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早期王翚二十七幅绘画作品赏析(中)
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朝早期。这一时期,文人山水画兴盛,并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追求。承续明末董其昌衣钵的四王画派,以摹古为宗旨,受到皇室的重视,居画坛正统地位。活动于江南地区的一批明代遗民画家,寄情山水,借画抒怀,艺术上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以金陵八家、“四僧”、新安派为代表。我们这里介绍四王之一画家王翚作品。
王翚(1632年4月10日─1717年11月15日),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南省苏州府常熟人(今江苏常熟)。清代著名画家,被称为“清初画圣”。与王鉴、王时敏、王原祁合称山水画家“四王”,论画主张“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
王翚其画笔墨功底深厚,长于摹古,几可乱真,但又能不为成法所囿,部分作品富有写生意趣,构图多变,勾勒皴擦渲染得法,格调明快。在四王中比较突出。其画在清代极负盛名,康熙三十年(1691年)奉诏绘制《康熙南巡图》,历时三年完成,受到皇太子胤礽召见,并绘扇书以“山水清晖”四字作为褒奖。被视为画之正宗,追随者甚众,因他为常熟人,常熟有虞山,故后人将其称为虞山派。传世作品有《山水》《山村雨霁图》《竹坞幽居图》《江南春图》《桃源图》《仿巨然楚山欲雨图》《万壑千岩图》《庐山听瀑图》《寒塘鸿鶒图》《山窗读书图》《石磴林泉图》《溪山红树图》《山阴霁雪图卷》《岩栖高士》《仿巨然夏山图》《仿王蒙秋山草堂图》《仿巨然夏山清晓图》《水竹幽居图》《仿北苑山水》《仿倪高士狮子林图》《狮子林图》《仿唐寅竹溪高逸图》《仿许道宁溪山访友图》《霜林晚泊图》《仿大痴山水》《碧梧村庄图》《青溪送别图卷》等。着有《清晖画跋》等。
清代早期王翚1660年作《山水》立轴赏析
王翚1660年作山水立轴,材质、形制:设色绢本 尺寸:纵118厘米横64厘米。
钤印∶王翚之印、石谷子。题识∶雪岭界天万里清,寒光诵澹水无声。柴扉白板随风扫,远近山蹊皎馄明。庚子岁孟春随作寒山积雪,石谷子王翚。
清代早期王翚《山村雨霁图》赏析
《山村雨霁图》立轴绢本 浅绛设色
此图以宋元笔墨,画作者所游历过的山川村落:时雨才过,山水澄鲜,树木翠绿,空气清新,屋舍明丽,白云飘忽,令人心旷神怡。它与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楚山欲雨图》、《夏山烟雨图》、《溪山晴霭图》为姊妹篇,是描绘山中从“欲雨”、“雨中”、“雨停”到“雨后”的四种不同的景色,生动逼真,表现了石谷的高超技巧,这就是所谓“从古人处得构景雄奇和林麓掩映而强其骨,以墨染云气与吞吐之势而增其韵”。他自己也说:“每下笔当思古人玄妙处,意在笔外,悟此,当能善画,所谓笔简意到者是也!”《山村雨霁图》与《万壑千崖图》同在嘉庆时期入宫,上钤“嘉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以及“宜子孙”等玺印。
清代早期王翚《竹坞幽居图》赏析
《竹坞幽居图》绢本
王翚创作此画时仅30岁,但布局和构图却独具匠心。其构图严谨工整,虚实相间,整个画面显得十分紧凑,神完气足,真可谓“密不透风,疏可走马”。后部山腰的气口、竹丛中以及几块坡石间的留白处理,既为作品留下透气处,又为整个画面拉开层次。再加上画面中部点缀片片竹林,郁郁葱葱,烟气迷蒙,一老翁策杖缓行,徜佯在青山绿水之中,曲径通幽,引人入胜,泉水淙淙,跌宕起伏,给画面平添许多生机。使其画山水能做到可居可游,更具优美的意境。
作者在画中自题为仿刘松年笔法。实则是熔南北二宗于一炉。小斧劈皴、牛毛皴、披麻皴等技法的交替运用,使其皴擦晕染层次分明,生动活泼。在充分表现山石的质感同时,于刚劲之中融了人的几分婉转,不仅没有剑拔、弩张之势,而使笔法显得更加的遒劲细腻、爽利清新。整个画面给人以笔墨的精妙、清丽怡人之感。正如其自述:“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更为难得的是,“四王”之首的王时敏在画中题曰:“松年画秀美绝伦,然扰未脱蹊径,一入石谷手便超逸高妙乃尔此真艺林绝致,今古罕二,安能不令人倾心叹服耶。特题其端以志得观之幸。”以此盛赞王翚其画之精妙。
清代早期王翚《江南春图》赏析
《江南春图》纸本设色 1668年作
题识:惠崇,宋时僧也,以笔墨为游戏,流传人间者绝少。往于金沙观江南春及早春二图,率皆湖乡景物,位置天然,全得右丞逸韵,至今犹在目前也。因用其意为之,未知能似一二否。戊申中秋,王识。钤印:王之印、上下千年、太原
此图作于清康熙七年戊申王年三十七岁,是其盛年极经心之作。写雨过春涨,泉急潮涌,柳绿禾青,众禽飞鸣,云树苳茂,溪岸萦回的江南秀色。其景虽繁然境却空灵,色虽清然韵却浑成;而树生百态,石各异状,水口泉脚,飞鸟浴禽,种种不同;坡陀曲径,掩映无尽然处处可通,未着一人而人迹皆在画中。至于用笔的轻重聚散,用墨之浓淡枯湿,用色之冷暖相间,在在都见匠心,见立意,见功力。此卷后有翁方纲、钱大昕、吴湖帆诗跋,皆极推重。
清代早期王翚《桃源图》赏析
桃源图 立轴 设色绢本 1670年作
题跋:人间盖有两桃源焉,皆仙灵游翔最奇宕处也。然而自古图绘家多好为武陵桃源,认为闻其说宛然在心目间,若可游索而惝恍变幻不可知,故往往借笔墨问津焉。昔赵千里(北宋画家赵伯驹)曾作大卷,十洲仇氏亦有临本,皆能得惝恍变幻而不可知之意。宛然如在者可按索而游故足传也。余为图时若与羽人相遇于冷风之上,图中一阖一开别有世界,千里、十洲惝恍的奇幻之意庶几得之,意庚亦未敢谓呼吸可通仙灵也。庚戌寓白云精舍,乌目山人王翚画并题。钤印:王翚之印(白文)、字石谷(白文)
此图描绘山岭巍峨耸峙,深山幽谷,巨崖险峻。远处峰嶂矗立,云岚环绕,小桥流水掩映于苍松茂林中,增添神秘之感。近处,水波不惊,松柏挺秀;远处山麓之后,竹林通幽,水气淋漓,有三三两两的草舍横列在这派山水之侧。目光逆近处的水流而上,如有一人拾阶而遁入山中,不知踪影,而在环绕着云气的山谷中,观者依势而上,自有一番风趣。两边是根根扎入山岩中的松树,山间还有株株豪放的桃花,移情换景中,丝毫无视觉的疲倦,直至山颠崖顶的迎客松方止。
清代早期王翚《仿巨然楚山欲雨图》赏析
《仿巨然楚山欲雨图》绢本设色 庚申(1680年)作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款识:巨然楚山欲雨图。庚申润月廿六日为虞翁先生,王翚。
题诗:秋窗日日晴云里,何事烟岚暗不开;看到墨华零乱处,楚山天半雨声来。重九前三日题于枣华斋。毘陵恽寿平。
《仿巨然楚山欲雨图》,是王翚49岁时的杰作。图中,远山层次变化微妙,烟云迷离。中部松竹杂树并茂,错落有致,水阁内一人眺望。近处叠叠山泉流入平湖,水中小艇游鸢,湖边杂树丛生,掩映水阁数座,阁内人物虽小,其姿态清晰可见,桥头一人行走,整个画面湖光、山色交互辉映。山石作牛毛皴,以淡墨色皴擦,浓墨点苔,墨色滋润、明洁。丛树竹林,用点叶法,墨色浓淡分明,增强了画面远近、前后的层次感。布局疏密相间,妥帖自然,整个画面工整细密、风格秀润,是王翚早年作品的典型面貌。
清代早期王翚《万壑千岩图》赏析
《万壑千岩图》立轴 壬寅(1662年)作 首都博物馆藏
款识:万壑树声满,千崖秋气高。圭寅腊月既望,虞山王晕。钤印:王翚之印( 白文 )
此画构图取深远法,仰望主峰高耸,众山环抱,呈高山仰止之势。同时又以不同的视觉展示大自然的幽深壮阔,几条画眼皆向纵深导入,引人入胜。画面宏观取势,细品有致,景观繁复,脉络却清晰地予以艺术再现。王翚的画画善于取前人之法,然而并不拘一家之体。此画颇富新意,堪称取深远法构图的绝品。
清代早期王翚《庐山听瀑图》赏析
《庐山听瀑图》立轴 纸本墨笔 1655年作 故宫博物院藏
款署:庐山听瀑图。乙末冬仲赠能翁老先生。凝董北苑五墨法于天潭邃谷。石谷王翚。钤印:王翚图书、石谷
此图作于王翚二十四岁,正随王时敏游大江南北遍观各家收藏。图中景物略近董源《溪山行旅图》,墨色温润。题字有近于董其昌处,画法也可见松江派影响。
清代早期王翚《寒塘鸿鶒图》赏析
《寒塘鸿鶒图》纸本墨笔 1662年作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作于王翚三十一岁,描绘的是江南随处可见的池塘一角,有稀疏的草木、零散的荷叶苇草,以及在当中玩耍的水鸟。近景向中远景延伸,墨色渐渐转淡,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些景物,相当朦胧虚幻,彷佛隔着一片薄雾,富有诗意。所作一曲秋柳、莲塘,与唐寅《采莲图》相近,说明此际己接受唐氏影响。而鱼藻一回法,一如恽寿平。王、恽在顺治十三年(1656)已有交往,彼此参酌一曲法是很自然的。
清代早期王翚《山窗读书图》赏析
《山窗读书图》纸本墨笔 1666年作 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山窗读书图。奉贺藻儒先生秋荐之喜。时丙午九月九日,虞山王翠。钤印:王翚之印(兼文)
此图系王牵三十五岁为祝贺王时敏第八子王挨中举所作,以王蒙致密而松动的笔法画层峦叠瞰。取法巨然又略参荆(浩)关取势。长松茂林、山阁流泉、草堂读书。在山川葱郁草木华滋中若有空气流动,是石谷早期的精到之作。
清代早期王翚《石磴林泉图》赏析
《石磴林泉图》纸本墨笔淡色 1668年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石瞪盘纤山木稠,林泉如此足清幽。若为飞莺千峰外,筑诛芳自取上头。戊申十月四日,王翚戏墨。钤印:玉牵私印( 朱文)
此图亦王辈三十七岁所作,取径唐寅而上溯李唐、范宽,画石用小斧劈皱颇得石分三面之美,严整而笔致灵活。上诗堂有乾隆丙寅( 1746)用石谷原韵御题七绝。图上钤乾隆八笠及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石渠续编》著录。
清代早期王翚《溪山红树图》赏析
《溪山红树图》纸本设色 1670年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王翚仿黄鹤山樵王蒙的一件极具特色的代表作,描绘的是遍生红树的一片秋日山林景色。画中以圆转重叠、突兀高耸的山峰为主体,山溪逶迤前行,涟漪阵起,秋波荡漾,两岸林木,红翠相间,整个画中意境深幽,秋气袭人。画家拟王蒙笔意与布局,构景繁密,山势云动,境界深奇。山石画法以墨笔牛毛皴和解索皴为主,干笔皴擦,浓墨点苔,既显浓密厚重,又鲜艳夺目,光彩熠熠。
清代早期王翚《山阴霁雪图卷》赏析
《山阴霁雪图卷》设色绢本 1671年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题识:山阴雪雾。岁次辛亥冬日,乌目山人石谷子王翚仿右承一笔。钤印:王翚之印(白文)、石谷( 朱文)
清代早期王翚《岩栖高士》赏析
《岩栖高士》纸本墨笔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题识:高士岩栖趣自幽,白云天半读书楼。银河落向千峰里,长和松涛万壑秋。石谷王翚画并题。
题诗:高卧何须万户侯,人间别有一林丘。云中泉瀑流无尽,壁上松涛听未休。和江上先生题画诗,恽寿平书于枫林舟次。
据记载唐寅曾有《岩栖高士图》,王翚此画在唐寅的风格上加以变化,参入了元人的笔墨。所画山石用元人的干笔皴擦,兼有唐寅仿南宋“院体”的斧劈皴,秀润中见苍劲;墨色也干湿相济,变化多端,体现了其追求“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的创作宗旨。图中未署年款,笪重光题跋书于壬子年,即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此图应作于当时或稍前。
清代早期王翚《仿巨然夏山图》赏析
《仿巨然夏山图》立轴 壬子(1672年)作
此图山峦重叠,危岩险峻,丛林茂密,松绕寺门,瀑布摺叠,小涧曲流注入清溪。山石树木。淡皴浓点,用大小被麻,树木收枯枝蟹爪之效,各尽其趣。笔墨纯熟,华滋苍润。自署:“壬子闰月二日惠山舟次,仿巨然夏寒图,请正承公有道先生。鸟目山中人石谷子王翚。”有恽寿平长赞两则。
清代早期王翚《仿王蒙秋山草堂图》赏析
《仿王蒙秋山草堂图》纸本设色 1673年作 故宫博物院藏
题识:王叔明秋山草堂图师法右丞,其设色只用浅绛,皴染点缀与流俗所见不同,为董宗伯所鉴赏者,吴中杜东原、文五峰诸公专以此幅为师,始知古人各有源本,不敢杜撰一笔,遗识后世也。癸丑十月既望,虞山王翚。钤印:王翚之印(白文)、一生好人名山游(朱文)
王翚对王蒙《秋山草堂图》极为推重,一生中曾屡次临仿,此为其一。而将此幅与王蒙传世的《秋山草堂图》真迹相比较,可以看到二者无论构图还是画法都多有不同,是画家自初机杼之作。但此图却又准确地传达出了王蒙原作的神髓,画法工稳,用笔苍秀,林壑繁复而又不失明爽之致,是王翚师古而不泥古的佳作。作者时年四十二岁。
清代早期王翚《仿巨然夏山清晓图》赏析
《仿巨然夏山清晓图》癸丑(1673年)作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写烟波浩渺,群山绵延的江南风光,烟江茫茫,水村错落,林木葱郁。用笔以中锋为主,勾染皴擦,苍苍茫茫,山石与树木浑融一体,很好地表现了江南山峦土石相间的特点,以及江南水气迷漫的特有景致,是王翚绘画趋于成熟的作品。卷尾自识:巨然夏山清晓图。康熙癸丑初冬,抚于维扬之秘园。乌目山中人石谷子王翚。钤“又字石谷”白文、“王翚之印”朱白文印。另钤“书楼真藏”、“秘园”、“韩荣光印”、“珠船翰墨”、“虚斋审定”等鉴藏印。作者时年四十二岁。
清代早期王翚《水竹幽居图》赏析
《水竹幽居图》纸本墨笔 壬子(1672年)作 苏州博物馆藏
此图以平远法展开江南泖塘小景。湖面平静,岸边茅屋、小桥远处岭巘隐现,溪水迂回,绕坡入湖。前景坡岸上植柳多棵,随风轻拂,后坡上修竹一字排开,与柳枝相掩相映。透过竹林溯溪而望,可以目送平坡直到无垠,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思。款署“壬子八月”,当时王翚与笪重光同在常州作客,又与恽寿平见面,谈书论画,十分投契,并作此图。恽氏亦在画幅上题七首绝句,阐述画意,推爱倍之。作者时年四十一岁,其画艺已达炉火纯青,又是画友聚会即兴之作,故而分外精彩。全用墨笔淡描表现,端雅洗炼,饶有韵味,本幅钤王氏“上下千年”、“王翚之印”、“正叔”、“寿平”、“茅庄”、“笪在辛氏”。
清代早期王翚《仿北苑山水》赏析
《仿北苑山水》立轴 纸本 1673年作
款识:癸丑九秋,摹娄东王氏所藏北苑真迹。请正江上侍御先生。虞山王。钤印:王翚之印
1672年前后,石谷有武进之游,与笪重光、恽寿平等人相聚。其时笪应同年好友杨兆鲁之邀,下榻毗陵近园。几人谈书论画,十分投契,石谷先后为笪重光作《水竹幽居》、《云溪高逸》诸卷,为恽寿平作《仿曹知白西林禅寺》等。
同期所作《仿北苑山水》,本为王翬日前在王时敏斋中临本。王翬于作《水竹幽居》的次年“癸丑九秋”,与恽寿平在宜兴作别,赴扬州与查士标会,旋赴润州再见笪重光,并在笪重光读书的鹤林寺杜鹃楼多有所作,如现藏浙江省博物馆的《仿燕文贵寒山欲雪图》及现藏普林斯敦大学附属美术馆的《杂仿宋元小品册》等。《仿北苑山水》当系石谷得意之作,故随身相携,此时重题以赠笪重光。几幅的题材不尽相同,但其精彩程度则大同小异,《仿燕文贵寒山欲雪图》画雪景山水,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山石少皴,仅在凹陷处稍用小披麻皴,以突出质感;《仿北苑山水》则绘夏日山水,以一条曲折山径将重山、密林连接起来;画幅近景则是一前一后两对行人,似在山路上对答,身形虽小,而动作、神态宛然,隐隐寓有“渔樵耕读”意,颇得生趣;而其结构、层次,与《仿燕文贵寒山欲雪图》相较,不遑多让。
清代早期王翚《仿倪高士狮子林图》赏析
《仿倪高士狮子林图》手卷 水墨纸本
引首:狮子林图。頔生仁兄属题,古无狮字汉书西域传之作狮子。曲园俞樾并记。钤印:德清俞樾(白)、荫甫翰墨(朱)
款识:倪高士自题狮子林啚,谓得荆闗遗意,非王蒙辈所能梦见。黄鹤山樵与云林在当时已各自名家,何得形诸笔墨,可见古人道艺互相磨砺,不复阿私乃尔,虞山石谷王翚并书。钤印:王翚私印(朱)
《仿倪高士狮子林图》效法倪瓒简澹画风,同时具有王翚与恽寿平往还切磋、相互影响的风格特质。从风格上推断是其中年时期作品。前辈收藏家根据王翚题跋中述及倪瓒自题《狮子林图》中论画语而名之曰“仿倪高士狮子林图”。此图所画的疏林茆舍与苏州的狮子林中颇具代表性的狮形假山并不相类,而传为倪瓒的《狮子林图》正是以此假山为描绘对象。如卷后启功题诗云“昔见狮林本,乃写因公室”,黄苗子诗云“传神不写狮林貌,泉下倪迂定莞然”,均已意识到此画未直接描绘狮子林假山。
清代早期王翚《狮子林图》赏析
《狮子林图》立轴 水墨纸本 1676年作
款识:仿天游生狮子林图。丙辰三月六日,吴门客馆为御陛长兄。太原王翚。钤印:王翚之印
题跋:香满池南紫翠浮,如闻鸣鹤下丹丘,何从得此间林壑,戴笠来寻物外游。丁巳八月,在衣香阁观此图叹赏。竟日因题。南田恽寿平。钤印:寿、南田
此图作于康熙十五年,是他创作极为严谨的时期,故画得极为认真而精到。繁密的树林,高处的小山,树荫下的村舍,以及屋舍中的人物之状,山间沙汀的静然之气,都一一毕具,神形皆肖。虽绘师子林而无静谧茺寒的气氛反有郁茂汽雄。堂而皇之的景象,虽说仿天游生,实际上全是自家面目,是王石谷盛年时代的精品,罕为难得。
清代早期王翚《仿唐寅竹溪高逸图》赏析
《仿唐寅竹溪高逸图》水墨金笺 甲寅(1674年)作
图为含翁祝寿时含翁七十岁,作于康熙十三年甲寅(1674年),时年43岁。图中一高士溪边策杖缓行,一鹤伫立,茅屋二椽,风竹数杆,令人有出尘之想。虽尺幅盈盈,而笔墨意趣横生,乃石谷中年妙笔。纵观石谷一生,其天资极高而摹古尤其特擅也。王时敏曾在他的作品上题道:凡唐宋元诸家,无不摹仿逼肖,偶一点染,展卷即古色苍然。其时吴中明四家风流所及,从者甚众,而石谷临仿唐六如也其所好也。曾见石谷四十一岁时仿唐六如云溪高逸卷,亦如此幅仿唐之法,而画山石用笔恣肆,既讲法度,又得法外之趣,是贯通古法之作。
清代早期王翚《仿许道宁溪山访友图》赏析
《仿许道宁溪山访友图》 立轴 1676年作
题识:苍苍笔力似荆关,白緑图书老示闲。未许羊昙乞西墅,画中分与旧溪山。丙辰秋日,仿许道宁。海虞石谷子王翚。钤印:王翚之印、石谷子、太原。
清代早期王翚《霜林晚泊图》赏析
《霜林晚泊图》立轴 水墨绢本 戊午(1678年)作
题识:霜林晚泊。戊午闰月十八日坐雨山楼松圆墨,为峙宗世兄仿唐解元笔。乌目山中人王翚。
诗堂:一、余思复题:唐君画有宋元风,石谷拈豪兴趣同。似我与君晨雪后,溪烟岸树小船中。庚申(1680年)岁二月四日,与峙宗同舟自唐市还双凤里,过宿其家,出此画,因题之。余思复。钤印:余思复、不远父、布衣
二、恽寿平题:如闻寒雁唳霜天,点笔能生深树烟。他日苍葭相访处,隔林应唤渡溪船。腊月八日残雪凝寒,时在玉峰客馆,南田恽寿平题。钤印:南田、寿平、百花斋
三、崔永安题:天高秋气清,疏林木叶脱。远浦未归渔,弥望转寥阔。系缆暮烟横,水声流活活。癸亥仲春,止园居士崔永安题于杭垣。钤印:永安、知止
王石谷早岁特别钟爱唐伯虎的画,经常对临写照,而能得其神,颇为时人称誉。本品即为王氏47岁时仿唐六如之作。该图满幅弥漫荒寒之气,萧索而清逸。线条尖劲爽利,而不失浑厚拙朴,亦具元文人画之冲和平直之气,堪称王翚中年时极精之作。从王翚的题识和余思复的诗堂中可以清楚地知道此图是王翚画赠“峙宗世兄”。这位峙宗先生,不可考,只知道在两年后的春寒料峭中,请同舟共渡的余思复到家中做客,并请他在诗堂题字;又在该年的寒冬腊月请王翚的好友恽南田再题诗一首。后又有崔永安、褚德彝、黄宾虹题记,刘恕、陈景陶、朱勤荪递藏,亦可称流传有绪了。
清代早期王翚《仿大痴山水》赏析
《仿大痴山水》 手卷 水墨纸本 1679年作。款识:大痴画法超凡俗,咫尺山河千里遥。独有高人赵荣禄,赏伊幽寂近清标。山庄清夏,午睡初起,捡古人法书名画鉴阅一过,极人间清旷之乐。随兴临仿,至弥月始竟。己未六月廿四日,王翚识。钤印:王翚之印(半朱文半白文)、耕烟(朱文)
引首:耕烟笔髓。方纲。题跋:画稿八尺许,经营乃匝月。时于午睡余,弥觉天机活。斯其中年作,精气正勃发。却借旧人迹,使我真意豁。枯笔亦有情,点墨非焦渴。一坡一石间,天匠郁神骨。皆以无意为,讵可流派说。朱老后来题,容易审仓卒。拟以张颠草,未喻舍津筏。十卷清晖言,几个探禅窟。箧有奉常帧,肯居弟子列。此稿凭何起,秋霄莽空阔。嘉庆元年冬十月廿有一日,北平翁方纲。
王郎手摹一峰画,宛似张颠作草书。鼠尾皴山点树,只今能事有谁如。帝城日日足风霾,眯眼黄尘涨六街。对此溪山最清绝,便思冲雨踏棕鞋。康熙庚午孟夏观于再亭给事斋,题此博笑。秀水朱彝尊。
乌目山人画入神,闲窗点笔绝纤尘。经营匝月留真迹,王宰于今有后身。千里溪山一卷中,踏雪草树景无穷。拟扶九节采风去,峭壁疏松立此翁。辛未小春观于燕都并题为,再亭老先生一笑。孙岳颁。
从三十岁开始到六十岁,是王石谷一生中充分显露其才华的颠峰阶段。这幅《仿大癡山水卷》,正是石谷盛年时期的作品,代表了他在这一历史时期中的典范面貌。王石谷在大量临摹学习的古人画作时能博采众长,融合贯通;把古人的长处为我所用,构筑起在深厚传统的基础之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时代新貌。
这幅标题为“仿大癡”的山水手卷,石谷自称“弥月始竟”,可见是下了极大功夫的精心佳作。
清代早期王翚《碧梧村庄图》赏析
《碧梧村庄图》手卷 设色纸本 甲子(1684年)作 题识:上元甲子中秋,客秦淮水槛为荇文道社兄写碧梧村庄图。石谷王翚。钤印:王翚私印
“碧梧村庄”的主人叫顾荇文,字在湄,号维亭,昆山人。他是元代名士顾瑛的后裔,也是王翚的弟子,此卷即王翚为其弟子顾荇文所作。
王翚所绘“碧梧村庄”,烟水接天,修竹连云,高梧疏柳间有山庄临溪,即顾氏别业也。五六知己汇聚一堂。和风徐徐,清幽宜人。院前一鹤,甚是瞩目,它昂然回首,像与熟人在打招呼。尺幅之间,能把动物与人、人与环境,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做到了动静结合,浑然一体,非高手不可为,而王翚的笔法古雅松秀,意境淡远,常令人回味无穷。此图构思之巧,绘技之高,不输故宫旧藏的《晚梧秋影图》,堪称双璧。这种经营构图,在王翚作品之中并不多见,只有赴京绘《南巡图》前后的时期用此法创作。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六境图》卷、广东博物馆藏《溪林散牧图》卷等,皆以此种笔墨手法绘制。
画以疏秀取胜,与石谷长于严整者趣味有别。作时五十三岁,其时与恽南田交往最密,画亦相互影响,故笔底有疏朗逸宕气象。此后石谷名愈盛而应酬愈多,画中难免燥率气,未若此卷之清楚有静境也。后纸有同时代人陈启贞、许道元、周而衍等十三家诗题,贉尾有罗天池等晚清鉴藏家三题,很难得。
清代早期王翚《青溪送别图卷》赏析
《青溪送别图卷》绢本设色 1685年作 烟台市博物馆藏
款识:闇公老先生旌斾还朝,为写青溪送别图以代折柳并正。乙丑秋仲,古虞王翚。钤印:王翚之印(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