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多爱吃猪肉?900年前写下一首《猪肉颂》惊艳世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猪肉消费国,在如此高的猪肉消费量背后,是中国人长久以来对猪肉菜肴的钻研和理解。

在大多数地区的餐桌上,一定会有几道以猪肉为主角的硬菜。 比如广东地区的烤乳猪和猪肚鸡,前者皮脆肉香后者滋补养身;浙菜中的东坡肉和梅菜扣肉,无疑是猪肉菜肴当中兼备形与味的上品;川菜里的回锅肉和炸酥肉,口味火爆且下饭。

苏轼与东坡肉

说起吃猪肉,就不得不提中国历史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苏轼因反对激进的王安石变法,被新法的得力干将们罗织乌台诗案,入狱130多天,后来被贬到黄州,以有职无权、无公务员待遇的团练副使(近乎县武装部副政委)身份被下放看管——略好于软禁。

以受监管罪人的身份,苏东坡带着一家老小,来到偏远的黄州,没有住处,就将就河边的荒废驿站搭建住所,还在住地不远处开荒种菜,还因此字号“东坡居士”,那个河边破驿站,也美其名曰“东坡雪堂”。

深接地气的东坡居士很快发现,黄州的猪肉价格特别便宜,比白菜价还便宜,跟不要钱似的。这是一个天无绝人之路式的发现。

于是就琢磨着用从小在眉山老家见闻过的川菜方法,操练起烹饪来。

他还怡然自得的写了两首诗,这是他文学水平最差但味道最好的两首打油首诗:

猪肉颂

宋·苏轼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据说,苏东坡还研制出了“羊蝎子、东坡豆腐”、 “东坡豆花”、“东坡玉糁”、“东坡芽脍”、“东坡饼”、“东坡酥”、“东坡墨鲤”……等等

惹得黄州大小官员、乡绅、和尚都闻香前来,还非要请他去鉴赏赤壁古战场,留下诗文和墨宝。于是乎,又有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

“东坡肉”与《猪肉颂》,就是在生活极其艰难、境遇极其糟糕的情形下诞生的。知晓苏轼的从生死关口挣脱出来的情景,就不难体会到《猪肉颂》中所闪烁的超乎常人的平和乐观精神了。

苏轼此诗题《猪肉颂》三字,看似滑稽,实际是在幽默中蕴涵了严肃的主题的。作者的颂,当然包括了在味觉方面的享受,对自身的烹调创新方面的自得;但是当我们了解了苏东坡当时的艰难处境时,就会在诗人享受味觉美味后面,朦胧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

林语堂继续感慨道:“苏东坡一生最可爱的时候就是他当农夫的岁月。人们由衷赞美头戴斗笠,手扶犁耙,立于山前田野里的一位老农,如果他还能写一手好诗,击牛角而歌,酒后在月下徘徊的话,那真是天底下最伟大的顽童——或许造物主就希望人都是这样的吧!”

从小到大,我们早已在学习生涯中品读了许多东坡居士的诗,他们陪着我们长大,而我们也在不知不觉的陪着这位词人从意气风发的少年状元郎到流落天涯,轻舟苦旅的漂泊。

离开了课堂,我们心中的这位词人是否已经离我们远去?让我们翻开这本《苏东坡词传》再一次寄念想予这位词人,和他一起苦中作乐,风雨飘摇。

苏轼的词另辟蹊径,以清旷之气登大雅之堂。他不刻意为文,而文绝千古;不刻意为人,而名重九州。本书结合苏轼的经历,对其词进行了情感化解读。

除此之外,还有5册值得大家学习背诵的经典文集: 《纳兰词传》、《李清照词传》、《李煜词传》、《辛弃疾词传》、《苏轼词传》。

喜欢的朋友不妨在下方商品卡购买,一同享受千古名家的精神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