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内涵及建设路径
一、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内涵
从学术和政策两个角度对“新型活页式教材”内涵进行界定。
1.“新型活页式教材”学术解读。“新型活页式教材”词语的学术解读为:内含教学上所需要使用的内容与材料,可以随意分合、未装订成册的书籍、簿本、纸张,且以一种新的款式或者类型呈现。
2.“新型活页式教材”政策内涵。“新型活页式教材”有两个最核心的特征:
一是“新”。“立德树人”为“第一新”。“创新意识与精神的培养”为“第二新”。将教师教学的“教材”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学材”为“第三新”。
二是“活”——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及时纳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为“第一活”。“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为“第二活”。活页的装订形式为“第三活”。
从政策角度来看,“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内涵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导向,及时纳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新内容,依托信息技术开发信息化资源并动态更新,融入创新教育,以灵活的模块组合与装订形式呈现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学材”。
3.“新型活页式教材”建设框架。从“新型活页式教材”内涵出发,构建了图1所示的建设框架。在“新型活页式教材”建设过程中,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必须贯彻建设全过程;活页式结构与形式是呈现的载体,是所有建设内容的建设基础;校企双元,纳入行业企业新内容是建设内容的关键元素;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信息化资源、信息化技术与手段是教材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创新教育是教材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型活页式教材”建设框架既是对内涵特征的总结,也是建设路径的依托。
二、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建设路径
1.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教材育人功能。
专业课教师牢固树立“全员育人”观念,与思政课教师携手开展全员育人。将思政教育主线融入教材内容及其他资料编写的全过程,形成教材知识、技能、思政融为一体的内容体系,实现教材的全过程育人。教材必须融入职业观念、职业素养与专业素质。
2.坚持学生主体中心地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教材开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编写学习难度适中、语言适宜、适应未来发展的教材。
第一,突出学生主体中心地位。教材内容编排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设置清晰、明确的目标与方向,突出学习重点与难点;遵从“螺旋上升”规律,对教材内容编写应该满足学生知识与技能反复学习与应用的需求。
第二,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一是遵循学生发展原则,二是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
3.坚持校企双元合作开发,凸显教材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教材应是“类型教材”,教材内容突出职业性和实用性。
第一,整合学科与职业新体系。首先,确定教材基本单元。以职业能力为主、基础理论知识为辅的基本单元能够将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有机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职教教材的优势。其次,变化教材的组织体例。学科知识与职业能力整合后的职教教材应该转变为“项目—任务—能力”式组织体例。最后,教材的组织逻辑。职业教育教材的组织逻辑应该与现代职业教育课堂相匹配,确保教材在课堂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重构单元与模块新体例。可以将教材内容化“整”为“零”,也就是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最小单元化,这一思想与模块化思想刚好不谋而合。所谓模块化,来源于信息技术领域,由于其产品开发周期缩短、成本降低、使用灵活便利等优点,被广泛使用于教育学在内的诸多领域。同时,模块是系统最小单元,具有不可分割性;模块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整体之间又相互独立,组合灵活且遵循特定逻辑。模块化的这些特性刚好适用于活页式教材的开发,只需保证活页式教材内容基本单元的独立性,即可保证教材的整体性。
第三,融入行业与企业新动态。职业教育教材必须反映产业、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工艺和规范。首先,教材编写团队由学校教师、企业专家共同组成。其次,教材内容融入X证书考核内容。最后,学生的职业技能、岗位适应能力最终需要得到行业、企业的认可。
4.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突出教材灵活功能。
第一,数字化实现教材的即时性。“互联网+教材”实现了教材的数字化,数字化最大的特征是即时性,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内容的更新,恰好解决了职业教育教材更新滞后的问题。同时,数字化教材结构多变、呈现方式多样,教材内容可以转变为在线视频、在线动画,解决了纸质教材单一、枯燥的问题。另外,数字化教材还能实现“时时可学、处处能学”,最大限度地扩展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保证学生学习的即时性与便利性。
第二,信息化实现教材的功能性。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实现了教材的多样化功能。用短小、精练的微课、动画等讲述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工作流程;用VR/AR技术将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危险性高的零部件、技能、工作流程立体化呈现;用虚拟仿真软件解决学生实践实训的时间、空间问题;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手段,挖掘、采集、分析学生学习数据,实现评价智能化。信息技术在教材中的广泛使用,有助于教材发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载体作用。(节选自《教育与职业》2021年第2期)
关注公众号看专业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