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竹菊”四君子大集

梅:明清的画梅者举不胜举,如刘世儒、石涛、金农、汪士慎等,从风格来看,他们大体继承了宋人的疏冷和元人的繁密两种画风。

兰花入画则比梅花晚,大概始于唐代。到了宋朝,画兰花的人便多了起来,据说苏轼就曾画过兰花,而且花中还夹杂有荆棘,寓意君子能容小人。南宋初,人们常以画兰花来表示一种宋邦沦覆之后不随世浮沉的气节,当时的赵孟坚和郑思肖,被同称为墨兰大家。

元代以郑所南画兰花最为著名,寓意也最为明确。据说他坐必向南,以示怀念先朝,耻作元朝贰臣;他画的兰花,从不画根,就像飘浮在空中的一样,人间其原因,他回答说:“国土已被番人夺去,我岂肯着地?”因此,欣赏绘画,也是必须了解历史背景的。而清人画兰,则以“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最为著名的了。郑板桥是一个注重师法自然的人,他画过盆兰。但尤嗜好画“乱如蓬”的山中野兰,为此,他曾自种兰花数十盆,并常在三春之后将其移植到野石山阴之处,使其于来年发箭成长,观其挺然直上之状态,闻其浓郁纯正之香味,因而得山中兰“叶暖花酣气候浓”的贞美实质。

竹:竹入画,大略和兰花相当,也始于唐代。唐代的皇帝唐玄宗、画家王维、吴道子等都喜画竹。据说到了五代,李夫人还创墨竹法,传说她常夜坐床头、见竹影婆娑映于窗纸上、乃循窗纸摹写而创此法。到宋代,苏轼发展了画竹的方法,放弃了以前的画家们的双勾着色法,而把枝干、叶均用水墨来画,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以后的元明清时代,画竹名家辈出,只要是山水或花鸟画家,没有不画竹的,而且开始强调竹的整体气势。不过,在众多的画家中,郑板桥的画竹也堪称为一绝。

菊:菊花入画则稍晚,大略始于五代,比起梅兰竹来说,表现菊花的作品则相对要少得多。根据画史来看,五代徐熙、黄筌都画过菊,宋人画菊者极少。元代苏明远、柯九思也有菊的作品。明清两代画菊的也不多。现有明代吴门画派中最享盛名的画家陈淳的一幅《菊石图》藏于首都博物愤,这是本来就较少的菊花作品中的珍品。

元 王冕 《墨梅图》上海博物馆藏

元 王冕 《南枝春早图》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 沈铨 《雪中游兔图》

元 邹复雷《墨梅图》 、《春消息图》

《梅花水仙图》 佚名 上海博物馆藏

《墨梅图》 佚名 辽宁省博物馆藏

明 陈录 《万玉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陈录 《梅花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065-明-陈录[正统年间,浙江绍兴]-烟笼玉树图

明 王谦 《卓冠群芳图》 上海博物馆藏

明 王谦 《梅石图》

明 王谦 《梅花黄鸟图》(左)

《雪梅鸳鸯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 王冕 《墨梅图》上海博物馆藏

清 金农 《红绿梅花图》 上海博物馆藏

清 汪士慎 《梅花图》 上海博物馆藏

144-清-俞礼[1862-1922,浙江绍兴]-空香沾手

145-清-俞礼[1862-1922,浙江绍兴]-红梅

--------------------------------------

柯九思[1290-1343]-晚香高节图(局部)

001-五代-徐熙-雪竹图

002-北宋-赵昌《竹虫图》

003-北宋-文同《墨竹图》

004-南宋-杨无咎《墨梅图》

005-南宋-杨无咎《四梅花卷》

006-南宋-杨无咎《雪梅图》

007-南宋-徐禹功《雪中梅竹图》(纸本设色,纵29.4厘米,横926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008-南宋-吴炳《竹虫图》(瑞典斯德哥尔摩东方博物馆藏)

009-南宋-吴炳《竹雀图》(绢本设色,纵25厘米,横2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010-南宋-赵孟坚《岁寒三友图册》

011-南宋-赵孟坚《墨兰图》

012-南宋-郑思肖《墨兰图》

013-元-高克恭[1248-1310]-雨竹图

014-元-张逊[大德年间]-双钩竹石图

015-元-李衎[1245-1320]-四清图

016-元-李衎[1245-1320]-双钩竹图

017-元-李衎[1245-1320]-四季平安图

018-元-李衎[1245-1320]-修篁树石图

019-元-李衎[1245-1320]-双钩竹图

020-元-李衎[1245-1320]-竹雀图

021-元-赵孟頫[1254-1322]-幽篁戴胜图

022-元-赵孟頫[1254-1322]-古木竹石图

023-元-赵孟頫[1254-1322]-窠木竹石图

024-元-管道昇[1262-1319]-墨竹图

025-元-管道昇[1262-1319]-水竹图

026-元-郭畀[1280-1335]-雪竹图卷

027-元-吴镇[1280-1354]-墨梅图

028-元-吴镇[1280-1354]-梅竹双清图(王冕画梅)-选吴镇画竹

029-元-吴镇-枯木竹石图

030-元-吴镇-墨竹谱(选)

031-元-吴镇-筼筜清影图

032-元-吴镇-仿东坡风竹图

033-元-吴镇-墨竹坡石图

034-元-吴镇-多福图

035-元-柯九思-横竿晴翠图

036-元-柯九思-双竹图

037-元-柯九思-清秘阁墨竹图

038-元-柯九思-晚香高节图

044-元-赵雍-青影红心图

045-元-吴瓘-梅竹图

046-元-张彦辅-棘竹幽禽图

048-元-顾安-风雨竹图

049-元-顾安-拳石新篁图

050-元-顾安-幽篁秀石图

051-元-顾安-竹石图

052-元-邓宇-竹石图

053-元-倪瓒-竹枝图

054-元-倪瓒-古木幽篁图

055-元-倪瓒-梧竹秀石图

056-元-王蒙-霜柯竹石图

057-元-王蒙-竹石图

058-元-刘秉谦-竹石图

059-元-王渊-竹石集禽图

060-明-边景昭[永乐-宣德,福建沙县]-三友百禽图

061-明-边景昭[永乐-宣德,福建沙县]-竹鹤双清图

062-明-朱瞻基[1398-1435,江苏南京]-武侯高卧图

066-明-陈录[正统年间,浙江绍兴]-玉兔争清图

067-明-陈录[正统年间,浙江绍兴]-书室清影图

068-明-陈录[正统年间,浙江绍兴]-梅花推篷图

069-明-陈录[正统年间,浙江绍兴]-推篷春意图

070-明-王绂[1362-1416,江苏无锡]-淇渭图

071-明-夏昶[1388-1470,江苏昆山]-墨竹图

072-明-夏昶[1388-1470,江苏昆山]-夏玉秋声图

073-明-姚绶[1423-1495,浙江嘉兴]-竹石图

074-明-姚绶[1423-1495,浙江嘉兴]-竹石图

075-明-姚绶[1423-1495,浙江嘉兴]-竹石图

076-明-杜堇[成化-弘治,江苏镇江]-题竹图

077-明-陶成[成化-弘治,江苏宝应]-北观图

078-明-陶成[成化-弘治,江苏宝应]-蟾宫月免图

079-明-唐寅[1470-1523,江苏苏州]-梅花图

080-明-文徵明[1470-1559,江苏苏州]-霜柯竹石图

081-明-陈栝[guā][tiǎn][嘉靖年间,江苏苏州]-雪竹图

082-明-李流芳[1575-1629,安徽歙县]-山水花卉图

083-明-徐渭[1521-1593,浙江绍兴]-菊竹图

084-明-周之冕[1521-1606?,江苏苏州]-百花图卷(选)

085-明-周之冕[1521-1606?,江苏苏州]-梅花野雉图

赵之谦[1829-1884,浙江绍兴]-老树铁梅

086-清-崔鏏[清早期,内蒙古喀喇沁旗]-百雀图

087-清-吴历[1632-1718,江苏常熟]-竹石图

088-清-石涛[1630-1724,广西全州]-梅竹图

089-清-金农[1687-1764,浙江杭州(居扬州)]-红兰花图

090-清-金农[1687-1764,浙江杭州(居扬州)]-兰花图

091-清-金农[1687-1764,浙江杭州(居扬州)]-红绿梅花图

092-清-金农[1687-1764,浙江杭州(居扬州)]-梅花图

093-清-金农[1687-1764,浙江杭州(居扬州)]-竹图

094-清-汪士慎[1686-1762?,安徽歙县]-春风三友图

095-清-汪士慎[1686-1762?,安徽歙县]-春风香国图

096-清-汪士慎[1686-1762?,安徽歙县]-兰竹图

097-清-汪士慎[1686-1762?,安徽歙县]-梅花图

098-清-高翔[1688-1753,江苏扬州]-梅花图

099-清-郑燮[1693-1765,江苏兴化]-《兰竹图》( 88.3×59.5cm,扬州博物馆藏)

100-清-郑燮[1693-1765,江苏兴化]-竹石图

101-清-郑燮[1693-1765,江苏兴化]-《竹石图》(324.6×136cm,旅顺博物馆藏)

102-清-郑燮[1693-1765,江苏兴化]-《竹石兰花图》(208.7×139.3cm,上海博物馆藏)

103-清-郑燮[1693-1765,江苏兴化]-兰竹图

104-清-郑燮[1693-1765,江苏兴化]-墨竹图

105-清-李鱓[1686-1762,江苏兴化]-梅兰竹图

106-清-李方膺[1695-1755,江苏南通]-菊石图

107-清-李方膺[1695-1755,江苏南通]-兰石图

108-清-李方膺[1695-1755,江苏南通]-潇湘风竹图

109-清-罗聘[1733-1799,安徽歙县(居扬州)]-兰菇图

110-清-罗聘[1733-1799,安徽歙县(居扬州)]-秋兰文石图

111-清-罗聘[1733-1799,安徽歙县(居扬州)]-竹兰石盆图

112-清-罗聘[1733-1799,安徽歙县(居扬州)]-竹石图

113-清-罗聘[1733-1799,安徽歙县(居扬州)]-墨竹图

114-清-华喦[1682-1756,福建上杭莆田]-桂树绶带图

115-清-高凤翰[1683-1748,山东胶州]-雪菊图

116-清-边寿民[1684-1752,江苏淮安]-歪瓶依菊图

117-清-费丹旭[1801-1850,浙江湖州]-罗浮梦景图

118-清-沈铨[1682-1760?,浙江湖州]-梅花绶带图

119-清-沈铨[1682-1760?,浙江湖州]-雪中游兔图

120-清-钱泳[1759-1844,江苏无锡]-临沈周梅花图扇面

121-清-赵之谦[1829-1884,浙江绍兴]-老树铁梅

122-清-赵之谦[1829-1884,浙江绍兴]-梅花石隐

123-清-虚谷[1823-1896,江苏扬州]-东篱佳色

124-清-虚谷[1823-1896,江苏扬州]-菊花图

125-清-虚谷[1823-1896,江苏扬州]-梅鹤图

126-清-虚谷[1823-1896,江苏扬州]-松鹤延年图

127-清-虚谷[1823-1896,江苏扬州]-瓶菊图

128-清-蒲华[1839-1911,浙江嘉兴]-老梅图

129-清-蒲华[1839-1911,浙江嘉兴]-竹石四屏

130-清-蒲华[1839-1911,浙江嘉兴]-菊花四屏

131-清-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梅花

132-清-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老干铁梅

133-清-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菊寿图

134-清-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四隅新篁

135-清-张熊[1803-1886,浙江嘉兴]-梅竹鹤寿

136-清-胡公寿[1822-1886,上海松江]-丹山紫凤

137-清-胡公寿[1822-1886,上海松江]-朱竹图

138-清-胡公寿[1822-1886,上海松江]-菊石图

139-清-胡公寿[1822-1886,上海松江]-墨竹

140-清-倪田[1855-1919,江苏杨州]-秋色

------------------

141-清-倪田[1855-1919,江苏杨州]-秋菊

142-清-黄山寿[1855-1919,江苏武进]-梅石四屏

143-清-黄山寿[1855-1919,江苏武进]-篱前秋色

146-清-俞礼[1862-1922,浙江绍兴]-秋容

(0)

相关推荐

  • 8月4日夏昶画竹

    要问谁是天下画竹第一人,大多数人会认为是郑板桥,其实还另有他人! 他笔下的墨竹烟姿雨色,偃直浓巯,各循矩度而气韵生动,竹叶纷披,落墨即成,用笔劲利遒健,潇洒清润,片片竹叶于风中摇曳,各尽其态,风情万种 ...

  • “梅兰竹菊”四君子大集--历代名家代表作146幅收藏

    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尤其受到文人画家的喜爱.他们眼中的梅.兰.竹.菊,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是君子的化身.梅,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兰,清雅 ...

  • 梅兰竹菊四君子之,梅花白描,国画基础线描图稿

    梅兰竹菊四君子之,梅花白描,国画基础线描图稿

  • 梅兰竹菊四君子白描学习素材高清81幅,喜欢就收藏吧

    梅兰竹菊四君子是众多画家喜欢的题材,梅花傲雪,寓意傲骨高洁:兰生幽谷,寓意贤达空灵:竹虚而有节,寓意澹泊君子:菊能凌霜,寓意世外隐士:正是因为有品质,所以为世人所钟爱,被人们称之为"四君子& ...

  • 梅兰竹菊四君子

    梅兰竹菊四君子

  • 李滔:古诗词梅兰竹菊四君子,桃梨杏松

    梅兰竹菊桃梨杏松 李 滔 梅兰竹菊 傲雪隆冬不畏寒, 深居幽谷自悠然. 虚怀若谷淡泊志, 飘逸凌霜意志坚. 红梅 飘逸皑皑白雪中, 梅花独占满山红. 花开只为争春早, 傲骨一身抵寒冬. 幽兰 青青兰草 ...

  • 梅兰竹菊四君子国画线描素材高清81幅

    梅兰竹菊四君子是众多画家喜欢的题材,梅花傲雪,寓意傲骨高洁:兰生幽谷,寓意贤达空灵:竹虚而有节,寓意澹泊君子:菊能凌霜,寓意世外隐士:正是因为有品质,所以为世人所钟爱,被人们称之为"四君子& ...

  • 梅兰竹菊四君子是国画中倍受推崇的绘画题材...

    梅兰竹菊四君子是国画中倍受推崇的绘画题材,众多的画家都喜欢画.但是想画好并不容易,是否有什么技巧或是口诀呢?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梅兰竹菊画法的口诀,供大家参考. 画梅有粗细,墨中要见笔,顿挫与顺逆,枝中 ...

  • 梅兰竹菊“四君子”的画法,实用收藏

    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号称"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 ...

  •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究其原因,不仅是由于"四君子"本身的自然属性而呈现出的一种自然美,更重要的是古人把一种人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