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和月饼

     今年的十一国庆和中秋重合。特意上网百度了一下,这种情况差不多是十九年一遇,上一次是二〇〇一年,再上一次是一九八二年,但下一次比较近,是二〇三一年。
     以前中秋节吃月饼,主要是为了解馋,因为月饼生产的季节性,一年只能吃上一次;而现在的月饼,常年都能买到,中秋节吃月饼,则变成了过节的一个保留仪式,但却不那么重要了。以前的月饼,馅儿料没什么特别的,除了什锦和枣泥,偶尔还能看到黑芝麻。小时候,中秋节能吃上一块月饼,绝对是件美事儿,一般都是一块月饼和哥姐分着吃。只是自己一直对什锦月饼里面的青丝玫瑰有点不太感冒。
     以前去商店买月饼,没有塑料袋,也没有纸盒,就是在外面包张油纸,再用一根牛皮纸捻成的细绳扎个十字结,提起来走人;如果送人,为了显着正式,还要在油纸上面一加盖一张红纸。现在,月饼的包装逐渐变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复杂,但却没了小时候的感觉。人们往往会在吃完月饼之后,把装月饼的盒子留下来,用来平时放点什么,这让人想起了那个成语:买椟还珠。
     但不管怎么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作为团圆象征的中秋佳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一天,外面工作的游子,都会尽量赶回家,与父母、家人团聚,一起赏月、吃月饼,共度佳节。
     自己在外地工作,这些年做不到每一年的中秋节都回家,只是在这几年尽量在十一回家看看。今年十一、中秋重合,早就买好了车票,只是受新冠疫情影响,一直担心十一是不是还能出门,做好了如有突发状况就退票的准备。直到昨天,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发布会上,听疾控中心的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说:只要做好个人防护,应该说疫情的风险是非常小的,可以尽情享受这个假期。自己才放下心来,今天一早,收拾好行囊、戴好口罩,坐上了回老家的高铁。
     祝愿大家都过一个团团圆圆的中秋国庆节!
(0)

相关推荐

  • 却话中秋

    思文 每逢假日前夕,手机便会噼里啪啦的涌进一波信息,不必说自然是想念和祝福的,当然这个中秋也不例外.   早一些出门,迎面看见采买回来的邻居,他是个无事可做的老人,用他的话是废物利用,大包小裹的买了小 ...

  • 雷春翔:中秋节的月饼

    [总第090801期] 中秋节的月饼 作者:雷春翔 记得小的时候,每到了中秋节临近,我们都大眼瞪着小眼数着日子过,因为中秋节了,又可以吃到那美味的月饼了. 那时候,商品还很匮乏,农场商店里出售的月饼, ...

  • 中秋节的月饼市场

    中秋节的月饼市场接近于: A.完全竞争市场 B.寡头垄断市场 C.垄断竞争市场 D.完全垄断市场 [答案]C.解析: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是:买卖双方数量均为无数,主要是农产品市场,排除A项;寡头垄断市场 ...

  • 中秋节的月饼|作者风华|朗诵高山流水

    中秋节的月饼 作者/风华 朗诵/高山流水 编辑/琳雅(岳红华) 出品/华川文化在线 中秋节的圆月 亮亮的挂在天上 像一块大大的月饼 发着全家团聚的芳香 世间有老字号的五仁馅 人人都在思念着故乡 还有很 ...

  • 冬蓉月饼正确做法,香甜软滑,甜而不腻,中秋节新式月饼

    冬蓉月饼作为一款新式月饼,主要是冬瓜为馅料,具有清热消暑作用,吃起来香甜软滑,受到许多消费者的喜爱. 下面详细介绍下冬蓉月饼的做法: 首先,制作冬蓉馅 一.冬瓜2000克刨成丝 二.锅中烧开水,倒入刨 ...

  • 中秋节这月饼不能少!酥香美味咸鲜香甜,出炉被抢光,家人吃不够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终于到了.而且今年中秋还和国庆同一天,真的是百年难得一遇呀.这两个节日对于我们来说意义非凡,一个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佳节:一个是举国同庆的节日,这一天注定特别的热闹非凡. 花好月圆人团圆, ...

  • 中秋节吃月饼有讲究 怎么吃月饼才健康?

    来源:长江日报 · END · 喜欢这篇文章,就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问题:怎么才能每天收到这种文章呢?

  • 中秋节吃月饼,用对三穴避免积食,长胖,血糖骤然升高

    " ▼ 每晚9点与你聊艾灸| 与你说晚安 " 网友提问: 冯名雨老师,我昨天吃了一个无糖月饼,吃完后测试了自己的血糖情况,自己的餐后血糖11.2,平时我的餐后血糖只有8左右.对 ...

  • 中秋节做月饼,食材价格虽贵,但自己做得真材实料,吃得更放心

    大家好,欢迎来到余甘果蜜的厨房,快乐下厨,幸福你我他,一起学做美食吧. 朋友圈里,大家天天晒月饼,果蜜姐姐家的月饼,姗姗来迟,成品不是太完美,但还是备受欢迎的.和大家分享--中秋节做月饼,食材价格虽贵 ...

  •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何时开始?嫦娥与后羿、吴刚到底是什么关系? | 睡前分享

    人是"符号的动物","所有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文学系主任赵运涛的新著<符号里的中国>从传世文献.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