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住家户里不吹箫,有猫人家不烧桃”,为啥?有道理吗? 2024-05-08 03:12:10 本期作者:关山听风 “住家户里不吹箫,有猫人家不烧桃”这句农村老话,主要流传在我国长江中游地区的农村,带有一定的地域特点。现在这些地区多数农村,已经没有了这两种讲究,只有少数偏远的乡村,尤其是一些山区,依然还存在这种古老的习俗,而有这种讲究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已越来越少了。此句老话,前半句和后半句并没有多大的内在联系,分别指两种不同的地方禁忌习俗,是一种并列句式。下面分别分析前后两半句中所蕴含的地方民俗,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句农村老话。 1、住家户里不吹箫 箫是一种模拟风吹声的竹乐器,发音淳厚,音色优美、圆润、轻柔、幽静、典雅,历来为人们所喜爱。为什么在农村,人们忌讳在家里吹箫呢?这得从古代箫在农村使用的环境说起。一、吹箫通常与丧事有关箫,又名洞箫,为单管竖吹乐器,古代亦有排箫,现在除了仿古演奏外,基本用不上了。箫开始时并不是竹子做的乐器,其来源于我国古老的骨哨,即用骨头做的哨子,后来发展为用竹管制作,并不断改进,成为古代一种使用频繁的乐器。据文物考古学得出的结论,箫的发明使用,距今有七千多年历史,在历史上曾经统称为笛,也就是说在古代的一段时期内,笛和箫在名称上没有明显的区分,只有竖笛和横笛之分。两汉时期,箫称为“篴”、“竖篴”或“羌笛”(古代居住于四川、甘肃等地区的羌族人民的一种竹制乐器)。魏晋时期,不管是竖吹的还是横吹的,依然被称为笛。到了唐朝以后笛和箫才有了区别,即“横吹笛子竖吹箫”,因此,箫专指竖吹之笛。吹箫,现在一般人认为,就是奏乐,或者出场进行表演,或者自娱自乐。但是,在古代,除了以上说的两种外,还有一种特殊的说法,那就是办丧事吹箫奏挽歌和乞食。 《史记·周勃世家》:“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 这句话的意思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大意是:周勃(汉初将领,汉文帝时丞相)在随汉高祖刘邦起兵前,在沛县,主要的生活来源就是靠编织蚕箔,还常常在人家办丧事的时候,去吹箫奏挽歌获得一些收入。也就是说,在我国古代秦汉之时,民间办丧事,有专门吹箫奏挽歌的人,就像现在农村办丧事时,要请民间锣鼓乐队一样,但还是差别,古代吹箫奏挽歌主要是为唱挽歌的人伴奏。这种民间丧事习俗,直到现在的一些农村依然还保留了这种习俗。比如,湖南、湖北、贵州等地农村,农家办丧事仍然流行唱挽歌,只是名称有所改变。比如,湖南西部、西南部,人们称为唱“夜歌”,也称唱“葬歌”,一般为老人去世后的第一个晚上,要唱一个通宵。湖南湘中一带,则称唱“挽歌”和“葬歌”,时间有的在办丧事开始时的夜晚,有的在办丧事过程中。然而,这种“挽歌”都以清唱为主,不再用任何乐器伴奏。广西、贵州苗、侗等少数民族,则吹芦笙伴舞来演奏“挽歌”。通常来说,我国传统的锣鼓、吹箫(笛)、唢呐等乐器一般都融入了丧事的道场之中。现代乐队(演出队)则以现代元素加入到丧事,成为其中的一道比较灵活的程序,根据地方的不同,或者说家庭的不同,还有老人去世时的遗愿等因素,可以安排,也要可以不安排,但是传统丧事程序一般是不能少的。在丧事中,吹箫(笛)从农村一些专业人士的嘴里吹奏出来,如泣如诉,声音凄切、悲苦,更加烘托了丧事的悲切凄凉气氛。唐朝诗人王之焕的《凉州词》有这样的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见羌笛在古人听来,为哀怨之声。不同的地方,在丧事中使用箫和笛有所不同,有的箫和笛一起使用,有的单独使用箫,没用笛,有的单独使用笛,没有箫。过去,在一些农村,通常来说,吹箫和吹笛没有区分开来,认为都是一样的。过去农村,锣鼓、箫(笛)、唢呐、海螺号等乐器之中,锣鼓、唢呐既可以在喜事中使用,也可以在丧事中使用,只有箫(笛)、海螺号才在丧事中使用。凡是与丧事有关的东西,通常都被列为禁忌。因此,过去的农村,箫(笛)、海螺号是不允许在住家户里吹的,要吹也只能到院子外,还要远离别人的院子,否则被别人误认为是家里办丧事,或者说,在“住家户里”吹箫(笛)和海螺号,会给住家户里招来丧事。这里的“住家户里”指住人的房屋,也就是民居内,既指自己家里,也指别人家里。当然,随着时代的变化,箫(笛)在农村的普及,出现了一些人的业余爱好,再说,农村文化的发展,也改变了现在人们的思想。因此,现在农村绝大多数地方已经不再忌讳,这种讲究也就大多已经消失了。但是,现在很多农村依然不允许在家时吹海螺号,其中的说法,与过去不准在家里吹箫的说法还是一样。现在乡村游成为了一种旅游品种的选择,当我们到一些乡村做客或旅游,一定要遵守农村一句俗谚:“出门问路,入乡问俗”,应该尊重农村地方风俗,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二是在一些农村与乞讨有关旧时,农村乞食之人,在乞讨时,每到一家门口,会发出乞食的信号,有敲击类,比如打莲花落、敲碗碟、敲竹梆、打铜钱等,有演奏类,比如吹箫、拉二胡等。现在农村和城镇居民中,很多家里忌讳用筷子敲打碗碟,就是因为过去乞讨者乞食时,惯用的方式就是沿街沿村敲打碗碟,希望能够得到好心人的施舍。而吹箫为乞食的信号,也是一种很古老的乞讨方式。我国古代有一个成语“吹箫乞食”,这条成语出自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是春秋末期伍子胥乞食的故事。楚平王即位,任命伍子胥的父亲伍奢为太子太师,同时任命宠臣费无极为太子少师。太子建对伍奢非常尊重,但是,对费无极嫌恶,费无极怀恨在心,并起了陷害太子建和伍奢之心。费无极通过精心设计,先怂恿楚平王占有太子建的新娘,使自己受宠于楚平王,成功离间楚平王与太子建的关系,然后费无极在楚平王面前诬告太子建与伍奢,说他们与他国勾结,密谋发动叛乱,以此陷太子建和伍奢全家于死地。伍子胥知悉费无极的阴谋后,从楚国逃出。逃往吴国后,伍子胥无以为生,就在街市上靠吹箫乞讨为生。直到后来有识之士被人发现,推荐给了吴王。后来伍子胥辅佐吴王攻楚,并帮助吴国成为列国中的强国之一。伍子胥也成为春秋时期著名的历史人物。这就是成语“吹箫乞食”的来历。旧时,民间深受这句成语的影响,人们容易把吹箫与乞食联系起来,吹箫也就成为乞食的代名词。也就是因为如此,这就好像农村人家吃饭时,家人忌讳用筷子敲碗碟一样,人们也忌讳有人在家里吹箫,认为吹箫会给家里带来不好的运气,家里子孙后代有的人会沦为讨饭的人,这当然是任何人都不愿意发生的,所以,过去一些农村人家,不论是何人,平时都不能在家里吹箫。另外,也有一些农村的习俗认为,在“住家户里”吹箫会招来野外的鬼魅以及一些不干净的东西,这只不过是旧时农村用于吓唬人的一种迷信说法,其真正的目的,就是让人不敢在“住家户里”吹箫,从而达到遵守“住家户里不吹箫”这种规矩。总之,不管吹箫在“住家户里”的禁忌,所讲的不管是人们对丧事的忌讳,还是人们对“乞食”的禁忌,都是过去一种唯心论,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当然也就没有道理可言。如今,这种传统的说法在农村已基本消失,成为了历史,人们已经不再讲究。2、有猫人家不烧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养了猫的人家,不能在家里烧桃树,包括桃树的枝叶和桃核,为什么这么说呢?桃树是速生林,农村有一种谚语:“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还钱”,在我国农村传统的水果树中,除了枣树挂果最早外,桃树就是最早的了,也就是说,桃树比其他果树生长成林时间要短一些。但是,桃树的寿命要比其它水果树的寿命要短,在北方因为气候干旱,桃树的寿命一般是25到35年。在南方由于气候湿润,桃树的寿命一般是12年到20年,如果长期在一个地方种桃树,其寿命缩短为10年左右,或者更短。桃树枯死后砍掉,一些地方风俗,如古楚之地的湖北湖南,桃树干可以做门闩,以及桃木剑、杖等,可用来辟邪的东西。这种习俗在古代就已经存在。 比如《荆楚岁时记》中有“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桃者,五行之精,厌伏邪气,制百鬼也。” 这里说的就是古代的桃符,后来演化为民间两种不同的习俗,一是对联,二是门闩。现在人一般认为,桃符演变的最终结果,就是现在的对联,事实上,这只是桃符演变的一部分而已。在我国民间,桃符习俗的演变,还有一部分由门外的悬挂的桃符,到门内做成门闩,其中的民俗含义也就是“辟除邪恶”。桃树除可用部分外,其它的通常当柴火烧,是一种易着火的好柴火。但是,有些农村风俗认为,如果家里养了猫,桃树宁可烂掉,或者送给别人当柴烧,自己家里也不能烧。这里面的说法是,如果家里烧了桃树,家里养的猫就会逃离家里。这其中又有两种说法。一是说猫带有邪气,烧桃树对猫不利。在农村,人们认为猫连十二生肖都不能进,是一种邪气比较重的动物。再说民间有“猫是奸臣,狗是忠臣”,奸臣是邪恶之人,身上邪气重。民间还有“猪来穷,狗来富,猫来头上顶白布”之说。看来农村人对猫的印象不太好,把它们看成是怪物。但是,猫是用来捕老鼠,可防鼠害,自己家里养的猫,多少还是有点感情,如果离家出走,当然还是有点舍不得。如果家里烧了桃树,家里养了猫就会被“辟除”掉,逃往他处,一去不复返。二是“桃”和“逃”同音引起的联想作用在我国农村,人们通常把一些同音字和谐音字,作为民间联想性的禁忌。比如,“前不栽桑,后不栽柳”中的“桑”谐音“丧”,“柳”谐音“流”被民间认为不吉利,因而忌讳。同样,有一些农村人家房屋前不能种桃树,也是因为“桃”与“逃”同音,主要是过去农村人,怕家里的财富往外逃走,而更为重要的是,古代农耕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怕发生水旱灾害,在家无法生活下去,只能离家到外逃荒。这就是农村人为什么怕“桃”(逃)的原因。养了猫的人家不能烧桃树也是同样的说法,民间认为,如果家里把桃树当柴火烧了,家里的猫就会逃离家里。事实上,农村养的猫不比狗,俗话说“狗不嫌家贫”,狗对主人的忠心可以说是死心塌地,即便是和主人外出,与主人走散了,哪怕离家再远,也会回到家里来。而猫对一个家庭并不那么忠心,喜欢到外去寻觅野食,如果它们觉得另一个地方比原来的家要好,就会留在那里,再也不回到家里来。这就是农村养的猫容易“逃走”的原因。也就是因为猫对主人不是很忠心,民间才有“猫是奸臣”之说。总之,“有猫人家不烧桃”,猫离家出走,与家里烧不烧桃树没有任何关系,而是与猫的习性有关。因此,这种说法是没有任何道理可言的,只不过是人们一种心理作用而已。 赞 (0) 相关推荐 院子里种桃树风水好吗 哪些树风水好 相信不少人都比较喜欢在农村中自建一套房舍,而且房舍往往都还要去带一个院子才好.院子中最好在种树,自然也就有人喜欢了.重庆风水大师穆六垚讲那么在风水学中,院子里种桃树风水好吗,哪些树风水好?下面让本期植 ...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里“玉人何处教吹箫”一句是何意?古人争了多年,中国诗词大会80后小伙陈曦骏的解释高明 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对于这句话一般的解读都是"青山遮不住滚滚奔腾的江水,它毕竟还是会东流而去",其中&q ... 农村老话“蛇吃黄鳝,找死”,真的是这样吗?蛇为啥不能吃黄鳝? "蛇吃黄鳝,找死"是流传下来了一句老话,没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以蛇的食性范围,吃黄鳝也在范围之内.蛇的食量很大,在饥饿的时候可以吞食比它自身重两倍的食物,饱餐以后最少可以管十天,它的 ... 农村老话“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真是太有道理了 时尚指的挥官 2021-03-19 11:52 农村的老话大多源于农民在生活中的经验总结,其中很多老话表达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做人的道理.老话通常具有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特点,也正是因为这个 ... 农村老话“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绝大多数的蔬菜在一年四季都是可以吃到的.即便现在是寒冬季节了,但是像茄子.黄瓜.丝瓜等夏秋季节才有的蔬菜,在超市里同样都是可以买到的,因为大棚种植技术的普及,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 ... 农村老话“早报喜夜报财,正晌午时报客来”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文/农夫也疯狂 在过去农村的房子普遍都是土砖的老房子,所以经常看到有蜘蛛"从天而降",有时候你正吃着饭,突然在头顶就掉下来一只蜘蛛.当有蜘蛛从天而降的时候,父母往往都会比较的淡定, ... 农村老话“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是什么意思?还有道理吗? 农村老人常说:"春雷响,万物生".当春雷响彻大地的时候,农民就要开始为农活而忙碌了.而到了秋分时,雷声始收,意思是秋分以后,就渐渐听不到雷声了.那你可有在冬天的时候遭遇过雷雨天气呢 ... 农村老话“仰头嫁女,低头娶妻”是什么意思?这样理解有道理吗? 正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句老话.在过去没有什么自由恋爱,婚姻都是要听从父母的安排的,但是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遇到一个合适的人,这样他们的下半生才能够幸福.因此在古代也 ... 农村老话“宁可男大一轮,不可女大一春”什么意思?今天还有道理吗? 虽然现在是自由恋爱的时代,但是有很多的男女因为各种原因还是找不到对象.于是老人们就还是得提子女张罗着相亲这件事.而在挑选对象的时候,有些老人就常念叨"宁可男大一轮,不可女大一春"这 ... 农村老话里的“栽树经”,庭院栽树不可乱来! 如今在农村,还流传着许多老讲究,这些老话有的富含哲理,有的是生活经验,还有的是迷信说法,其中,家宅布置.庭院安排方面讲究非常多.比如老人们经常念叨,什么树能栽,会带来好运:需要栽在什么地方,不能在家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