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到7000,从秦岭到东亚,全世界都稀罕的朱鹮因何重生?

2021年5月23日是“东方宝石”朱鹮重新发现40周年。陕西省林业局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朱鹮数量已扩展到现在的7000余只,栖息地呈现出以秦岭为中心向东亚历史分布地扩展的趋势。

朱鹮,生活在距今约6000万年前,是比人类历史还要久远的“古老之鸟”,被称为“活化石”。曾广泛分布在东亚大陆和辽阔的西伯利亚。1963年朱鹮首先在俄罗斯踪迹全无。1975年,朝鲜半岛最后一只朱鹮消失。1981年,日本为了使朱鹮摆脱濒临灭绝的境地,将境内残存的5只野生朱鹮全部捕捉进行“紧急抢救”。 同时,也向世界宣告日本野生朱鹮从此绝迹。但不幸的是,其中多只朱鹮相继死去,存活的阿绿和阿金也丧失了繁殖能力。当时,广袤的中国是唯一没有“过滤”过的国家。朱鹮在日本被视为圣鸟和国鸟,1952年日本将朱鹮定为“特别天然纪念物”。1972年,出于无奈,日本环境厅向中国正式提出在中国寻找野生朱鹮的请求。

中国还有朱鹮吗?当时中国林业部、中科院给国务院的答复是:1930年以前,我国14个省份可以普遍见到朱鹮;1950年前后,在陕西、甘肃一些地方的稻田和河坝还可以见到觅食的朱鹮;到了1960年,我国的鸟类学家只在秦岭采集过标本;1964年之后,再也没有任何朱鹮的消息。“无消息并不是绝迹,找!”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指示。

据洋县志《朱鹮志》记载:1981年5月21日—27日,根据本县纸坊乡农民何丑旦提供的线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朱鹮考察小组会同洋县林副局技术人员一起先后在四郎乡山峰村金家河、八里关乡大店村姚家沟发现7只朱鹮野生群体,被命名为“秦岭一号朱鹮群体。”1981年5月21日,在洋县四郎乡山峰村金家河,考察队发现了两只朱鹮,一个朱鹮巢。5月27日,又在八里关乡大店村姚家沟发现了两只朱鹮成鸟,3只雏鸟。这就是已有“6000万年历史”朱鹮的最后家园,是当时世界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为了这一刻,专家队已苦苦寻觅3年,行程5万公里,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的260个朱鹮历史分布点。自此,秦岭成为朱鹮的“诺亚方舟”。

当时,姚家沟的村民们把朱鹮叫“红鹤”,人们插秧时,它们总是跟在后面,不紧不慢地在水田里找吃的,小鱼、小虫等都是它们的食物。有时候它们会把刚插好的秧苗踩得东倒西歪,人们就需要返工。但村民们觉得这些大鸟“憨憨的”,从没有伤害它们。朱鹮也十分亲人,它们就把巢筑在村民的屋后。直至专家队伍来到这里,村民们才知道,原来这种鸟儿如此珍稀。发现朱鹮后,专家们在姚家沟一住就是3年,这里也成为中国第一个朱鹮保护机构。如今的青冈树林寂寂无声,早已“鸟去巢空”,村民们多年前也陆续搬迁到山下居住。

朱鹮,何许鸟也?打开网络,关于朱鹮的词条和资料并不鲜见:“朱鹮古称朱鹭、红鹤,系东亚特有种,为雄雌同形同色的鸟类,成鸟全身羽色以白色为基调,但上下体的羽干以及飞羽略沾淡淡的粉红色。喜欢栖息在较高的乔木顶端,在水田、沼泽、溪流附近觅食。20世纪中期后,朱鹮在世界多国消失。朱鹮被列为'极濒危动物’,级别高于大熊猫和华南虎。

不同于中文名专注于颜色,朱鹮的英文名(crested ibis)体现了它的另一个外貌特征,一种有“冠”(crested)的鸟。朱鹮头后枕部的羽毛特化伸长成矛状,从而形成了下垂松散的柳叶形羽冠。在求偶的时候它们会首先竖起羽冠,试探性地靠近对方,然后开始触碰喙部和帮对方梳理羽毛。当朱鹮处在静止状态或者在地上觅食的时候,红色并不明显。而当它们打开翅膀,就能看到翼下漂亮的绯红色飞羽。对此有日本学者还曾提出过一种假说,认为朱鹮这样的红色羽毛可以起到保护色的作用,当朱鹮背对太阳飞翔时,它腹面的红色可以帮助它更好地隐藏飞行中的自己,远远望去就如同日光的反射,不易被下方的掠食者锁定。但很可惜,这个仅仅停留在猜想阶段,并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它的正确性。

40年来,朱鹮这一极小种群从“重新发现”到“繁衍复兴”,我国朱鹮保护工作成效显著,成为人类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如今,朱鹮全球种群数量已超过7000余只,其中中国境内5000余只。朱鹮栖息地面积也由不足5平方公里扩大到1.5万平方公里,由最初发现时的陕西省洋县逐步向东亚历史分布地恢复,呈现出以秦岭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趋势。目前,朱鹮栖息地主要集中在中国陕西、河南、浙江。日本、韩国在中国的支持和帮助下也建立了野外种群。

如今,走进“朱鹮之乡”汉中洋县,朱鹮元素随处可见,人鸟和谐共处的气息扑面而来。朱鹮农业生态园、朱鹮广场、朱鹮大道、鹮飞桥等标志异常醒目,以“朱鹮”命名的有机食品、土特产、酒店、商场、农家乐、各种商业招牌应有尽有。朱鹮已成为洋县和汉中的一张文化名片。漫步“朱鹮之乡”的山川、田园、城市、乡村,不难看到朱鹮的巢穴,时常可以见到朱鹮飞翔的身影。只要看到朱鹮,不管大人、孩子,微笑仰望的同时,都会尽量避开,唯恐惊吓到这个“宝贝”。历经40年的漫长保护,洋县积累的绿色生态存量释放出强劲经济增量,全县有机农产品认证达15大类81种,产值11亿元,品牌价值达70亿元。

“朱鹮发现者”——当年带队在洋县发现7只野生朱鹮的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荫增,在谈到朱鹮繁衍保护时,语重心长地提出忠告:“种群不超过2万只,依然是濒危鸟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