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才会有沟通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五月份阅读了两本书,一本是李镇西老师的《幸福比优秀更重要》(重读),一本便是本文所写的《非暴力沟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关于“沟通”类的图书读过几本,也写过几篇文章,有的还在报刊上发表出来,但这本书给我的冲击是比较大的,它不同于以往所读之书的理论体系,从生活细节入手改善人与人的对话,将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等统称为“暴力沟通”,指出其所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伤害,远远大于肉体上的伤害。试想,如果人与人之间消除了这些伤害,关系将变得多么和谐,生活将变得多么美好!——这就是这本书所带来的价值!
这本书的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1934—2015),他师从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卡尔·罗杰斯,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创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沟通专家。他有着50多年的实践经验,不仅指导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非暴力沟通,消除分歧和争议,实现高效沟通,还帮助解决了许多世界范围内的争端和冲突。由于他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出贡献,2006年,他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
这本书将“非暴力沟通”这种沟通方式介绍给读者,将其划分为“表达”和“倾听”两方面,其中“表达”又细分为“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要素,《非暴力沟通》通过对这些方面和要素的详细解读,帮助人们扭转负面的思维趋势,用温和的方式化解人际冲突,以维持轻松和谐的人际关系。
那么,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特别是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各种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如何与家人、同事、领导、子女沟通效果更好?如何与敌视自己的人沟通呢?三个字——融入爱!
这是本书第一章的内容——让爱融入生活。
关于沟通,作者有以下几个主张:
1.让爱融入生活。
2.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不在条件反射式的反应,而失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
3.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这样,在每一次互动中,都能聆听到自己和他人心灵深处的呼声。
4.听到批评时,我们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击。然而一旦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而不反驳他人,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这将最大限度地避免暴力。
5.当我们真诚助人时,我们丰富他人生命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我们的行为,是出于由衷的喜悦。
6.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7.观察:留意发生的事情,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清楚地表达观察的结果,而不是判断或评估。
8.感受:表达感受,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
9.需要: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
10.请求:提出自己的请求。
11.举例:一位母亲对她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说: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观察),我不太高兴(感受),因为我看重整洁(需要),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请求)?
12.非暴力沟通的另一方面是借助他们关切地倾听,即通过体会他人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与他们建立联系,然后聆听他们的请求,来发现做什么可以帮助他们。
以上就是“非暴力沟通”,重点分享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及其运用,愿今天的分享能带给您一些启发,给您的生活带来一片明媚的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