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学网友的做法让孩子捡垃圾,结果孩子上瘾了

前一段时间,有个视频比较火,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

就是有一个孩子被妈妈带着去捡垃圾赚钱,起因是孩子不想去上学,觉得上学没用,于是妈妈就想了这么一招,让孩子知道生活的艰苦,从而转变孩子思想。

后来也有模仿这个视频的,不过都没有下文,也不知道后来孩子有没有转变思想。

而今天我新看到一个网友发的,也是模仿这位妈妈带孩子捡空矿泉水瓶,不过结果不太好,翻车了。

从这个网友发的帖子可以看到,这妈妈带着一年级的儿子捡矿泉水瓶,结果一天下来,自己走的是腰酸背痛腿抽筋,而儿子不仅不觉得辛苦,反而乐此不疲,还问妈妈“以后不上学,天天来捡矿泉水瓶,好不好”。搞得妈妈很无语,不知道如何收场。

看到这里,让人感到甚是好笑。

网友们也纷纷发表评论,有的说这种方法不是适合所有孩子,也有的说多让他干上两天就知道累了。

其实,对于父母们的这种教育方式,我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在我看来,父母们这种教育方式,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失败的。

捡垃圾——注定失败的教育

其实类似的教育视频在网上有很多。

比如说前段时间还有个妈妈让女儿去放羊,因为女儿说上学没用,还不如去放羊,结果妈妈还真就带她去放羊了。

还有一个爸爸,因为儿子也厌学,所以就带着儿子搞装修,让儿子刮大白,干得还有模有样的。

这些教育背后背后隐含的教育理念很简单,就是通过让孩子感受生活的苦难,让孩子知道学习的轻松,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促使孩子改变对学习的看法,不再讨厌学习。

但在我看来,父母这些类似的苦难教育根本就没有意义,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抓住教育的重点。

首先,孩子并不会因此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父母这样做的目的,本意是希望孩子发现学习的重要性,让孩子爱上学习,但是这样的方式,怎么可能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呢?

这样的苦难教育跟学习有什么关系?从哪里体现出学习的重要性了?

如果说,父母带孩子体验的生活需要知识,没有知识就寸步难行,那这充分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但是不学习就要捡垃圾、不学习就要放羊,这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了吗?并没有,这只是告诉孩子,现在不去学校上学,就要来吃苦受累。

而孩子当然不想吃这苦了,所以他们就被父母逼着回到学校读书了。但他们回去读书不是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只是不想去吃眼前的这个苦罢了。

其次,培养的孩子好逸恶劳的性格

可以说,这一点比孩子不喜欢上学问题更严重。

孩子最终想回去上学,不是他们发现学习有用,而是他们觉得这样的生活太苦了,他们不想现在就过这样的生活,所以才想回到学习。

但回到学校他们就认真学习了?难道学习就不苦了?现在为了逃避痛苦而去上学,将来也可以为了逃避痛苦不学习。或者很大程度来说,孩子之前之所以厌学就是因为学习太苦了。因此,即使他们回到学校,他们在学校里更可能是混日子,也大概率不会努力学习,因为要想学习好,同样是付出努力,同样是痛苦的。

也就是说,父母的这种强调不学习就要吃苦的教育其实是在培养孩子好逸恶劳的性格,这比孩子不好好学习性质更严重。

孩子不好好学习,但如果可以吃苦耐劳,那将来干别的也一样可以成功。但是如果好逸恶劳,那孩子彻底废了,注定将一事无成,因为任何事情要干好,吃苦耐劳就是必须的。

基于这两点,所以我说,父母通过这种苦难教育并不会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最大可能是把孩子逼回学校。但即使回到学校,他们也依然不会努力学习。

那到底应该如何做呢

其实这个方式调整一下,就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了。

尊重孩子的选择

这种苦难教育,父母其实从一开始就目的不纯。父母就抱着控制孩子的目的,期望通过让孩子经历生活的苦难,从而改变孩子的厌学态度。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披着“尊重孩子”外衣的变相控制。

孩子可能因为年龄小,认知不足,发现不了父母的这些小伎俩,但是他们内心肯定是感到不舒服,因此即使最终父母达到了目的,孩子也是心不甘情不愿。

正确的方式应该是父母完全尊重孩子,不带目的性的,完全支持孩子的选择。

第一步:父母跟孩子好好沟通下

主要目的是阐述自己的观点,了解孩子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保持尊重孩子,不要随意批评孩子的想法。

父母不要教育孩子说,不上学就只能捡垃圾、只能种地、只能干脏活累活,这等于是在变相的否定吃苦耐劳。而是应该跟孩子说,学习将来出路更多,如果不学习,将来只能从事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可选的工作就比较少,赚的钱也少。

而如果孩子依然认定学习没用,父母可以支持孩子,但不要说不上学就只能捡垃圾,而是保持尊重的征求意见:不上学可以,但是不上学你就应该想法赚钱,你准备干什么。

孩子可能没有什么想法,因为他们只是单纯的厌学,上够了。父母这时就可以站在孩子角度,作为孩子的朋友,推心置腹地给孩子分析下可以从事的工作,比如说捡垃圾,再比如说摆摊卖东西。当然,这其中父母可以隐藏一些小心思,关键是让孩子感觉自己被尊重,让孩子感觉到自由,感觉选择是自己做出来的,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最终为自己的结果买单。

最后,父母告诉孩子,我觉得你现在学习最好,因为你现在年纪小,也赚不到多少钱,但是你现在打好基础,学好知识,将来找个好工作更容易,也可以更容易赚钱。但是如果你现在该学习的时候去赚钱,本末倒置,到时候钱没赚到多少,知识也没学到,最后可能人生就活的比较苦。

说了这么多,如果孩子依然坚持,那就让孩子选择做什么,你就支持他。但本着为孩子着想,你可以跟孩子约定:学校的学习可以暂时放一下,但不要完全地退学,就周六周日让孩子去做,或者说晚上让孩子去摆摊。

先让孩子尝试一番,给孩子一周或者一个月的时间,让孩子最终做出自己的选择。我建议是一个月,因为时间太少了对孩子没有意义,认识得不够深刻。

第二步:全力支持孩子实行他的计划

一旦决定了,就按照计划执行。

这一步是关键,很多父母其实是打着尊重的幌子来控制孩子,所以父母在这一步往往会给孩子使绊子,或者说故意的嘲讽讥笑孩子,从而让孩子打退堂鼓,重新回去上学。这样做,即使最终让孩子回到学校,孩子输得也心不甘情不愿,依然不会热爱学习。

我们一定要抱着支持孩子成功的态度,帮助孩子执行自己的计划,为孩子提供各种帮助。每当孩子失败气馁的时候,要给孩子加油打气。一定要让孩子觉得你是在真心帮助他支持他,那么孩子最后做出回到学校的决定时,也会心服口服。

有的父母可能怕万一孩子真的喜欢上干这种事怎么办,其实父母过虑了。因为这种生活肯定是比较艰苦的,你什么都不说孩子大概率也坚持不了几天。而且即使孩子喜欢这种生活,也只可能是暂时的。你工作了这么多年,刚开始毕业时你是不是比较兴奋?现在呢?你是不是干够了,觉得学习有用了。

第三步:最终抉择

计划执行一个月后,达到我们一开始的约定期限了,这时我们便可以跟孩子一起坐下,谈一谈感受,征求孩子的最终意见。

父母首先要表扬孩子这一个月的表现,表扬孩子的坚持,表扬孩子的吃苦耐劳,这其实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这一段生活也应该是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一环。只有印象更深刻了,孩子最终做出的决定才更有意义。

然后父母跟孩子算一下账,这一个月赚了多少钱。再给他算一下,这样做的话每个月可以赚多少钱,让孩子真正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如果可能,父母再给他打印一份大学毕业生的工资,让孩子明白之间的差距。

相信经历了这些,孩子对生活和学习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大部分的孩子都会知道该做出何种选择。

写在最后

我给出的方法和大部分父母实行的方法,看似只是细节有一些不同,其实建立在两个不同教育理念上的。我给出的是建立在“肯定式家养”理念下的方法,而父母们使用的是“否定式教育”指导下的方法。

因为“肯定式教养”理念讲究的就是信任孩子,因此支持孩子做出的决定,帮助孩子成长。而“否定式教育”理念是不信任孩子,因此否定孩子,控制孩子。

从实行这种教育方式的具体过程中,我们也应该能体会出这两种教育方式的不同。在“肯定式教养”理念下,我们不试图控制孩子,而一直是支持孩子,相信孩子,肯定孩子。但是在“否定式教育”理念下,我们只不过是接着尊重孩子的外衣,实际上还是在否定孩子,控制孩子。而任何人都不喜欢被控制,所以换来的也只能是孩子的反抗。

父母们什么时候能够理解相信孩子,肯定孩子,教育对孩子就不是难事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