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如何将你的手机秒变成一台无线实物投影仪
1
首先这是一篇技术贴,但很草根,看起来不是那么高大上,是自己使用的经验小结。
其次这是一篇不成熟的技术贴,因为我还没有开始大规模的使用验证,只是几次使用偶得,很多细节还要继续雕琢,甚至在高段位的人看来这简直是小菜一碟,你还当大拿。
但正因为某些事情的不成熟性才值得记录,记录是开始,开始更加深入的思考与更加灵活的应用。
这是我记录一些技术帖子一大初衷,另外一大初衷就是: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突然灵光一闪,发现还可以这么做,这种发现就像发现宝藏那样兴奋,这种发现让你感觉到做这件事情的趣味来。正如之前我自己学习制作微课,做了100多个。也主要是因为有很多趣味在里面。
2
今天的话题是:在课堂上,如何让你的苹果手机秒变成一台无线实物投影仪。(文科生技术研究水平与阐述水平有限。)
我们知道在现在课堂上,我们展示学生思考过程与学生作品是利用教室配备实物投影仪,通过实物投影仪将影像投放到大屏幕上,供在场所有学生观看。无可置疑,现在的事物投影仪功能十分强大。是可以满足教学需求的。
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痛点(真是折磨自己,好好的投影仪不用,还要倒腾这):
第一,现在的实物投影仪基本是放在讲台位置的,是不能移动,而且投放内容的,要十分注意,你人站在实物投影仪旁边,会不会挡住一些孩子的视线,我想这个问题,一些老师肯定遇到过,你在上面展示,总有一些学生在下面叫“老师我看不到”。
第二,实物投影的过程基本是转瞬即逝的,是不能回放的,也很难保存当时展示资料(电子稿形式),当然你会说有冻结功能,后台也有文档保存功能啊。但是今天我的方式会完爆这个。
由于实物投影在平时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十分强大,我们当然可以坚持继续使用,但是还能不能做一些改变呢。把上面这些痛点解决了。
那今天这种方式应该刚好解决了这两个痛点。
3
先来绕个弯子,我们怎么想到这个方法(具体的攻略在最后出现),这个过程这样子的:
暑假闲着没事,就倒腾家里的创维网络电视,找大片在电视上看,但是电视上资源少啊,好多资源只能会员看,自己是腾讯视频的会员,我想要是能把腾讯视频投放到电视上,那不是能在电视上看中国好声音,不对,是中国新歌声,那看起来的感觉一定比在手机上看爽啊。一找,还真的有:
点击“投电视”
找到需要投放的电视(要确保电视与手机在同一个无线里)
开始投放,还可以调整清晰度
这样就投放到电视上了
不仅腾讯视频可以投放,一般的主流视频网站的手机app都可以投放的。投放开之后,手机还可以进行其他操作。
4
然后就想啊,整个苹果手机能不能投屏到电视上,一找,还真有,只能感叹现在科技太发达,自己太无知了。
屏幕上滑,找到“airplay”点进去
找到你家的电视,当然仍然需要同一无线环境,这里有一点要准备,有些电视是默认可以接受苹果的airplay,但是有些事没有的,需要网络盒子的。但是现在一般的网络电视都是支持的。
然后电视就成这样子了,跟手机同屏了,手机干嘛,电视屏幕就显示干嘛
嗯来摁去,手贱摁到拍照,发现通过拍照,电视秒成了一个大大的摄像头,于是我赶紧把是视频架子(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淘宝货)拿出来,把手机架上去:
然后在视频架子下面放了一本书(拍照模式始终打开)
这是电视画面了,完整清晰呈现了这本书
看着电视屏幕上呈现的这本书,我灵光一闪,那不是可以利用大屏电视录制微课了,以往用手机录制微课,手机放在视频架上,纸张下下面,调整要看着手机屏幕,现在就是直接看电视屏幕。而且录完直接可以在电视播放。
我也尝试了下,仍然是打开拍照,只是切换到录制模式
电视上也出现了录制的画面,我试了下,录制看着大屏幕,效率提高了,关键是录制完毕之后,是可以马上在电视上回放的。
此时手机已经变成了一台实物投影仪啊,而且是无线的。可以移动的。
5
脑海中我迅速切换场景,这是在家里,如果场景变成教室呢,能不能实现,根据上面的探索,我知道了看行不行,只要看手机能不能与教室里面(或者携带的笔记本)同屏,由于教室电脑是直接连着大屏幕的,也就说只要手机与电脑同屏,手机屏幕就可以投放到教室大屏幕,如果投屏成果,再按照上面的拍照方式,就可以在教室里利用手机进行实物投影了。
我马上去网上查找了下攻略,我再一次被证明无知。有啊,网上攻略一大推啊。
我把这个过程比较细致的跟大家分享一下吧,完整截图呈现好了,记住仍然要在同一无线环境下。
好了,开始:
百度搜索itools
进入itools网站
找到苹果资源,今天主要讲了苹果的,安卓没用过不清楚。
下载itools3.0
下载完毕之后,打开itools找到工具箱,点进去
找到苹果录屏大师,点进去
选择系统
这个时候手机的airplay已经出现连接标志了
此时电脑出现了手机屏幕,大功告成。还可以全屏显示哦。
如果此时要进行实物投影,就按照上面与电视同屏时的方式操作就可以了。
讲到这里,教程部分就结束了。
那么通过这样的方式到底有没有解决开头说的痛点呢。
这是我写过的最长一篇技术帖子了,文科生水平,也就只能这样了。
最后正如开篇说的,这是一个探索的开始,只有充分的实践才能将细节雕琢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