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公司转型之路:8家营收破百亿,23家研发投入过亿
A股市场六大医药细分板块中,中药和医药商业(医药流通)多年处于最低估值态势。
根据wind数据显示,医药各子板块估值(PE TTM)分别为:医疗服务(112.12倍)、生物制品(61.68倍)、化学制药(44.3倍)、原料药(40.23倍)、中药(33.08倍)、医药商业(20.16倍)。
目前,A股中药公司已经全部披露2020年业绩以及2021年一季报。通过解读重点公司,我们能观察到中药行业极具代表性的“积极转型类”和“扎根原有产业、坚持不转型类”两种不同的经营模式。
一、8家公司营收破百亿,23家公司研发投入过亿
整体来看,2020年A股63家中药公司合计实现总营收3045.4亿元,净利润290.1亿元。其中,有22家实现总营收正增长(最高增速达50.8%,最低增速同比下降36%),42家实现净利润正增长(最高增速达672%,最低增速同比下降85.7%)。
细分来看,2020年有8家中药公司总营收突破百亿,从高到低分别为白云山、云南白药、步长制药、万邦德、华润三九、天士力、同仁堂和太极集团;总营收增速最高的是以岭药业(+50.8%)和红日药业(29.7%),而上海凯宝(-36%)和康缘药业(-33.6%)总营收增速则最低。
与此同时,去年有9家中药公司净利润突破10亿。亚宝药业(672%)、佐力药业(247%)和康恩贝(231.2%)等净利润增速最高,并且有9家公司均实现翻倍增长。反之,陇神戎发、大理药业、广誉远和特一药业这4家的净利润增速同比下降均超过74%。
被称为“四大品牌中药龙头”的云南白药、同仁堂、片仔癀、东阿阿胶2020年业绩表现各有差异:
云南白药实现总营收327.43亿元,同比增长10.4%,净利润55.16亿元,同比增长31.8%,2021Q1实现总营收103.28亿(+33.38%),净利润7.63亿(-40.48%);
片仔癀实现总营收65.11亿元,同比增长13.8%,净利润16.72亿元,同比增长21.6%,2021Q1实现总营收20.02亿(+16.76%),净利润5.65亿(+20.84%);
东阿阿胶实现总营收34.09亿元,同比增长14.8%,净利润0.43亿元,同比增长109.5%,2021Q1实现总营收7.33亿(+67.56%),净利润0.62亿(+173.51%);
同仁堂实现总营收128.26亿元,同比下降3.4%,净利润10.31亿元,同比增长4.7%,2021Q1实现总营收37.06亿(+22.33%),净利润3.18亿(+33.24%)。
其中,同仁堂去年业绩下滑的原因,主要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公司下属同仁堂国药地处中国香港,业务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境内外疫情反复以及防控措施的持续对其日常经营造成较大影响;同时,去年开店速度较上一年有所放慢。另外,云南白药今年一季度由于投资亏损7.89亿元,导致归母净利润大幅下降。
从研发投入情况看,2020年有23家中药公司的研发费用超过1亿元。其中,以岭药业、步长制药、白云山、天士力和华润三九研发费用均超过5.8亿元。
二、积极转型的中药公司
从2020年业绩和今年一季度经营情况看,中药公司整体可以分为“积极转型类”和“扎根原有产业、坚持不转型”两种类型。
或是基于中药行业往大健康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或是效仿云南白药从传统中药业务向日化品成功转型的案例,近年来以岭药业、仁和药业、片仔癀、步长制药、天士力等一直在积极转型,扩充产品线。
整体而言,中药公司转型的方向除了大健康业务以外,还拓展至生物药(抗体药物、重组蛋白、治疗性疫苗)、化药创新药等多种领域。
例如,2020年研发费用排中药行业第一的以岭药业,在开展创新中药研发的同时,还积极布局化生药和健康产业。
截至2020年,以岭药业已经拥有11个专利新药,涵盖了心脑血管病、呼吸、糖尿病、肿瘤、神经、泌尿等临床多发、重大疾病(发病率高、市场用药量大)领域,已形成较为丰富的产品群。
在化生药板块,以岭药业制定了“转移加工切入—仿制药国际国内双注册—专利新药研发生产销售”齐步走的发展战略。在仿制药业务方面,针对美国市场,目前公司已有12个ANDA产品获得美国FDA批准,部分产品已销往美国;针对中国市场,目前公司已有4个产
品通过一致性评价,另有4个产品已进入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优先审评程序。
在创新药业务方面,以岭药业目前已有4个一类创新药品种进入临床阶段,多个一类创新药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其中苯胺洛芬注射液已经结束二期临床,正在筹备三期临床。
另外,曾经拥有仁和可立克、优卡丹、妇炎洁、闪亮滴眼液等知名品牌的仁和药业,也是积极转型的典型代表。
2015年,为了转型医药电商领域,仁和药业曾以3.26亿元取得京卫元华(后改名为仁和药房网)60%股权,布局网上药店。但之后几年,由于业绩不佳,最终被迫折价出售仁和药房网。2019年,公司又宣布布局工业大麻业务。
如今,经过多次转型失败后的仁和药业,仍然没有涉足创新药研发。目前,公司拥有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格列齐特缓释片及叶酸片等3款已经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产品,以及7个化药4类品种,但多处于临床前药学研究阶段,其余均为处于物质基准研究阶段的中药品种,转型之路依旧未见明显成效。
除此以外,还有不少积极转型的中药公司。例如,从2014年就确立“一核两翼”大健康发展战略(在夯实医药制造业的基础上,加强化妆品、日化产品及保健品、保健食品两翼,并同时拓展医药流通业为补充)的片仔癀,目前日用品、化妆品业务增长相当稳健;步长制药、天士力、康缘药业等,近年来也在往化药、生物药等领域转型,2020年研发投入也都排在行业前列。
三、扎根原有产业、不转型的中药公司
相比积极转型的、有更大想象空间、更高估值溢价的中药公司,一些坚持扎根原有产业,既不寻求转型,也不怎么投入研发,不并购扩大产业链的中药公司,不仅业绩表现不佳,而且市值还非常低。
截至5月6日,仍有42家中药公司总市值低于百亿,占上市中药公司总数的比重66.67%。其中,有不少是选择扎根原有产业、不转型的中药公司。
例如,只从事中西药注射剂生产与销售的大理药业、以药用空心胶囊为主营业务的黄山胶囊,以及专注于中成药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广誉远、贵州三力、嘉应制药、康惠制药、新光药业等。
广誉远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中成药业务,包括传统中药、精品中药和养生酒三大板块,拥有龟龄集、定坤丹、安宫牛黄丸等核心产品,但这几年业绩表现很不理想。
财报显示,2018-2020年广誉远分别实现总营收16.19亿、12.17亿、11.09亿,同比增速分别为38.51%、-24.81%、-8.85%;净利润下滑更为严重,分别实现3.74亿、1.30亿、3200.30万,同比增速分别为57.98%、-65.23%、-75.40%。其中,2020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亏损860万,同比大幅下降107.68%。
今年一季度延续颓势,仅实现总营收1.9亿元(-15.51%)、净利润517万元(-81.25%)、扣非净利润104.8万元(-96.30%)。2017-2020年,广誉远平均研发费用是4896万元,研发费用占总营收比重在2.67%-5.15%之间,占比较低。截至5月7日收盘,广誉远总市值为83.15亿元,不足百亿。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依赖单一产品、不转型也不扩大产业链、总市值低于百亿的中药公司,成为中药行业典型的、独特的“风景线”。
例如,以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开喉剑喷雾剂和强力天麻杜仲胶囊等产品打天下的贵州三力,最近五年平均研发费用仅有430万元,目前总市值63.46亿元;黄山胶囊的药用空心胶囊制造业务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3.19亿元,占总营收比重99.9%;大理药业主要专注于中、西药注射剂业务,核心产品为“中精®”醒脑静注射液、参麦注射液,总市值仅有16.5亿元。
四、转型还是不转型?
总体而言,通过梳理2020年财报和2021年一季度业绩,不难发现我国中药行业现行发展阶段的“转型之矛盾”。
转型还是不转型,已经成为当下困扰中药公司发展的重要问题。经过前文的梳理,“转型不一定死,但不转型一定死”,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中药公司。
区别于需要不断研发新药的西药公司,中药公司更加注重品牌传承,或者在传承中创新。例如,以岭药业、步长制药、天士力等都是基于“传承创新”的理念,拓展化药、生物药等领域。
转型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是否正确选择了与企业自身优势相匹配的业务,更取决于公司管理层的战略布局能力、资源整合的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