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知行合一 落实养成教

深圳盐田区田心小学  王树宏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便是在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养成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教会学生诚实守信、文明有礼、有责任感,有自我约束力,有规则意识,善于与人相处,因为品行、习惯比学问更重要。有这样一句很富有哲理的话,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旦孩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必将决定孩子的性格,进而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

我们学校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将规范养成教育作为重点工作之一,贯穿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尤其是盐田区教育局提出了行为规范教育月活动后,我们逐步将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教育做为德育工作的重点工作来抓,我们坚持知行合一,用规范引导人,用制度约束人,用活动培养人,用考评激励人,形成了家校共育行为规范的家校育人网络,促进了学生的文明认知和行为养成,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坚持知为先导,营造一个氛围

认知是行为的先导。为帮助和引导学生“心中有规范,行为有准则”,在行为规范教育的过程中,我校注意做到了“润物细无声”,精心营造教育氛围。

一是深入学习,形成共识。学校通过召开行政会议、教师会议,统一思想,明确开展行为规范教育的重大意义。思想统一了,行动就有了动力。全校教师积极行动起来,全校教师重视学生行为规范教育。

二是完善网络、人人参与。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任务,只有从小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为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本素质基础,使学生更好地向高层次发展。它不仅仅是班主任和德育领导的事,必须有全体教师齐抓共管,全员育人。为此,我们建立了全员参与、分级负责的工作网络,构建了校长室——德育处——大队部——年级组——班级“五层级”工作体系,学校关工委、家长委员会、家长义工和法制副校长参与,全校真正形成了“人人关心养成教育,人人参与养成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是不拘一格,广泛宣传。做好“五个一”:每学期举行了一次行为规范教育月活动启动仪式;向全体同学发出了一份讲文明、学礼仪、讲规范、实践行的《倡议书》;每周升旗仪式值周行政汇报一次学生行为规范情况;组织一次以“行为规范我做到”为主题的全校班(队)会、板报、手抄报评优活动;建立了以小百灵校园广播、校园网及少先队显示屏等为载体的一批行为规范教育宣传平台。

四是完善规范,引导学习。学校修订了《田心小学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指南》《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学生考评办法》《田心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田心小学课间十不准》、《田心之星评比制度》、《田心小学文明班评比制度》《田心小学班主任及班级量化考核标准》、《田心小学教师行为指引》等规章制度和考核条例;分年级制订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训练序列,让德育工作更符合学生的年龄层次、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对以上制度和规范,我们采用升旗仪式宣讲、班会队会讨论、班级考核抽查等方式,强化教师和学生的学习领会,将学生认知、掌握行为规范情况纳入班级月度工作考核范畴。通过这些举措,学生对行为规范的理解基本做到了“入心入脑”。

二、坚持行为根本,抓好三个强化

认知转化为行动,需要通过实践检验和强化。为此,我校以“三贴近”(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认知、贴近学生兴趣)为原则,积极推进活动育人,寓训练养成于活动之中。其中,开展的特色活动有:

一是强化课堂渗透,明理导行。行为规范教育只有进教材、进课堂,才能进头脑。我校在开展行为规范教育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将行为规范、传统美德与国学礼仪教育引进课堂。

1.以校本教材为指引

我们编写了《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教育指引》,这本指引历经三个月时间,由校长、副校长、德育处和班主任骨干教师共同编写而成,是根据教育部修订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盐田区《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月活动意见》等文件要求编写的,分4个篇目,包括文明礼仪、校园行规、家庭行规、社交行规等对学生与师长、与同学、与其他人之间相处的基本规范进行指引,《教育指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操作性和实效性。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制定了不同年段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训练重点,尽可能做到循序渐进;我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尽可能有机融合,将部分《弟子规》的内容引进了文明礼仪篇,自编了校园、家庭、社交行规三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简单明了。
    对于本《教育指引》中的相关内容,我们要求学生重点训练,普遍掌握。学校每隔一段时间推出一个重点项目,将有关内容分年段实施。重点突出,使不同年级的学生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这个学期学校重点进行了文明礼仪篇的训练,各班利用班队会课进行训练,通过“讲解-示范-训练-评比”强化了学生的礼仪常规,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出示范图、录像,我们将同学们的礼仪标准作成了录像,放给各班,全班同学可以模仿。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校全体行政对同学们的文明礼仪13个项目进行检查评比,效果显著。学校还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礼仪规范教育,建立家校共育机制,让家长掌握文明礼仪和行为规范相关内容,达到家校共育的目的。这个学期,我们针对《指引》,面向家长召开了“习惯,决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讲座,转变了家长的观念,使家校教育同步。每学期期末举行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本学期以《指引》为指导,加强了班主任的培训和交流,期末举行了《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教育》专题班主任交流会,为班主任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提升了班主任管理水平。

2.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是学校的特色的延伸,也是我校德育的特色,09年12月,我们学校的德育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被团市委选为固本强基项目,我们注重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国学礼仪引进校园,编印了《中华传统经典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诵读教材,我校完成了行为规范、传统美德与国学礼仪教育系列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我们将这些校本教材纳入思品课、综合课,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教学,还在全校开展诵读展演、每天10分钟国学经典诵读等活动,校园广播站每周向学生介绍一首经典古诗词,每周为学生介绍一位经典名著中的名人。校园浓郁的书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

二是强化班级教育,激思向行。我校要求各班举行“养成道德好习惯,从我做起”班队会。为了使班队会更加规范,更有实效性,我们在每个年级选出一节主题队会进行观摩,如低年级的《文明礼仪伴我行》,中年级的《学会感恩,学会奉献》、高年级的《诚实守信,树立责任意识》等。通过班队会,使学生懂得了做人应该遵规守纪、乐于助人、诚实守信;同时,通过班会课评比,促进了班主任教育学生水平的提高。

三是强化养成训练,逐渐内化 据专家研究,一个基本习惯养成需要3个星期,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最起码需要3月,有的甚至更长的时间。目前学校门口设立了三条黄线,一条是学校大门入口处,叫礼仪线,每个经过的同学都要敬鞠躬礼,问老师好,最开始实施的头两天,虽然升旗仪式大会上有教,老师队会课上有训练,但同学们还是不懂得怎样问好,经常忘,经过每天的强化,一个星期后,基本会问好,文明礼仪基本习惯行成。经过半个学期的训练,同学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问好的习惯。

四是强化社会教育,体验践行。我校的行规教育注重向社会延伸,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区活动。我们主动向社区展示田小学生的形象、田小学生的风采。将常规教育活动作为提高学生品行、修养的直接载体,使学生置身于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情景之中受到教育,形成信念,也让学生真正成为“社会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学校先后在低年段开展“美容小天使”行动,引导学生争做“环境小卫士”;在中年段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引导学生争做“爱心小天使”;在高年段开展“道德伴我行”活动,引导学生争做小主人;在全校学生中开展环保、感恩父母等征文活动,使学生在体验中完善了自我。同时,还组织学生走进社区、检察院、街道、福利院、部队开展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活动,让学生在自我实践、自我锻炼中体验良好习惯给自己带来的愉悦。我们还组织学生参加区检察院举办的未成年人法制教育暨检察开放日和参观看守所活动,一些后进生同学通过参观看守所,更加严格规范了自己的言行。

三、坚持内外结合,落实两个机制

一是家校共育机制。

学校、家庭、社会是教育的三大支柱,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教育。因此,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通力合作。我校一直十分重视家校合作,多年来坚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全体家长会、个性家长会、教育咨询日、家校通、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

1. 家长义工走进校园

家长义工制是实现学校与家长有效互动的好方式,是被欧美国家多年实践证明而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所谓家长义工,指家长以义工的身份进入学校,利用业余时间不计报酬协助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我校于09年5月成立了家长义工队。目前,学校家长义工有158人,设教学组、关爱组、安全护卫组、故事妈妈组,已全部上岗开展工作。各组工作开展得都非常出色。其中,关爱组家长义工利用放学后时间,与班级后进生进行交流谈心,并对一些学科问题进行辅导,效果显著。故事妈妈姐是做得最突出的,队伍素质最高,发展最整齐。安全护卫组。主要是在中午及下午放学时段,在学校大门口进行校门秩序管理和交通协管,做好一至四年级放学时段家长接送学生的交接工作和无家长接送学生过马路的安全保护。引导、提醒、纠正交通行为,消除孩子的交通隐患及对重大活动进行秩序维护等。在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中,如学校英语课题结题会,会议的接待工作,区科技节的作品解说,校文艺汇演后台秩序维持等,他们活跃在田心小学的校园里。家长走进校园做义工,不仅为孩子树立了认真负责、助人为乐、爱心奉献的榜样,也有效增强了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力量。

2. 办好家长学校

我们学校一直坚持家长学校上课,我们的师资有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的行政及教师另一方面是外请专家,上课的形式两个方面,一个是主题家长学校和分年级家长学校,主题性地有如我们举办了 “智慧人生,礼仪为先”、“习惯,带给孩子一生的幸福”、“家校协作,平安校园”、“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阅读影响人生”等行规教育专题讲座,另外是分层家长学校,是根据不同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结构组织的年级家长会,实效性和针对性更强。每个学期的不同类型的家长学校会举办四期以上,通过家长学校,使家长建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会科学的教育方法,家校之间的联系沟通更密切更主动了。

二是督促评价机制

在学生行为规范、道德行为形成过程中,科学的评价可以起到激励促进作用,身边的榜样可以起到表率催化作用。为此,我校建立了“三岗”(值周行政值日岗、教师护导岗、学生监督岗),对学生行为规范日日查、周周评、月月结,开展“争创文明班级”活动,每天对巡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每周为优胜班级颁发循环红旗。对学生,组织开展了争创“五优”标兵与“田心之星”评比活动。“五优”标兵评选,从思想道德、文明习惯、行为规范、心理健康、公民素养、自主自律、团结友爱、遵规守法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通过学生自荐、同学评选、家长老师社区调查核实的程序产生;“田心之星”采取月评比方式,项目有诚信、守纪、礼仪、奉献等十项内容,年级评选出班级之星,学校评选出校级之星,定期举行表彰会,为获奖同学佩挂“田心之星”奖章并向家长发出喜报,少先队广播站播出获奖者的优秀事迹,校园橱窗展出获奖者的风采照片。通过评比表彰,不仅在全体学生中掀起了“比学赶帮超,争当田心之星”的热潮,也给了学生鼓励和信心,从而产生了新的良好行为动机。

四、坚持持之以恒,巩固四大成效

通过以上工作,我校学生的文明礼貌和行为习惯得到了充分培养。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教育活动,为我校校风、师风、学风带来了以下四大喜人成效:

一是学校领导进一步转变了观念。学校比以往更加重视学生的素质和品德教育,更加重视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重视营造宽松、和谐、向上的育人环境。

二是教师的教育方法得到了改进,教育水平有了提高。教师给学生极大的爱心,特别是在教育转化行为规范差、心理存在障碍的学生方面,教师教育的艺术更娴熟,分寸更准确,能更充分地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了,对后进生能够成功转化的信心更足了。教师中关心爱护学生的事例多了,家长的表扬信多了。一名顽劣学生得到成功转化后,家长向区教育局写信感谢和表扬班主任陈柳芬,就是其中突出的典型。

三是赢得了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家长的观念真正形成了“沟通、互助、互补、动态”的家校结合教育模式,多管齐下抓行为规范,形成了教育的合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热心服务的家长,关心教育的家长越来越多。

四是学生行为习惯不断优化,好人好事蔚然成风。同学们入校及在校园里见到老师主动和老师问好,同学们课间吵闹追赶的同学少了,爱阅读的同学多了。

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仅一两个活动就能解决的,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