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承转合看不厌,一波三折最关情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大家非常熟悉的五律,知道它的章法是怎样的吗?有人问,什么叫章法?文章的结构和布局就是章法。 很多学生写文章不懂章法,不讲究结构和布局,这可以从格律诗的章法学起。

格律诗最常见的章法就是起承转合,古人作诗,对起承转合是相当讲究的。

所谓起,就是把想要说的事情开个头,引出下面想说的话来。

所谓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

所谓转,就是不能一味地自说自话,全是流水帐,要制造些波澜。表面意思是往远了扯,但内在的联系是紧密地含在里面的。转,比较复杂,有进一层转,推开一层转和反转。

所谓合,就是不能话题扯得过远,要结束了,总要回过头来,做个总结,才算完整。

下面我们以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为例,来具体说明一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起)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承)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转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合)

首联承接题目说话,先交代作者游览的地方是“孤山寺北,贾亭西”这些钱塘湖的具体风景名胜,然后描写“水面初平云脚低”这样一个很自然美好的画面。

接下来就是眼前具体的景色“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样的思路前后连贯的,脉络清晰。

下面虽然继续以景物为重点,但是作者把景色提高了一个档次,来写作者对景色的细致观察,“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就明确的告诉我们,这是初春时期的钱塘湖。而这细致的描写里,包含了一种宁静、恬淡的心情在里面,它和颔联的不同是很明显的。

结尾在前面的细致入微的描写上,进行总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最爱两字是行文的目的,写明作者对眼前景色的喜爱。最后一句再次对景色从另一个视角进行描绘,主要以色彩烘托,以景色做结,显得轻快明丽。

律诗的章法,当然不是这样一种单一的形式。这首作品采取了正叙的手法。除了正叙外,还可以倒叙和插叙等等。

1、杜甫的《登高》就是典型的倒叙手法。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首联就是登高之后的眼前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颔联在眼前景的基础上递进描写,增加了宏阔、悲壮、苍凉的气氛,已经不单单写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简单交代了作者登高的目的和原因以及背景。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最后总结,以心情来结尾。

  

2、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可以看作是插叙的例子。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一上来先发感慨,但感慨的原因尚未交代。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这里才交代原因、人物。这个交代是插进来的。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转折的时候,却写眼前景色。这一联,实际是承接首联的感慨,补充感慨的原因的。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结尾交代写作的目的,原来是怀古,怀的是羊公。

还搞不懂?那再看:

1、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起:惨啊!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承:太惨了!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转:还好有家书。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合:还是惨啊!

这种章法在格律诗里简直是无处不在的:

2、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起)
名成八阵图。(承)
江流石不转,(转)
遗恨失吞吴。(合)
这一种十分古典的章法,在现代诗里也有人用:

3、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起)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承)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转)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合)
一九七二年一月二十一日
起承转合的结构范式在苏东坡的小品文里随处有:
1、《与子由》:

2、《二红饭》:

3、《献蚝帖》:

4、别人写苏东坡的文章里也有,北宋孙奕在《示儿编》中记载:

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也常用:

(1)

王芷涵,这次考得不错。(起)

最近一段时间来,状态都不错嘛。(承)

上学期那一段时间很让人担心啊!(转)

现在好了,以后继续努力哦!(合)

(2)

今天怎么开心?(起)

一定是被领导表扬了?(承)

哦,不对,一定是男朋友。。。哈哈(转)

好好,我不说了,中午你请客。(合)

(3)

王总,陪太太买项链啊!

你太太气质真好!

不是太太啊,哦,我冒昧了!


原来是让女秘书给太太挑项链啊!

有情况,一定要出事。

这是哪部电视剧的烂桥段,打住打住。

起承转合,是一种非常管用的文章结构和布局方法,在我们的日常写作中也可以用。

在这一年的开始,我们祝福自己的梦想,它萌自这个冷暖交替的早春,从此便如常春藤一般爬满我们的心间眉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