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5-40
发汗后及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干姜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右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二服,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栀子十四枚(劈) 甘草二两(炙) 香豉四合(棉裹)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取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取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发汗或吐下以后导致虚热,心烦失眠,需要用栀子汤系治疗。因为栀子可以泻心中郁火,豆豉可以帮助肾把水气蒸上来,是一个很凉润的药,所以栀子豉汤治疗心火和肾水不交导致胸口不舒服,有一种吃了大蒜以后的灼热感,烦躁,甚至失眠。栀子干姜汤是治疗虚寒类型,平时脾胃比较虚寒体质的人容易出现。中焦气虚的会有喘的感觉,可以用炙甘草来补,所以用栀子甘草豉汤,炙甘草在这里用二两,但是吃两次,等于分三次吃的三两,所以也是补中气的作用。最后说吃了栀子汤系列可能会呕吐,一种说法是无形热邪可能黏附在有形的物质上,导致呕吐,另一种说法是心中懊恼,会有吃进去东西吐出来的症状。但是临床上吐的现象很少见。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这一条就是我们上面讲到交通心肾的,典型的栀子豉汤。这个汤剂的烦躁比栀子汤系列的其他方剂烦躁又多一些,但是对比另一个烦躁失眠的朱鸟汤要少很多。因为朱鸟汤是心阴虚,烦躁很厉害。导致栀子豉汤证的原因有发汗、误下,甚至是被太阳暴晒以后,都可能出现,胃酸反流导致食道灼痛等等都可以用到。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和旋覆代赭汤区别是,旋覆代赭汤是肝着,有瘀血,甚至会喜欢捶胸口会舒服一点,栀子豉汤是虚热,烦躁程度轻。和痰饮心痛区别是,痰饮是有形的病邪,转身会有扯痛感,栀子豉汤是无形病邪。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枳实汤主之。栀子十四枚(劈) 厚朴四两(炙去皮) 枳实四枚(水浸炙令黄)以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这一条是栀子汤系列的腹满篇,腹满一般都是用厚朴、枳实,都可以理解。《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齄鼻,白癞,赤癞,疮疡。叔叔对栀子的比喻是“叛逆小子”,可以逆行,所以可以和豆豉发出的肾水“对穿”,清心中郁火。可以把肾脏里面的气推出来充在全身,比较润。可以治疗尿血或者尿道发炎。菖蒲,远志这一对更适合治疗健忘,比如说在孔圣枕中丹和定志小丸中的应用。菖蒲60克 远志60克 茯苓90克 人参90克上药共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克,日服3次。也可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减。 功能:益气养心,定志益智。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御览》作痰,非),除寒热结,止利(旧作痢,《御览》作利,是),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生川泽。一般汉代用枳实的,现在都用枳壳,因为枳实的力道比较强。枳实对内脏下垂的病有好的疗效,比如说枳实搭配益母草可以治疗子宫下垂,如提垂汤,同时加一些补气药,大剂量黄芪。提垂汤方:黄芪60克,枳实60克,升麻6克,柴胡6 克,益母草18克。治疗瘘管可以用,枳实做成药丸,用皂荚煮水吃。或者是有一个特效药,用三两枳壳加上二两白糖煮水喝。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方见上)用了下法以后,其实消化道已经被打虚了,比如用大黄一类的泻药会导致消化道虚寒,又有烦躁和热的情况的话,可以用栀子干姜温和地清热补虚。如果脾胃非常虚寒,用栀子都会拉肚子的话就需要温补了。以上是自己的学习笔记分享,因为本身的能力水平局限,如果有错误,希望大家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