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历史上的“九关十八铺',禄丰占有重要位置!
【滇西大马路】云南古代的陆路交通,最晚在战国末期就已形成了连通中国四川、云南和缅甸、印度的国际交通体系,即后来史学家所谓的“南方丝绸之路”。滇西大马路,作为云南古代交通的大动脉,民间自古就有“滇西大马路,九关十八铺”的说法。
禄丰古今驿道示意图
“九关十八铺”卫星地图
“九关十八铺”知识点链接
滇西大马路 南方丝绸之路主道之一
西汉时期,汉武帝为了开通西北丝绸之路,派张骞出使西域,历尽艰险才抵达大夏,孰料在那里发现了蜀地特产“邛竹杖、蜀布”,由此方知西南地区早就存在一条从成都通向印度、中亚的古老商道。
“南方丝绸之路”并非一条单纯线性的中外通道,而是大致从北向南,由若干条干、支线构成的一个大范围的交通网络,其主干线路有两条。一是西线,史称“旄牛道”。这条主干线从成都出发,经历史上的临邛(今四川省邛崃市)、青衣(今四川省名山县)、严道(今四川省荥经县)、旄牛(今四川省汉源县)、阑县(今四川省越西县)、邛都(今四川省西昌市)、叶榆(今云南省大理市)到永昌(今云南省保山市),进入缅甸,继而到达印度和巴基斯坦,这就是司马迁《史记》所揭示的“蜀身毒道”。之后由巴基斯坦西北方向经阿富汗等中亚地区即可进抵西亚、欧洲。
另一条主干线路是东线,史称“五尺道”(由于秦国车轴官制为五尺宽,故称“五尺道”)。这条主干线也从成都出发,经僰道(今四川省宜宾市)、南广(今四川省高县)、朱提(今云南省昭通市)、味县(今云南省曲靖市)和谷昌(今云南省昆明市),而后西向至大理与旄牛道会合,以达南亚。民间所说的滇西大马路所指的就是昆明至大理云南驿的这段古道,共有九关十八铺。
明朝统治云南之后实行了严格的 “兵屯”制度,今日云南广大地域,凡地名称关、堡、铺、哨、营、旗均与明初大规模汉民入滇直接相关,是当年屯田者聚居地或大军安营扎寨之处所。
元代设立的站赤制度奠定了云南驿道交通的基础,此后明清两代又加以完善,设置关、堡、驿、铺、卡、哨等,以保障人流、物流畅通,维护沿线治安稳定。这也就有了滇西大马路上的“九关十八铺”。
“九关十八铺”之“九关”
Juiguang
“关”在古代是负责盘查往来人员,须有通关凭文才能放行,同时关还兼具“守关阻敌”的职能。“关”的级别相对较高,一般都有关兵百余人,关田几百亩;
“九关十八铺”之“十八铺”
Shibapu
“铺”的功能更像是“五百里加急”的一个驿站,除了传递公文信件外,铺或堡还兼具过往公职人员的食宿与接送,到达哪个县就归哪个县负责,并沿途保护官员的安全,如果在哪个地方出险,当地官员将面临革职问罪的风险。
第一关 碧鸡关
碧鸡关位于昆明西山垭口,相传唐南诏时,昆明坝子东边有金马山,西边有碧鸡山,犹如金马碧鸡环抱滇池,蕴藏帝王建都立业的气数。
故南诏王在昆明建拓东城,在碧鸡山垭口设关隘,取名“碧鸡关”。关内有黑林铺(滇西大马路第一铺)、读书铺(滇西大马路第二铺)、草铺(滇西大马路第三铺)三大至今仍保持繁荣景象的铺集。
第二关 老鸦关
老鸦关位于禄丰县与安宁市的交界处,属禄丰县土官乡老鸦关村委会驻地。明朝洪武十五年(1383年)老鸦关设关。老鸦关山势险峻,它的西面是孝母山的支脉,山势险峻,道路崎岖,旧时有兵匪强盗打劫,争斗中常有人死于非命,乌鸦争食竞鸣,噪声远传数里,故取名老鸦关。民间曾有民谣“看见走不到的碧鸡关,走到看不见的老鸦关”。
第三关 炼象关
炼象关距离禄丰县城15公里,现为禄丰县金山镇腰站村委会管辖,是昆明到大理“九关十八铺”中的第三关。炼象之名始于元代,因该地高山呈现红褐色,形如巨象,故得名。由于炼象关重要的军事地理位置,同时又是滇西大马路上最为繁忙的商贸集散地。关内有白酒铺(滇西大马路第四铺)、炼石铺(滇西大马路第五铺)、河西铺(滇西大马路第六铺)。
星宿桥星宿桥是架设在炼象关内星宿江上的一座古韵深邃的七孔石桥,这里是滇西大马路的交通要道。1983年星宿桥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星宿桥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目前桥长约118米,宽约10米。整个桥面用巨大石块拼接而成,所用的工艺居然是建筑上最为牢固的榫卯连接。
第四关 南平关
南平关位于禄丰城西10公里的崇山峻岭中,三面陡峻,修建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消失,共使用了400多年。
第五关 响水关
响水关位于禄丰城西20公里的响水河上游山腰上,建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由于其所在位置,山高谷深,水落叠滩,如雷贯耳,故名响水关。
兰谷铺(滇西大马路第七铺),兰谷铺的由来是因为该地盛产名贵兰花10余种,明嘉靖状元杨升庵充军保山,停宿于此,酷爱兰花,曾作诗咏兰而得名。
过响水关大桥后就是“新铺”(滇西大马路第八铺)。过新铺,舍资铺(滇西大马路第九铺),舍资铺在今禄丰县舍资镇,是最早的驿站,也是滇西大马路18铺当中规模最大的。
第六关 勒马关
勒马关建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在关前小山腰上建有关帝庙,大殿内塑有关云长像,红面须髯,乘赤兔马,绿袍金甲,横刀勒马。勒马关殿前有对联:勒马以思,问刘兄张弟何在? 横刀欲试,叫魏贼曹瞒休亡。对于旧时跑江湖的马帮来说,关老爷是忠义的象征,于是每当路过勒马关都会进殿瞻仰。
第七关 赵普关
赵普关位于禄丰县广通镇东约8公里,洪武十五年设关。元朝武将赵也先不花(蒙古族),在广通聚兵接济明军,从征大理有功,授楚雄卫左所土军镇抚,守御广通东山赵普关,共9代承袭,康熙年间改土归流裁革,赵普关历时308年。内关有“黒苴铺”(滇西大马路第十铺),蒙七铺(滇西大马路第十一铺)。
第八关 回蹬关
广通镇西行约8公里就是回蹬关,海拔1981米,山势峻险,道路崎岖,是滇西大马路上的险关隘口。回蹬关建于明洪武十六年,相传公元762年,南诏王阁罗凤领兵东征昆明,行至关前大雨滂沱,雷电轰顶,军师将卒劝其回马下岭,故得名“回蹬关”。
“救驾树”关内现有一株古栎树,树干中空,可容2人藏身。又传,明末永历帝西遁,在回蹬关遇暴雨,避古栎树洞中,后人又称为“救驾树”。
第九关 鹦鹉关
回蹬关经过石涧铺(滇西大马路第十二铺)、马石铺(滇西大马路第十三铺)、大石铺(滇西大马路第十四铺)、过打雀铺(滇西大马路第十五铺)、左力铺(滇西大马路第十六铺)进入第九关鹦鹉关,之后过水盆铺(滇西大马路第十七铺)、高官铺(滇西大马路第十八铺),进入大理云南驿,最终贯通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南亚国家和地区。
来源: 伟光汇通金山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