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投掷人生的硬币

原载于《中国青年》杂志2021年第5期

热播剧《山海情》中一片段令人印象深刻:村民生产的双孢菇严重滞销,堆积如山。

麻县长不解决村民的燃眉之急。为博领导认可,反倒劝说村支书马得福继续筹备县领导参会会场、读欺上瞒下的不实发言稿,以营造村中庭院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的假象。面对踌躇不前的马得福,诱导中专学历的他于官场升迁不易,要抓住“机遇”,将这“空架子”搭漂亮了,他就能成为现场会主角,在领导面前大放异彩,政绩倘若一战成名,何愁升官。

马得福酒醉归来,在选择走个人仕途的阳关道,还是赌上政治生涯为百姓说真话之间挣扎,他问白老师:“我现在站在交叉路口,这高速公路和独木桥到底哪条路好?”

选择之所以让人纠结难受,是因为它没有像考卷那样的标准答案,更没有绝对完美的选项,每个选择都充斥着优劣博弈。但如今这世界似乎急于追求黑白分明的判断,大家都开始用片面的眼光看待其实不该有对错之分的选择:选理工科等热门专业者为正确;考体制内岗位选择稳定生活者为正确;挤破脑袋拿到盈利高的工作为正确……

社会逐渐变得像个封建时期大家庭的旧家长,刻板呆滞地对待每个人的选择,缺乏宽容。大众导向驱使我们接受了“选择有对错之分”的思路,甚至在一番痛苦抉择后仍与自己真正想选择的去向背道而驰。

毕加索说过:做准确的选择,你的才华才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但其实,选择应无对错之分,只有准确与否。即,每种选择都有与之相配的速度和节奏,我们要做的是找准自己的步调定位,和自己的选择共同匀速呼吸。

《山海情》中的水花离开 西海固 申请移民到玉泉营的戈壁滩开荒拓土;在没人养菇的村里做第一批尝试新技术种菇的人;从村里开店到扩大投资在镇上开超市挣钱。这桩桩件件都是短期内看不到未来的事,她用她强韧的持久力坚持下来,最后获得了成功。只有步履不停地走在路上,才是不被迷茫和恐慌吞没的唯一良方。

既然选择无好坏之分,那么能让你觉得高兴的选择,就是合适的选择。我们所做的选择,或许不一定能为我们换来最安稳的生活、最丰厚的收入,但如果选择是“对自己胃口的”,一定能找到其中的喜悦和幸福感。

只有这样,对当时的选择感到倦怠疲惫之时,才总能找到热望继续坚持下去。

于《山海情》中的马得福而言,选择那条独木桥的路,踏踏实实为人民服务就是他的热望与真实;于医护工作者而言,或许是一位病人病情的好转;于科研工作者而言,或许是一项研究成果用于社会并发挥了它更大的作用;于职场人而言,或许是一个让自己加班加点的项目无形中提升了自己的各方能力……

这种幸福并不是因为你做了这抉择,它反馈给你多大利益,而是它带给了你物质以外的热忱和踏实。

而做了选择之后,我们大抵都要面临一段看不见未来的迷茫黑暗日子。

热播剧《山海情》中的马得宝作为村里第一个跟随教授种植双孢菇的人,在掏空积蓄建大棚的同时,还面对着周遭的质疑,面临着如果养不出菇就血本无归的风险,承受着朋友水旺买了拖拉机每日靠运货就有可观收入的同辈压力。

于是马得宝问水花姐:“咱这样没黑没明地干,你相信真的会像凌教授说的那样,种出菇,挣上钱吗?我特别害怕这件事干砸了,他们笑话我。”

这种情绪就是我们对选择道路前方的未知和不确定的焦虑和恐惧。

实践证明,克服这种情绪的方法大抵如下:

一是降低预期,但相信未来会来。丹麦作家 伊萨克·迪内森 面对创作时说过:“我既没有希望也没有绝望,每天写上一点点。”

二是将精力完全放在“孤独的工作”上。

如果为选择之路努力的过程是一张检验选择准确与否的考卷,那么这个孤独的答题人只能是你,这个过程是“彻彻底底的个人事业”。既是个人事业,就不必去听旁人泄你士气的闲言碎语,只顾用心做自己手头之事就好。

三是耐心等待。顶住外在和内生的质疑动摇,坚信“凭时间赢来的,时间会给你答案”。

监制:皮钧

终审:蔺玉红

审校:陈敏 刘晓 刘博文

责编:于丹 洪莆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