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好不好,主要看这几个指标
导语: 肾脏是个泌尿器官,具有排泄功能和内分泌功能。肾功能出现问题后,许多指标都出现异常。
临床上,一般用下列指标观察肾功能。
一、肾功能检查
临床上经常说查查肝功能、肾功能,这个肾功能,一般包括三个指标:血肌酐、尿素氮和尿酸,其中最重要的是血肌酐。
01
血肌酐
肌酐是人体的代谢废物,确切的说,肌酐是肌肉的代谢产物。
内源性肌酐来自于人体自身肌肉的新陈代谢,而外源性肌酐来自于肉类食物在体内的代谢。一般来说,人体自身肌肉的代谢是稳定的,如果饮食习惯变化不大,肉类食物的摄入量也稳定,那血肌酐的生成是比较恒定的。
肾脏是肌酐的主要排泄器官,肌酐的分子量小,由肾小球滤过后经肾小管排出体外,肾小管基本上不会吸收,也不再分泌。
由于血肌酐每天产生的量是相对恒定的,排泄途径也是相对单一的,影响血肌酐水平的只有肾小球的滤过能力。所以说,血肌酐的多少就能基本反映肾小球滤过率,也就是通俗说的肾功能。
02
尿素氮
尿素氮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一般每克蛋白质代谢产生0.3g的尿素氮。
肾脏也是尿素氮的主要排泄器官,尿素氮从肾小球滤过后在各段肾小管均可重吸收。所以,血尿素氮的排泄不仅受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也受肾小管功能的影响。
尿素氮的产生量不稳定,容易受饮水量,饮食中蛋白质的含量,肠道疾病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情况的干扰,因此尿素氮对肾功能的评价只是参考,没有血肌酐那么有价值。
但在尿毒症透析的患者中,血尿素氮增高程度和病情严重性一致,所以常用尿素氮而不是肌酐作为观测指标。
03
血尿酸
血尿酸是核酸也就是DNA的代谢废物,体内的尿酸,80%来自于自身细胞的新陈代谢,20%来自于食物。
血尿酸通过肾小球排泄,肾小球排出后又被肾小管重吸收和再分泌,肾小管功能对血尿酸的影响特别大,血尿酸水平不能客观反映肾小球滤过率。
所以,血尿酸对肾功能只是一个参考指标,其对肾功能的判定价值还不如尿素氮。
许多痛风病人单纯血尿酸升高,但并没有被认为是肾功能出问题了,就是这个原因。
04
胱抑素C
全称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1985年首次报道可作为评估肾功能的指标。
胱抑素C是一种小分子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血液中。生成速度稳定,生成量与性别、年龄、肌肉量无关,不易受其他因素影响。
肾脏是唯一的排泄器官,经肾小球滤过后不再被肾小管回吸收,其他的病理因素对其排泄的影响不大。因此,胱抑素C被认为是一个评估肾功能的理想指标。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胱抑素C在各种科研论文中叫的很响,可临床使用的并不是很多。
二、肾小球滤过率
在化验指标中,血肌酐是目前判定肾功能相对准确的指标。
但是,血肌酐的产生容易受年龄、性别、体形、身高、肌肉量以及膳食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实并不能真正反映肾功能水平。
比如说,一个老年人,肌肉萎缩,代谢减慢,饭量也下降,每天肌酐的产生量并不多,即使肾功能明显下降了,血肌酐值都不会太高。所以说,老年人血肌酐正常,并不等于肾功能正常;老年人血肌酐轻度升高,很可能肾功能已经很差。
肾内科专业一般用肾小球滤过率来判定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是目前评估肾功能的理想指标。
获得肾小球滤过率有两种方法:
1、计算法:根据血肌酐水平,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等因素,来计算肾小球滤过率,称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电脑或者手机都有现成的计算公式,不用硬记,把指标直接录入就能得出结果。
2、机器测定:目前最常用的是用ECT做肾功能显像,一是准确;二是可以分别测定两个肾脏各自的肾功能。
用ECT测得的肾小球滤过率被认为是判定肾功能的金标准。
我举一个例子:
一个81岁老奶奶,血肌酐115μmol/L,轻度升高,按照一般认识,肾功能并不太差。但ECT测得的肾小球滤过率为26.85ml/min,根据分期标准,已经是重度肾衰了。
肾小球滤过率(GFR)还是对慢性肾脏病进行分期的主要依据:
1期:GFR>90ml/min(肾功能正常);
2期:GFR 60-89ml/min;
3a期:GFR 45-59ml/min;
3b期:GFR 30-44ml/min;
4期:GFR 15-29ml/min;
5期:GFR <15ml/min(或已经透析者)
三、其他指标
01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也是判定肾功能的重要指标。
开始已经提到了,肾脏具有内分泌功能,可以分泌促红素促进红细胞生成。当肾功能下降后(一般GFR<60ml/min),促红素分泌不足,就会出现血红蛋白降低,称肾性贫血。
肾功能越差,贫血越严重。
有些急性情况下,比如失血、脱水等肾脏血液灌注不足,或者急性肾小管坏死,或者尿路梗阻无法排尿,血肌酐也会急性升高,称急性肾功能衰竭。
一般来说,当上述急性因素消除后,肾功能还会完全恢复。
急性肾衰竭是突然发生的,不会出现贫血的情况。所以说,血红蛋白还是鉴别急性肾衰和慢性肾衰的重要指标。
如果血肌酐高,但血红蛋白正常,一般是急性肾衰竭;如果血肌酐高,血红蛋白下降,一般是慢性肾衰竭。
02
肾脏大小
一般用彩超测定肾脏大小。
正常肾脏大小10*5*4cm,而且两侧大小一致。当然,身高不同,肾脏大小也不完全一致。
慢性肾衰竭患者,肾脏往往萎缩,肾脏长径<9cm。
此外,肾脏分皮质和髓质,皮质中主要是肾小球,其厚度约1.5cm。
慢性肾衰竭,肾小球大量硬化坏死,皮质萎缩,超声下回声增强。
肾脏大小对急、慢性肾衰竭的鉴别意义和血红蛋白差不多。如果血肌酐升高,肾脏大小及皮质厚度正常,可能是急性肾衰竭;如果血肌酐升高,肾脏萎缩,皮质变薄,那就是慢性肾衰竭。
03
钙磷代谢指标
肾脏活化维生素D,当肾功能减退后(一般GFR<60ml/min),维生素D活化障碍,就会出现钙磷代谢障碍,主要表现是低血钙、高血磷及游离甲状旁腺素升高。
04
酸碱平衡指标
所有的代谢废物都是酸性的。肾功能下降后,代谢废物在体内蓄积,就形成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血pH降低、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及血气分析指标异常。
此外,肾功能减退后,血钾排泄障碍,酸中毒使细胞内的钾“跑”的血液中,使血钾升高。
总而言之,一般患者,了解血肌酐值就可以了;非肾内科医生,要了解肾小球滤过率;肾内科专业医生,一定要了解上述指标,还有更专业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