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作为食品至少有4500多年

       酸奶是一种酸甜口味的牛奶饮品,是以牛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有益菌(发酵剂),经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市场上酸奶制品多以凝固型、搅拌型和添加各种果汁果酱等辅料的果味型为多。
       酸奶是牛奶经过乳酸菌发酵而成的,属于发酵乳。国标中允许发酵乳使用添加剂,这是生产工艺的需要。添加剂合理限量使用,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所以,不用太担心酸奶含添加剂的问题。自制酸奶可以不用添加剂。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自制酸奶会更安全。
       自制酸奶需要发酵,发酵需要微生物参与。由于环境中也存在大量细菌,所以发酵前必须对原料牛奶和发酵器具等进行杀菌。然而,普通家庭环境中自制酸奶,基本无法保证严格的杀菌条件。
       自制酸奶需要在42~45的环境中进行发酵,这是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后的最适宜生长温度。但是,普通家庭自制酸奶很难保证这样的条件,极易受天气影响,受热不均匀,容易发酵过度或发酵不足,最终导致自制酸奶的口感并不好。
       历史证据显示,酸奶作为食品至少有4500多年的历史了,最早期的酸奶可能是游牧民族装在羊皮袋里的奶受到依附在袋的细菌自然发酵,而成为奶酪。
       公元前2000多年前,在希腊东北部和保加利亚地区生息的古代色雷斯人也掌握了酸奶的制作技术。他们最初使用的也是羊奶。后来,酸奶技术被古希腊人传到了欧洲的其它地方。以及尤素甫·哈斯·哈吉甫撰写的《福乐智慧》两本书中都记载了土耳其人在中世纪就在食用酸奶了。这两部书在不同侧面都提到了“yogurt”这个词,并详细记录了游牧的使用酸奶的方法。欧洲有关酸奶的第一个记载源自于法国的临床历史记录:弗朗西斯一世患上了一场严重的痢疾,当时的法国医生都束手无策,盟国的苏莱曼一世给他派了一个医生,这个医生宣称用酸奶治好了病人。
       直到二十世纪,酸奶才逐渐成为了南亚、中亚、西亚、欧洲东南部和中欧地区的食物材料。
生产工艺
       酸奶的制作工艺可概括为配料、预热、均质、杀菌、冷却、接种、(灌装:用于凝固型酸奶)、发酵、冷却、(搅拌:用于搅拌型酸奶)、包装和后熟几道工序,变性淀粉在配料阶段添加,其应用效果的好坏与工艺的控制有密切关系:
       配料:根据物料平衡表选取所需原料,如鲜奶、砂糖和稳定剂等。变性淀粉可以在配料时单独添加也可与其他食品胶类干混后再添加。考虑到淀粉和食品胶类大都为亲水性很强的高分子物质,混合添加时最好与适量砂糖拌匀,在高速搅拌状态下溶解于热奶(55~65,具体温度的选择视变性淀粉的使用说明而定),以提高其分散性。
       预热:预热的目的在于提高下道工序——均质的效率,预热温度的选择以不高于淀粉的糊化温度为宜(避免淀粉糊化后在均质过程中颗粒结构被破坏)。
       均质:均质是指对乳脂肪球进行机械处理,使他们呈较小的脂肪球均匀一致地分散在乳中。在均质阶段物料受到剪切、碰撞和空穴三种效应的力。变性淀粉淀粉由于经过交联变性耐机械剪切能力较强,可以保持完整的颗粒结构,有利于维持酸奶的粘度和体态。
       杀菌:一般采用巴氏杀菌,乳品厂普遍采用95、300S的杀菌工艺,变性淀粉在此阶段充分膨胀并糊化,形成黏度。
       冷却、接种和发酵:变性淀粉是一类高分子物质,与原淀粉相比仍然保留一部分原淀粉的性质,即多糖的性质。在酸奶的pH值环境下,淀粉不会被菌种利用降解,所以能够维持体系的稳定。当发酵体系的pH值降至酪蛋白的等电点时,酪蛋白变性凝固,生成酪蛋白微胶粒与水相连的三维网状体系骨架成凝乳状,此时糊化了的淀粉可以充填骨架之中,束缚游离水分,维护体系稳定性。
       冷却、搅拌和后熟:搅拌型酸奶冷却的目的是快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酶的活性,主要是防止发酵过程产酸过度及搅拌时脱水。变性淀粉由于原料来源较多,变性程度不同,不同的变性淀粉应用于酸奶制作中的效果也不相同。因此可以根据对酸奶品质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变性淀粉。
制作酸奶所用的仪器、材料
       灭菌设备、发酵罐或发酵室、加热罐、紫外线灯、玻璃瓶或瓷瓶或专用纸盆、鲜牛奶、白糖、乳酸菌种(保加利亚杆菌与嗜热链球菌)等。
制作步骤
       玻璃瓶等消毒灭菌:玻璃瓶在灭菌器内灭菌半小时,如用蒸锅灭菌需45分钟,接种室内需紫外线灭菌50分钟,接种工具在高压蒸汽灭菌器内灭菌30分钟。
       牛奶灭菌:把鲜牛奶装入加热罐,并加入10~12%的白糖,在85~90下灭菌30分钟或用其它方法灭菌。无论采用哪种方法以不破坏牛奶原有营养成分为佳,灭菌后冷却。在灭菌前或灭菌过程中最好除去上层油脂,使牛奶脱脂。
       接种:把温度低于43的灭菌牛奶分装于灭好菌的玻璃瓶中,按牛奶2%~4%的接种量在接种室内接种并搅拌均匀,注意罐装要满,不留空隙,接好后立即封口,以保证乳酸发酵的厌氧条件。用温水(低于43)浸泡8小时~10小时后再送入0~5的冷藏室内进行冷藏后,即可上市销售。经后熟酸乳因含酯类,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冷藏的作用一方面可防止酸度增加,防止杂菌污染,另一方面可使质地结实,乳清回收,从而使酸乳质量的稳定性大为提高。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工作人员要穿无菌工作服,戴无菌手套、口罩,手要清洗干净,不可不戴口罩就接种以防杂菌污染。
       质量标准:优质酸乳外观呈乳白色或稍带黄色,表面光滑,凝乳结实,组织细腻,质地均匀,允许有少量乳清析出,无气泡,酸甜适度,不得有辛辣味及其它异味。如果酸乳中有气泡或瓶盖上鼓或有辛辣味及其它异味,说明鲜乳在发酵过程中已被杂菌污染不能食用。如生产种(发酵剂)出现以上情况,坚决不能用于生产,以防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在适温下超时,乳凝很少、乳清分离,甚至不乳凝,出现大量悬浮物并出现臭味,说明菌种衰退严重或菌种已被杂菌污染,应停止使用。如菌种衰退,可把衰退的菌种在斜面培养基上培养,进行提纯复壮,再进行繁殖,即可得到优良的生产种。
酸奶分类
       根据国家标准,酸奶可分为4类:酸乳、发酵乳、风味酸乳、风味发酵乳。
酸乳
       以生牛(羊)乳或乳粉为原料,经杀菌、接种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发酵制成的产品。
发酵乳
       以生牛(羊)乳或乳粉为原料,经杀菌、发酵后制成的pH值降低的产品,没有菌的限定。
风味酸乳
       酸奶里除了奶/奶粉,还添加了其他成分,如食品添加剂、果蔬或谷物杂粮等。只要满足奶/奶粉含量超过80%、蛋白质含量≥2.3%即可。
风味发酵乳
       除了奶/奶粉,接种发酵后,还添加其他成分,且没有菌的限定。
质量识别
       酸奶是由鲜牛奶发酵而成的,富含蛋白质、钙和维生素。尤其对那些因乳糖不耐受而无法享用牛奶的人来说,酸奶可以是个很好的选择。但有很多酸奶已经被制成了充满糖分和各种加工水果的“甜点”,而商家正是利用这些“包装”将它伪装成健康食品。因此,在购买时最好选择普通的酸奶,必要时自己加入一些水果。
       酸奶出现品质问题(不凝固或凝块不紧密、脆弱、乳清分离、稀汤状)的原因很多,影响酸奶品质有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原料奶中掺水,干物质不足。掺水达15%时,酸奶凝块漂在乳清中。
       原料奶凝固的能力降低,酸奶凝块脆弱或呈稀汤状。
       以注射过抗生素牛的牛奶生产酸奶会致酸奶不凝,乳液发甜。
       车间环境、设备被噬菌体污染,使发酵过程缓慢甚至终止;残留的清洗溶液和消毒剂也会致发酵作用终止,使凝块脆弱、乳液发甜。
       菌种选择不当或菌种单一,发酵温度不适合,发酵时间不够等原因致使酸奶的风味与香味不足。
       菌种不纯或生产设备管道等被产气菌污染,造成酸奶有气泡,口感发辣,如果被酵母菌污染则有馊味。 
鉴别方法
1、酸奶的浓稠度与营养没有直接关系,与制作方法密切相关。根据制作方式不同,酸奶分为凝固型和搅拌型。我国传统的玻璃瓶和瓷瓶装的酸奶就属于凝固型酸奶,这种酸奶口感浓稠。而平日人们常喝到的果粒酸奶都属于搅拌型酸奶,相对来说比较稀薄。
2、实际上,口感好的凝固型酸奶营养并不比搅拌型酸奶好。搅拌型酸奶颗粒细腻,更利于消化。有的搅拌型酸奶为了增加浓稠度,会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一些增稠剂。常见的是明胶和膳食纤维,明胶是蛋白质胶体,易被人体吸收。膳食纤维包括海藻胶、果胶、植物种子胶等,它们有助于消化,而且没有热量,对人体有益无害。与凝固型酸奶相比,搅拌型酸奶的风味更好,营养更全面。不过,有些增稠剂是淀粉水解产生的糊精、改性淀粉,这类增稠剂含糖量高,会导致血糖升高。
       所以,浓稠不是决定酸奶质量好坏的标准。在购买酸奶时,要注意一下几点:
       一要根据需要仔细看营养标签,选择蛋白质含量高的。
      二要根据口味需要选择类型。
      三要尽量购买大品牌产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