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数据感的教师

什么是数据感?简单的说,就是对数据的感觉,也称数据敏感度,即在大脑内建立的数字和决策之间的联系。在我眼里,一位拥有优秀数据感的教师能够敏锐地发现数据中隐藏的秘密,并依此精准地调整教学决策。
在写下这篇文章之前,我一直把提高自身数据感的目标,锁定在“如何在课堂当下选择合适的决策以促进学习?”而现在,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原本的理解力可能窄化了“数据感”的内涵。

图1:S班的课堂数据

这周五下午,我打开麻吉星百宝盒,调阅了S班上午的课堂数据。我正在回味这节课还没来得及全部完成的最后环节——学生们掉进了“大坑”,虽然错误率超高,却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就在此时,我收到了王绪溢博士发来的消息:“这节课都是你在讲吗?只有1次投票和4分钟倒计时。”(如图1)

我瞬间从自己的小欣喜中抽离出来,然后“慌乱”地反问自己:这节课都是我在讲吗?从课堂原始记录来看,这节课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第一环节15分钟,两位学生分别上台分享自己绘制的第一单元思维导图,其他同学提出修改与完善建议;第二环节24分钟,学生完成一个书写型的课堂任务,并以听记与简单回应完成另一个板块内容;第三环节6分钟,学生通过投票完成最后一个课堂任务。这样一想,我定了定心神:这节课应该还算是以生为本的吧。

图2:挑人与计分数据

紧接着,王博士又发来消息:“9次个人计分是举手说吗?挑人一共做了4次,计分却有9次。”

我又“心惊”地翻了翻记录:第一环节全班挑人1次2人,第二环节全班挑人1次1人,第三环节选项挑人2次各1人。(如图2)由于第一环节是这学期第一次到台前展示,且两位学生都讲得很好,因此我直接给了3分以示鼓励。剩下3次挑人,每次1分,所以共计9分。

图3:上传作品汇总

“作品上传4张,只有3人被电脑随机挑选分享,还有1张是学生主动举手发言吗?”(如图3)

其实,最后一张是我刻意选择的不同答案,为的是进一步促进学生们去思考与分析。不过,我的确是忘记给这位发表的学生计分了。

写到这儿,我想起2019年5月25日的凌晨。那是在我临去北京上现场课的前夜,王博士对我说:“数据应该是超越信息技术的概念。好的教学需要的是数据,而不是信息技术,这中间是有差别的。”那时的我,想的是“基于数据的精准决策”,而此时此刻的我,突然意识到课堂数据还与课堂形态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

于是,我静下心来,再一次重新复盘这节课。

第一环节是由两位学生展示分享作业。课堂上,当学生分享之后,其他学生提出了修正建议,但百宝盒里除了图片上的一些标注外没有任何记录。为什么呢?因为那时的课堂景象,是个别学生躲藏在全体学生里发出了零星的声音,然后我在图片上作出了修改。这大概是我们特别常见的一种课堂模样。但现在我心里有个声音在质疑:在这个环节里,我能确定其他学生都在参与、都有思考吗?更多没有说话的学生到底收获了什么?所以,我应该把“个别声音”扩大成“每个人的想法”,并邀请其他学生正式而清楚地说出自己的建议。这样一来,同伴与教师才能更好地学习并帮助他们。

第二环节有两个部分。独立完成书写任务后,两位学生分享了各自不同的想法。而后,同桌两位学生很自然地就交流与讨论起来,然后依然有一部分学生再一次在课堂上主动作出回应。这段时光,我没有启用倒计时,也没有挑人来回答。主动回答是好事,尤其对于相对内敛的S班,但正如王博士提醒的“主动的都是能说会说的”,因此,我还应该增加随机挑人的比例,让更多学生有意识地学习在集体中大声表达。另一部分是比较简单的新知传授,我主要采用一问一答和群答的方式来进行。课堂上,我并不觉得有何不妥,可是从记录的时间轴上推论,它占据了课堂的时间足有10分钟。看来这一段的教学设计也需要调整,使之变成一项学习任务,减少大多数学生单纯听讲的时间占比。

第三环节是课末反馈。由于被整合成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从投票的数据里,我有意识得选择相反观点的学生,让他们对比完全冲突的观点,并在其间展开新的思考。这一段的探讨相当精彩,不只是被挑选起来的学生,更多的是他们自己与同伴们的争论。当然,由于课堂时间的关系,他们还没来及得出最后的结论,但没关系,这变成了这节课后的话题与作业。

挑人与投票的次数、倒计时的时长、各环节的占比等,这些原本被我忽略的数据,却非常真实地反映出整体的教学结构与课堂形态。课堂学习氛围很重要,但这种氛围不能仅凭教师的感觉,而应该是可以被记录、被看见的。在麻吉星百宝盒记录的完整数据面前,我不得不承认,这节课里依然有传统教学的影子。但我是有能力再往前迈一步的,使得“以生为本”落实到课堂的每一处细节里。

对于教学的直觉和印象,多是来自我们自身对教学的理解与长期以来的教学习惯。它有时是可靠的,有时是不可靠的。现在,通过真实而客观的课堂数据记录,我们的那份直觉可以得以验证与强化。而在课后翻看这些数据的过程中,我们的数据感亦能得到新的增长,不止是精准处理某一环节的教学决策,更可以从整体上反思自己的课堂形态,真正走向以生为本的新形态课堂。

2021年,我想成为一个有优秀数据感的教师。

(福州金山中学  陈蕾)

(0)

相关推荐

  • 在线教育 | 慕课与它的“中国化”

    从2012年到现在,慕课以轰轰烈烈的姿态进入人们的视线,大规模.大数据.新趋势,慕课似乎以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席卷中国高等教育界,甚至因此引发不少高校与教师深重的危机感.但是我们很快发现,慕课需要走一条 ...

  • 中学课堂提质增效,看看这些年各地名校所“建过的模”

    "双减"背后是"提质",课堂教学是第一阵地.摆在一线教育管理者面前的,是一个永恒的时代命题:增效减负,有无模式可循?是拿来主义,还是自力更生? 我国教育界40多 ...

  • 大数据时代智慧课堂的构建与应用参考论文

    摘要: 智慧课堂是当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问题.本文对利用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开展动态学习评价,建立基于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进行专题探讨.提出和分析了智慧课堂的定义和特点,描述了智慧课堂的信 ...

  • 潘书朋:带上思考前行,做一个不再瞎忙的教师(十二)

    带上思考前行,做一个不再瞎忙的教师(十二) 文/潘书朋 05.教育困境中要自我救赎 很多人被目前的教育困境所"折磨",深陷其中不能解脱,除了满腹的牢骚与无尽的埋怨,似乎显得束手无策 ...

  • (原创)公益讲座:带上思考前行,做一个不再瞎忙的教师!①

    带上思考前行,做一个不再瞎忙的教师!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向大家汇报交流的题目是:带上思考前行,做一个不再瞎忙的教师! 首先和各位老师一起探讨交流几个话题: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 ...

  • (原创)读书随笔:做一个真实、本色的教师

    最近一直在拜读<第56号教室的故事--雷夫老师中国讲演录>,一个真实.本色的雷夫跃然纸上,让我们这些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感到无比汗颜. 雷夫的讲演让我们再次体会到:教育原本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

  • 努力做一个有仪式感的人

    小学时期的寒暑假作业, 总有一项最让人挠头 --"每日日记" 正是欢脱调皮的年纪, 哪有心思坐下来记录生活. 彼时只觉日短夜长, 玩闹还未尽兴, 便被妈妈拉着衣领回家吃饭睡觉. 现 ...

  • 做一个会思考的语文教师

    有些语文课听下来,常让我唏嘘不已. <狐狸和乌鸦>是一个经典的寓言故事.课堂上,老师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揣摩狐狸三次骗乌鸦的心理活动.听着孩子们越来越惟妙惟肖地模仿狐狸极尽狡 ...

  • 做一个动态数据图吧,直观又好看!

    大家好,今天分享的内容是制作一份动态数据对比图,可以快速进行数据对比,非常清晰直观,若是遇到数据对比的报表,可以尝试使用一下这个效果哦! 这里有一份季度考核表,领导表示看起来搞不清哪个员工成绩好,哪个 ...

  • 家访工作阶段总结: 努力做一个不重复自己的教师

       到目前为止家访了22位学生,除了县城的学生,远的有社庚.黄埠,近的有九龙.之所以这个暑假选择上门家访,并且在心态上是我自己主动积极去做的,没有任何人强迫,这跟我自己的思想变化有密切关系.     ...

  • 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

    德国著名的思想家康德说:"没有概念的直观是盲目的."要谈"专业尊严",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专业".所谓专业,就是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从事的 ...

  • 如何做一个有思想的优秀教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离不开教育教学思想.教师的思想,广义地说是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思想体系,涉及到教师的政治.哲学.教育思想等方面,但最主要是教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