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期画家唐寅绘画作品赏析(下)

唐寅(伯虎)才气横溢,但并不风流,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在绘画上,唐寅擅长山水,又工画人物,尤其是精于仕女,画风既工整秀丽,又潇洒飘逸,被称为“唐画”,为后人所推崇。书法源自赵孟頫一体,俊逸秀挺,颇见功夫。此外,他还能作曲,多采民歌形式。如此多才,明代文人中是少见的。

唐寅早期绘画,“远攻李唐”、“近交沈周”。早期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沈周和周臣都是当时苏州名画家,沈以元人画为宗,周则以南宋院画为师,这是明代两大画派,唐寅虽师周臣,却有胜蓝之誉。唐寅兼其所长,在南宋风格中融元人笔法,一时突飞猛进,以至超越老师周臣,名声大振。

明代中期唐寅《李端端落籍图》赏析

唐寅《李端端图》轴,纵122.8厘米,横57.2厘米,纸本,设色,现藏南京博物院。

此画其内容就是取李、崔这几经流传的风流韵事为佳构,并予以改造,将李端端向崔涯求谅变为当场论辩的画面,突出地表现了李氏的智慧和胆略。画上居中坐着、头戴文生巾(帽)、留八字须的当是崔涯,其倚坐姿势和面部神情显示出潇洒、儒雅的气息和风度。身边婢女一着红色套裙,一着白色衫裙,色彩对比鲜明,有层次感。在其右前的是来客李端端,她手持一朵白牡丹,姿态文雅,楚楚动人,身后是随从侍女。四女围着主人,左右上下排列,错落有致,宛如众星捧月似地烘托了崔生的主要形象和重要地位。这是此画构图特色。唐寅对李端端的运笔如行云流水,更显她落落大方地立于崔面前,面目表情沉稳自若,又略露忐忑不安和迫切期盼的心态。她正以白牡丹自比,据理评析。崔涯静气安坐,凝神谛听,内心折服之情思流溢于眉目间,手按着一卷纸正拟写或已写成的新诗。主客的“面目像一页书”(沃维提乌思《爱经》),堪可解读!

明代中期唐寅《枯槎鸜鹆图》赏析

《古槎鸜鹆图》纸本。纵121厘米 横26.7厘米,该画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该图以纯水墨写意法塑造了一只栖息枝头,昂首鸣春的鹦鹆形象。画面中的八哥从用笔、用墨、造型上看都十分到位,描绘生动随意,仆造化不叮得。此图是唐寅代表作。

该图又名《春雨鸣禽图》,画中以大笔没骨涂染,塑造了一只栖息枝头、昂首鸣春的鹤鹆的优美形象。树枝劲挺多姿,枝端线条异长,似有微微颤动,枝上有盘藤环绕,旁有新竹丛生,画面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

画作右上方有画家自题的对句诗“山空寂静人声绝,栖乌数声春雨余。

画幅特别细长,但一枝半枯的枝条呈“s”型曲折上扬,使画面显得丰满起来。枝条的用笔有抑扬顿挫之感。中部偏上的枝上,用积墨法塑造了一只正在枝头栖息、昂首呜叫的鸲鹆(八哥)。鸟的形象极其生动活泼。口喙用线条双勾,头眼、腹背、翅尾、足爪,用大笔没骨涂染法,色彩略分浓淡,八哥的形体表现十分准确,它那昂首呜叫的神态,使人如闻其声,呼之欲出。

整个画面以秃笔点叶,一两条细藤与数笔野竹同枯树上的老叶画在一起,增添了空山雨后幽旷恬静与清新的气氛:枯树的用笔从中部自上而下地画成,用笔有轻重快慢、顿挫转折,用墨有枯湿浓淡的节奏变化。树根部位有几笔用浓墨写出的竹子,树干上缠绕着苍劲的老藤。树身用—乜白”法,恰到好处地传写出了树皮斑驳的质感;整幅作品疏密错落,层次分明,宛如奏响的一曲迎春曲,飘响在春日的晴空里。

明代中期唐寅《江南农事图轴》赏析

《江南农事图轴》,明代1504年,唐寅,立轴,绢本设色,纵74.4厘米,横28.1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江南农事图轴》画中呈现江南水乡,溪流贯穿,平畴风和,农夫於田中插秧,渔夫撒网捕鱼,有人卸担叫卖,行舟穿桥而过,熙游往来,一派江南四月景色。此画显现唐寅早岁以细笔作画,工夫周到,树丛屋宇,人物舟桥,乃至远山在望,唐寅画来,妥贴安稳,这正是专业画家的本事。画景自下而上,右左相互错接,画中景现於眼前,其意境令人回归田园,在山村水郭,如闻牧歌,江南佳胜,不必楼台烟雨,翠绿千顷,自然是诗境,更是文人画家用意所在,后代评唐寅是融合南北宗画风,此幅即是一例。

明代中期唐寅《陶穀赠词图》赏析

《陶穀赠词图》轴  168.8x102.1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幅描写北宋初年,陶穀(903-970)出使南唐的历史故实。陶穀使弱国,态度傲慢,南唐遂令名妓秦蒻兰以色诱之,两人尽一夕之欢,穀填词〈风光好〉相赠留念。作者以芭蕉、奇石与屏风,围囿二人的天地。画中脚翘撩拨琵琶的女子,正是秦蒻兰。男女二人间,烛影摇红,与题识中的「一宿因缘逆旅中」互相呼应。

此作精谨秀丽,画人物、树石芭蕉与杜菫(约活动于1465-1505)风格相类,完成时间当晚于唐、杜一四九九年北京初识之时;依笔墨风格,此幅为唐寅三、四十岁间的作品

明代中期唐寅《函关雪霁图》赏析

明 唐寅 《函关雪霁图》轴69.9x37.3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崇山峻岭,积雪岩关,运货驴骡牛车队伍,冒寒艰辛跋涉于山路。天空与水面均以淡墨烘染,衬托出雪景清旷萧疏之气。近景枯柳杂树挺立,岩面皴笔不多,以示雪意。此画笔法变化多端,潇洒劲利,而其牛车、屋宇、栈桥,皆刻划细腻。

诗题于右上角,前两句形容画作主题内容,后两句形容春雪初溶,行旅之难处。正德二年(1507)唐寅于苏州府城内北边筑桃花庵,内有「学圃堂、梦墨亭」,此轴画上即钤有「学圃堂」閒章。

明代中期唐寅《仿唐人仕女》赏析

《仿唐人仕女》轴  149.3x65.9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据《云溪友议》所载,唐人张祜、崔涯以文采名闻扬州,所作诗词深得众人讚赏。名妓李端端曾向崔涯求诗,获赠诗句「扬州近日浑成差,一朵能行白牡丹」。画中男子坐于卧榻上,凝视屏风前手持白牡丹的女子,即在描绘李端端与崔涯相晤的情景。

此帧人物造型秀美,举止安详,衣纹线条,有著明显的变化。写湖石景物,笔势纵放,与题识的运笔行气互为呼应。通幅清隽淡雅,已成自家面貌,应是唐寅四十二岁后的作品。

明代中期唐寅《画班姬团扇》赏析

《画班姬团扇》轴  150.4x63.6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棕榈树下,女子手执纨扇而立,惟庭前蜀葵道出秋凉寒意,不禁令人生起天凉何需纨扇扬风的疑惑。本幅画者实有所託,取材自汉代班婕妤(约西元前48-6年)〈怨歌行〉,文末言道:「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唐寅似藉班婕妤遭成帝冷落的典故,自喻失意之情。

人物衣褶运笔灵活,技法已臻成熟,为其传世的经典人物画作。题诗款署「徵明」,相传文徵明习用「文壁」署书画,四十二岁后始用「徵明」,文、唐同年,故此幅可视为唐寅四十二岁后的画作。

明代中期唐寅《西洲话旧图》赏析

《西洲话旧图》轴       110.7x52.3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中树石矮屋,穿插掩映,前景右侧,枯树斜擎而上,中景巨石旁的茅屋中,两人对坐,当是作者与访客「西洲」,惜身分不可考。

画中枯树、细枝及稯叶,出现颤笔,然布景剪裁,仍觉精警动人。画上行书题跋,用笔爽利劲拔的风神,为唐寅成熟期的书风。依其中识语「醉舞狂歌五十年」,成画时间的下限,可订在唐寅五十岁时,即一五一九年。题诗中的「不损胸前一片天」,唐寅率真不羁的性情一表无遗。

明代唐寅《墨竹扇图》赏析

《墨竹扇图》册16.5x50.5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者画竹叶,行笔挥洒,笔势跌宕,遒劲有力。又以深浅层次变化丰富的墨色,营造出远近前后的空间关系以及叶片正侧背向。风雨中竹叶飞舞的动态一表无遗。

画竹,以水分调节墨色,形成多层次的浓淡乾湿,在吸水性慢的「金笺」写竹,水分渗透感倍觉湿润,正如竹叶承雨,本幅湿气氤氲,笔墨淋漓,气韵酣畅,即是一例。本幅选自〈明人画扇册〉第七开。

明代中期唐寅《杏花画》赏析

《杏花画》轴114.8x32.3藏中国故宫博物院

本幅以写意法绘春杏一株,由左侧右上出枝,先鈎勒主干,再行皴擦,枝节多用浓墨写成,画瓣复加密蕊,雅淡润厚,无俗艳之气。学者考证题识内容与书风,推测此帧成画时间约在一五一九年前后。

本幅题识:「新霞蒸树晓光浓,岁岁年年二月中。香雪一庭春梦短,天涯人远意匆匆。」农曆二月会试举行之际,正值杏花绽开,故唐寅以杏花隐喻科举舞弊案,慨叹南京解元的荣耀如春梦般短暂,人生起落在须臾之间。语气无情绪起伏,当是馀年的平淡回想。

明代中期唐寅《金阊别意图》赏析

《金阊别意图》卷28.5x126.1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沈周作为吴门画家之首,他创作的“送别”题材的山水画,对吴地诸多画家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之后,这类送别图,不再拘泥于“江岸水景”,不以再现“送别场景”的送别图或借助题画诗文、或以“事”为送别,既表文人趣味,又让受画者感受到赠画者的真实情谊。

明代中期唐寅《洞庭黄茅渚图》赏析

《洞庭黄茅渚图》卷,纸本,22.1×66.8cm,上海博物馆藏。

《洞庭黄茅渚图》又名《洞庭黄茅小景图》,唐寅三十岁左右作,画中黄茅渚头奇异的“熨斗柄”突兀而出,石壁屹然耸立,枯木纵横,藤萝纠结。湾中细草茸茸,帆影翩翩,水鸟掠飞,渔矶旁泊小舟,矶头有高士临湖趺坐。山石皴法以焦墨作铁丝皴或乱柴皴,再以淡墨渲染,皴汉稠密,石质坚凝。

此图卷写景真实,在狭长的小卷里,取山崖下截,突出太湖黄茅渚头熨斗柄般的奇异形状,写出太湖浩渺气象。山崖和巨岩以乱柴皴和折带皴相间,较为工细劲峭,笔法脱胎于荆浩与关仝,又具王蒙之绵密。从这幅画可看出唐寅的画比沈、文的画更重物象立体感和空间感。

图中左下有明代画家、唐寅好友张灵的题诗:“黄茅渚头熨斗柄,唐子好奇曾屡游。太湖绝胜能有几?还许我辈闲人收。”并题“此子畏作西湖熨斗柄景也,暇日补题殊愧簏陋,灵”。从张灵题诗的内容来看,黄茅渚头“熨斗柄”是唐寅最喜爱的旅游景点之一,同时可知张灵与他又是最投契的“弟兄”。

明代中期唐寅《梦仙草堂图》赏析

明 唐寅 梦仙草堂图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梦仙草堂图》此幅题为“东原先生写图”,从作者题款透露着构思的意想:闲来隐几枕书眠,梦入壶中别有天。仿佛希夷亲面目,大还真诀得亲传。

横图(见图)右实左虚,实处写崇山峻岭,苍松、修竹、瀑布、幽径,优美的环境中草堂坐落其中,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堂中有一高士伏案作“枕书眠”状。虚处约略作连绵山头,空蒙处置一宽袍大袖的士大夫,衣饰整洁,大袖随风飘动似有飘然于仙境之感。图中将“枕书眠”的真实表现引伸到“梦入壶中”的幻想境界,将真与幻,现实与想象相结合来构成富有幻想色彩的画意,使观赏者产生梦幻境界的联想,在一定的时空中创造可视的审美形式。

明代中期唐寅《桐山图》赏析

《桐山图》明唐寅卷纸本设色纵31厘米横137.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左自题诗一首:“吾闻淮水出桐山,古来贤哲产其间。君今自称亦私淑,渔钩须当借一湾。吴门唐寅作桐山图。”(其中“钩”当为“钓”)

本幅左自题诗一首:“吾闻淮水出桐山,古来贤哲产其间。君今自称亦私淑,渔钩须当借一湾。吴门唐寅作桐山图。”(其中“钩”当为“钓”)后纸有文徵明、蔡羽、王宠等14家题记。据自题诗,知桐山为淮河发源地。画面山川平远,近处崖壁数重,间植桐树,水流湍急,应即桐山;右边江面一望无际,远方一抹山峦,当是淮河。此图画法也甚细秀,山石用淡墨细线、秀润中锋勾出轮廓后,再作细密的皴染,皴法揉合斧劈、披麻、乱柴诸皴,灵活而不定型,渲染轻淡又富层次,融和中见变化。

明代中期唐寅《嫦娥执桂图》赏析

《嫦娥执桂图》,明代1520年,唐寅,立轴,纸本设色,纵135.3厘米,横58.4厘米,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嫦娥执桂图》中嫦娥裙带飘拂,神形温柔,手持挂花,似非才子莫得。此作意气风发,尤其头部线条圆和流畅,勾染得当,美人的飘逸清丽之态毕现。面容的设色,敷白色晕染,如月色清凝,皎洁典雅。右上自题:广寒宫阙旧游时,鸾鹤天香卷桂旗。自是嫦娥爱才子,桂花折与最高枝。

明代中期唐寅《溪山渔隐》赏析

《溪山渔隐图卷》,明代,唐寅,长卷,绢本设色,纵约30厘米,横约610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卷绘松树、丹枫黄叶,瀑布流泉掩映,茅舍水榭错落于溪岸石间。人物或促膝对酌,曳杖閒步,或凭栏观钓,或吹笛濯足。皴山以披麻融入带水斧劈长皴,山石以石青加墨渍染,受阳面露白,表现凹凸明暗,富有立体感。绘叶採夹叶法,加染花青、硃砂、藤黄,设色明豔。整卷笔精墨妙,意境更好。

画卷自题「太平时节英雄懒」,抒发满腔抱负,但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拖尾题跋者陆治、程大伦、顾德育、居节多为文徵明门生,另有王宠嘉靖二年春(1523)书跋。

明代中期唐寅《松溪访隐图》赏析

唐寅的《松溪访隐图》卷,绢本,纵41厘米,横29.8厘米,纸本,浅设色,下落不明。画面上方款识为一首自题五绝:“松溪访隐君,直过桥南去。日暮携杖归,群鸦噪高树。”落款:“晋昌唐寅。”作者在题诗时漏掉一个“南”字,补在最后。款识后钤朱文“唐伯虎”、白文“唐寅之印”二印。

这幅《松溪访隐图》,描绘的是唐寅策杖访隐归途中的情景。只见深秋的山野暮云四合,雾气弥漫,使远山显得空蒙迷离;近处山势逶迤,仅露一角,溪水淙淙潺湲流淌。在一片平坡之上,小溪之畔,一位前来山中访隐的长须白袍老人正策杖沿溪而返。数株松树、杂树绕溪挺立,由于季节的变换,杂树已掉光了叶子,松树则枝繁叶茂,四季常青。一大群黑色的乌鸦飞过来,有的绕林翱翔,有的栖在枝头,群鸦聒噪相应,引得老人扶杖回头,驻足仰望。山林荒寒之地,秋深霜重,眼看夜幕降临,鸦鸣戚戚,云海茫茫,看到这样的画面,顿时令人联想到唐代诗僧贾岛于山中访隐者而写下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不禁为老者因与隐者长久的交流于日暮时才踏上归途而隐隐有些担心。画面意境荒疏,构图饱满,布局疏密有致,与唐寅其他山水画尚“密”之风格有所不同。远景苍茫,近景物象密集,设色浅淡而凝重,清寒满纸,与深秋松溪之黄昏实景深度契合。作者营造一应景物均紧扣“访隐”这个主题,以松树的挺拔向上和铮铮铁骨,暗喻山间隐者的超然卓立,以潺潺溪流映衬隐者生活的纵逸旷达,以白云隐喻隐者的高洁品行,以老者的驻足回首体现对隐者的敬仰与不舍之情。正是画中未出现的隐者令人高山仰止的洁行风范,才使得访隐者愿意为之跋涉,往还于途,画面暮云茫茫夜幕降临,很好地突出了锲而不舍寻访隐者及对隐者深相钦慕的画意。根據画面下方左右分别钤盖的朱文“南通吴氏收藏书画印”、朱文“思学斋”二枚鉴藏印来看,此画曾为现代收藏大家吴普心的藏品。

(0)

相关推荐

  • 南宋时期李唐二十一幅精品绘画赏析

    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南宋退至杭州以后,宗室子弟也随之退至杭州,宗室子弟多具艺术兴趣.禀赋.修养.南宋虽偏安江南,但在绘画上却依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宫廷绘画仍是当时绘画发展的主流,江南的自 ...

  • 明代中期画家唐寅绘画作品赏析(上)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祖籍凉州晋昌郡.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考中苏州府 ...

  • Artlib线上展览 | 雪落下的声音——中国历代雪景画

    <暮雪吟> 古琴演奏:张艳 前 言 雪落下的声音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

  • 元朝时期吴镇十八福绘画作品赏析

    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因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山水.枯木.竹石.梅兰 ...

  • 南宋时期夏圭二十三幅精品绘画赏析

    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南宋退至杭州以后,宗室子弟也随之退至杭州,宗室子弟多具艺术兴趣.禀赋.修养.南宋虽偏安江南,但在绘画上却依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宫廷绘画仍是当时绘画发展的主流,江南的自 ...

  • 明代中期沈周传世绘画作品赏析

    沈周(1427-1509年)明代中期著名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又称白石翁,以画闻名,长期从事绘画和诗文创作.以画山水画著称,是明代中期画坛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 ...

  • 明代画家汪肇绘画作品赏析

    汪肇,生卒年不详,明代画家.字德初.克终,号海云,休宁(今属安徽)人.工绘事,初与程达受业于詹景宣.山水学戴进,人物法吴伟,用笔颓放草率,出入于二人间.其不经意处,颇露天真.与蒋嵩.张路.郑文林等并称 ...

  • 明代画家唐寅绘画作品《风竹图》

    明 唐寅<风竹图>纵83.4厘米 横44.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 <风竹图>是明代著名画家唐寅所作的一幅花鸟画,以风中之竹为描写对象.画中的风中之竹随风飘动,极富动感. 该作品 ...

  • 明代杰出画家蓝瑛绘画作品欣赏

    蓝瑛(1585-1664)明代杰出画家.字田叔,人物画像号蝶叟,晚号石头陀.山公.万篆阿主者.西湖研民.又号东郭老农,所居榜额曰"城曲茅堂"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浙派后期代表 ...

  • 明代文人画家陈淳国画作品赏析

    陈淳,(1483-1544年)(另一种说法是1482-1539),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又号白阳山人.陈淳少年作画以元人为法,深受水墨写意的影响.他的写生画,一花半 ...

  • 乌克兰美女画家 —— 花卉绘画作品赏析

    偶尔在家中摆束鲜花作为点缀,总能点亮那几天的心情,可惜鲜花的寿命有限,没办法无止境的延续这份小确幸,乌克兰艺术家兼插画家 Lilit Sarkisian 直接把花朵画在墙壁上,用柔和的色调,把这最开心 ...

  • 明代女画家马湘兰作品赏析

    明代女画家马湘兰作品赏析

  • 明代中期文徵明十五幅绘画作品赏析(下)

    文徵明系"明四家"之一,师从沈周,书画方面造诣极为全面,是继沈周之后吴门画派的领袖人物.其绘画风格雅淡清逸.文秀沉静,构图丰满多样,尤其善于运用"钿文"的表现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