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拓展思维宽度,正心修身提升思维深度----公考面试真题解析(103)
解析有深度,思想有温度,问题请留言
现在网络诊疗、QQ平台诊疗、网络医院比较多,很多人都会在网上咨询病情,而很多民营医院的营销人员都会在上面做医托,夸大病情,引诱病人去他们的医院看病,严重的甚至对病人进行诈骗,对于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一、题目中的陷阱
题目问的是对这个现象怎么看,那么这个现象是什么现象?是网络诊疗,还是医托横行?或者都是,或者都不是?
这个题目很多同学都答偏了,把重点放在了民营医院或者医托横行上,这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典型的买椟还珠,弄错了重点。
这道题目所展示的现象是网络时代,互联网医疗乱象。但本质是互联网的问题,是人心的问题,医疗领域只是表现。要看到这个,才是抓住了题目的关键。
这种陷阱式的出题方式相当常见,比如下面这道:
你单位组织召开农民工丰收节活动,但在前期准备过程中存在农民参与度不高的情况。先请你策划两个创意活动,并就其中一个说明如何组织。
有些人就会理解为,要搞一个活动去提高农民参与度,其实题目说的很清楚了,就是让你组织一个丰收节活动,只是这个活动的前期发现一个问题,所以你重点是说活动,在说活动的时候,注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好了。
为什么有些人能够一眼抓住本质,有些人只会停留在表面?这就和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有关了。要提高这两种能力,要么拓展思维宽度,要么提升思维深度。
二、用庖丁解牛的方法拓展思维宽度
先说说拓展思维宽度这事吧,一个人见多识广,自然更容易看透本质,这和思维能力无关,而是一种经验,当你长时间浸淫在某个领域,那么很多东西已经渗透到你的思维中去。就好比庖丁解牛,“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比如我们学霸去考试,都像庖丁杀牛一样,很无所谓,题目一拿过来,随便一画就好了,出来后非常有把握,再来一瓶冰镇雪碧,坐等高分,这就是庖丁解牛的境界,因为他们把各种题型已经练透了。
所以,建议大家多刷题,把庖丁那种“所解数千牛”的实践变成“所解数千题”的练习,自然能够得到解题之道。
当然,前提是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三、用正心修身的方法提升思维深度
至于思维的深度,我认为,要在思维之外去求解。关于这一点,《大学》一书中所说的儒家八目讲的非常好: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前五目是内圣之道,后三目是外王之道。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这和佛学的修止修观是一个道理,道家也有同样的说法,而非儒家独有,在《庄子》中有一句话,是假借孔子之口说的:“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什么意思呢?鉴是镜子的意思,比如风月宝鉴就是《红楼梦》里的一面镜子。当水流动的时候,是没法当镜子的,只有止水,不动的水,才能当镜子,这面镜子反照的不是我们的容颜,而是内心。
人心如水,如果一直流动,就无法照射事物的本质,只有静下来了,外界有一丝的风吹草动,都能准确的反馈到内心。所以说“唯止能止众止”,一个人只有达到止的境界、定的境界,才能够停止一切的动相。如果始终心猿意马,那么永远无法获得智慧。
这个止,通俗的讲就是心念专一,我们人的思想太复杂了,就容易痛烦恼,这种状态下学习,也就很难沉浸其中。
一代名臣曾国藩,也特别强调静的功夫,他年轻时比较要强,发起狠来什么也不管。他自己也很苦恼,就请教一位叫唐鉴贤人,唐鉴说:“若不静,省身也不密,都是浮的,总是要静……最是静字工夫要紧。”
自那以后,无论多么繁忙,曾国藩都要每日静坐,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一代名臣。
曾国藩在日记中写了自己的体会,他说“静”字功夫紧要,大程夫子能成圣人,也是因其“静”字功夫足。王阳明也是在“静”方面有一番功夫,所以他能面对世间种种诱惑而不动心。一个人若心不静,省身不密,见理也不明,做什么都是浮起的。
所以,只有静了,才能明理,也就是看到事物的本质。
现代社会很浮躁,生活节奏也很快,我们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金钱、工作、地位、房子、投资等等,事情一多,心就会乱,心一乱,想看到事物的本质就很难了。
因此,建议有这些状况的同学们,每天可以专门抽出半个小时的时间,尝试着让自己的心灵彻底安静下来,慢慢的你会发现,头脑更加好用了,身体也更加健康了。
我在百度上叫“领带大叔讲讲申论面试”,需要的同学可以去看看。历史文章、真题和打卡练习均在公众号菜单栏,后台发送“申论”领取相关资料,会不定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