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点丨《我们是真正的朋友》大S精确控制体重:自控力,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
最近,在《我们是真正的朋友》节目中大S自控力引来网友热议。
她镇定自若地说:拍电影时,会把体重调到在42 公斤,拍电视剧或者主持节目则会精确控制在44.4公斤,甚至孕期也坚持做高强度瑜伽和坚持吃素。
体重竟可以“调”“精准控制”,简直让人瞠目结舌,这得有多么强大自控力的支撑,才能如此自信淡定地说出来。
众多也网友表示:
深深被大S的自律所吸引。
正是这样的自律,也让她总是保持美好的身材。
萧伯纳曾说: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没有一种成功是轻而易举的,背后都是苦行僧般的坚持与自律。
自律的人,都懂得控制自己的行为。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做过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600多名4岁儿童,在每个人面前放一块糖,并且告诉孩子们,15分钟后,等他回来,如果谁的棉花糖还在桌上,他就会再给孩子一块棉花糖作为奖励。
结果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吃了棉花糖,剩下的三分之一的孩子没有吃棉花糖。
在后续的调查研究发现,剩下的三分之一没有吃棉花糖的孩子,高考成绩也比吃了棉花糖的孩子平均高出210分,而这些孩子在社会上普遍更具有竞争力。
因此他提出:自控力是决定孩子今后成就的关键因素。
自控力是支撑一个人自律的原动力,自控到极致的人是极具自律的人。
优秀的人,从离不开自律。
自律的人,是站在山顶的人
拥有极强自律得的人,令人可怕,也往往最让人敬佩。
彭于晏为了拍《激战》,魔鬼训练加节食长达三个多月。更是在三个月里,学会了泰拳、巴西柔术等。
在获得多项大奖的电影《湄公河行动》中,更是接受了从没有过的专业射击训练,学会了与缉毒犬相处,甚至在电影开拍之前,学会了难懂的泰文和缅甸语。
在自行车赛手题材电影《破风》中,超过导演的训练要求,甚至考下了场地专业赛车手证。
每一次的奋斗与拼搏,每一次的坚持都是一块基石,有了坚实的堆砌,每一步才走得更稳。
著名心理咨询师林信洁说:“你要绝对进步,才能相对稳定。”
一路的自律,让彭于晏飞速进步,让这个偶像派小生,在短短几年时间转变为一线当红明星,引来众多年轻人的追捧,并在娱乐圈占得一席之地。
真正能够登顶远眺的人,永远是那些知道自己的目标与梦想,并能够自律、坚持往前走的人。
近日,实力派演员王劲松在上视节上的一段发言登上了微博头条。
视频中,他提到:一年轻演员一脸自豪地跟别人说,我台词背得特别好,一段都没忘。
而他带着失望的语气低下头说:“我真的很遗憾。”
又微微抬起头,用充满疑惑的声音反问道,什么时候,演员这个职业成了背台词都要被表扬的职业?
他一语见地地指出,背台词应该像上战场时的一支枪。
作为演员,只有带上一支高配的枪,才有可能在战场中获胜。
而无论什么职业,不管别人如何,知道自己的梦想,也明白努力的方向,也愿意为之努力和奋斗,你都会成为更好的你。
著名心理咨询师林信洁也说:相信自己,坚定前行,不被他人和外物干扰,不改初衷,如此的你,就能做得更好。
自律的人都能坚定自己前行的路,并让自己内心充实而有力量,以此主宰自己的生活,没有自控力的人,不懂得武装自己的人,则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
除非你自己放弃自己,否则没有人愿意接受命运的安排,就连小朋友也懂得做自己的主人。
前两天,看到微博好友的动态:超级自律的小朋友,期末都考完了,仍然到点儿就开始上课。
也有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小时候自控能力强的孩子,到了初高中阶段,学习成绩比同等智商的孩子要高出20%左右
可见提高孩子自控力,对孩子的以后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也让更多的家长认识到,提高孩子有效的自我控制自身行为,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在网上看到一妈妈,特别擅长用游戏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每当孩子在家乐此不疲地翻箱倒柜时,她都面带微笑地对孩子说,“宝贝,我们玩个木头人的游戏怎么样啊!”
孩子一听,做游戏,带着赞同的眼神点了点头。
当孩子沉浸在玩游戏,孩子也逐渐停止了自己破坏的行为,而是遵守游戏规则。
随着这位妈妈又带孩子玩起了“红灯绿灯停”的游戏,说“绿灯”时,告诉孩子可以收拾整理玩具,说“红灯”时,就得停止行动。
孩子一旁拍手,嘴里兴奋地说“好呀好呀”表示赞同。
陪孩子玩自控游戏,不仅减轻了父母带孩子的负担,更是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木头人、红绿灯是常见且很好玩的游戏,在生活中父母可以经常陪孩子玩。当孩子熟练的控制自己的行为进行玩游戏,也在锻炼了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学会等待,也在潜移默化地教会孩子自律。
前两天,一幼师妈妈,更我分享她的育儿经。
她正热火朝天地在厨房做饭呢,5岁女儿踉踉跄跄地跑过来,抱住她的双腿,用她稚嫩的又撒娇的声音跟她说“妈妈我饿啦,我现在就要吃饭。”
遇到这样的情况,相比大多数父母心里比孩子还着急,赶快找东西给孩子吃。
我这位幼师朋友,没有这样做,而是耐心地对孩子说:“宝贝,妈妈知道你很饿,米饭马上就好了”。
又用充满热情和期待的声音说:“猜猜我们今天吃什么?菜花,鸡蛋,肉片,都是你爱吃的呢!”
她用这样的回应,既照顾了孩子的情绪,也告诉了女儿需要等待,并让女儿体会到有些事情是值得等待的。
柏拉图曾说:自制是一种对于欲望的控制。
学会等待,不是对孩子需要的漠视,而是在教会孩子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当下得不到满足会有短暂的痛苦,但学会自制,将会得到更大的收获。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总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
在一期《少年说》里,一个爱玩手机的妈妈被儿子吐槽了。
内心感到不公平的儿子,在舞台大喊:“为什么你玩手机可以,我不可以?”
对面孩子的戳心的提问,妈妈羞愧地用手遮住了自己的脸,想要掩饰自己行为对孩子造成的不好影响。
当孩子面带微笑,充满期待地反问:“那你给我做个榜样啊?”
妈妈更是无力反驳,不自觉地低下了头。
对于手机等电子产品,如果要求孩子少看或不看,则家长得先做到自控,或是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即使再困难,也必须有意识坚持这一原则。
因为孩子在你的坚持里,会看到你的态度。
因为你的行为就是发展孩子自控力的榜样。
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就得先树立一个好的形象。
能自控的人,能够掌握自己的生活,更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作为父母,要明白,自控力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教会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孩子才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当孩子把自控力、自律变成了一种本能的习惯,孩子才能获得更大自由与快乐。
作者简介:若水。一位认真努力的90后幼教工作者,热爱教育,更热爱孩子,坚信孩子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