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蓝彩锡白釉陶:中国青花瓷影响下的绽放
👆
行游世界,在路上遇见无限美好
1603年,
荷兰舰队截获一艘葡萄牙帆船,
船上载满中国瓷器,
这就是著名的“克拉克瓷事件”。
🔺 克拉克瓷杯盘,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1. 荷兰的黄金时期」
十六世纪末,第一支荷兰船队冒险驶出欧洲,向亚洲、非洲和美洲寻求贸易机会。1602年,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成立,专门从事与亚洲的贸易,并很快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及运输企业。[1,2,3]
十七世纪,荷兰达到空前的繁荣,这段历史被称为荷兰的黄金时期。[1]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总部设在阿姆斯特丹,其共有6个分部,其中一个分部在荷兰的代尔夫特市(Delft)。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人从中国进口瓷器,尤其是青花瓷(图1),使代尔夫特发现一条新的商业途径。代尔夫特美术学校(The Delft School of Painting)也创立于这个时期,当时很多著名的画家也出自这座学校。[3]这些因素都为后来荷兰蓝彩白釉陶(Delftware,或称“荷兰陶瓷”)的诞生奠定了伏笔。
🔺 图1:克拉克瓷,公元1600-1625年
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2.中国与荷兰的瓷器贸易浪潮」
1603年2月25日,荷兰将军范·赫姆斯克率领的舰队在马六甲海峡截获葡萄牙帆船圣卡大尼那号(Santa Catarina),船上主要货物是中国瓷器和生丝。随后,这批货物在阿姆斯特丹的拍卖中获得250万荷兰盾的高价。[4]大帆船在荷兰语中写作Kraak(克拉克,英语写作Carrack),所以这艘葡萄牙帆船上的中国瓷器被称为Kraakporselein(克拉克瓷,图2)。从此克拉克瓷成为荷兰家喻户晓的习语,意指中国明代后期的青花瓷器。[4]也有记录认为克拉克事件发生在1604年,即明万历三十二年。[5]
🔺 图2:克拉克瓷,青花开光花果松鹿图盘
明万历,北京故宫博物院
1614年(即明万历四十二年),荷兰商船克尔德兰号(Kerderland)从爪哇巴达姆港(Badam)启航回国,内装碗、碟、杯、盘等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中国瓷器69,057件,总价值荷兰币1,154,511弗罗林(荷兰币)。从这次航行可以看出,瓷器是当时中荷贸易的主要货物,而且贸易量很大。[6]
同时也说明,当时爪哇或周边区域内存在中国瓷器的贸易和转运中心,瓷器贸易的规模非常庞大,来自中国的外销瓷器,源源不断的贩运到这里,再分销和转运往欧洲各地。这样的贸易和转运中心可能有多个,有的可能属于欧洲各国东印度公司自己的瓷器和香料的贸易转运站,也可能存在共同的贸易市场。从阿克拉事件和克尔德兰号商船的情况看,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在爪哇都应该具有自己单独的贸易中转站。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巴达维亚(Badavia,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还设有贸易基地。葡萄牙人在的马拉克卡岛(Malacca)上与中国商人进行瓷器交易[14]。同样在这个区域可能拥有瓷器贸易中转站的还有在十七、十八世纪与荷兰一起垄断亚洲贸易的英国,以及后来的法国、丹麦、瑞典和奥地利。
🔺 图3:荷兰东印度公司订制粉彩带“VOC”字母杯碟,清·雍正,约公元1728年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从1604年至1656年的52年间,荷兰进口中国瓷器超过300万件(图3)。根据史料统计,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十七世纪共向中国和日本购买了1200万件瓷器,其中中国瓷器约1010万,日本瓷器190万件。由于看到进口中国瓷器的暴利,欧洲各国都加入中国瓷器贸易的行列。以瑞典为例,从1750至1775的25年间,便从中国进口瓷器1100万件以上。[5]
🔺 图4:中国青花瓷“肯迪”,维特·利乌号沉船出土,17世纪,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由于竞争亚洲的贸易资源和欧洲的市场,当时的欧洲海上贸易强国间经常会发生海战,中国瓷器也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1976年,在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船维特·利乌号的残骸中发现一件中国的象形清花水壶(图4),在马来语中称为“肯迪”。瓷象的两只长牙是出水口,身上装饰菊花纹和万字纹,在中国分别亲切和长寿。该船在1613年返航回国途中沉于大西洋圣海伦娜岛附近。当时,维特·利乌号与两艘葡萄牙船交战,在海战最激烈的时候,其一门大炮忽然爆炸,维特·利乌号因此被炸毁沉入海底。从维特·利乌号的货物清单上可知,除了几百件瓷器,船上还有125袋肉豆蔻(约900公斤)、15,171袋胡椒(约10万公斤)和1317颗钻石,总价值约850万荷兰盾。[7]
「3.荷兰蓝彩白釉陶的创烧」
荷兰代尔夫的蓝彩白釉陶最先借鉴自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锡釉陶工艺。意大利于13世纪创烧成功白色珐琅釉陶器。西班牙大约于1350年开始使用钴蓝色,巴特尔纳和玛尼萨斯成为锡釉陶烧造中心,其锡釉陶技术源自更早期的伊斯兰技术[16]。马略卡是一个近邻意大利的西班牙小岛,14至15世纪西班牙玛尼萨斯锡釉彩陶器经过马略卡岛转运到意大利。[16]15世纪,意大利罗比亚氏制作的以绿、褐、黄、紫彩绘的锡白釉陶被称为马略卡陶器,直译自意大利文Majolika,即彩陶的意思。16世纪的学者C·辟克尔索在其著作《陶艺三书》中详细记载了意大利锡釉彩陶的工艺:陶器先制胚成型,自然干燥和素烧1050℃-1150℃后,施挂锡和铅料混合而成的白釉,釉干后进行彩绘,然后二次入窑经900℃-1000℃烧成。[8]可见意大利马略卡锡白釉彩陶采用的是釉上彩烧造工艺。
🔺 图5:代尔夫特产仿克拉克瓷蓝彩锡白釉陶盘,17世纪后期,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
17世纪初,代尔夫特的窑厂开始模仿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花饰彩陶制作锡白釉陶器,进而在中国青花瓷的纹样基础上制作出代尔夫特蓝彩白釉陶-Delftware(图5)。[8]
荷兰代尔夫特的窑厂采用注浆成型法制作素胎,主要是因为当地陶土特性的缘故[9]。代尔夫特出产优质的“荷兰红泥”(主要由粘土和泥炭组成),由于产量的原因,同时也从英国[10]、德国和比利时[11]进口胎土原料。
18世纪前半叶,中国景德镇陶瓷的工艺秘密被荷兰人获知,这使代尔夫特的陶瓷工业迈上一个新台阶。在景德镇生活了7年的法国耶稣会传教士弗朗索瓦·泽维尔·昂特雷科莱(FrancoisXavier d’ Entrecolles,汉名殷弘绪,1662-1741年)将景德镇的制胎、施釉、烧成工艺,尤其是高岭土这一“秘密”带回欧洲,随后代尔夫特的窑厂掌握了在胎土中添加氧化铝成分较高的高岭土技术,之后逐渐制成1200℃烧成的蓝陶产品(图6)。[13]
🔺 图6:西洋人物纹迷宫纹镂空颈蓝彩锡白釉陶单柄持壶,公元1760年,费城美术馆
17世纪后半叶和18世纪前半叶,代尔夫特的蓝白彩釉陶器生产十分兴旺,共有25家工厂。[12]
「4.荷兰蓝彩白釉陶的热销」
中国在明末清初的1640年至1650年间因战乱而瓷器出口锐减,代之而起的日本瓷器价格非常贵,使代尔夫特的蓝彩白釉陶烧造业获得一个极好的发展机会,并随之兴盛起来。[14]
🔺 图7:蓝彩锡白釉年轻威廉三世奥兰治亲王肖像盘,公元1658年,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17世纪后期,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图7)及其英国妻子玛丽·斯图尔特(图8)在荷兰很受欢迎。玛丽是一个代尔夫特蓝彩锡白釉陶器的热心收藏家。位于尼德兰和英格兰的宫殿到处都是代尔夫特生产的蓝彩锡白釉陶器。这对代尔夫特的彩釉陶器行业是一个宝贵的机遇,因为宫廷各界、海外皇室以及富有民众也都纷纷加入大量订购的行列。[15]
🔺 图8:蓝彩锡白釉斯图尔特玛丽二世半身像陶器,公元1680-1685年
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玛丽对于中国瓷器和代尔夫特蓝彩锡白釉陶器的热情有点过度。根据丹尼尔·笛福在18世纪早期的文种提到:“在我看来,王后带来了一种使用瓷器装饰房间的习惯或性格,后来增加到一个奇怪的程度,瓷器堆积在橱柜、书桌和每个壁炉台上,触及天花板的顶部……直到有人开始对它们的费用表示不满为止。”[15]
「5.中国青花瓷的影响」
从克拉克事件开始,荷兰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进口了上千万件的青花瓷。克拉克瓷的特点是开光瓷盘的构图形式,即在盘、碗、碟器物的口沿处绘制分格图形,以及在中心部位绘制有几何形开光装饰的人物山水、花卉虫蝶、亭台楼阁等图案,开光的间隙填绘锦地纹、璎珞纹,等。后期出现较多人物故事题材,如山林高士、刀马人物等纹样,这些主题纹样的边缘常常以缠枝花卉、蕉叶纹、莲瓣纹进行装饰(图9)。克拉克瓷的特殊纹样是专为适应欧洲市场和西方人审美烧制。[17]
🔺 图9:开光龙纹青花克拉克盘,万历时期制成化款器,明·万历(公元1573-1620年)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代尔夫特锡白釉彩陶大量模仿中国传统青花瓷和克拉克瓷图案及造型(图10),后来在工艺创新的基础上,还模仿中国的青花五彩瓷(图11,图12)和青花釉里红瓷图案(图13)。
🔺 图10:仿景德镇青花蓝彩锡白釉盘
公元1680年,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 图11:康熙款五彩龙凤穿花纹碗瓷
公元1662-1722年,北京故宫博物院
🔺 图12:仿青花五彩锡白釉麒麟朝凤纹陶盘,公元1680-1690年,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 图13:仿青花釉里红人物纹锡白釉彩陶盘,公元1680-1690年,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在1667年荷兰首次大量进口茶叶后,喝茶很快流行起来。早年,茶叶非常昂贵,需要放入从中国进口或在代尔夫特仿制的小壶中冲泡(图14)。在饮用前,需将茶叶和热水进行混合。在日本和中国的彩绘瓷器影响下,代尔夫特的釉陶工厂开始以多种颜色绘制陶器,类似中国的五彩瓷器。霍普斯坦恩家族在大约1680年,第一个采用了这种工艺。在焙烧过程中,蓝色、绿色与白色釉料相熔合,随后添加红色和金色,以较低温度二次入窑烧制(图15)。[18]
🔺 图14:仿景德镇鹿纹青花五彩锡白釉提梁壶彩陶器,荷兰代尔夫特陶器厂,墨里恩舒夫特制
公元1685-1690年,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 图15:人物纹五彩锡白釉罐陶器
公元1680-1690年,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17世纪20年代之后,荷兰郁金香热兴起,并发展到疯狂的地步,价格直指黄金。[19]这时期代尔夫特生产了一种高塔状锡白釉蓝彩陶郁金香花瓶,能看到中国佛塔建筑的风格,其图案通常结合了东西方的元素(图16)。
🔺 图16:高塔蓝彩锡白釉郁金香花插陶器,荷兰代尔夫特陶器厂墨里恩舒夫特制,公元1710-1720年,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6.其他文化元素的影响」
除了中国青花瓷之外,荷兰施彩锡白釉陶上还能看到日本的伊万里瓷器风格(图17)和印度元素(图18)。
🔺 图17:仿伊万里风格描金锡白釉彩罐陶器,公元1657-1818年,荷兰代尔夫特陶器厂,De Griecksche制,费城美术馆
受中国青花瓷工艺和造型元素的影响,朝鲜的李参平于1616年在以有田为中心的肥前地区烧制出日本本国瓷器,被称为有田烧或有田瓷、肥前瓷,因为要通过附近的伊万里港(Imari)转运输出,所以也被称为伊万里烧(图18),对于西欧而言,伊万里烧的名称更熟悉。[20]后来柿右卫门(Kakiemon,1595-1666年)又烧制成赤绘(图19),使日本瓷绘技艺又更进一步,可以在釉面上自由施展红、黄、蓝、紫等釉色。这种技法也被荷兰工匠借鉴到代尔夫特锡白釉五彩陶器中[21]。在仿制景德镇瓷器的同时,伊万里烧又衍生红蓝金彩、五彩加金、红地描金、青花红地描金等彩绘加金的技法,甚至是大片金色铺地的技法,这种同时融入日本浮世绘却与中国风格迥异的样式叫“锦手”、“金兰(澜)手”。[20]这些日本瓷器在荷兰广受欢迎,并体现在代尔夫特锡白釉彩陶上。
🔺 图18:宫廷贵妇人物纹伊万里烧,日本江户时期(公元1615-1868年),公元1780年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 图19:司马光砸缸故事纹赤绘瓷盘,日本江户时期(公元1615-1868年),公元1700-1720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另外,代尔夫特锡白釉彩陶上还能看到来自印度的影响。美国费城艺术馆收藏的一件代尔夫特锡白釉彩陶上采用山羊绒色版(Cashmire Palette)纹饰(图20),其灵感可能源自当时非常流行的印度山羊绒披肩。[21]
🔺 图20:山羊绒色版纹饰锡白釉花瓶陶器
公元1710-1720年,费城美术馆
「7.荷兰蓝彩白釉陶发展」
除了日用品和工艺品,代尔夫特还制作极具有特色的蓝白建筑釉砖(图21),除了满足荷兰国内需求,还向法国、德国、俄国和印度出口。[23]这些蓝白锡釉砖上能看到部分中国题材的元素,但是大部分是荷兰的艺术元素,其广受荷兰民众喜爱。最近作者乘坐荷兰皇家航空公司(KLM)的飞机,其飞行安全警示动画即使用代尔夫特手绘蓝白釉砖为蓝本。
🔺 图21:来自汉普顿王宫水榭的部分人物纹蓝彩锡白釉壁砖,荷兰代尔夫特陶器厂,公元1690年,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代尔夫特还生产锡白釉蓝彩鞋子(图22)、小提琴(图23)、人物半身像、墨水瓶(图24)等各种荷兰及欧洲风格的纪念品、陈设和装饰品。
🔺 图22:鞋子形蓝彩锡白釉彩陶器
公元1660-1675年,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 图23:小提琴形蓝彩锡白釉彩陶器
公元1705-1710年,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 图24:蓝彩锡白釉彩陶墨水瓶
公元1670-1680年,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至今,代尔夫特蓝彩陶窑厂还保持手工彩绘等各种传统。
「8.结 语」
四百多年前的克拉克瓷事件,极大推动了荷兰乃至欧洲与中国的青花瓷贸易,导致荷兰蓝彩锡白釉陶的诞生和发展,成就了一段中外交流史的佳话。
青花瓷的欧洲之花
参考资料:
1.Rijks Museum Amsterdam: 《代表作指南》,第6页,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2009。
2.宋军. 2016:《试论近代荷兰代尔夫特窑的工艺特点及其影响》,第8页,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3.刘谦功. 2007:《荷兰陶瓷之都代尔夫特崛起的历史动因与现实意义》,第17-18页,清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4.刘谦功. 2007:《荷兰陶瓷之都代尔夫特崛起的历史动因与现实意义》,第25页,清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5.刘谦功. 2007:《荷兰陶瓷之都代尔夫特崛起的历史动因与现实意义》,第34-37页,清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6.刘谦功. 2007:《荷兰陶瓷之都代尔夫特崛起的历史动因与现实意义》,第27页,清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7.Rijks Museum Amsterdam: 《代表作指南》,第38页,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2009。
8.刘谦功. 2007:《荷兰陶瓷之都代尔夫特崛起的历史动因与现实意义》,第19页,清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9.宋军. 2016:《试论近代荷兰代尔夫特窑的工艺特点及其影响》,第21页,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10.刘谦功. 2007:《荷兰陶瓷之都代尔夫特崛起的历史动因与现实意义》,第21页,清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11.宋军. 2016:《试论近代荷兰代尔夫特窑的工艺特点及其影响》,第25页,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12.Rijks Museum Amsterdam: 《代表作指南》,第64页,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2009。
13.宋军. 2016:《试论近代荷兰代尔夫特窑的工艺特点及其影响》,第13页,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14.刘谦功. 2007:《荷兰陶瓷之都代尔夫特崛起的历史动因与现实意义》,第31-32页,清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15.Rijks Museum Amsterdam: 《代表作指南》,第65页,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2009。
16.刘谦功. 2007:《荷兰陶瓷之都代尔夫特崛起的历史动因与现实意义》,第45-46页,清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17.宋军. 2016:《试论近代荷兰代尔夫特窑的工艺特点及其影响》,第9页,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18.Rijks Museum Amsterdam: 《代表作指南》,第67页,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2009。
19.刘谦功. 2007:《荷兰陶瓷之都代尔夫特崛起的历史动因与现实意义》,第84-85页,清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20.宋军. 2016:《试论近代荷兰代尔夫特窑的工艺特点及其影响》,第18-19页,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21.刘谦功. 2007:《荷兰陶瓷之都代尔夫特崛起的历史动因与现实意义》,第87-88页,清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22.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展品介绍。
23.刘谦功. 2007:《荷兰陶瓷之都代尔夫特崛起的历史动因与现实意义》,第75-76页,清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行游
印章珠子博物馆研究策展人
牛津大学、伦敦大学、
大英博物馆等机构访问学者
世界珠子研究者协会会员
埃及探险协会会员
行游世界 路上遇见无限美好
了解更多世界古文明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