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人人都有大志向,才不正常,才可怕

近日,一则“人工智能拒绝内卷”的新闻引发关注。据说某游戏师设计了一个游戏逻辑:如果狼抓到了羊,就奖励10分;如果狼撞到了障碍物,就扣1分,为了让狼尽快地抓羊,每秒钟狼就会受到0.1分的扣分惩罚。他们训练了20W次,据统计,狼的抓羊效果越来越差,因为AI(狼)经过计算,发现大部分情况下都吃不到羊,追羊的过程中还会浪费很多时间,不如一开始就一头撞死。评论区留言纷纷表示:“AI看透一切”“和现实生活一样,下限太低,激励太少,还伴随时间惩罚,所以平躺是多数人的最优解”……

打工人、内卷、996,因为被念叨了太多次,而失去了最早提出这个概念时所产生的警示。人们不再启动疼痛和反思,大多因为于改变现状无益:努力就会成功吗?好人就会有好报吗?敬业就能避免裁员吗……当“应然”与“实然”的裂隙越来越大,人们将不再思考如何连接它们,而是更彻底地扎根在“实然”里,将“应然”视为理想主义者的乌托邦。
曾经有一架长梯,许多人用它跨越了“应然”与“实然”的峡谷,许多人用它激励自己重新获得翻山越岭的勇气,它就是成功学。但是随着现实事态的“恶化”,成功学又有些被污名化了,它被视为一种“幸存者偏差”下的煽动。
当看到《冯唐成事心法》这本书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恐怕又是一本成功学的书。但是,这样几层好奇推动我读完了这本书,并完成了这次采访:作为一个斜杠中年,冯唐从医疗到管理再到文学、书法,他的跨界心得是什么?熟稔中国哲学的他,如何用传统智慧处理当代的问题?麦肯锡的管理体系和曾国藩的处事原则碰撞出了哪些火花?他能否避开“幸存者偏差”,感受大众的真实现状?又会对此给出哪些建议?
当他答道:“无所事事还能很快乐是一种本事。成事,不见得适用于所有人,但是不成事,也不见得适用所有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体会和享受最简单的快乐”。我想,我们的期待并没有落空。
撰文/采访:李牧谣

01

成事与立德:道德没有统一标准的时代,才是好的时代
凤凰网读书:之前你一直以作家、诗人的身份面世。这本书向世人呈现了你的另一个身份——管理者。如果只有一个身份能够留在史册里,你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冯唐:诗人。
三百年后,人们还会读21世纪的诗,极少可能读21世纪的小说,没有可能注意一个21世纪的公司人。
凤凰网读书:你的知识背景有东方的曾国藩和西方的麦肯锡,在你看来,曾国藩和麦肯锡在战略管理上最大的异同是什么?
冯唐:最大的异同是“体系性”。麦肯锡有一整套方法论,厚厚好几本书,念完了,学会了,就能上手去做。在公司做事,你要用西方的流程管理这些企业。曾国藩没有”体系“,是儒家精英的教育传统加上他的个人实践所得,不少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他的“管理方法”,都是写在家书、信件里的,是手把手教亲友团做事的,没有整理、提炼、升华,原生态,原汁原味。
中国公司里有中国的人情世故、交流方式、成事方式、进退方式。在智慧层面,基本上离不开中国的实际环境。
凤凰网读书: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是价值多元。在道德甚至都很难有统一标准的今天,“德”应该怎么立呢?
冯唐:道德没有统一标准,才是好的时代。道德有统一标准的时代,是可怕的时代。我们曾经有过那样可怕的时代。
德,其实很简单,助人,不害人。佛家有句话,“诸恶莫做,诸善奉行”,三岁小儿都明白,八十老翁行不得。
凤凰网读书:你在书里说“立德是智慧、慈悲、美感”。为什么把“美感”放在“德”里?它何以如此重要?
冯唐:我们从小缺乏美学教育,街上的建筑一个比一个丑、日用品一个比一个丑、人一个比一个丑,少年时代以及如今日常里的美感缺失,对宽容和多元缺少敬畏。
美是很难的,创造美尤其难。在现在的时代,衣食住行声色犬马,都很容易满足,但“审美”很难满足,美是稀缺的,“创造美”功德无量。
凤凰网读书:你一直强调“成功”和“成事”的区别,认为“成功”更多地是世俗意义上的名利,很多时候有运气的成分。而“成事”是指把事情做完、做好,并且提倡要“持续做事,持续成事”。那你觉得,持续成事就能获得成功吗?不以成功为最终目的的成事,有多少人能坚持下去?
冯唐:“成功”是一个外在的、可量化的词,某甲的公司上市了,某乙又买了栋楼。某甲“成功”了,可能只是因为站在了风口。“成事”是一个内在的、可感觉的词,你做成了一件有难度的工作,做得很漂亮,很开心,很满足,可是这件事不一定给你带来多少名多少利。
持续成事,也不一定成功,不一定带来丰硕的名利,但可以自给自足,自己养活自己。开心工作而且可以养活自己,是一件美好的事。这个世界,主要是由这些美好的成事人支撑的。做一个成事人,让世界更加美好。
凤凰网读书:如果持续成事也不能获得成功。很多人也不再想好好做事了呢。如何让人学会接受平凡,并在平凡中找到满足、开心和持续做事的动力?
冯唐:不想好好做事这种心态,我们以前的说法是混。我是反对混的。
无所事事还能很快乐,我觉得这是一种本事。很多人想走这条路,但其实是不好走的。不是我特别积极向上,而是我真的不认为混日子是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人有选择活法的自由,找最省力、最简单的方式活着,一点错也没有。我身边也有这样的朋友,一辈子很少甚至从来不工作,吃、喝、睡,简单、快乐,有错吗?没有。他们是不是真快乐?也不一定。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体会和享受最简单的快乐。成事,不见得适用于所有人,但是不成事,也不见得适用所有人。
想要心态平衡,我认为重要的一点是管理好工作习惯,工作可以变成一种乐趣,变成对人生的滋养,能使出力气的开心比无所事事的开心,要开心得多。

02

佛系与内卷:佛的修行,要“勇猛精进”,你光看是看不破的,要面对

凤凰网读书:你用了不少笔墨写“立志”。你说自己从小就想名垂千古,小学三年级写“我要得诺贝尔文学奖”。你的志向是从哪里来的?
冯唐:这是天生的,基因给的。
凤凰网读书:有人说,现在年轻人有大志向的越来越少了,你觉得原因是什么?如何培养志向?
冯唐:没有大志向也挺好的,自己过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生活自己负责,挺美好。没有大志向,不需要培养。人人都有大志向,才不正常,才可怕。
凤凰网读书:今年有个热词叫“内卷”,讲的是高度发展之后的非理性内部竞争。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当今的年轻人要成事是不是更难了?
冯唐:之所以有“内卷”,是因为赛道单一,大家都挤在一个赛道里,天天996,拼体力,穿着白领的衣,做着蓝领的活。年轻人,还可以拼体力,做骆驼祥子,拉车挣钱;但体力很快就会消耗完。对年轻人来说,可以靠体力挣钱,但不能一辈子靠体力挣钱,要换赛道,要有自己的赛道——这就是“成事”,不是打工。
当然,我直觉竞争是更加残酷了,这些词反映出来竞争的一些问题,比如工作时间变长、没有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等等。
我进入职场的时候,我们相当于第一批知识结构、经验都没有明显缺失的职场新人,比上一茬、下一茬更有优势,二是正值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工作机遇更多。现在情况可能是反过来的。
面对这种情况,你有选择的权利,可以选择去卷,去拼,也可以选择降低预期,选择适合自己强度的工作。
凤凰网读书:内卷时代下,想要成事的年轻人最应该关注什么?
冯唐:接着上一条说,第一,要持续学习;第二,要早换赛道。
凤凰网读书:你说应该“临事静对猛虎,事了闲看落花……觉得一切都是落花,一切都是流水,这不是真的佛”。这个观点很有深意,能不能展开说说?毕竟多数人对“佛”的理解,似乎是看破一切,那么也就不存在猛虎,不存在落花了?
冯唐:佛的修行,要“勇猛精进”,这四个字是很难的,非常难。你说你看破了——你怎么看破的?真的看破了吗?光看就能破吗?只有临事才能“破”。而“破”是不能看的,是要面对,要克服,要征服,需要体力、精力、勇猛的心、不断地磨砺。

03

速成与中年:“成名趁早”这句话害人,要认清年纪大的优势

凤凰网读书:曾国藩说:“吾乡数人均有薄名,尚在中年,正可圣可狂之际”,尚在中年的你,觉得自己近圣还是近狂?
冯唐:可圣可狂,我尽量往“圣”那边靠靠。
凤凰网读书:你画了一个“做读书人,不做社会人”的象限图,你觉得自己在坐标的什么位置上?
冯唐:我是很传统的人,是一个“士”,一直努力做一个“士”。
凤凰网读书:你有一个九字箴言:“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其中 “不着急”是对时间的态度,不要急于求成。但同时你也提到,很多HR招聘的时候“35要谨慎,40多一刀切” 。也许并不是年轻人太着急、没耐性,而是这个时代逼人早成。怎么面对这个悖论?
冯唐:我个人是不赞同速成的,学习、做事都是笨功夫,除非你是个别绝世天才。我们最怕的、最累的一件事,是德不配位。
之前提到过,麦肯锡有一个“Up Or Out”——“上升或者出局”机制。我第一次升项目经理时,没有升上去,当时有点沮丧,觉得自己做得还不错,一直是短跑、快冲、快进、拿第一。后来我的导师TC就跟我讲了一句:工作是场马拉松,有可能你要拿十年、二十年来看待,给自己一个学习、实践的过程。你以为懂了,很有可能你还没有真懂,让你迅速上位之后,你德不配位,你会被这个位子、被自己的名声累坏。
“成名趁早”这句话害人,不见得放慢脚步,请放稳脚步,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往前走。不管是从事商业的人还是从事文学的人,到我这个岁数,基本就已经老了。虽然你的内心还是少年,但这个世界已经认为你是个老头了。
我们70后是相对幸运的,50后、60后知识结构往往会有欠缺,比如没上过大学,没留过洋,英文不好,或者数学有明显缺陷,但是80后、90后的知识结构和经历结构会比70后更好。那麻烦来了,机器人都来跟人抢饭,如果你不做,比你年轻、比你更便宜的人,很有可能干得比你还好、还快。你作为前浪,大概率的事件是你会被后浪拍在沙滩上,拍下之后就死了,再也起不来了。
听过一个比较忧伤的例子,是一个女生,为了保住工作,连生孩子都不敢松懈。在被推进产房前,接了老板一个电话,她跟老板说:“老板,你给我几个小时,我生完孩子就马上回来工作,刷邮件,查微信,给您回话。”后生可畏,前浪可怜。
年龄焦虑的解决办法,是老生常谈,但却是肺腑之言。我自己就是按这一点老老实实干的——在一个好身体的基础上,持续修炼。
修炼自己最能够安身立命的本事,一招鲜吃遍天,比如一些比较专业的东西,像战略思维、战略管理、法律、财务、CPA(注册会计师)、CFA(特许注册金融分析师)、税务等。你要有一个专业不能放下,不能断行,这个专业可以是行业专业,可以是职能专业,也可以是综合的成事能力。继续做,不要认为过了三十岁,过了四十岁、五十岁,你就可以躺在自己已经会的东西上睡大觉,不行的,继续修炼。
在修炼的过程中,你换一个角度会认清,年岁大了也有年岁大了的优势。比如,我经历过,我懂得,一件事会是怎么样的,所以类似的事再临头,我不怕,沉得住气;比如,我情绪管理就会好很多,不会一出点问题就紧张,不会因为一点小的错误就六神无主,不会一出点什么事就拿头去撞墙;比如,我意识到,我在某方面的技术和智慧还是最高等级的;比如,我认识人,人家对我有信任,后浪还小,后浪还没有建立信任等等。年纪大的优势,要认清。
凤凰网读书:我很喜欢你的一句话“在末世,成事的人容易追求速效,容易忽略对于朴拙君子的培养,容易向聪明小人和降维攻击低头”。作为活在速效时代的人们,心灵如何对抗这种“堕落”的蛊惑?

冯唐:没有特别取巧的办法,只有笨办法,强大自己的内心,坚定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愉悦所在——这是人生的定海神针。人生漫长,也很艰难,要有个锚,有个自己喜爱的东西,一个愿意为之付出汗水的东西,一个独立独享、自立自足的天地,可以遮蔽风雨,可以摒弃杂音,可以让自己依靠它渡过艰难获得平静。

(0)

相关推荐

  • 钱钟书钟情于书

    钱钟书 长篇小说<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可谓"名副其实",他一辈子钟情于书,爱借书,爱读书,爱买书,书是他的最大癖好.他的夫人杨绛女士在<记钱钟书与围城 >一 ...

  • 当代成年人,不婚、无欲、佛系成为了常态?他们的心声,愿你明白

    相信我们都听说过这么几个名词,996.内卷.恶性竞争.失业.低欲望,以及单身贵族等. 这些名词,都是这几年才出现的.而且,这些名词还广受人们欢迎.甚至可以这么说,很多人都在过着这样的生活. 有一些人, ...

  • 扛着时代的身影前进

     2021 你好 .  2020 再见 2020,意外突然降临,老板们这一年不容易,过得还有些艰难.每一个活下来的俱乐部,对祖国都是一种伟大.寒风细雨,走过2020,请相信,这是一个历史的坐标,鲜活的 ...

  • 云原生,下一个云时代

    云原生赛道,云时代的下一个方向. 2006年开始兴起的云计算产业对整个IT行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云化的趋势不可逆转,虚拟化.OpenStack.软件定义等一系列技术被大众广泛讨论.然而最近两年,容器 ...

  • 一个人没有志向,佛菩萨老天爷也帮不了他!

    一个人没有志向,佛菩萨老天爷也帮不了他!

  • 2014年冯唐佩戴的古玉突然爆炸,他内心一紧,直接从华润辞职

    2014年,冯唐一块带了多年的古玉突然炸裂,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之后冯唐持续发了一个月的高烧,他感觉会有什么问题就赶紧从华润辞职,果然没过多久华润董事长宋林就被立案调查. 冯唐既"贪财&qu ...

  • 读书是怎么改变我们的生活的

    "打工人"是最近一个很火的梗,大家都看到过了吗? 说"上班",就感觉像是为生活所迫,不情不愿.说"打工",就像是带着美好的憧憬,用努力和汗水 ...

  • 你有没有思考过,你现在这么努力地赚钱的目...

    你有没有思考过,你现在这么努力地赚钱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活在当下尽情挥霍还是展望未来的衣食无忧?亦或是享受金钱带来的这种心理上的满足感?我想,大部分人肯定和我一样,现在努力赚钱一定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可 ...

  • 陈卓璇点评职场佛系观,这部真人秀揭露职场生存法则的4个真相

    #闪闪发光的你# 还记得第一次推开职场大门时的心情与模样吗?聚焦职场升级赛道,关注新人成长蜕变.青春职场观察类真人秀节目<闪闪发光的你>将由马东.任嘉伦.呼兰.陈卓璇.李好.陈铭担任&qu ...

  • 12月读了3本书,最推荐的就是这一本!

    今天小K想要重磅推荐的这本书是<打胜仗的思想>. 2020年,任正非在华为电邮讲话中引用本书作者马丁·登普西将军的话-- 让打胜仗的思想成为一种信仰,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如何做到?答案都 ...

  • 赋能职场人职业发展,职业教育面临挑战

    内卷已经从"网络热词"变成了身边常事,96%的职场人表示经历过或正处于内卷之中,这个数字不由得让人吃惊. 其中工作重复无意义.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加班严重是职场内卷中最常见的现象. ...

  • 有一种无奈,叫70后未富先老,80后毫无欲望,90后佛系一生

    朱德庸曾说过,我们碰上的,刚好是一个物质最丰硕而精神最贫瘠的时代,每个人长大以后,肩膀上都背负庞大的未来,都在为不可预见的"幸福"拼斗着. 但所谓的幸福,却早被商业稀释单一化了.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