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学习法
近年来,思维导图这个词在学习圈算是一个比较热的词,各种思维导图培训班和书籍相继问世,把思维导图炒得如火如荼,好像不学习思维导图就会落后一大段似的。但我想告诉大家,思维导图其实并没有那么神秘,并没有必要专门去学习。当然,它的效用是有的,但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必要去培训学习,只靠自学完全足够。
在这里,必须先说一说思维导图的历史。其实我们从大师们的笔记中就可以一窥思维导图的面目,不管是达芬奇,还是毕加索,亦或是达尔文,在他们的笔记中都用到了思维导图。后来,东尼·伯赞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完善,发展出了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能用的记忆思维工具,这就是思维导图。东尼·伯赞对思维导图的定义是:“思维导图以图解的形式和网状的结构,加上关键词和关键图像,存储、组织和优化信息。其中的每个关键词和关键图像都承担着特定的记忆,鼓励新的思维,它们是记忆激发器,帮助我们不断释放大脑潜力。”
思维导图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符合大脑发散性思考的规律。大脑中的神经元本就是网状结构,而我们现在以神经元的状和形式绘制思维导图,目的就是促进大脑高效快速地工作。同时,如果我们在思维导图中加入图像和颜色,又会加深我们的记忆。
我们平时对文字的机械记忆主要靠左脑的逻辑记忆,1981年,生物学家佩里博士因发现了“左右脑分工理论”而获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见下图:
由上图可知,右脑主感性,左脑主理性,右脑主创造,左脑主逻辑。右脑的记忆能力比左脑强大很多,两者的记忆能力比大概是10000:1,思维导图中的颜色和图像则是帮助我们开发右脑,利用右脑进行记忆,从而加深记忆和理解。
思维导图如此有用,却也成为了很多人鼓吹的资本,甚至是牟利的手段,好像我们现在不学习思维导图,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从而导致了现在的思维导图乱象,其实我们在很小时,就已经接触过思维导图的最初模型了,比如:
当然,最初我们的思维导图是没有颜色的,在这张图中,把颜色全部换成黑色即可,这便是我们最初接触的思维导图。现在的思维导图越做越好看,越做越复杂,但我想提醒大家,思维导图的精髓在于总结,在于理清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当你理清各个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后,结合网络节点、图像和色彩,记忆就会变得很简单。
说了这么多,我只想告诉大家两点,第一:思维导图很简单,而且我们从小就已经接触;第二:思维导图的重点在于网络节点,也就是理清逻辑和层次,不要因为追求色彩斑斓的形式而忽略了精髓。
如何做出一份较为正统的思维导图呢?思维导图有三个要素:颜色、图像和分类,颜色和图像自不必说,是为了协助我们记忆,而分类自然是为帮助我们理清各要素之间的逻辑。
准备工作:白纸,各种颜色的笔。之所以用白纸,是为了使我们的导图看起来更简洁清爽,不会被其他的颜色和线条所引导。而各种颜色的笔,一是为了使导图看起来更有趣味,不会觉得枯燥,二是为了辅助右脑记忆。当然,如果这两点你觉得太过麻烦,而且你只是想做一份很简单的导图,用这些东西反而会觉得累赘,那么自然可以不用苛求这些准备条件。记住一个原则:思维导图是我们的工具,不是束缚我们的绳索。
第一步:画主干。可以找一个圆框或者方框把中心主题圈起来,然后用你的灵魂画技给它配上一幅图。
第二步:分类。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也是体现你整体思维能力的一步,如果你在下笔之前不能在大脑中有一个清晰的总体分类,那么你的导图很有可能会面临一个困境:进行大量修改且不合逻辑。所以在动笔之前你就最好要有一个大纲。关于大纲,如果你之前已经有一个整体轮廓,那就直接下手吧;如果你是为书籍等内容整理导图,大纲就是书籍目录,这也可以直接下手;如果你的导图还需要去探索其中的逻辑关系和节点,也就是说你不能预测每一个枝干下面会有多少个小点,那就建议先打个草稿,或者用手机电脑等写出大纲,个人比较推荐幕布这个软件,可以轻松地管理自己的大纲。
第三步:画枝干。按照已经确定的顺序画出各个枝干,各个枝干可能有不同的重点,对于比较重要的枝干,我们可以像中心信息那样给它配上插图。成品如图:
通过以上三步,一幅思维导图便成功了。虽然谈不上十分精致,但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学习情况和学习要求。
绘制思维导图有五个需要注意的点。
一:写进思维导图的文字一定要精简。在看到每个节点的关键词时要能够想起几乎全部的内容,否则思维导图便没有多少意义了。当然,导图和大纲是有差别的,大纲为了阐述清楚一个问题或者协助记忆,可能会有比较多的文字。但导图的篇幅和空间利用率不是很高,所以对文字的精简要求很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高度概括能力。
二:每个枝干和其后面的点都要用同一颜色的笔。这是为了思维的连贯性,如果在同一枝干下,各个点的颜色不同,就可能给我们一个信息:这些结点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
第三:从主干发散出去的枝干,到最后的各个枝丫,其间联系的线应当越来越细。也就是说,越靠近中心信息,联系的线就越粗,这可以参照一棵树的结构分布。
第四:每一条线上的关键词尽量控制在一个。如果实在不行,可以把两个或多个关键词稍微间隔一下排列,而且,从主干发散出来的枝干以及后面的小点,都不应该再用框把它们框住,不然会阻碍我们思维的连续性。
第五:对于比较特殊或者不好分类的小点,可以专门设置一个枝干命名为“其他”。把这些比较琐碎的枝节填充进去,保证信息的完整度。
讲到这里,我们的思维导图的学习也就基本结束了。但这学习的结束,却也意味着训练的开始。最后的最后,再重申一次:思维导图的精髓在于管理逻辑,通过颜色和图像来记忆是其次(当然,并不是说它不重要)。我们利用思维导图,既要学得进去,也要跳得出来,切勿犯了形式主义,注重外表,却忽视了内涵。
以上,祝大家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