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河北一老太太去世,家人整理遗物,发现7000斤粮食的借条

1982年春,河北省兴隆县北营房镇荒地沟村的老太太张翠萍去世。当村干部和乡亲们帮她儿子朱海清料理她的后事时,在衣柜底下发现了一个小木匣子。奇怪的是,这个木匣子既没有钌吊也没有锁,谁也不知道怎么打开。无奈之下,众人只好用斧头劈开了小木匣子。

借条

出人意料的是,里面并没有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张用牛皮包裹的破旧画图,以及一摞摞粮食的借条。众人细心整理了一下,这些借条竟然高达7000多斤粮食。而借粮的一方,则是八路军。老太太怎么会借了这么多粮食给八路军,她之前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儿子朱海清给乡亲们解开了这个困惑。

麻利嫂带八路军脱围

张翠萍是河北省兴隆县五指山区人,1912年出生,祖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成年后,她与当地农民朱殿昆结婚。由于她聪明能干,做事麻利,所以当地人都称她为“麻利嫂”。日本人开始侵略中国后,张翠萍夫妇为了早日将日本人赶出中国,暗中加入了抗日组织。

张翠萍

张翠萍的丈夫朱殿昆成为迁(西)遵(化)兴(隆)抗日联合县地下交通员,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而她本人则时常替八路军将士洗衣做饭,缝缝补补。她家经常是八路军游击队和区、县工作人员落脚的地方。

1943年初,时任冀东军分区司令员的李昌运带着部分部队,在五指山区东麓的达峪村布置好关于坚持抗日游击工作的有关事项后,准备追赶大部队。就在这时,李昌运司令员接到一封“鸡毛信”,上面提到日军已经获悉他们部队的动向,并率着日本关东军108师团和热河当地伪军约7000人奔袭而来。

日军

李司令当时只有300人左右的兵力,要硬拼肯定不行。在这种情况下,部队只有向五指山区背后迅速转移,再通过高山密林到达敌人无法顾及的五凤楼安全地带,队伍才能存活下来。而要进行转移,必须要有熟悉当地地形的人带领才行。偏偏当地的交通员朱殿昆去了其他地方送“鸡毛信”,赶不回来。

就在这个时候,麻利嫂张翠萍主动请缨,表示自己可以带战士们带路突围。李昌运司令表示很犹豫,不是不相信麻利嫂的能力,而是她怀孕已经七八个月。路上若有个闪失,他就对不起朱殿昆了。可能是看出了李司令的顾虑,麻利嫂笑道:“我们山里人身子骨硬朗,快别婆婆妈妈了!我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但却知道花木兰和穆桂英的故事。她们能上战场打仗,我就不能为你们带路?”

五指山区

正当李司令犹豫之际,日军的先头部队已经进山了。部队转移刻不容缓,李司令只好请麻利嫂给大家带路。麻利嫂虽然身怀六甲,但却动作灵敏,拿了一根绳子,就带着战士们钻沟、爬坡、翻山越岭。在经过几个小时的急行军后,众人来到了朱殿昆送信时的一条密道。那是一个大石崖,当地人叫“大石憋砬”,虽然谈不上光滑如壁,但却没有上山的路。

看着如此“绝境”,众人一筹莫展。只见麻利嫂取出从家里拿来的绳子,又让战士们将绑腿解下来绑在一起。她双手攀着崖壁,挺着大肚子艰难地向上爬去。大家屏住呼吸,不敢有任何太大的动作。生怕因为自己的缘故,而让麻利嫂掉下悬崖。好在有惊无险,麻利嫂攀上了崖顶,随后将绳子和绑腿的一头拴在石头和大树上,另一头扔了下来。

八路军转移

八路军300战士分成两队,双手攥紧绳子和绑腿,艰难地向崖顶爬去。最终,所有战士都成功登顶,日军眼看着八路军战士远去却毫无办法,急得跳脚。而就在大家到达黑河谷底,踏上一溜冰川时,麻利嫂突然“哎呦”一声,人晕倒在了冰川上。不一会儿,她身下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

冰儿诞生

李司令知道,麻利嫂这是因为动了胎气导致婴儿早产了。于是他立刻让战士们围成人墙,帮麻利嫂挡住四周的风。不一会儿,麻利嫂醒来,用牙齿咬断了婴儿的脐带。八路军战士急忙脱下身上的厚衣服,披在了麻利嫂和婴儿的身上。随后战士们在山上找来木棍,搭成简易担架,抬着她向下一个村子走去。

漫画

当部队到达五凤楼山脚下的一个村庄时,李司令带着鸡蛋、红糖、白面等东西来探望麻利嫂,愧疚地说:“大嫂,都怪我的一时疏忽,让你们母子蒙受了这么大的苦难!”麻利嫂说:“不妨事!这些东西我也不需要,请司令员给我儿子取个名吧!”李司令沉吟片刻,考虑到孩子是在冰上出生的,便对麻利嫂说:“就取名为冰儿吧!”

麻利嫂夫妇的牺牲

随后,李司令将麻利嫂和孩子托付给老乡,带着部队继续出发。而麻利嫂在带八路军战士们脱险后,由于叛徒的告密,导致日伪军经常来五指山区搜寻给八路军带路突围的人。所以麻利嫂经常带着儿子东躲西藏,甚至连李司令给儿子取的名字”冰儿“都不敢叫。

1945年,麻利嫂的丈夫朱殿昆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途中被日军截获。为了不使信件内容被日军知晓,朱殿昆将鸡毛信吞进了肚子里。残忍的日军为了得到鸡毛信,剖开了朱殿昆的肚子,朱殿昆壮烈牺牲。但日军却一个字也没有得到。解放之后,麻利嫂带着儿子搬到了距老家100多里外的北营房荒地沟村。搬家时,家里连一副像样的碗筷都没有。

八路军将士

尽管家里日子过得很苦,但麻利嫂却从来不给儿子讲自己给八路军带路,丈夫送鸡毛信牺牲的事。当年八路军在她家借粮时打的欠条,她也从来也想过讨要。儿子朱海清成年后,在当地娶妻生子。直到1982年,麻利嫂病重,才将往事告知了儿子和儿媳。

同时她叮嘱儿子、儿媳:“告诉你们爸妈做过的这些事,是想让你们接着做,而不是瞎吹乎、去请功。当年打小日本,你爸和我是自愿的,如果你们后人再去向政府讨要什么,就是你们的不对了,知道么?”在得到儿子和儿媳的肯定回复后,麻利嫂含笑离开。而在发现了木匣中麻利嫂夫妇借八路军粮食的借条后,在当地村里人的建议下,朱海清也一把火付之一炬,让“老太太带走”。

李司令寻人

由于朱海清谨遵母亲的吩咐,所以从来没找过政府的麻烦,更没联系过李昌运司令。但李昌运司令却一直惦记着他们母子。早在1949年3月,李昌运在担任热河省委书记、热河省政府主席时,就曾拜托时任兴隆县委书记的王佐民寻找麻利嫂母子。由于不知麻利嫂的真名,所以寻找起来困难重重。后来王佐民因工作调动离开兴隆县,又将此事委托给下一任的兴隆县委书记。此后,这件“任务”就在兴隆县委班子间流转。

李司令

1984年左右,已经70多岁的李昌运又找到承德地区行署副专员赵锡廷和承德地区党史办主任李景珍,希望他们能继续帮忙寻找“冰儿”。1985年,李景珍又将这一任务委托给兴隆县党史办副主任佟靖功。佟靖功历时两年,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在1987年9月18日,找到了在平安堡铁厂当工人的“冰儿”。此时他的名字叫朱海清。

1988年4月,80岁的李昌运不顾年迈的身体,亲自赶到兴隆,终于在阔别45年后见到了“冰儿”。而麻利嫂张翠萍的故事,也开始变得广为人知,感动承德,感动河北,感动中国。也正是因为中国有千千万万这样的人,才能更加繁荣和富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