与放松、身体平衡与不平衡之间的快速转化以及机体内在的用力感觉,这可有效地提高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改善神经肌肉的协调性,提高神经募集肌肉的能力。而在SET中不平稳的平面上进行闭链运动是为了达到对感觉运动器官的最佳诱发。
根据SET的概念,运动训练应遵循一个渐进式的开链运动及闭链运动阶梯系统。当处于最低水平时,患者一般在吊带的帮助下降低运动等级,如使用弹力绳、滑轮系统来减少重力的影响;当处于渐进式阶梯系统中最高水平时,通常由高力矩的闭链运动完成训练。
SET通过改变悬吊点、运用弹性绳、调整稳定程度、增减悬吊度及改变悬吊肢体躯干位置等技巧,基于肌肉适能训练的方式及原则,可衍伸更多巧妙变化,来协助肢体活动、提升关节稳定性、肌肉适能训练、心肺耐力训练及神经肌肉控制训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