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横生博弈论:事业与人生的成功之道》【3.4】
.
编辑推荐
一生中不能错过的一本书!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强烈推荐的博弈论通俗读物!
西方《孙子兵法》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谢林,克拉克经济学奖得主、《魔鬼经济学》作者史蒂芬·列维特,《美丽心灵》作者西尔维雅·娜萨等倾力推荐!
内容简介
耶鲁大学教授奈尔伯夫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迪克西特的这本著作,用许多活生生的例子,向没有经济学基础的读者展示了博弈论策略思维的道理。人生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决策过程。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怎样打理一宗生意,该和谁结婚,怎样将孩子抚养成人,要不要竞争总裁的位置,都是这类决策的例子。你不是在一个真空的世界里做决定。相反,你身边全是和你一样的决策制定者。虽然冲突的成分很多,但是合作的因素也不少。本书将帮助你学会策略性地思考,在人生博弈中扩大赢面。
作者简介
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麻省理工博士,现任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他教授博弈论,同时研究国际贸易政策的策略行为,是当代负盛名的经济学家之一。迪克西特曾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教学奖和冯·诺依曼奖,亦是计量经济学会、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和英国研究院的院士,美国经济学会主席。除《妙趣横生博弈论》一书之外,他还另有8本著作,包括《策略博弈》(与苏珊·斯凯丝合著)、《国际贸易理论》(与维克托·诺曼合著)、《不确定性下的投资》(与罗伯特·平迪克合著)、《均衡增长理论》、《法律缺失与经济学:另类治理模式》。
巴里J.奈尔伯夫,牛津大学博士,现任耶鲁管理学院经济学和管理学教授。他教授有关策略、政治和决策的课程,经常为《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等拥有众多读者的报纸撰写关于博弈策略的文章。在学术研究之余,奈尔伯夫还拥有渊博的跨国企业咨询经验,是美国增长快的一家公司HonestTea的合伙创办人和董事长。他还曾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迪克西特是他当时的老师。除《妙趣横生博弈论》一书之外,他还著有《合作竞争》(与亚当·布兰登伯格合著),《为什么不?》(与艾恩·阿瑞斯合著)。
目录
中文版序
导读 艺术的修炼
译者序 博弈的艺术
前言
导言 人们在社会中应如何行动
第一编
第1章 十个策略故事
1.选数游戏
2.以败取胜
3.妙手传说
4.领先还是不领先
5.我将坚持到底
6.策略思维
7.巴菲特困境
8.混合出招
9.别跟笨蛋对等打赌
10.博弈论可能会危害你的健康
11.以后的写作形式
第2章 逆推可解的博弈
1该你了,布朗
2策略互动的两种方式
3决策树与博弈树
4“幸存者”的策略
5博弈何以能完全逆推可解
6非理性与关注他人的理性
7非常复杂的树
8一心二用
第3章 囚徒困境及其克服
多种情景,一个思想
一段小小的历史
以牙还牙
较新的实验
如何达成合作
康德定然律令解
商界中的困境
公财悲剧
自然界的腥牙血爪
第4章 美丽的均衡
协调大博弈
价格竞争博弈
争斗与懦夫
一段小小的历史
寻找纳什均衡
有无限多个策略的博弈
美丽的均衡
第二编
第5章 选择与机会
聪明人的结局
足球赛场上的混合策略
孩子的游戏
实验室中的混合策略
怎样随机行动
混合动机博弈中的混合策略
商业与其他对抗中的策略混合
怎样寻找混合策略均衡
第6章 策略行动
改变博弈
一段小小的历史
承诺
威胁和许诺
吓阻与强迫
快速查阅向导
警告和保证
其他参与者的策略行动
威胁与许诺的异同
清晰性与确定性
巨大的威胁
边缘政策
第7章 让策略可信
我们能相信上帝吗
通往可信的八条正途
降低对手的可信性
第三编
第8章 理解和操纵信息
真爱情深吗
所罗门国王的困境
操纵信息的方法
质量有保证吗
一段小小的历史
信息甄别与信号传递
谎言的保镖
通过信息甄别进行价格歧视
第9章 合作与协调
钟形曲线为谁付出代价
人迹罕至的路线
第22条军规
比超速罚单还快
他们为何离开
高处可能不胜寒
政治家与苹果酒
要点回顾
第10章 拍卖、投标与竞争
英式和日式拍卖
维克里拍卖
收入等价
网上拍卖
就像你已经获胜那样竞价
阿珂姆公司
密封竞价拍卖
荷式拍卖
国库券
优先权博弈
消耗战
第11章 讨价还价
谈判中的让步体系
测度利益馅饼
这对你的伤害甚于对我的伤害
边缘政策与罢工
同时就诸多问题讨价还价
虚拟罢工的优点
附录11A 鲁宾斯坦讨价还价
第12章 投票
幼稚的投票
孔多塞投票规则
法庭的秩序
中点的选民
宪法为什么会有效
历久不衰的名人
爱一个可恶的敌人
第13章 激励
对努力程度的激励
怎样设计激励合同
多维激励报酬方案
怎样奖赏工作努力
第14章 案例分析
别人的信封总是更诱人
祝你好运
红色算我赢,黑色算你输
弄巧成拙的防鲨网
硬汉软招
更安全的决斗
三方对决
取胜的风险
仅有一次生命可以献给你的祖国
糊涂取胜
价格的面纱
所罗门国王的困境重现
海湾大桥
1美元的价格
李尔王的难题
美国起诉艾科亚
大洋两岸的武装
有时骗倒所有人:拉斯维加斯的老虎机
健身之旅题解
健身之旅1
健身之旅2
健身之旅3
健身之旅4
健身之旅5
健身之旅6
健身之旅7
健身之旅8
健身之旅9
健身之旅10
深入阅读
收起全部↑
媒体评论
多年来,人们总是问我要了解或学习博弈论,该读哪本书。我后推荐了《策略思维》。现在,我以更大的热情推荐这本精彩绝伦、足智多谋的新版本。若你对博弈论已经有所了解,那也可以趁此享受阅读的愉悦。
托马斯·谢林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这本精彩的书证明了博弈论既有趣又重要,绝对不该埋没于不为人知的学术期刊中。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很难再找到与之相提并论的书了,所以我读了两遍!
史蒂芬·列维特
克拉克经济学奖得主
著有《魔鬼经济学》
当你读完这本才华横溢的书,你就会掌握一种全新、精明的决策方式。
西尔维雅·娜萨
著有《美丽心灵》
如果不是迪克西特他们的努力,我们真是很难想象,今天的MBA学生、政府官员和企业老总怎么能够理解博弈论的一些深邃思想和精彩篇章。
王则柯
著有《博弈论平话》
您的兴趣也许与我不同,但我敢说,无论读者是追求阅读的趣味,还是思维的愉快,抑或希望洞察世事和追求个人成功,这本《妙趣横生博弈论》都值得阅读和收藏。
董志强
著有《身边的博弈》和《无知的博弈》
收起全部↑
中文版序
在美国,有人会惑于本书标题中的“艺术”一词。他们可能会想,这是不是一本描述策略的绘画图书呢?哦,当然不是了。不过,在中国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疑惑。我们在《妙趣横生博弈论》中的意思,恰如孙子在《孙子兵法》中的意思。我们旨在教会大家策略的原理。
但从这个视角看,本书的标题又可能给中国读者带来另一个疑惑。也许有人会认为,策略完全就是如何击败他人的计谋,谋划策略就如同赢得战争。这一观念未免过于狭隘。任何策略的目的,都旨在实现你的目标。有时,你需要与他人合作;有时,你需要克服他人的异议。在本书中,我们将努力教会大家如何合作,也将努力教会大家如何竞争。正如孙子曾言:“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但凡翻译,都有挑战。英文与中文的互译尤其如此。在美国,龙是一只喷火的邪物,它被一个勇士杀死。而在中国,龙是带来吉祥、迎接新年的神物。同一个词,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这种观念差异揭示了博弈论中重要的教训:一个人必须理解对方的想法。在本性上,人们都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的理解和自身的需要。但策略的艺术要求,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要理解他人的立场、观念以及看重什么,并运用这种理解来指导行动。
大约70年前,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和奥斯卡·摩根斯坦(Oskar Morgenstern)以其著作《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开辟了博弈论的现代领域。岁月荏苒,而今博弈论的应用已变得日益广泛——现在的标题也完全可以改为“博弈与人类行为”。当然,孙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熟知这一理论了。能够将博弈论带回它的祖籍,我们深感荣幸。
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
巴里J.奈尔伯夫
因《孙子兵法》英译为The Art of War(即《战争的艺术》),故作者才有此一说。在此我们站在读者的角度,将书名译为《妙趣横生博弈论:事业与人生的成功之道》。——译者注
导读 艺术的修炼
差不多20年以后,迪克西特和奈尔伯夫的非常成功的博弈论著作《策略思维》,升级成为新的博弈论著作《妙趣横生博弈论》。我想跟大家说说自己对为什么叫作“艺术”的理解。
从《策略思维》到《妙趣横生博弈论》,固然大部分材料是新的,但是书名的改变,主要是因为作者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觉。事实上,两位作者自己就写道:“在创作《策略思维》的岁月,我们还太年轻,当时的精神思潮乃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竞争。后来,我们才彻底认识到合作在策略情形下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良好的策略必须很好地把竞争与合作结合起来。”从“策略思维”的提法到“策略的艺术”的提法,准确地体现了人类认知的这个深刻进步。
正如作者强调的,博弈论给我们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必须理解对方的想法。人们在本性上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的理解和自身的需要。但提高到“策略的艺术”的层次,那就不能囿于自我中心,而是要理解他人的立场、他人的观念以及他们看重什么,并运用这种对对手的理解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怎样很好地把竞争和合作结合起来,就是一种艺术。这是我对“策略思维”升级为“策略的艺术”的第一层体会。
大约在15年前,我们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本科学生希望我给他们的毕业纪念册题词。我题词的大意是:“经济学是一门科学,经济学的运用是一种艺术——科学的本领有赖于训练,艺术的才华讲究悟性和心得。”现在我感到高兴的是,作为一名教师,我的这个体会有点接近迪克西特和奈尔伯夫在《妙趣横生博弈论》中对博弈论所说的一些话。
迪克西特和奈尔伯夫说,“科学和艺术的本质区别在于,科学的内容可以通过系统而富有逻辑的方式来学习,而策略艺术的修炼则只有依靠例子、经验和实践来进行”;“博弈论作为一门学科远非完备,(所以)大量的策略思维仍然是一门艺术”。他们写作《妙趣横生博弈论》的目的,是把读者“培养成策略艺术的更佳实践者。不过,对策略艺术的良好实践,首先要求对博弈论的基础概念和基本方法有初步的掌握”。
具体来说,“面对如此之多很不一样的问题,如何进行良好的策略思维,仍然是一种艺术。但良好的策略思维的基础,则由一些简单的基本原理组成,这些原理就是正在兴起的策略科学——博弈论”。他们写作的设想是:“来自不同背景和职业的读者,在掌握这些基本原理以后,都可以成为更好的策略家。” 具体来说,“面对如此之多很不一样的问题,如何进行良好的策略思维,仍然是一种艺术。但良好的策略思维的基础,则由一些简单的基本原理组成,这些原理就是正在兴起的策略科学——博弈论”。他们写作的设想是:“来自不同背景和职业的读者,在掌握这些基本原理以后,都可以成为更好的策略家。”
迪克西特和奈尔伯夫还告诫我们,许多“数学博弈论学者”倾向于认为,一个博弈的结果完全取决于与博弈相关的各种抽象的数学事实——参与者人数、可供每个参与者选择的策略的数目,以及与所有参与者的策略选择相联系的每个参与者的博弈所得。他们说:“我们不这样看。我们认为由社会中相互影响的人参与的博弈的结果,理应也取决于博弈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
在因为博弈论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中,就论述风格而言,1994年获奖的约翰·纳什(John Forbes Nash,Jr.)和2005年获奖的托马斯·谢林(Thomas C.Schelling),可以说是这个绚丽光谱的两个端点。纳什“惜墨如金”,他的论述全部见于匿名审稿论文,数量不多,每篇的篇幅都很短,完全是数学形式的讨论。相反,谢林则以出版学术著作著称,而且这些著作多半都以老百姓能够字面理解的日常语言写出来,与时下经济学主流的论述风格大相径庭。纳什天才地提出并刻画了博弈的均衡的概念,并且在很宽泛的条件下,证明了博弈的均衡的存在性,为博弈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谢林的著述不但提供了许多深刻的思想(哪怕这些思想未能刻画为数学形式的经济学模型),而且为博弈论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天地。我们这个世界在20世纪经历了可怕的核竞赛,可是幸运地没有发生过核大战。现在许多人把核大战最终没有发生,看作过去这个世纪发生的最伟大的事件。曾经几次眼看要发生核大战了,最后却还是有惊无险,从学理上说,这是因为谢林提出的思想武装说服了人们。
迪克西特教授,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大师。他是经济学模型的高手,在微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与市场结构理论领域都有卓越建树。博弈论在20世纪下半叶发展很快,但除了谢林的著述以外,几乎所有论文都采取数学形式的讨论,这使得博弈论在很长时间里都只是象牙塔中的学科。在经济学大师的行列中,是迪克西特教授首先认识到,“让博弈论离开学术期刊真是太有趣太重要了”,因为博弈论的洞见在商业、政治、体育以及日常社会交往中有广泛的应用。迪克西特教授和他的合作者身体力行,将博弈论的重要洞见从原来数学形式的理论,转换成日常语言的描述,用直观的例子和案例分析取代了理论化的命题,献给广大读者和广大学子。他们“想要改变大家观察世界的方式,通过引入博弈论的概念和逻辑以帮助大家策略性地进行思考”。第一本这样的著作,就是差不多20年前迪克西特和耶鲁大学奈尔伯夫教授合著的《策略思维》,出版以后很快就在世界范围赢得读者的青睐。
就博弈论而言,可以说迪克西特教授深得纳什和谢林的真传。纳什那样数学形式的讨论,他驾轻就熟,因为他本科学的是数学。而像谢林那样日常语言的著述,使他的读者比谢林还多,因为谢林非常成功的著述,旨在影响学界和政治家,而迪克西特他们则专门为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学生与其他关心博弈论的读者写作。如果不是迪克西特他们的努力,我们真是很难想象,今天的MBA学生、政府官员和企业老总怎么能够理解博弈论的一些深邃思想和精彩篇章。
我个人与迪克西特教授的交往不多。1991年在普林斯顿向他请教一个国际贸易问题,他对于提供曲线(offer curve)的看重,对我有很大启发。2004年,也是在普林斯顿,我陪尔山与他共进午餐,他广泛的兴趣、渊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化素养,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更多的是从阅读迪克西特的论著中得到教益。相信广大读者也一样能够从阅读他的著作中得到许多教益。
大家都知道猜拳的“剪刀-石头-布”游戏吧。就在现在这本《妙趣横生博弈论》中,迪克西特和奈尔伯夫会和你玩“剪刀-石头-布”博弈,而且把它升级为如果是“布”赢就得5分,因为“布”需要张开5个手指,如果是“剪刀”赢就得2分,因为两只手指表示剪刀,如果是“石头”赢则只得1分,因为只有一个端点。你说,这样的博弈论著作,是不是很有吸引力?
就学科范畴而言,本书的特点,是展开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的许多有趣的内容。信息经济学是与博弈论联系最密切的学科,专门对付信息不对称给人们和市场带来的新问题。例如“怀才不遇”,就是信息不对称的一个后果,原因是人家不知道你的本事。为此,你需要发送一些特别的“信号”,告诉人们你有本事这个事实,学位、证书、论著、身手敏捷、行为举止大方得体等,都是这样的信号。于是,信号发送成为信息经济学的一章。但是迪克西特和奈尔伯夫进一步告诉我们,因为人们普遍在意发送自己有本事的信号,结果最有本事的人反而不做发送这种信号的事情,例如比尔·盖茨。上升为理论,那就是通过不发送信号来发送信号,叫作“反信号传递”。有人统计加州26所大学的语音邮件系统的电话留言,结果发现:来自有博士生项目的大学的电话留言中,只有4%的人会留言告知自己的头衔,而来自没有博士生项目的大学的电话留言,却有27%的人使用自己的各种头衔。本来,这些人都拥有博士学位,但是向对方提醒自己拥有的学位和头衔,恰恰表明这个人觉得需要一个“凭证”来把自己从芸芸众生中区别出来,而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教授因为已经非常有名,却无须发送这种信号。我们这里偶尔会看到一些人的名片上印着一大堆头衔,也是同样的道理。间谍故事充斥着信息不对称,自然应该是信息经济学的题材,但是以我非常有限的阅历所及,只有迪克西特和奈尔伯夫会带领读者细细品味新世纪以色列间谍的故事。
我们在前面谈到谢林的著作多半都以老百姓能够字面理解的日常语言写出来,迪克西特和奈尔伯夫这本《妙趣横生博弈论》也是这样。必须提醒的是,能够字面认识一段话,也就是说能够把这段话顺利地读出来,并不等于能够理解这段话的内容,并不等于能够理解这段话的思想和方法。所以,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还是要仔细地跟着作者去思考,这与看小说有很大不同。即使是选修博弈论课程的大学生,也不能因为这本书是“普及读物”就掉以轻心。有本事你尝试把前面说过的升级版的“剪刀-石头-布”游戏研究清楚,就知道这本书的博大精深了。
最后需要指出,这本书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宽,把本书翻译好,需要对世界文化特别是美国文化有深入的了解,还要具备历史、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广博基础。按照严复的说法,翻译的境界讲究“信、达、雅”。面对这样的标准,我们自忖功力不逮。读者如果发现这个译本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诚盼不吝指出,以期我们共同把这本那么好的博弈论著作,出版得更好。
王则柯
原书名为The Art of Serategy,直译为“策略的艺术”。——编者注
前言
我们不曾宣称要写一本新书。原计划只是对我们1991年的《策略思维》一书进行修订,但结果却远不止于此。
创作修订版的一个榜样是博尔赫斯笔下的皮埃尔·蒙纳。蒙纳决定重写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经过艰苦努力,修订工作最终以字字句句皆与原本相同而告终。而今,自《堂吉诃德》以来的文学和历史,包括《堂吉诃德》本身,已历经300年沧桑。尽管蒙纳只字未改,但其行为现在看来已另有深意。
可惜我们的著作不是《堂吉诃德》,所以修订版确实需要改变一些内容。事实上,本书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全新的。既有理论的新应用、新发展,又有新视角。面对如此多的新内容,我们决定还是另起一个新书名比较好。尽管内容是新的,但是我们的意图一如往昔。我们想要改变大家观察世界的方式,通过引入博弈论的概念和逻辑来帮助大家策略性地思考。
如蒙纳一样,我们有一个新的视角。在我们创作《策略思维》的岁月,我们还太年轻,而彼时的精神思潮乃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竞争。后来我们彻底认识到一个重要的内容,即策略情形下的合作对局,以及一个良好的策略如何需要混合竞争与合作。
我们曾在原版前言的开篇写道:“策略思维是战胜对手的艺术,请牢记你的对手也正做同样的算计来对付你。”现在我们要在这句话后面继续补充:策略思维也是发现合作途径的艺术,即使他人受利己心而不是仁慈心的驱动。这是说服别人也说服你自己按照你所说的去做的艺术。策略思维是设身于对方的立场以便推测和影响他人行动的艺术。
我们相信本书涵盖了上述虽然古老但更加明智的视角。不过,传承性还是有的。尽管我们啰唆了太多的故事,但我们始终保持着引导读者的目的,以便读者发展出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对付可能面临的策略局势。本书并非《确保策略成功的七大步骤》之类的在机场候机时的读物。读者将面临的局势各不相同,掌握一些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正在对局的策略博弈,将有助于你更好地获得成功。
公司和企业家必须开发出良好的竞争策略以谋取生存,并寻求合作机会以做成大蛋糕。政治家必须设计竞选策略和立法策略以实现他们的愿景。足球教练必须为场上的选手制定策略。父母想要诱导孩子的优良行为,就必须成为业余的策略家(孩子可是专业的)。
在如此多的分散背景中,良好的策略思维仍然是一种艺术。但其基础则由一些简单的基本原理组成,这些原理就是正在兴起的策略科学—博弈论。我们写作的前提是,来自不同背景和职业的读者在掌握这些基本原理后都可以成为更好的策略家。
有人质疑,我们何以能将逻辑和科学应用于人们非理性地采取行动的世界。这种质疑排除了研究愚蠢行为也有惯用方法。事实上,我们已从行为博弈论的新近发展获得了某些最为激动人心的新洞见;行为博弈论融合了人类的心理和偏见,并因而给博弈论注入了社会元素。结果是,博弈论可以更好地将人以其本来的样子而不是我们希望的样子予以处理。我们把这些洞见整合到我们的讨论中。
博弈论是相对年轻的科学—迄今才70多岁。它业已给实战策略家提供了大量的有益洞见。不过,与所有的科学一样,它已经被数学和行话封装起来。这是精要的研究工具,但它们却阻碍了非专业人士理解博弈论的基本思想。我们创作《策略思维》的一个动机,就是认为让博弈论离开学术期刊真是太有趣、太重要了。博弈论的洞见在很多应用(商业、政治、体育,以及日常社会交往)中被证实了其有用性。而我们则将这些重要洞见转换成文字描述,用直观的例子和案例分析取代理论化的命题。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我们的主张已成主流。博弈论课程在普林斯顿和耶鲁以及其他开课学校中是最受欢迎的选修课之一。博弈论充实了MBA项目的战略课程。用Google搜索博弈论得到的结果超过600万条。读者在报纸新闻、专栏文章以及公共政策争论中都可以发现博弈论的影子。
当然,上述发展多半归功于其他人:归功于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它在1994年将经济学奖授予约翰·海萨尼(John Harsanyi)、约翰·纳什和莱因哈德·泽尔腾(Reinhard Selton),又在2005年将奖项授予罗伯特·奥曼(Robert Aumann)和托马斯·谢林;归功于西尔维亚·纳萨(Sylvia Nasar),她撰写了《美丽心灵》,该书是关于纳什的畅销传记;归功于那些创作了获多项奥斯卡奖提名的同名电影;归功于所有撰写通俗读本使该学科大众化的人。我们也沾了一点点功劳,因为《策略思维》一书出版发行了25万册,并译成了多种语言,其中日文译本和希伯来文译本甚为畅销。
我们特别受益于谢林。他关于核战略的著作,特别是《冲突的战略》和《军备与影响》,非常著名。事实上,谢林在将博弈论应用于核冲突的过程中,创立了大量的博弈理论。而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的《竞争战略》也同样重要并且影响深远,该书推动了博弈论知识与商业战略的结合。在“深入阅读”部分,我们列出了谢林、波特及其他许多人著作的简明导读。
在本书中,我们没有把思想囿于特定的背景。相反,对每条基本原理,我们都列举了广泛领域的例子加以阐释。从而,来自不同背景的读者皆可以在本书中见到某些熟悉的内容。他们也可以见到同样的策略原理如何应用于不那么熟悉的环境。我们希望带给大家一个全新视角去观察世事,无论新闻抑或旧史。我们也从文学、电影以及体育运动等诸如此类的例子中提取读者的共识经验。正儿八经的科学家可能会认为这些策略不值一提,但我们却认为影视和体育运动中的为人熟知的例子也是重要思想的有效载体。
写一本通俗层面的读物而不是写一本课程教材的想法来自哈尔·范里安(Hal Varian),他现在供职于Google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他对本书初稿提出了评论和很多颇有价值的建议。诺顿(W.W.Norton)出版公司负责《策略思维》一书的德瑞克·麦克费利(Drake McFeely)是一位优秀而严谨的编辑,他付出了非同一般的努力,将我们学术化的语言变为生动活泼的文本。《策略思维》的诸多读者给予了我们很多鼓励、建议以及批评,所有这一切都对我们创作《妙趣横生博弈论》产生了有益影响。在这极易遗忘的时代,我们必须提及值得特别感谢的人。我们在相关或无关的著书项目上的其他合作者,安·厄尔斯(Ian Ayres)、亚当·布兰登伯格(Adam Brandenburger)、罗伯特·平迪克(Robert Pindyck)、大卫·瑞尼(David Reiley),以及苏珊·斯凯丝(Susan Skeath),他们慷慨地给予了我们诸多支持。在本书中继续发挥影响的其他人士包括大卫·奥斯腾-史密斯(David Austen-Smith)、艾兰·布林德(Alan Blinder)、彼得·格兰特(Peter Grant)、塞斯·玛斯特尔斯(Seth Masters)、本雅明·波拉克(Benjamin Polak)、卡尔·夏皮罗(Carl Shapiro)、特里·沃恩(Terry Vaughn)以及罗伯特·威利格(Robert Willig)。诺顿出版公司负责本书的杰克·瑞切克(Jack Repcheck)是一位积极、宽容而令人尊敬的编辑。手稿编辑珍妮特·伯恩(Janet Byrne)和凯瑟琳·皮克托(Catherine Pichotta)精心纠正了我们的失误。每当大家难以发现错误,都要归功于她们。
我们特别感谢《金融时报》的书评人安德烈·圣·乔治(Andrew St. George)。他将《策略思维》列为其1991年最乐于阅读的书籍,他说“这简直是在推理器材上的健身之旅”(《金融时报》周末版,1991年12月7/8日)。这也带给我们一份灵感,我们把本书对读者提出的有趣问题贴上了“健身之旅”的标签。最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约翰·摩根(John Morgan)曾向我们提出强烈的刺激和威胁:“如果你们不写修订版,我就会写一本与你们竞争的书。”在我们免却了他的麻烦之后,他提供了很多灵感和建议,向我们提供了不遗余力的帮助。
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
巴里J.奈尔伯夫
导言 人们在社会中应如何行动
我们的答案并不涉及道德和礼教。我们也不想与哲人、牧师和父母为敌。我们的主题尽管谈不上高尚,但与美德和礼貌一样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本书讨论的是策略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谋略家,不管我们喜不喜欢这个称呼。成为优秀的谋略家总比成为糟糕的谋略家要好些,而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大家提高发现和运用有效策略的技能。
工作,乃至社会生活,是充满决策的涓涓细流。追随何种事业,怎样经商,跟谁共结连理,如何抚养子女,乃至于是否竞选总统,都是重大决策的例子。这些局势的共同元素是,你无法在真空状态下行动。相反,你的身边围绕着积极的决策者,他们的选择与你的选择相互作用。这种行为互动对你的思维和行动也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阐明这一点,不妨考虑伐木工人和将军之间决策的差异。当伐木工人决定如何砍伐树木时,他不必担心树木会反击;其面临的环境是自然的。但是,当将军试图消灭敌军时,他必须料及并克服阻止其意图的反抗力量。如同将军一样,你必须意识到你的生意对手、潜在配偶,乃至你的子女都是富有谋略的。他们的目标与你的目标既可以相互冲突,也可以完全一致。你的决策必须求同存异并充分利用合作。本书旨在教会大家策略性地思考,并进而将思想转化为行动。
研究策略性决策行为的社会科学分支叫博弈论。博弈论中的“博弈”,范围涵盖从下象棋到养育小孩,从网球赛到企业兼并,从广告战到军备控制,几乎无所不包。正如匈牙利幽默大师乔治·米克斯(George Mikes)所说,“许多欧洲人认为人生乃游戏(博弈);英国人认为板球赛才是游戏(博弈)”。我们认为双方都是对的。
参与这些游戏(博弈),需要许多不同类别的技能。其中一类是基本技能,比如篮球中的投射能力、司法中的先例知识,或者扑克游戏中不动声色,等等。另一类是策略思维。策略思维始于基本技能,并且需要考虑如何运用基本技能。熟悉法律之后,你还必须制定为委托人辩护的策略。了解了己方球队传球和跑位的能力以及敌方球队对我方每个选择的防守能力之后,作为教练你还要决定要不要传球或跑位。有时候,比如核武器边缘政策的情形,策略思维还意味着知道何时放手。
博弈论科学远非完备,大量的策略思维仍然是一门艺术。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把你培养成策略艺术的最佳实践者。不过,对策略艺术的良好实践要求对科学方法和基本概念先有初步的掌握。因此我们组合了两种方法。第1章从策略艺术的例子开始,展示不同的决策中策略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我们指出了某些有效的策略、某些无效的策略,甚至某些明显糟糕的却被人们在这些真实博弈中所采取的策略。这些例子先提供一个概念性框架——科学的基础。在后续章节中,第2~4章通过例子构筑起理论基础,每个例子都是精心设计用以引出一条原理的。然后我们转向更具体的概念以及对付特定局势的策略——在任何规律性的行动都将被对手利用的时候如何采取混合行动,如何改变博弈以利于自己的优势,如何在策略互动中操纵信息。最后,我们着手讨论几大类策略局势,讨价还价、拍卖、投票以及激励机制设计,在这几章中,大家将在操作层面见到博弈论的原理和策略。
科学与艺术的主要区别在于科学的内容可以通过系统而富有逻辑的方式来学习,而策略艺术的练习则只有依靠例子、经验和实践来进行,这是自然而然的。我们对于科学基础的阐释得出了一些原理和通行法则。比如,第2章提出的逆向推理方法和思路,第4章的纳什均衡概念。但是,在不同局势下所需的策略艺术则还需大家多多努力。每种局势都有特定的性质,需要大家结合科学的原理加以考虑。提升策略艺术技能的唯一途径就是归纳法,多多了解在大量的例子中它们是如何得以实现的。这也正是我们试图提升大家策略IQ的方法:在每章以及结论章的案例研究中集中提供了大量的例子。
例子涵盖的范围既有大家熟悉的、琐碎的或逗趣的,它们通常取自文学、体育运动或影视,也有令人恐惧的,如核军事对抗。前者只是博弈论思想美妙愉悦的载体;而后者,一度有很多读者认为核战争是如此令人担忧的问题以至于难以运用理性分析。然而,冷战已结束多年,我们希望军备竞赛和古巴导弹危机博弈论方面的问题可以由它们的策略逻辑在某种程度上与其情绪内容分离而得到检验。
案例分析与大家在商学院课程中遇到过的案例类似。每个案例都设置有一个特定的环境并要求你应用该章讨论过的原理去找出该局势下的正确策略。某些案例是结局开放式的;不过那也正是生活的特性。在没有明确的答案时,只有以不完美的方式去处理这些问题。在阅读案例讨论之前,先努力想透每个案例,与单单大量阅读正文相比,这是理解博弈论思想一种更好的方式。为了有更多训练,最后一章提供了一个案例集,案例的难度大致呈递增顺序。
在本书最后,我们希望大家可以成为更优秀的管理者、谈判家、运动员、政治家或父母。我们提醒大家,达到上述目标的良好策略中,有一些并不能够帮你赢得对手的爱。如果你想公平对局,那么请你把这本书告诉你的对手吧。 在本书最后,我们希望大家可以成为更优秀的管理者、谈判家、运动员、政治家或父母。我们提醒大家,达到上述目标的良好策略中,有一些并不能够帮你赢得对手的爱。如果你想公平对局,那么请你把这本书告诉你的对手吧。
“博弈”的英文表达是game一词。game的中文也可译作游戏。——译者注
精彩书摘
我们从来自生活不同方面的十个策略故事开始,就如何发挥佳水准提供一些初步思路。许多读者一定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问题,而且,经过一番思考或尝试,犯过错误之后,也找到了正确的解决方法。对于其他读者,这里的一些答案可能出人意料。不过,让读者感到惊讶不是我们提供这些例子的主要目的。我们意在指出,类似的情形普遍存在,而且形成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系统地思考这些问题可能会让大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随后的章节中,我们将把这套思维体系发展为有效策略的良方。请把这些故事当作主菜之前的开胃菜。它们的作用是增进大家的食欲,而不是马上把大家撑饱。
不管你信不信,我们将邀请你与我们玩一场游戏。我们已从1到100之间选出某个数,而你的任务是猜中这个数。若你一猜即中,我们将付给你100美元。
实际上,我们不会真的付给你100美元。那样做的话对我们来说代价太高,更何况我们是想以这种方式为你提供某些帮助。不过,当你在玩这场游戏时,我们希望你假想认为我们确实会给你金钱,而我们在玩这场游戏时也会这样假想。
对这个数字一猜即中的机会很小,仅为1%。为了增加你赢的机会,我们可以让你猜五轮,且每轮猜错后都会告诉你猜得太高还是太低。当然,越早猜中则奖励也越丰厚。若你在第二轮猜中,你将得到80美元;第三轮才猜中,赢利就降为60美元;然后第四轮将为40美元,第五轮将为20美元。若五轮皆未猜中,游戏便会结束,你将一无所获。
准备好出招了吗?我们也准备好了。如果你不太清楚如何跟一本书玩游戏,这可能会有一点挑战性,但也绝非不可能。
你第一轮猜的数是50吗?这是绝大多数人第一轮的猜测,不过告诉你,这个数太高了。
或许你第二轮会猜25?猜过50之后,大多数人都会猜25。但是抱歉,太低了。很多人接下来就会猜37,但恐怕37也太低了。那么猜42如何?还是太低了。
让我们暂停,退回一步,分析一下现在的情况。这是你即将迎来的第五轮猜测机会,也是你赢得我们金钱的后机会了。你已知道那个数将大于42而小于50。存在着七个选择:43,44,45,46,47,48和49。你认为它会是这七个数中的哪一个呢?
迄今为止,你的猜测方式是把区间二等分并选择其中间数。在数字以随机方式抽取的游戏中,这是一个理想的策略。你可以从每轮猜测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从而你可以尽快收敛到那个数。确实,据说微软的总裁史蒂夫·鲍尔默曾以此游戏作为其面试题目。对鲍尔默而言,50,25,37,42……就是正确答案。他感兴趣的是要看看候选人能否用符合逻辑和有效的方式去分析所探求的问题。
我们的答案则有所差异。在鲍尔默的问题中,数字都是随机挑选的,所以工程师把数集一分为二加以攻克的策略完全正确。从每轮猜测中得到尽可能多的信息,会减少你猜测的次数,因而也可以让你赢得多的钱。但在我们这个游戏中,数字不是随机挑选的。请记住我们曾说过,我们是像真的要付钱给你那样来玩这场游戏的。假如我们需要付钱给你,将没有人补偿金钱给我们。尽管因为你买了我们的书而令我们非常喜欢你,但我们更珍惜自己的利益。我们更乐于保留这些金钱而不是把它们馈赠给你。所以,我们当然会挑一个你难以猜中的数字。请想一下,若挑选50作为这个数字,对我们意味着什么?那可是会让我们损失一大笔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