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如此渴望归属感?
最近和sub聊天,经常会提到“归属感”这个词,归属感到底是怎样一种情感?为什么我们这样渴望归属感?今天就简单梳理一下。
归属感,指的是一种人希望被接纳为一段关系或群体的一部分的情感需求,人们渴望在一段关系或一个群体中作为真实的自己受到肯定和重视。 同时,归属感也是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支柱。
人们之所以会在某个地方,某人身上,某段关系或是群体中找到归属感,是因为对方满足了一些获得归属感必要的条件。在几个与归属感有关的方面,只有当绝大多数或全部都得到满足时,归属感才会产生:
1. 感到安全
归属感产生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你能够在那个人身边、那个环境中或是做那件事情时有一种安心和踏实的感觉。你不需要时时刻刻保持警惕,或者因为怕受伤害伪装起真实的自己。
2. 一定的相似性
要获得归属感,意味着你能在其中找到某种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可以是各个层面上的——可能是你和某个人、某个群体有着共同的爱好、价值观,或是理想,可能是某个地方和你的故乡有相似之处,还可能是Ta像你曾经爱过的某个人。
3. 认可及被认可
你需要认可这段关系中的另一个人或是这个群体所秉持的理念或价值观,认可他们所倡导的事。同时,你也需要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这其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
4. 能够参与
你在这段关系,或是这个群体中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参与感,而不能仅仅是消极、被动地承担和接受。也就是说,你可以主动地做出一些行为,并且你知道你的行为是有意义且能够对他人造成一些影响的。
5. 情感上的链接(连接)
归属感的获得不在于量而在于质 ——我们需要在表面的热闹之外,与他人建立更深的、情感上的链接。找不到归属感的孤独是因为亲密感的匮乏,而不是缺乏社交。
人在什么时候会感到归属感的缺失?
人们在不被肯定时会感到归属感的缺失。比如,在一段关系或一个群体中总是觉得自己被“嫌弃”,以至于你不敢再发表不同的意见,或是勇敢地表达自己。你会觉得,被否定的不只是你的观点,就连你这个人的存在,似乎也都一并被否定了。
感到自己不被需要也会造成归属感的丧失。这种情况下,人们感受不到他人和群体对自己热切的渴求,觉得自己的存在是可有可无的,是可以轻易被替代的。
不被在乎也可能会引起归属感的缺失。当自己的感受和利益得不到他人的关注和考量时,人们也无法对一段关系或一个群体建立真正的依赖。比如,自己的意见总在做决定时被忽略,常常被迫“牺牲”,或者是关系或群体中的他人对自己的情感需求毫不在意。
为什么归属感对人而言如此重要?
归属感是人们在保障基本温饱和安全后最重要的需求。根据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有先后顺序和高低层次之分,在我们基本层次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之后,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
马斯洛认为,处于最基层的是我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在生存得以保障之后,人们就会开始寻求爱与归属感(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s)——我们需要爱人与被爱,想要找到令自己感到安心、被接纳的地方和群体,从而摸索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正视自己更根本的需求,就陷入无止境的对于成就的追求,或者认为爱与归属感仅仅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那么人们即使取得了很多成就,“越级”满足了更高层次的需求,也无法填补独处时内心的空虚感和孤独感。
归属感还与我们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归属感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为我们提供好的社会支持,这种支持既是资源上的,又是情感上的。研究显示,缺乏归属感还会增加一个人患抑郁症的风险。归属感的匮乏也会引发大量的焦虑。
我们该如何增强自己的归属感?
有一种十分简单的、常常被人们用来寻找归属感的方式,那就是怀旧。当我们怀旧时,我们怀念的不仅仅是过去的情境与事物,更是那些与我们走过那些地方和经历那些故事的人。
当我们去到一个新的环境,被不熟悉的人和事包围时,也是归属感最容易受到威胁的时候。而此时,怀旧就能让我们与过去的社会关系再次建立起链接,这种遥远的寄托和宽慰,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我们当下的孤独感。因此,如果你时常怀念过去,可能是由于在现在的生活中找不到归属感。
然而,怀旧只能为我们提供一种暂时的归属感。并且,一些人可能会在从回忆过去的链接中得到了短暂的慰藉之后,因为意识到自己已经永远失去了过去,反而在当下陷入更深的孤独之中。
那么,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能帮助我们增强归属感呢?
首先,你需要知道的是,你的身边至少要有一个能与你建立情感上的深层链接的人。有这样一两个人存在,可能比拥有一群可以一起吃吃喝喝、休闲娱乐的朋友都要来得重要。
当来到或是身处一个让你感受不到归属感的环境,想要找到这样一个人,最重要就是先放下自己的各种预设和偏见。
积极主动地去参加一些能够结识新人的活动是一个很常见的方法。如果你还在学校,可以从加入一些你感兴趣的社团或者同乡会开始;如果你已经工作了,也可以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创立的组织或兴趣小组。
然后,你需要在一群人之中小心地摸索和试探,他们之中有没有人是能够和你进行一些更深度的交流的——Ta可能有着你很喜欢的性格,可能你们有相似的价值观,也可能你们莫名地信任彼此,都愿意在对方面前进行一些自我暴露。
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是,试着制造更多的回忆——与人之间的回忆,以及与这个地方之间的回忆。这种回忆除了日复一日、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之外,还需要有更多特别的、带有一点仪式感的事情。
最后,自己内心的平静能让我们更好地在外界找寻归属感。因此,不要停下去做那些能让你找到内心平静的事情。这件事可能是每天泡澡、读书、写字,也可能是看某一部特定的电影。在我们还暂时未能从外界获取归属感之前,我们可以做的最好的事,就是先努力让自己静下来,以一颗不那么浮躁的心,去寻觅归属。
【附】在《归属感》一书中,布朗博士重新定义了何谓“真正的归属感”。她认为,人类正在经历一场精神上的分离危机,在这个充斥着娱乐性的文化背景中,我们更倾向于讨好他人或保持沉默,我们无法直面人生的不确定性,也无法展现真实的自我。我们在强烈的孤独中拒绝沟通,甚至与他人失去联结。 为此,布朗博士提出了旨在帮助我们找到内在归属感的“归属四法则”:
1. 不再抗拒,相互靠近
2. 实话实说,且有礼有节
3. 相信爱,和陌生人握手
4.外柔内刚,不改初心
此外,她还从中提炼出“勇敢七大原则”(BRAVING),包括:设定界线(Boundaries)、保持可靠(Reliability)、勇于担当(Accountability)、尊重隐私(Vault)、正直真诚(Integrity)、不做评判(Nonjudgement)、宽容大度(Generosity)。通过这些方法,我们能够迅速找到内在的力量,更加真实、更加勇敢地面对自己,坚定友善地拥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