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在京剧“青研班”的岁月(4)

第二届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毕业演唱会(中)

交易担保 凤巢视频 第二届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毕业演唱会(中) 小程序

王艳

天津京剧院实验团梅尚两派优秀传人王艳,对京剧“青研班”也是情有独钟。她说:“非常荣幸能有机会进入研究生班深造,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和愿望,我也非常珍惜。新一代戏曲演员不能只会演戏,还要提高艺术修养。没有文化底蕴,所创造的舞台形象也不会丰满。”多学多演,文武共进,先继承、后发展,尤其想排一台新戏,是她给自己确定的三年研究生寒窗苦读的目标。王艳出生在天津一个爱好京剧的家庭,小时候就经常跟随父母出入戏院看戏。正如许多女孩那样,最初吸引王艳的也是“旦角华丽的扮相和色彩纷呈的舞台”。日子一久,她的心中慢慢积累起了对京剧的喜爱之情。11岁时王艳考上天津艺术学校,开始学习京剧表演。在1992年首届全国少儿京剧邀请赛中,她以《失子惊疯》一剧荣获专业组一等奖。1995年毕业后留校进修三年,曾随孟宪瑢、袁文君、田玉珠、张芝兰、孙荣惠等老师学演了《玉堂春》、《四郎探母》、《宇宙锋》、《红线盗盒》、《穆桂英挂帅》、《战金山》等,又向已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杨荣环学习并演出了《乾坤福寿镜》、《霸王别姬》等名剧。1997年正式拜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为师,学习排演了《白蛇传》、《穆桂英大战洪州》、《百花公主》,并分别以《失子惊疯》、《霸王别姬》、《西游记》等剧目赴日本参加交流演出,受到高度赞誉。1999年分配到天津京剧院实验团,攻青衣、花衫,又随京剧表演艺术家杨秋玲学习排演了《杨门女将》,在京津两地多次上演。王艳扮相端庄秀丽,嗓音清亮圆润,表演细腻传神,尤以文武兼长。在1998年和2001年两次赴台湾演出中,以《杨门女将》、《白蛇传》、《失子惊疯》等剧得到观众充分肯定及各媒体争相报道。在2000年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中,以《断桥》一折荣获一等奖。2001年,又荣获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优秀表演奖”。

水木在《王艳----演绎妈祖神韵的京剧新星》一文中披露,王艳与《妈祖》的结缘始于2004年,当时在天津市委宣传部“青年文艺人才工程”的资助下,天津京剧院为青年演员量身定做了新编神话京剧《妈祖》,并定“下新人排新戏,新戏推新人”的战略目标。院领导请来著名编剧家马金星、刘益民编写剧本,请来著名川剧导演谢平安执导这部新编剧。该剧表现的是被渔民奉为海神妈祖的林默扶危济困、医病救难、舍身为民的炽热情怀,和渔民们对她发自内心的感念与敬仰。正在就读“青研班”的王艳感慨道: “能让我主演大家公认的一个神,真是太幸运了,也给了我一次尝试创作新人物的机会。”为了这出新排的戏能出彩,她把“十八般武艺”都投入进去,倾注了大量心血。《妈祖》是一出唱念做打都比较繁重的戏,在表现妈祖争取做个平凡人的第三场一段戏中,王艳采用了花旦的表演身段。在最精彩的第四场林默上紫荆崖采摘紫荆草时,谢平安导演专门为她设计了一段舞,需要边舞红绸边唱娃娃调,还要拿着药锄和药筐走些技巧。唱完后马上一个翻身,走乌龙绞柱后带着红绸平转卧鱼,中间更穿插着好些舞蹈身段跟着红绸翻跟头。王艳回忆说:“虽然该戏里,除了赶装连喘口气的工夫都没有,但我还是非常喜欢这个人物,非常喜欢这出戏。”2004年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天津京剧院选送的《妈祖》一举拿下了“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优秀唱腔奖”、“优秀舞美奖”,王艳个人更荣获了“优秀表演奖”。

王珮瑜

上海京剧院炙手可热的女老生王佩瑜,曾坦言工作后就一直没有间断过学习,所以上了“青研班”并不觉得陌生。王佩瑜说:上研究生班的时候,我“刚刚从上海戏曲学校毕业,等于是从学校又进了学校,心理上还一直延续着学生的心态。我觉得这挺好的,因为面对艺术就应该一直保持学习的心态。在研究生班里,我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一个,挺开心的。原来在戏曲学校的时候,我就算是'科里红’;现在上了研究生班,学什么戏,见什么老师,机会就更多了,进步也更快了。” 王佩瑜坦言道, “青研班”给每个学员带来的收获不仅仅是学业上的,“以前在自己的剧团里是个小人物, 但来到研究生班,才发现'角儿’实在是太多了!有些人私下说,上了'青研班’,就等于是跟中央、跟北京最好的剧场都挂上号了,这是京剧界的精英班。确实'青研班’的学员们聚在一起,有一股很强的势力,在这个环境里,你会得到很多信息和影响,对自己有更大的促进,督促自己在专业上有更大的提高”。王珮瑜从小习学评弹小曲儿,就因旁人说 “不会京剧的人不算牛”,一句话使争强好胜的她让票友舅舅将自己领进了京剧之门。王佩瑜开始专攻的是老旦,还以一出《钓金龟》得奖并获邀去南京电台录音。这次南京之旅却让她遇见范石人——上海余派老生声腔研究专家。范先生直言不讳地问道:“老旦再唱也是配角,唱老生有机会挂头牌,你唱不唱?”“唱”,从此王佩瑜开始改学余派老生。王佩瑜第一次听到了余叔岩、孟小冬的录音磁带,尽管那个磁带效果嘶嘶啦啦的,但立刻被世上还有这般天籁的歌喉所打到。1992年,王佩瑜考入上海市戏曲学校专攻老生行当。1999年考入上海市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师承王思及学习了《失空斩》、《搜孤救孤》、《捉放曹》、《大登殿》《文昭关》、《二进宫》、《乌盆记》、《击鼓骂曹》等余派戏。并先后得到朱秉谦、关松安、孙岳、李甫春、王世续、曲永春、童强等老师的教诲,学演过《夜奔》、《武家坡》、《法场换子》、《打渔杀家》、《杨门女将》和《群·借·华》等各流派风格的剧目。由于她扮相俊秀、气质儒雅、书卷气浓厚,眉目之间流露出同龄人少有的自信和从容,因而看过她专场演出的观众,都会被那颇具大家风度的舞台魅力所征服。著名老生谭元寿在看了王佩瑜的演出后脱口言道:“这不是又出了一个'孟小冬’么?”从此,“小冬皇”的称谓名声远播。2001年,王佩瑜获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一等奖和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最佳表演奖。

2002年进入“青研班”后,王珮瑜成为行当齐全的班上唯一一个女老生。  生活中身为余派第四代传人的她,平头、眼镜、衬衣、牛仔裤和板鞋,不施妆容,还被粉丝当做“另类青春偶像”狂热地崇拜着。在媒体描述里她是京剧偶像、京剧超女、京剧界的李宇春,在戏迷口中,她更是风度翩翩、儒雅俊秀、笃定沉稳的“瑜老板”。她的传奇故事,在2004年曾以另一种方式延续。26岁的她觉得“呆在体制内闷得慌”,便成立了个人京剧工作室单飞(不同于张火丁的戏剧工作室),投身京剧市场化的运作,  被视作当今京剧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后因工作室生存不下去而关闭,她也重新回到了当初出走的上海京剧院。王佩瑜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就取名为《京剧艺术在当今的生存之道》,她不无感慨地表示:我也曾经想过究竟是做快乐的猪还是痛苦的苏格拉底,京剧如何发展确实也不是我一个人能左右的,但如果每一个人都对京剧的生态多一分思考、做一点贡献,那么百年之后的京剧肯定就不是这个样子了。我从小就生活在京剧的环境中,知道京剧演员的问题在哪儿,京剧界缺乏集体自觉性。我之所以这些年没排什么新戏,都在做传统戏,就是一直认为没有传统做基础,你根本飞不起来。我特别欣赏梅兰芳大师说的那句“移步不换形”,新戏要想留下来很难,要经过反复的捶打,所以潜心做好传统戏才是当下最重要的。”

2005年5月,第三届“青研班”毕业论文宣读会在北京举行。以老戏剧家郭汉城、刘厚生为主任的评审委员会,对43名研究生的论文进行了严格评审并全部获得通过。根据评审委员会专家们的意见,学员们在各自导师的指导下,对毕业论文作了精益求精的修改,并在第一届“青研班”《彩霞集》、第二届“青研班”《彩虹集》的基础上,编辑成《彩云集》正式出版发行。通过毕业论文后,为了全面展示三年的学习成果, 中国戏曲学院对第三届“青研班”学员的毕业公演进行了认真的策划与安排。第三届“青研班”在读的学员多、涉及的剧种多、关联的剧团多,前两届毕业公演都集中在北京,外地的广大戏迷都希望能在本地见到研究生的集中汇报。因此,这次毕业公演采取就地汇报的办法,即以研究生所在院团为依托全面开花,向全国戏剧观众汇报。具体讲就是在统一的时间段里,统一安排和统一宣传。以北京作为毕业公演的主会场,同时在上海、天津、重庆、南京、沈阳、武汉、长春、济南、长沙、郑州、合肥、杭州等地设立分会场,举全国之力组织这次演出。2005年10月22日,在长安大戏院以《谢瑶环》一剧拉开这次毕业公演的帷幕。这出《谢瑶环》除汇集了张慧芳、宋小川、舒桐和徐孟珂等第三届学员外,还特邀了第四届研究生班李红梅加盟。毕业公演将一直持续到年底,全部演出共计有28场,分别是翟墨的《八珍汤》,罗艳的演唱会,侯永强和李国静、王珮瑜的《艳阳楼》与《断桥》、《打棍出箱》,杨凤一、王振义的《百花公主》,杨少彭的《八大锤》,尚伟的《宇宙锋》,迟小秋、徐孟珂、高彤的《锁麟囊》,刘薇的《三寸金莲》,吕慧敏、徐孟珂、张威、王玉兰、黄炳强的《春草闯堂》,王润箐的《状元媒》,吕慧敏、张威、徐孟珂的《红娘》,杜镇杰的《战太平》,董圆圆的《穆桂英挂帅》,李红艳的《汉明妃》,阎巍的《杨排风》,王艳的《妈祖》,常东的《落马湖》,侯丹梅的《巾帼红玉》,严阵的《打金砖》,刘建杰的《失·空·斩》,高闯的《长霞》,刘惠欣的《疯女人》,沈铁梅的《金子》,汪荃珍的《朱安女士》,李沛婕的《牡丹亭》,曾昭娟的《凤阳情》,史红梅的《宦门子弟错立身》。(4)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