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我最喜欢有这几种思维的基金经理(二)
上期讲了我最喜欢的第一种投资思维——绝对收益思维,今天文接上一期,继续来讲基金投资中我最喜欢的另外两种投资思维。
第二种思维叫做“弱者思维”。
话说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弱者思维那是相当不可取的,比如常见的弱者思维有:强调客观因素,当不好的事物发生时候,总是习惯性去找外因,而不是自我寻找原因。眼高手低,从来只会发牢骚,但不付诸实际行动;容易放弃,一旦没有达到心理预期,或是遇到了一点困难,就会开始怀疑、抱怨、愤怒,直至放弃。
不过投资并不是生活和工作,投资的反人性之处在于其本质是一个“失败者”的游戏。在投资交易中每一个人都是失败者,没有人不犯错。投资的取胜之道并不在于你看对或者看错,而在于你看对时候有没有大赚,看错时候是不是只是小亏。更进一步来说,投资是一个“善输者”的游戏,也就是《诸葛亮兵法》所谓的“善败者不亡”。
就“弱者思维”这个概念,可能最为大家所熟悉的一个人不是公募基金公司的哪个基金经理,而是草根出身、目前为私募高毅资产基金经理的冯柳。
投资中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自己可以“胜天半子”,可以精准赶上每一个热点,把握住每一个高点和低点,带来的结果往往就是频繁交易,追涨杀跌。而具有“弱者思维”的冯柳首先承认自己是个弱者,他认为自己身上有每个散户都有的通病,比如情绪化,精力少,研究不深等。
基于此,他就提出了著名的“弱者思维”:假定自己在信息获取、理解深度、时间精力、情绪控制、人脉资源等方面处于这个市场的最差水平,能依靠的只有时间、赔率和常识。
因此在选股方面,他会青睐“困境反转”且赔率很高的股票;在择时方面,他倾向于逆向思维,左侧买入;在风控方面,他则是先分散后集中,长期满仓且不做仓位控制,通过精选个股去跑赢指数。
冯柳当然是高手了,不过私募基金经理并不是我今天文章的重点,所以我们来看看公募市场中那些具有“弱者思维”的基金经理。
第一位又是交银三剑客之一的杨浩(我为什么要说又)。
交银基金杨浩是北邮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出身,2010年毕业后就加入了交银施罗德基金的TMT组担任行业分析师,从最初研究的通信行业,到后续对传媒娱乐和互联网行业的覆盖,再到2014年开始负责整个科技组的研究工作,然后于2015年8月开始管理第一只基金。
很明显他的投资风格偏成长,但是他并不是那种四面出击、突击搏杀、大杀四方的典型成长风格选手,而是一个“天生比较胆小”的人,他还将自己的“投资性格”归纳为八个字:至简思维,弱者心态。
他对此的进一步解释是:至简思维是指在投资和研究中寻找事物之间的主要矛盾,在纷繁复杂的消息中筛选有效信息;弱者心态强调市场是有效的,而且非常强大,并不认为自己可以去判断点位,押注方向,发现自己错了就及时认错。
这样的性格,显然来自于他对市场的认知和敬畏,同时更来自于他对投资者所托的深刻认识:“我们的投资者很可爱,公募基金是替别人管钱的,客观上讲,我希望服务更多的投资者,但最终我也只能服务一部分认可我的人,为他们做好组合、规避风险、赚取收益”。
我想正是因为有着这么一份认知、敬畏和服务投资者的心,他的产品才能为同时为机构和大众所认可。
虽然看上去他管理的交银定期支付双息平衡(519732)显得更稳健,不过私下里我一直推荐大家直接买他的交银新生活力(519772)或者交银内核驱动(008507),就像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从不分红(以至于每股已经高达34万美元)的理由一样,反正分红的钱投资别的不如投资他的基金,那不如就直接选择他不做定期强制分红的基金,不亦方便乎?
额外再附赠一个结论:他的基金(下图以交银新生活力为例)同样非常适合作为主动基组合的成分基金。
因为我之前一直没有专门写过杨浩,但我个人又特别喜欢他的投资风格,所以这里又不小心多说了那么几句。
第二位具有“弱者思维”的基金经理是富国基金的方纬。
富国基金方纬我之前专门写过一期,他是典型的价值成长风格,淡化择时和仓位管理,专注于投资具有可持续高质量成长且估值有吸引力的公司的“彼得林奇”式投资,成名基金是他管理了5年多的华泰柏瑞价值增长。2020年加盟富国基金之后,他发了一只同名基金富国价值增长(010109),我认为这只延续他投资风格的同名基金同样有望延续他的稳健投资业绩。
话说在那期文章的末尾,我引用过他的一段话,里面就提到了“弱者思维”:
“我是弱者思维,所谓弱者思维就是敬畏市场的BETA机会。如果我特别集中去持有一些板块或者个股,可能错失市场上其它的一些机会,会出现一种情况,市场涨的时候,净值有可能是不涨的或者是跌的,持有人的体验会非常差。我的持仓比较分散,各行各业里都有持仓。保持组合分散度,一是避免自己在行业的判断上过于集中而出错,第二,我能够更加客观的去评判整个市场。”
如果你要说这种思维有啥用的话,我只说一点你们就明白了:
比如他之前管理过的华泰柏瑞价值增长曾经完整经历了先大牛后大熊的2015年,这期间这只价值成长风格的基金的最大回撤“仅”为-38.27%(作为对比,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最大回撤为-46.70%,中证500指数的最大回撤为-54.34%),也因此这只基金保住了上半年大牛市的大部分收益,并在全年取得了93.91%的优秀业绩。
第三位具有“弱者思维”的基金经理是银华基金的李晓星。
银华基金李晓星我也专门出过一期,这位连续五年获得金牛奖的基金经理把自己的投资总结为叫做“景气度趋势投资”。虽然以成长投资闻名业内,但李晓星的投资风格总体偏谨慎。在他看来,要做有保护的成长股投资,在进攻的同时要兼顾业绩的稳定性。另外他所带领的具有银华特色的团队兼具自上而下行业配置的超额收益能力和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的超额收益能力。
他在接受公开采访的时候曾说过:“我相信的投资本质是,谁犯错更少。投资不应该过度自信,过于自信很容易犯错。做投资就是盲人摸象,看错的概率很高,要随时做好纠错准备。索罗斯说过,所有事情不能被证实,只能被证伪。我对负面信息特别关注,随时在准备否定自己。”
这里并没有直接提到“弱者思维”或者“弱者心态”,但是他讲的内容里面同样体现出了一种类“弱者思维”的投资方式,或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我认为投资中的“悲观主义者”也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弱者思维”。
既然讲到了“悲观主义者”这个词,我又想到了另一位基金经理,也就是第四位具有“弱者思维”的基金经理:广发基金的王明旭。
广发基金王明旭我也专门写过一期,他是一位均衡型的价值选手,从业经历丰富,跨保险资管、券商研究、公募基金“三界”,在加入广发基金不仅在保险资管做过2年投资,还在兴全基金做了7年多的基金专户投资。
正是因为有长时间做绝对收益产品的经历,他在谈及自己性格定位和投资的时候如是说:
“我是常年的悲观主义者,是熊市选手。如果一个账户有清盘线,你把这个账户做清盘了,就没有后来了,后来市场怎样都跟你没有任何关系。做绝对收益最重要的是活下来,我做了这么长时间绝对收益,每年都在考虑怎么活下来。”
这里当然更多是在谈论他做专户时候的经历,但他所具有的这种“绝对收益思维”和“弱者思维”在他管理公募基金这种“相对收益”产品的时候依然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因为这类基金经理控制风险的意识几乎是本能,骨子里追求的永远是净值波动小一点的稳健回报。
不信你们可以去看看他股债平衡的广发稳健优选(009887)或者广发均衡优选(010379),以及纯权益类的广发内需增长(270022)或者广发价值优势(008297),他的这种投资还被我誉为“骑着白马,左手青釭剑,右手亮银枪,能单枪匹马七进七出于敌人大军中救主的赵云”。
以上几位仅是我个人在深入研究分析基金经理时候的一个小小总结。
不过因为个人精力有限,我无法对市场上所有的基金经理做这种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所以如果有小伙伴有任何这方面线索的,请不吝告知本人,小恩我还是可以言个谢的。
本来我想一期就写完余下两种思维的,结果写完第二种思维竟然又超过3000字了,鉴于经常有人嫌我字多,所以又只能先到这里了,余下最后一种思维强行按下不表,且听下回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