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是最多玩瓷发烧友十分关注的话题,它的热度来源于它的天价成交。南宋人周辉的《清波杂志》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说明了汝窑是属于选贡瓷,它是可民可官的,优质的由官府进贡宫廷,落选的可以在民间出售。
“出道即巅峰”的汝窑窑口发展了仅20余年就遭金兵南下所毁,近代考古工作者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和汝州市张公巷等地发现汝窑烧造的痕迹。从这几次的考古发掘来看,汝窑的很多谜团都被揭开,例如:汝窑不止烧有天青色还有酱釉色、珍珠地的民间生活用品等。所以看一件瓷器,最好先了解这个窑口的头部品种,不要被一句:“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就上头。1、有关于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诗句来自于哪里?“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这两句诗,最早出自明代人谢肇淛(音浙)的《五杂俎》。在《五杂俎》里,这句话也并非宋徽宗对汝窑瓷器的要求,而是五代后周世宗柴荣为烧制柴窑瓷器而下的最高指示。《五杂俎》卷12记载:“(柴窑瓷器)世传柴世宗时烧造,所司请其色,御批云:‘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文中的柴世宗就是后周世宗柴荣。传说他命人烧造的一批瓷器,仿照雨过天青色,被称为“柴窑”。明代黄一正《事物绀珠》:“柴窑“制精色异,为诸窑之冠。或云柴世宗时始进御,今不可多得。”“今之论瓷者,必曰柴汝官哥定”,可见明朝人对柴窑的肯定与推崇。只是汝窑釉色深浅变化如云如雾,厚釉晶莹剔透,肥厚饱满,如雨后天晴色,又多了些变化,颜色上有青绿之古朴,粉青之温润,这些颜色使得汝窑瓷器比起柴窑瓷器,更多一层变化。
元 天青汝窑青釉洗(清凉寺),2018年7月15日保利厦门春季拍卖会现场以260万元起拍,场内竞争激烈,最终以1000万元落槌,加佣金1150万元成交。(拍前估价:RMB 2,800,000-3,800,000)汝窑烧造御用瓷器时间,以往笼统认为是在北宋末年;或在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至徽宗崇宁五年(1106)期间,前后约20年左右;还有学者认为始烧于哲宗元祐元年(1086)至宣和末年(1125),盛烧约40年。从1987年至2014年,考古工作者已对清凉寺汝窑遗址进行了9次考古发掘,获得数以吨计的瓷片和窑具标本,基本上肯定宝丰清凉寺窑址始烧于宋初,在北宋晚期达到鼎盛,金、元时期继续烧造,约停烧于元末。其中,罕见的窑炉、配釉作坊和丰富的汝官瓷器被清理出来而引人注目。为研究汝瓷的性质、生产规模、烧造品种、烧造时间和汝窑与其它瓷窑的关系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金代 钧釉瓷碗,1986年宝丰县前营乡关帝庙王村窖藏出土
北宋中期 白釉瓜棱腹双系瓷罐,1988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区出土
北宋晚期 汝窑天青釉瓷碗,1989年宝丰县大营镇蛮子营村窖藏出土
北宋晚期 白釉珍珠地划花“福XXX”瓷梅瓶,1989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区出土
北宋中期 青釉五管瓷瓶标本 1998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区出土
北宋晚期 汝窑青绿釉圆形瓷套盒,2000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V区出土
北宋晚期 汝窑天青釉水仙盆,2000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V区出土
北宋晚期 汝窑青釉莲瓣深腹碗,2001年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
北宋晚期 汝窑天青釉瓷盘 2002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V区出土
北宋 汝窑天青釉玉壶春瓶(修复)2004年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窑址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北宋晚期 汝窑天青釉莲花式龙形香薰炉标本 2015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V区出土
北宋晚期 玛瑙,2015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V区出土
北宋晚期 柿叶红釉瓷盒,2015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V区出土关于汝窑瓷器(尤其是仿铜器品种)的用途,上釉产品可能是用于赏玩的陈设品,素烧产品则可能有特殊的用途。认为对礼器、祭器、供器的概念也应加以区别。从《宣和博古图》、《考古图》等图录中比对出汝窑仿铜器造型的原型,认为这类器物的烧造,体现了北宋末年的复古风尚。杜文先生则梳理了椭圆形水仙盆的定名及造型源流,认为它可能是一种特殊用途和造型的食器或祭器,而对于素烧仿青铜器品种,提出它们应属于特殊的祭器,而非半成品。
很多人一提到汝窑,就条件反射地想到天青色。清凉寺的窑场从宋代初期一直营业到元代初期,除了烧造汝窑瓷器,还生产了大量的民用瓷器,青釉、白釉、青白釉黑釉,酱釉通通都有,跟其他地区的窑场没有什么两样。
汝窑釉色以天青色为主,天青色是汝瓷的代名词,除天青色之外,月白、粉青、卵青、豆青、灰青和虾青等呈色,也是汝瓷常见的釉色。
天蓝色釉因其烧制受温度影响非常大,所以极为少见。
所以,现在关于汝窑的研究论著中,有很多都采用“天青釉瓷器”的说法,把重点转移到釉料的成分上,避开了瓷器发色不同的问题。
北宋早期 白釉瓷碗 1988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区出土
北宋晚期 汝窑青釉花口盘,2001年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00年至2002年在清凉寺村窑址发掘的Ⅳ区即为北宋宫廷御用汝瓷的集中生产地,是北宋后期在清凉寺村窑烧造民用瓷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南宋人周煇的《清波杂志》揭示了原因:“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汝窑瓷器烧好之后,要先通过拣选的方式选择一批精品进入宫廷,皇帝没看上的器物给退回来,民间可以买卖;进过皇宫的汝窑器身份变得特别珍贵。这种选贡的制度,与明清时期御窑厂“落选品、次品一定要集中打碎埋起来”的做法大不相同。这些皇帝瞧不上的落选的天青釉汝窑瓷器才能够进入市场,自由买卖流通。
北宋晚期 汝窑青绿釉双系瓷瓶 2002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V区出土南宋《百宝总珍集》里还收录了一首佚名诗作,直截了当地说出汝窑很值钱:“汝窑土脉偏滋媚,高丽新窑皆相类,高庙在日煞直钱,今时押眼看价例。”译文:高庙即宋高宗,诗中写到:汝窑瓷器土脉滋润妩媚,高丽青瓷和新烧官窑都仿它仿的很像。高宗皇帝在世的时候特别值钱,今天它在民间还是很高价的宝贝。
汝窑是见于史载的第一批受命为宫廷烧造瓷器的窑场(同时受命者还有唐窑、邓窑、耀州窑、龙泉窑)。
从1950年陈万里先生首次考察宝丰清凉寺瓷窑址,到2000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六次发掘找到汝窑烧造区,学者们寻找汝窑窑址前后经历半个世纪之久。宝丰清凉寺汝窑址的发现与发掘,确定此处是汝窑窑口,为传世汝窑瓷器的鉴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但是,王光尧研究员认为,从鲁山段店窑址出土有和汝窑瓷器类同的标本看,宋代为宫廷生产汝窑瓷器的窑场可能并非一处。
北宋 鲁山段店窑天青汝釉圈足洗 河南省考古研究院藏
专家依据考古与文献资料,将汝窑分为三期:
第一期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前,此期汝窑场的性质是民窑(因不进贡,故不能称贡窑),它所生产的所有瓷器皆为可流通售卖的商品。
第二期元佑元年(1086年)至政和元年(1111年),此时正是天青釉创烧期,此期窑场的性质是地方官窑,产品管理特征为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臣民可以合法拥有。
第三期政和元年(1111年)至宣和六年(1124年),此时汝窑已成为专供御用的中央官窑场,窑场生产的产品专供御用,落选品禁止流通民间,只注重产品的质量而不考虑经济因素。
目前,在没有强力证据能否定文献记载北宋汴京官窑的情况下,还不能说专烧专供御用的天青釉类汝窑瓷器的宝丰清凉寺汝窑场,就是北宋汴京官窑。
对于汝窑的性质,以往曾有学者指出汝窑就是南宋文人笔记《坦斋笔衡》中所说的北宋官窑。
也有学者认为既然《坦斋笔衡》中提到“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那么,北宋官窑应在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市)。
河南省宝丰县文物管理局局长王团乐先生经考证认为,北宋汝州为京师辅州,京师应指广义京畿之地,而非狭义京都、汴京之意。“
京师自置窑烧造”系指朝廷在京师辅郡汝州青岭镇(现宝丰县大营镇)置窑烧造。
北宋晚期 汝窑青釉花口温碗,2001年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宋代汝州窑辖区内的窑场(即广义的汝窑),将这些瓷窑分为五种不同类型,提出“鲁山县段店村窑在唐代烧造的青瓷是汝瓷之源”的新观点。而张公巷窑、文庙窑、将台窑、严和店窑、东沟窑、段店窑等窑址采集的部分标本,它们的青瓷烧造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以往人们一致认为汝窑瓷器受到唐至北宋浙江越窑青瓷之影响,但是从胎釉颜色、支钉支烧、采用火照等方面耀州窑对汝窑的影响也是不少的。
金代 鲁山段店窑钧釉天青玉壶春瓶 鲁山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大量的事实证明,汝窑与其他的宋代瓷窑一样,有着从模仿到创新、从幼稚到成熟的发展历程。它所在的宝丰清凉寺窑场,既不是因宋徽宗的一个梦而横空出世,也没有在靖康之变中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