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记忆|摆画书摊子的张三爹爹
老家,是射阳。
离我现在居住、工作、生活的地方太近了。
四年多前写的《小镇的记忆碎片》已经写了超过100篇了,还在续写……
我一直觉得,我的文学和文化的启蒙,是多少得益于张三爹爹的。
张三爹爹是摆小画书摊子的。
小画书,是我们小镇人的说法。后来,才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将其称为“小人书”的。
当年的小镇人没有“小人书”这一说法。
我是张三爹爹小画书摊子的常客。
那是在我十岁之前。
那是在文化大革命的高潮时期。
奇怪的是,那个时候,小镇上,南边的老街却似乎有一片不被革命人重视的地方——大同医院门口。
大同,曾经的一个公社的名称,后来改名为“合兴”了。
大同医院,门朝东。
张三爹爹的画书摊子就正常摆在大同医院门口,北边的墙边上。两片能合可分的画书架子,戗在墙根。三两张长板凳,摆在书架子的前面。
张三爹爹,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坐在墙根。看着画书摊子。
一分钱看一本。
一般人能看到的全是当时的革命画书。
去看得多了,就知道,张三爹爹还有“宝贝”的。不摆在外面,全藏在里面。只有取得三爹爹信任的人才能看得到。那就不是一分钱一本的了。
我晓得去看小画书是什么时候,不记得了。
能记得的是,张三爹爹先开始是不肯拿好画书出来给我们看的。
在画书摊子看书多了,渐渐得到张三爹爹信任了。他会从大同医院药房门口的一个纸箱子里拿出本把小画书出来,那是已经用牛皮纸重新包装过了的小画书。
“火烧连营”,“七擒孟获”,“舌战群雄”。
还有什么?那些是《三国》的系列。还有,就是《三打白骨精》,那是印象深的。其他的,印象不深。
还有呢。革命题材的。
《小英雄雨来》,这是在我哥哥姐姐的语文课本里看到过的故事。《鸡毛信》,听哥哥姐姐们说过的故事,但电影没看过。《苦菜花》,没看出名目来。
还有不少“抓特务”的,没能记得住。
那些年,在张三爹爹的小画书摊子上投入了不少的时间和“金钱”。
好不容易聚下来的零钱,基本上就花在了小画书摊子上了。
在画书摊子上,我还会厚着脸皮在画书摊子上“拾大麦”——别人花钱租来的画书在看,我凑在他旁边蹭书看。
“拾大麦”的时候,会被人驱赶的——合法的看书人,还有张三爹爹。
在张三爹爹的画书摊子上看得多了,得到张三爹爹的信任了,他会主动给我介绍一些好看的画书给我看,还会给我讲一些与画书有关的故事。
上初中之后,我有了一张县图书馆的借书证,能有一些大书看了,也就不再到张三爹爹的小画书摊上子去了。在县图书馆,只能借到一些革命的书箱,《虹南作战史》、《桐柏英雄》、《艳阳天》,借不到“三国”和“水浒”,也看不到“西游”啊。可是,人大了,脸皮子反而薄了,不好意思再到大同医院门口,到张三爹爹的小画书摊子上去看书了。
张三爹爹长什么样?
慈祥老者。有点儿胖。夏天里喜欢袒胸。当时,不少人就称他为“张三老头”。我还真的一次也没这样称呼过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