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耕说字-史

“史”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历史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二十四史是一部浩瀚的中国的重要历史典籍。它是从西汉司马迁开始,经由2000多年来历朝著名的历史学家精心编撰的纪传体史书合集,全书共3259卷,约4000万字,它记叙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明崇祯十七年长达4000多年里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等各个方面,是我国最详细、最权威的一部历史巨著。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史,尤其青睐二十四史。1952年,工作人员为毛主席添置了一部清乾隆武英殿版的二十四史,从此,无论在京还是外出,无论健康还是生病,这部史书始终伴随着他。直到逝世之前,重病缠身的他还用颤抖的手在几册《晋书》的封面上分别记下了"1975.8”再阅、"1975.9再阅"、"一九七五、八"等字样。

风雨春秋二十四载,毛泽东在日理万机之余,用顽强的毅力通读了这部历史长卷,有些史册和篇章还两遍、三遍、四遍地研读过。他在研读二十四史时,用不同颜色的笔写下了大量图画和批语。这些是毛泽东情感和思想的率直流露,它是情怀不能自抑的感慨,是思绪如飞的激越,“五帝三皇神圣事”“一篇读罢头飞雪”这或许就是毛泽东心境的最好写照。一部二十四史所包含的“几千寒热”令毛泽东“东方白”时,却“歌未竟”。唐朝宰相魏征也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名言,毛泽东在军事管理中有着超出常人的智慧和他酷爱二十四史也有一定的关系。

大家没时间读二十四史,不妨来认认“史”字。

“史”的演变

史,甲骨文写法

观察史的甲骨文写法,由两部分组成:手和中。这个字的结构与“笔”(或者“聿”)非常相似,可以说也有共通的地方。

这个是笔的演变,其中甲骨文的写法与“史”的甲骨文写法很相似。大家都知道,笔的甲骨文意思就是手握毛笔,准备写字。那么“史”中的手握的又是什么呢?为了更好理解史的意思,不放来看看其他几个同源字的演变和写法。

史的演变

事的演变

吏的演变

从上面三个字的演变中,我们发现,不管是史,还是事,或者吏,他们的甲骨文写法都很相似。关键就是手里拿的到底是什么?

与某些老师交流,他们的提法倒是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说,类似中的这个物体跟毛笔有类似的地方,就是都能够写出线条或者是字符,不同的是,他们的作用不一样,普通的笔只是记录事件用的,而像“中”的这根笔是记录太阳位置的,事关重大,所以,符号也不一样。

史的字义

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史,記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释义基本正确。就是手拿特殊的“中”笔记录太阳的位置,以报农时,农时不能耽误,不能有差错,所以一定要准,要正,故有正意。后来演变为记录历史事件的人,发生了转变,但是保留了中正的含义。历史是公正的,不能被歪曲。

史,小篆写法,显而易见,与甲骨文写法一脉相承。

史,隶书写法。我们今天的简化字(包括之前的繁体字大部分都从隶书的写法演变而来)。

史,楷书写法

中的演变

官和吏的区别

“官”与“吏”的区分,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则。以清朝为例,“官”是由朝廷任命的、一个地区或一个部门的行政首长,而“吏”只是行政机关的办事人员,吏不属于国家正式编制。
1、从身份上讲,官是上等人,是人民为他服务的;而吏则是下等人,是为官服务的。

2、以工作性质而言,官的职责是根据自己施政理念发号施令,治理辖区,所谓“一朝把权握,便将令来行”是也。而吏的任务则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为自己顶头上司服务,所谓“学成文武术,售与帝王家”是也。
3、官是外来的,吏是本地的。官是三年一任,清代地方官平均一任只在一年半左右。而吏则不然。(以上文本摘自李毅军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504ee0101coif.html)

史的用法

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礼记 · 玉藻》

其中:左史和右史皆为官名。春秋时晋、楚两国设置。《礼记·玉藻》谓左史记动,右史记言。而《汉书·艺文志》又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顾栋高《春秋大事表》认为左史记言即内史,右史记事即太史。此说尚难证实。晋悼公十四年(前559年)晋伐秦,深入泾水流域,下军帅栾懕擅自撤军东归,左史因谓魏绛:“不侍中行伯(指中军帅荀偃命令)乎”(《左传·襄公十四年》)。可知左史乃随军记事之官。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魏征

下期预告-册

(0)

相关推荐

  • 《二十四史》经典100句。《二十四史》是...

    <二十四史>经典100句. <二十四史>是古代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历来被各个朝代视为正统史书.其中记载的内容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明朝崇祯十七年,共计3213卷,约4000万字 ...

  • 《二十四史》中的24句名言——作为古代各...

    <二十四史>中的24句名言--作为古代各朝撰写的24部史书,<二十四史>历来被各个朝代视为正统史书. 正所谓"读史可以明智",从史书中学习为人处世.生存和生 ...

  • 《二十四史》与《二十五史》有什么差别?

    <二十四史>是我国历朝历代由官方修订的纪传体史书,从汉朝司马迁的<史记>开始,一直到清朝修订的<明史>为止,由于其中的<元史>编撰得十分匆忙,里面讹误之 ...

  • “二十四史”中的哲理名句,一起来读史明智,鉴往知来!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的统称.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g ...

  • 二十四史表格简介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它上 ...

  • 《史记》原文及白话文翻译

    史记 中国历代史书中,以被赋予"正史"地位的"二十四史"最为重要,而"二十四史"之首就是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史记& ...

  • “二十四史”包括哪些书?

    文|黄金生 大一统王朝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确立,同时也伴随着史官的流散和史官职权的降低.司马谈发愤而卒.司马迁被阉割,恰如帝制下的史官之象.从司马迁记述司马氏家族世系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与其说司马迁在写 ...

  • 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上)

    简介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代编写的史书共二十四部总称为二十四史,其中<史记>中首创的纪传体写作手法被各朝代定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所以将同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为正史,它上起约前255 ...

  • 文耕说字——道

    [道,西周金文] 道,不可说.也说不清. 可是,不说又不行. 不过,从文字字形和演变角度还是可以尝试一下的. 我们中国有独特的文化--文字, 也是世界上仅存的最古老而且依然在使用的文字. 经历了几千年 ...

  • 吾与我,不分明,文耕说字——吾

    [吾,毛公鼎铭文] 弟子规有句: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这里说的是要回答自己的名字,不要说:我,或者吾. 不分明说的不是吾和我的意思,而是吾与我不比告知对方名字更直接. 回答我或者吾,人都不 ...

  • 天天向上其实很有深意。文耕说字——上

    道德经中有句: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孝经中有句: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毛老爷子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毛老爷子还说过一句话: ...

  • 病是怎么来的——文耕说字

    [病的来历] [疒(病),甲骨文字典] [疒,甲骨文写法,书法字典] 疒,甲骨文字典有收录,同病. 疒,会意字,从人,从 ,就是床. (在说文解字中,疒的发音同讷) 象人有疾病,倚箸而有汗滴,卧床休息 ...

  • 文耕说字——常

    常,平常,日常,无常,常理,常德,常数,常任理事国. 这几个词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如果了解了常的本意,这些词也就明白了. 所以,我们先来看看常的说文解字解释. [常,说文解字注] 下帬(裙)也.釋名曰 ...

  • 文耕说字——兵

    [兵,甲骨文字典] 兵的甲骨文写法属于会意字. 从斤,从共. 斤在上古社会,指的是斧子,一种短兵器. 共,就是双手,双手拿着斧子,就是兵的本意. 做名词用,指的是兵器,拿着这种兵器的人,就是士兵. 在 ...

  • 【文耕说字】盘古开天与天书奇谭

    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中国的历史不仅有5000年的传承,而且还有一个特点--未曾中断.历史典故中包含了民族的智慧,我们要从故事开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国文字. 中国和其他几个古文明 ...

  • 坚强了不是好事吗?怎么就是其死也坚强?文耕说字——木

    为什么说文字里面有智慧?所谓文以载道? 为什么中国文化能够传承5000年至今,还未曾中断? 从下面的一组甲骨文中,希望大家会有一定的启发. 甲骨文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象形字. 如果了解了象形字这个概念 ...

  • 文耕说字——祸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福之祸所依,祸之福所依. 福不双至,祸不单行. 福祸无门,惟人自召. 说起福祸,中国人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直接的取舍. [五福临门] 什么是福呢:就是五福临门. 所谓五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