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保定府河“八大闸”考辩

昔日保定府河“八大闸”考辩

闪保利  吴蔚

(本文新增引用闪保利先生的文章,特此署名、致谢)

所谓“闸”,简单地说,就是拦住水流的构筑物,可以随时开关;科学地讲,就是修建在河道和渠道上,利用闸门控制流量和调节水位,泄水底板接近河床的低水头水工建筑物。由于府河的地理位置,保定建城之后各代都重视对其进行浚治,同时整修各条支流,开源建闸,筑堤防,渲泄洪水,利航运,灌农田。以“闸”为代表的府河小型水利枢纽,经过历代的不断修缮,日益完备,以致民间百姓有“四城、四关、八大闸”的美称。这八大闸均建于府河之上,此外护城河上也有几道闸。

(一)

清末保定府城城水系流向图

北宋至建国后的近千年间,为保证府河航运河道畅通和水系灌溉,统治者多次疏浚河道,建立修缮水闸、船闸以调节水位。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保州等处都元帅张柔从满城移驻保州。史书记载“重辟保城,画市井,定民居,置官廨,引水入城,疏渠立闸……”当时的护城河即府河流至城廓西南隅,以闸积水,导之北上,东行,绕城环流,可以说是较为完善的。

”八大闸“中人们最熟悉应该是西水门闸和灵雨寺闸。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保州都元帅张柔重建保州城时在保州西关护城河设二闸,分别是南节制闸(华隶影城后面)和北节制闸(动物园北门附近)。在明朝中期,为减少汛期洪水进去护城河对城内形成倒灌,在吴家湾灵雨寺大石桥东侧(现农机局宿舍楼处)重修了一座排水闸(俗称大闸)。就此,西关形成了北节制闸、南节制闸、排水闸的三闸鼎立。闪保利先生在《保定晚报》2020年7月25日《保定西关河道三闸鼎立》一文中记述:

此处曾有三闸鼎立的特殊设计,这就要从更久之前说起了。金贞祐元年(1213),蒙古大军屠保州(今保定),城池俱废。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保州都元帅张柔重建保州城,同时在保州西关护城河设二闸。

节制闸能起到调节上游水位、控制下泄流量作用。张柔重建保州城时,在西关护城河河道上同时建了两个节制闸。

北节制闸(俗称小闸)位置在现华隶影城后面,南节制闸在现保定动物园北门附近,目的是提高两闸之间水位,引护城河水从西水门入城,二闸缺一不可。

排水闸是排泄多余水量的水闸。明嘉靖年间,在吴家湾灵雨寺大石桥东侧,现农机局宿舍楼处重修了一座排水闸(俗称大闸)。就此,西关形成了北节制闸、南节制闸、排水闸的三闸鼎立。修建排水闸,同时向南挖掘了一段通往府河的河道,在汛期洪水进入护城河之前提前打开闸门,将洪水分流引入府河,这样就解决了山洪暴发时溢出的洪水对城门、水门形成倒灌以及对城墙的浸泡。修建排水闸保障城内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是一项科学造福百姓的百年大计。

明永乐初(1403),为调节府河水位,便利航运,在汤家庄建上闸,后距上闸“十里”中杨村南建下闸(距刘守庙4公里),皆为调节航运水位。明嘉靖元年(1522)重修2闸,并浚深河道。

清代,府河在灵雨寺前吴家湾桥分为二:南支(主流)出积水闸东南行;北支出小石闸至护城河,北流至城西北隅折而东,四里营沟、徐河沟合一口汇入,东流折而南,至城东南角折向西流复入府河。当年郭棻曾在月下,登保定古城眺望“鸡水环清”有感赋诗,最后一句为:“两三闸向城隅转,遥见东皋种马绥。”

清乾隆九年(1744),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刘于义受命同直隶总督高斌勘查直隶水利,刘、高二人亲行踏勘,在府河修刘守庙闸、下闸、莲花闸、马庄闸、李庄闸等5座,积水以利航行。

清乾隆十年(1745),直隶总督高斌大规模修治府河。他命下属召民工在方顺河分流处建通会、金线两闸。自通会闸向北通白草沟,方顺河水自金线闸向南入金线河,中则总名鸡心闸。中杨村南下闸改建在小圣庙东,这样便增加了府河的有效水源供给。

清乾隆十一年(1746),总督高斌拨帑银,召民工修浚保定府河及白草沟河道、桥梁。同年府河建东安屯闸,安州至东安屯间建膳马庙闸,安州东北建寨头闸;方顺河建通惠闸,金线河建金线闸;白洋淀建新安西关闸,端村东南建端村东闸,端村西建端村西闸,新安东南大小淀头间建淀头闸。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五月,直隶总督郑大进召民工维修满城、清苑府河沿途诸旧闸。

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后,清同治十年(1871)二月十九日,下令召大批民工挖浚一亩诸泉,疏治一亩泉至清河口190余里河道,上游建蛮子营闸,下游建莲花闸、新闸等7座石闸,挖土21万多立方米,河水深达“七、八尺至丈余”,船畅行,八月二十九日竣工,为发展保定通往外地的水路交通,动用了庞大的人力和物力,仅清同治十年(1871)的一次疏浚府河上游诸泉和下游河道、堤、闸时,就花费了白银26970多两。

同治十一年(1872),对护城河疏浚重修,南护城河水在南关天水桥西侧改道向南,直接入府河,废除了从天水桥到现在动物园北门附近的这段河道,南节制闸同时被废。从此保定西关外只剩下了人们熟悉的大闸(排水闸)和小闸(北节制闸)。

1934年版《清苑县志》记载南关城门西段护城河改道:“城垣於清咸丰三年,经总督纳尔经额修葺城濠亦於是时挑挖,同治十一年,复经总督李公鸿章重修”。重修以后,城东南角向西回流的护城河水在南关天水桥西侧改道向南,直接入府河,废除了从天水桥到现公园街园林处宿舍这段河道,南节制闸同时被废。一亩泉河与护城河原呈“丅”字形,改道后変成了“╕”字形,从此大闸至天水桥这段府河取代了南关西段护城河。

1915年3月25日开始,津保航运在保定南关设府河码头,行轮再次延伸到保定.

府河上的小木桥和大石桥

民国三十二年(1943)春,日寇为加强冀中掠夺,强迫民工,挖治天津至保定的水路航运,满足其军事经济需要。日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建设总署保定施工所在府河沿岸进行船闸工程施工,1944年又在焦庄、东安、安州、新安镇建了四座枢纽,各有节制闸及简易船闸,并对局部河道裁弯取直;北刘庄村船闸未完成,直至日本侵略军投降。

(二)

“四城、四关、八大闸”是百姓对保定府河水利枢纽的形象叙述,其实,单单就闸而言,粗略的统计就远不止八个。

所谓常说的古城八大闸,即保定府河通往天津方面的给水闸口,包括西水门闸、灵雨寺闸、新闸、刘守庙闸、下闸、连环闸、新庙闸、仙人桥闸等。

1、西水门闸

在昔日河北剧场后边,为元代张柔重建保州时,引水入城之处,是入水口,西水门闸可能较东、北、南水门修建为早。护城河在古城西南自一亩泉河引出,东北向流至西城墙转角处,再次一分为二。一路继续向北,另一路折返过西水门至城内。此处原设有一道古老的石闸,用于控制护城河和城内水系的水量,俗称小闸,始建于元代。朱家园南面的小闸,是护城河由一亩泉河引出后的第二道闸口。区别于八中附近的大闸而得名。

清末保定府城图有小闸的标记

光绪《保定府志》记载:“小闸亦曰西城小闸,在府城西水门外,城濠两岸引大河之水蓄之城隍,复引以入城,此闸张柔所建也。”

       

保定护城河原是环流的,西关护城河水既往北也往南流,北边有小闸拦水(华隶电影城后),南边也应该有个闸,两闸配合才能提高两闸之间水位,使护城河水经西水门入城,南边没有闸水会南流,河水不能入城。闪保利先生查阅明嘉靖十七年《清苑县志》“清苑诸水图”上,发现在今天动物园北门附近原来有一座节制闸,因护城河改道,在清末废除了这个闸。

清末保定西门外昔日小闸,今已无存

       这张照片的主线是府河,镜头远方正中是西门石桥,如今尚存;镜头近处为一道水闸,称作“小闸”。以如今朱家园的范围来看,一桥一闸刚好是朱家园的南北边界,且历史久远。解放后,随着城市建设和护城河水系的变迁,小闸已成为保定的记忆。解放后,随着城市建设和护城河水系的变迁,小闸已成为保定的记忆。

  西水门的小闸在1970年疏通护城河道时被拆除,如今已基本看不到小闸的痕迹。

2、灵雨寺闸

老保定西下关吴家湾风景优美,是保定上谷八景之一“西刹秋涛”。许多人并不知道,这里还曾以很特殊的水闸设计来保障城内百姓的安全——

早年间保定一亩泉河与侯河、白草沟相汇于城西南灵雨寺吴家湾处,经此分两支:一支出积水闸(俗名“大闸”)向东南流,横穿保定府城南门外,过天水桥、刘守庙东流入淀称府河;一支东流折北过小闸、西门石桥,环绕北门、东门石桥,又南流至城东南角复折而向西,一直流过南门护城河桥入府河,称护城河。在西城外城墙的拐角的地方,即“靴子”的“靴尖”处,还有一小闸,将一亩河水又一分为二:一支进“靴尖”处的西水门引护城河水东流入城至莲花池,后又沿南大街暗渠向南流至文庙处,进入府学泮池,然后由南水门也流入南护城河。

大闸拦起,一亩泉河水没过闸板,直流而下,类似瀑布,周围十米都能听到流水声。流出的水一分为二,一部分拐弯向北流去,这就是护城河水的来源。一部分向南流去,流到一个大坑,大坑水满之后,向南流去与百草沟、侯河之水汇合入府河。这个大坑就是现在的水禽湖,这个大坑是调节水量的。大闸关闭后,闸前水如平镜,水面开阔、河水清澈见底,鱼儿自由游戈,水面平静,类似小湖泊,有划船的,有打鱼的,四周还有钓鱼的,风景如画、景致优美,类似江南水乡。除此之外,在吴家湾三孔大石桥西侧,有条河沟,大闸关闭后,河水流进灵雨寺内(曾为乾隆行宫),另外灵雨寺东侧,还有暗沟,河水绕灵雨寺内一圈后,水又流出,入一亩泉河。同时,还有一条民国时代用洋灰建的狭窄通道,河水直奔民国初期兴建的两个水磨坊(米面加工厂)。利用水的落差冲动水轮机,带动磨滚转动, 起到加工粮食的作用。由于南城这一段护城河的流向是自东而西,而府河的流向是自西而东,于是在南城门外天水桥东侧,护城河与府河的流向是各奔东西。形成了双河对流(又称双流浇灌)的奇观。

古代一亩泉河、侯河、白草沟三水汇于今南关人民公园西侧,称府河。据史书载,大闸建于明嘉靖年间。清康熙十一年(1672)重修安澜志

“积水闸俗名大闸,在府城西门外二里吴家湾,跨一亩泉河,一亩泉河西径吴家湾石桥,折而南数十武,建闸以蓄之,其下流为府河,明嘉靖中建石墙,分八字,南向广一丈五尺,高一丈,长六丈五尺;东向广一丈,高九尺,长四丈二尺,堤长一十四丈,高八尺”。

解放初,大闸这一片仍保留着史书所说的保定八景之一“西刹秋涛”,古时的府河上游叫一亩泉河,也叫鸡距河。泉水汇集,日夜流淌,流到灵雨寺(今八中) 附近,又一分为二。一股经大闸南流入府河,水声轰鸣,正是:“涛声相应梵声近,水色齐连天色遥”,便是“西刹秋涛”。一股向东北绕城一周再流入城中。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历历在目,就是“鸡水环清”。

解放后,随着保定市工业的发展,用水量的增大,一亩泉水位降低,流量减少,大闸失去了调节水位的作用。

1963年保定市遭特大洪水后,为利于泻洪计,于1964年在大闸以西,顺河道主流水势,自西北而东南另开新线直注府河。并在新河道与一亩泉河交接处重新建闸,新闸建成后大闸逐渐失去了原来的作用。1970年,保定修建战备路(天威路)时,在大闸南侧辟建联盟路时拆除了大闸,并填平了大闸连接府河的这段河道。在闸西边八中门前重新建闸,并挖掘了一条往南通府河的河道,后来在疏通护城河道时又拆除了小闸。已有400多年历史的大闸再也见不到了。如今,灵雨寺一带河道走向基本未变,大闸无存,遗址犹在,但大闸附近的风景已难重现。1978年,拆除了八中对过的有着几百年历史的三孔石桥(灵雨寺大桥)。新建了胜利桥,在新修胜利桥以南,新建一座拦水闸,起到大闸的作用。但大闸附近的风景已难重现。

3、新闸  

位于今新中国面粉厂北侧府河之上,清同治年间该处建有水闸一座,俗称新闸,靠近的街道也一度名新闸街。

4、刘守庙闸  


刘守庙水闸(亦即上闸)全景图

清朝初年,刘守庙修水闸一座,俗称上闸。光绪《保定府志》记载:“上闸在府城东一里之汤家庄,一名小圣庙闸,跨府河,明永乐初于汤家庄建石闸,名汤家庄闸,亦名上闸;嘉靖时重修,国朝乾隆十年改建于小圣庙东。”

府河向东南流至刘守庙纳入护城河,穿焦庄船闸后进入清苑县,复式河槽,焦庄船闸以上,深槽底宽8米,岸距35米至50米;以下底宽12米,无坡,河底高程4.1米,堤距66米至104米。

保定城东南约3里刘守庙前的石桥与上闸码头

府河从刘守庙向东经过焦庄村,下闸村、仙人桥村,再往东入安新境。

焦庄西闸图

5、下闸

明朝年间,该地聚户成村,因其紧靠府河,故名河头村。清朝初年,该处修水闸一座。因上游刘守庙也修有水闸一座,其闸居上,俗称上闸;此闸居下,俗称下闸。该村位于下闸附近,借此改村名为下闸。光绪《保定府志》记载:“下闸一名青杨树闸,在清苑县东十七里青杨树村,南跨府河,明永乐初建,去上闸十里;嘉靖时重修;国朝乾隆十年重建。”

民国保定下闸口,通过费用一艘船为五十钱

府河汇满城县境内一亩泉、侯河和完县境内的百草沟,3条支流集合于灵雨寺,穿京广铁路,经保定市,于下闸村西进入清苑县界。

一个停靠货船的小码头就在闸门的下方一公里处。为方便卸货,曾有石板混合水泥铺建地面,清苑下闸村里人称闸台,或闸货台。坊间所传下闸由三王四郑一户田的生意人家聚落而居。

民国年间通过保定府河下闸口的船只

下图是日本侵略者拍摄下闸航线区域图,

   新中国成立后,为解除黄花沟流域洪沥水对市区的威胁,1957年实施导水越保(市区)入府(河)工程,即将原由冯庄入北关护城河改为由冯庄向东南至下闸入府河。1957年整治后的黄花沟,从市北郊冯庄西北起,东南流经小堤、米家堤、中阳等村,过下闸入府河。

6、莲花闸(连环闸)  

府河清苑段至仙人桥,在平陵东黄花沟自西北汇入,东经莲花闸,金线河从右边汇合;与唐河汇合后(1965年,唐河从东石桥改道入府河),经望亭、东安、御城、刘家口,折向东北,于清苑县东木杴庄村北会漕河,至膳马庙向东进入安新县汇入白洋淀藻杂淀。

在清苑汇入府河的金线河,经郝庄、魏村、白团、中冉、石桥、赵庄等乡镇,至莲花闸入府河。水量从县境至莲花闸为250立方米/秒;莲花闸以下至安新县界为150立方米/秒。

1960年,为扩大唐河泄水能力,结合津保航道治理,于莲花闸以下800米处开挖府河新道(亦称唐河下口),向东北至安新县建昌入白洋淀。

1964年,结合筑防洪堤挖土而成环堤河,以排泄堤外洪水。该河从新市区的鲁岗辛庄北黄花沟起,向西南过保满铁路,在马厂村西北折向南,穿一亩泉河,候河,白草沟,于束鹿园村东南穿京广铁路向东流,经清苑县的西小庄,南市区的王庄北,至清苑县的平陵村东与新金线河汇,于莲花闸汇入府河。

新金线河是1965年开挖的河道,始于清苑县西洪义村,东经北魏村、北大冉村,穿保衡、保沧两条公路,子北石桥村东南入清水河。1966年,清水河改入唐河新道,新金线河仍循旧道,于莲花闸下汇入府河。

1982年校核安全泄量:莲花闸以上250立方米每秒,以下150立方米每秒,河底淤高1米至2米。

7、新庙闸(资料阙如)

8、仙人桥闸

石桥乡位于清苑区东北,该乡今天辖行政村13个,包括仙人桥、平陵、北石桥、东石桥、西石桥、南侯、黄陀、纳贤、张村、百冢、胡指挥、申庄、高庄。昔日石桥乡境内有“四河、两沟”之说,即:唐河、金线河、府河、清水河、黄花沟、保市南沟。清代乃至民国,仙人桥多水合流,水陆交通往来繁荣。

仙人桥闸位于清苑县境内府河沿岸仙人桥村附近,其他资料阙如。

通过仙人桥闸的日本侵略者警卫船

另,光绪《保定府志》中还记载有如下府河闸,原文照录如下:

1、东安屯闸  在府城东三十里,跨府河,去青杨树闸二十里,乾隆十年建。

2、大庄闸  在府城东南大庄,跨引河,乾隆二十八年建。

3、藻西闸  一名响水闸,在满城县东十五里藻西庄,明万历中郡人孙慎建。

4、李庄闸(待考)

日寇拍摄的李庄水域

(三)

建国后,一亩泉河、府河水系一度仍用这些旧闸提水通航,通过当时河北省政府的审核,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上世纪六十年代,为控制一亩泉河的流量,在一亩泉村东和大车村北建有两座拦洪闸。1964年建拦洪闸一座,防止特大洪水进入市区。

1965年在白草沟穿环市防洪堤上建节制闸,控制入市区流量90立方米每秒。

1970年将旧闸进行配套整建,通航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

1975年春,保定地区革命委员会组织望都、清苑、蠡县、新城4县民工对府河进行扩挖深槽工程(即航道整治工程)并筑复左堤。自焦庄船闸至安州船闸,长27.3公里。河底无坡,高程4.1米,底宽12米。同时,将金线河入口上移与环堤河并为一口入府河。

1965年和1978年,为治理一亩泉河,分别在大车村北的环市防洪堤上和一亩泉村东南的黄花沟右堤上建节制闸,控制入市区流量60立方米/秒。为便于府河下游通航和灌溉,1977年在安州城西建扬水站一座;1979年,在安新县复修安州船闸;在大寨、东杨庄建引水闸各一座;总灌溉面积近2万亩。1978年开始修建安州闸和焦庄闸,1979年春,清苑县组织于焦庄旧船闸下游建新船闸(闸底板高程4.5米)1座。为提高旧闸至刘守庙一段水位,新闸下游左岸建扬水站1座,将水扬至闸上游,扬水能力2立方米每秒。这次工程因水量不足没有得到使用验证。这些船闸直接控制着府河的航道,每道闸口设管理人员4--5人,负责开闸放水,关闸存水及航船的放行。在一般情况下每天开闸两次。

解放后,随着保定市工业的发展,用水量增大,一亩泉水位降低,府河流量减少,昔日保定府河“八大闸”失去了调节水位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时拆除了大闸,在闸西边八中门前重新建闸,后来在疏通护城河道时又拆除了小闸,在新修胜利桥以南,新建一座拦水闸。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府河的彻底干涸,水闸、船闸、扬水站等所有水利枢纽几乎全部退出历史舞台。古城保定府民间“四城、四关、八大闸”的美谈,近800年的古迹,虽经老人们口述流传,仍逐渐消失,成为历史。

编辑:吴蔚  杨蕾

微信:13011927956(府河沧浪)

(0)

相关推荐

  • 江苏淮安码头惠济闸

    淮安码头三闸指福兴闸.惠济闸和通济闸.位于淮安市码头镇.当地老百姓称惠济闸为头闸,通济闸为二闸,福兴库为三闸.民国24年,用现代技术建成的淮阴船闸投入使用后,中.里运河之间可由船闸直通,不仅免三闸之险 ...

  • 洸 河

    观兖州 知天下 洸 河 郭景华       洸河是洸府河的上游支流,本属汶水系,源于泰安市宁阳县北部山区的罡城坝.洸水在漕河乡管口村流入兖州县,至新驿镇高吴桥南汇入洸府河.全长44公里,兖州段8.5公 ...

  • 【东台记忆】追忆往昔,梁垛河的前世今生!

    那年,那月 我们深深扎根于东台这片热土, 留住的是岁月的记忆. 不同时间的我们, 却在同一个空间, 经历梁垛河的点滴, 悠悠几十载,怎能不怀念. ◆◆◆◆ 梁垛河印记 杜哈梅 梁垛河的前世今生 据嘉庆 ...

  • 浅谈古城保定西关水闸

    保定民间就流传着老保定有"四城.四关.八大闸"的说法.四城.四关好理解,知道八大闸的不多.一般来说八大闸是指府河上的西水门闸.灵雨寺闸.新闸.刘守庙闸.下闸.连环闸.新庙闸.仙人桥 ...

  • 保定府河老照片108图

    保定府河老照片108图

  • 保定府河历代水系16图

    保定府河历代水系16图

  • 保定府河影像记

    保定府河,拆旧建新. 那么多的旧时记忆,拆了,没了,那么美好的新生活,快了,来了. 如果,哪天回想曾经的府河,那一带,那一片,那一湾,那一坡,曾经是什么样的? 这组府河影像记,到那时候或许可以帮到你.

  • 于素敏:保定府河岸边“风云雷雨山川坛”遗址论文两篇

    于素敏:保定府河岸边 "风云雷雨山川坛"遗址论文两篇 于素敏(1977-),女,河北保定人,历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博物馆学.保定文化.现转发她有关保定"风云雷雨山川坛 ...

  • 保定府河南岸新中国面粉厂,始于1919年,京畿之地,百年民族工业

    保定府河南岸新中国面粉厂,始于1919年,京畿之地,百年民族工业

  • 昔日保定府繁华老字号货栈 如今已成断壁残垣!

    它曾是保定府赫赫有名的货栈 它曾见证过府河航运的繁华 古城老字号已成"老病号" 打开房天下APP,查看更多图片 在三丰东路府河南岸,有一排古香古色的建筑.这里曾在1949年设立府河 ...

  • 保定府河,曾是保定府的灵魂之河

    保定晚报刊发了一篇郑新芳先生的文章<府河--保定的母亲河>,让我们再次对保定府的这条灵魂之河,有了更深的了解. 文章中写到,已故保定籍著名作家苏叔阳先生曾经回忆,上个世纪40年代,他与小伙 ...

  • 保定府「府河南岸」刘守庙桥 - 德利成货栈

    这一段的府河,北岸是漂亮的府河公园,南岸则是脏乱差. 2021年,这一现象有望得到改观.南岸的土地已经清理完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南岸就能变得跟北岸一样干净.漂亮. 自刘守庙桥向西步行: 发现一个小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