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岛札记35:从新药研制里学习辩证法
《新药的故事》是译林出版社刚刚出版的一本新书。中科院院士陈凯先评价说,“这是一本讲述科学研究的书,但是它又不限于科技本身,而是真诚、富有感染力地表述了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
我之所以能拿到这本新书,全拜托译林出版社的大力支持。4月21日读书岛第30期活动分享了译林出版社出版的《无辜的人》之后。译林出版社向我推荐了他们即将出版的新书。我一眼就看中这本《新药的故事》。一是因为生物医药是目前最为热门的前沿技术,二是看病吃药是最重要的民生热点问题,三是因为我恰好是书中提到的降血糖新药西格列汀的服用者。四是因为本书作者梁贵柏博士正好6月底回国。
于是,就有了读书岛和译林出版社的第二次合作,就有了本书作者梁贵柏博士向我们讲述的新药研制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梁贵柏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化学博士、偕怡制药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不到而立之年的梁博士凭着优异的成绩进入了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博士后流通站,并在学成之际加入了著名的制药企业默沙东。在那里,他一待就是18年。这本《新药的故事》,就来自他在默沙东的18年。
昨天下午活动一开始,帅气的梁博士就自我介绍,他是半个杭州人,他的外婆家就在杭州菜市桥。于是,气氛活跃起来。他只讲了十几分钟,书友们就开始踊跃地提问题。
本来我以为,这是一本医药普及读物,从中可以学到一些基本的医药科学常识,但我却从《新药的故事》和梁博士的分享中学到了很多辩证法的思维方式。这是始料未及的。
我和很多书友首先关注到的是药价的问题。药价高企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显然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从患者的角度,我也一直对欧美跨国药企存有看法。是梁博士的观点启发我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
他在书中写道:“尽管一颗胶囊或是一粒药片的成本只有几毛钱,但药厂在研发过程中的投入却是天文数字。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开发一种新药的耗资超过10亿美元。所以,在制定药价时,大药厂必须考虑其专利保护的年限以及市场的需求,以期收回成本并有盈余。最后的药价与药片的生产成本基本上是无关的。只有这样,制药公司才有实力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新药开发。我们才有希望攻克那些还在威胁人类健康的癌症和其他疾病。”
在书中,我们看到,大药厂研制成功新药后,面临的价格竞争、上市竞争以及市场竞争是非常残酷的。作为一家企业,赢得利润,生存下去,无疑是天经地义的。这也是新药研制良性发展的需要。但是,新药研制生产是关乎人类生命健康的特殊产业,就不能在盈利的同时,忘了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目标。《新药的故事》里讲到,默沙东公司将链霉素生产技术无偿转让给战后的日本,帮助他们战胜了肺结核病;向非洲国家无限期无偿提供伊维菌素,使河盲症基本得到控制并消失;以一次性成本价格向中国转让了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技术,使中国的乙肝蔓延得到了有效控制。
《新药的故事》中还讲到了创新的制胜之道,既要投入资金和人力,力争赢得创新的先发优势,又要在不能取得先发优势的情况下,善于独辟蹊径,弯道超车,开发出更优专利药,实现后发先至;讲到新药研制中治标与治本的关系,既要有效地杀灭细菌、病毒,又要通过干预、激活人体免疫系统来治疗疾病;讲到“是药三分毒”的道理,讲到如何在治疗的有效性和药品的毒副作用中寻找最佳平衡点的智慧。
这些在新药研制过程中展示出来的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对我们这些从没有接触过新药研发过程的患者来说,无疑是新鲜的。于是我想到,世间任何事物都有两面。药企需要从患者角度考虑问题,患者同样也要了解这些新药研制的ABC。这些常识能帮助我们理性看待疾病,多一点思考,少一分恐惧。
谢谢梁贵柏博士,谢谢译林出版社!两个小时时间,我们不仅了解了新药研发的故事,而且学到了辩证法的思维,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