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荡马路 ‖ 利西路,这条小马路,竟然住过这么多名人……(记者、摄影:李媛媛、张一帆)
利西路,是一条窄窄蜿蜒曲折的小马路,在长宁并不起眼。但只要你走进去,就会发现这小路内藏乾坤,多位名人大佬都曾在这里住过,而且那些别墅住宅,风格独特,值得探究。
利西路位于长宁区东部,东起江苏路,西至安西路。长度仅七百余米。1912年后由土路拓宽,名吕西纳路(Lucerne Road),又名永乐街,1943年以吕西纳的谐音改为今名。
利西路24弄5号属于法式风格独立花园建筑,砖木结构,上世纪30年代建造,原为“美丽牌”香烟创始人戴耕莘住宅。
该住宅一层南面中部外突,顶部形成一阳台,东侧有一较大的室外平台。中部阳台门为圆券形,共三扇。屋顶呈现荷兰式风格,挑檐处略翘,像武士头盔,老虎窗比例较大,房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整栋老洋房早已划分给多家住户居住,形成“七十二家房客”的模样,以往大修期间,原有的设计风格仍然被保留下来。可以看到,公共走廊区域仍然沿用了大块黑白色方格相拼的大理石地砖。
楼梯扶手和墙面都刻有带着古典特色的花纹图案,传统纹样成对相连,纹路仍十分清晰。
二楼的一家住户将房间改造成民宿,整体还原民国情调,乳白色的墙体、落地窗架带有欧洲中世纪风格,卧室可直通内阳台与外阳台,听屋主介绍,在过去,内阳台可作为会客、聚会之用,到了夏天,前后窗门打开,通风效果极佳。
室内的壁炉已经被封闭,但仍可观其整体轮廓
利西路30号和32号是两栋平立面完全对称的三层砖木结构花园洋房,建于上世纪30年代,带有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据说,以前,家里如果有两个儿子就会建造这样的对称结构的房屋,以表示不偏不倚。
建筑外立面由清水红砖铺就,显得简约、大气
建筑的南面有大玻璃窗采光,冬季日照充足,抬头望去,还可以看到窗户下的中式元素花纹,以及八卦镜图案。
每户都有一座实木楼梯。
两栋洋房的原主人已无从查起,只知道此处以前住着兄弟二人,但根据他们的邻居如戴耕莘、郭氏兄弟、李鸿章的母亲这等非富即贵的住户来推断,兄弟二人的身世也不会简单。
利西路44号这幢别墅是李鸿章母亲的住宅,建于1889年,面积约607平方米,是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长宁区文物保护点。
该建筑外形是中国传统的2层塔形建筑,木质结构。据在此居住多年的老住户说,李鸿章老母亲诚信佛教,故建成塔形,底层面积大,二层收小,底层方形平面均削去四角,成立八角形,二层重檐的八个戗角反翘,均有吻兽,二层屋顶顶尖曾立有一只仙鹤,现已不可见。
建筑外立面贴着小河卵石,外墙墙体中空,内层墙为板条抹灰隔墙,整个外墙隔热功能良好,住起来冬暖夏凉。
在厅堂迎门处原有李家老太太供奉的镏金弥勒佛坐像,约有六七十厘米大小,佛像底座下是镏金紫檀木浮雕二十四孝图。房屋大修拆除时还香气四溢。佛坛后面是檀木楼梯,四个转角立柱柱头都雕有狮头,口中含有一珠,柱身盘着龙神,全部镏金,至今仍可见到原貌。
室内门窗都有木刻浮雕,主要内门还镶嵌贝骨浮雕,东侧内室门罩是一檀木镂空挂落,充满古朴风韵。
这幢李氏住宅在20世纪40年代还由李鸿章的孙子居住,解放前夕李鸿章之孙移居美国,解放后此房分给居民居住。此建筑于1978年大修时由于技术问题,屋面被改成普通青瓦屋面,加上局部搭建和房间分隔,建筑面目已非昔日。
郭氏住宅,位于延安西路949弄25-47号(加建部分除外),该建筑原是当年缔造了上海永安纺织、百货集团公司的传奇人物郭氏兄弟郭乐、郭顺二人的住宅。
郭氏兄弟于20世纪初到上海,这幢花园住宅是郭家兄弟到上海不久,向一位瑞典商人购买下来的,郭家的多位兄弟合家都住在这里,而在这里居住最久的人是郭乐堂兄郭标的女儿郭婉莹,曾是上海滩的名媛,风光无限时她高贵优雅,落魄困顿时泰然处之,不失涵养与气质,曾言:“要是生活真的要给我什么,那我就收下它们。”其传奇人生为后世津津乐道。
该建筑是由主体和附属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它们或有廊道连接,或毗邻而居,并形成户外空间。陡坡的屋面上铺设着红色瓦片,另设有单坡棚屋形和三坡形老虎窗。建筑前面原来是一个相当开阔的大花园,八十年代后房管部门在花园里建造了二幢六层住宅,使花园面积大大的缩小了。
短短一条利西路,不仅有名人之所,官宦之家,还是我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产业兴国的历史缩影。当时光流转、沧桑巨变,历史建筑、名人旧居被重新定义,建筑文化价值得以延展。利西路正处于“静雅武夷”的历史风貌街区中,优雅的武夷路已成为上海长宁的城市名片,利西路则显得曲径通幽、“默默无闻”,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值得探寻。
记者、摄影:李媛媛、张一帆
编辑:毕扬静
来源:上海长宁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