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6帝,将所有人名字连在一起看,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秘密

大明王朝,中国封建历史腰带上的一颗璀璨辉煌之明星,几百年来一直活跃在人们的心中,功高不倒。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草寇,做过和尚,当过乞丐,却凭借一身文韬武略蜕变为一代开国之君,使大明朝巍然立于历史洪流之中。

明朝前承蒙古之元朝,剔除全国上下之北荒气,以汉族人之正气斗九州风雷。明太祖励精图治,废丞相固皇权;明成祖朱棣毅然迁都北京,以钢筋铁骨铸就抵御北部民族的浩荡大军,固一代江山。对外,三宝太监下洋彰显明王朝之雄伟壮大,令人赞叹。

作为我国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封建王朝,明王朝的辉煌是足以令人回味的,不曾想,明朝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有趣的一面,那就是明朝皇帝的名字游戏。我们知道,明朝一共传了16代皇帝,当我们将这16为皇帝的名字连起来看时,一个很有趣的秘密诞生了。

一、愁坏了的朱元璋

元朝开国皇帝为明太祖朱元璋,一个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传奇人物,从万人唾弃、无人理睬到众星捧月,朱元璋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前期的摸爬滚打也让朱元璋对后辈的取名方法愁坏了肚子。

现在我们从教科书上看到的朱元璋形象,一般都是长脸而且是马脸,不可谓不丑。老一辈说:相由心生。朱元璋可能是最不适用于这句话的人了。

自小,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困之家,温饱对他而言都是一个美梦,这像极了现代网络小弹窗上面的“开局一个乞丐,后期全靠打”,身在社会底层的朱元璋受尽了千夫所指,人情冷暖已是家常便饭,但这不足以引起他的宏图伟业。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体肤,饿其筋骨。本就不畅快的朱元璋还早年丧父母,这让完全没有一技之长的他只得出家做和尚,以满足自己的温饱之需。

平世出能臣,乱世出奸雄,时势造英雄也。元代末年,天下崩乱,朱元璋所在的寺庙也未能幸免于难,既然寺庙待不了了,还不如豁出去,朱元璋想着,收到了幼时伙伴汤和的邀请信,便毅然参了郭子兴的军队。自此,朱元璋的开挂之旅开启了。

起义军队中,每个人都是走投无路而进入敢死队中,为温饱的目的比为捍卫国家安全的目的重要很多,这一点被朱元璋看在眼里,因此朱元璋从中看到了类似的自己。朱元璋自小在社会上混,暗暗地练就了一个好脑子,情商极高。

而在军队的察言观色中,朱元璋从很多人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以此弥补了自己智商上的硬伤,当然这里不是说朱元璋脑子有缺陷,而是指朱元璋收获了许多治理军队、治理国家、治理人心的技巧。

经过多年的征战后,朱元璋拿到了军队的统领权,以红巾军击败各地的反军,最终一统天下,取得了大明江山的稳定。然而,打江山容易治江山难,朱元璋为“递三世可至万世”,在各个方面绞尽了脑汁。

二、五行之学

若论全天下最操心、眼光最深远的祖宗是谁,那绝对非朱元璋莫属。话说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除废丞相、设藩王,一心剔除蒙古人留下的荼毒制度,是要将汉族的风气布满中央,吹遍地方。

闲不下来的朱元璋又开始在子孙后代的名字上面大费周章了。我们知道,古代人为孩子定名字的字辈时,往往都是在孩子出生之后依照情况而定,因此字辈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随机性,但是随机而不随便。

当我们把时间轴往后拨上几百年,目光锁定在清代皇帝的名字上,我们便可以发现端倪。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就属于“溥”字辈,只要是和溥仪同一辈同一支的皇子就都要沿用“溥”字,反观溥仪上一辈,那就是“载”字辈的人了。

然而,朱元璋这个操心的家长等不及了,孩子出生再将定字辈就太晚了,只有将后辈的名字先行定好才可以永葆大明江山的稳定。

不信?我们大可将明朝所传的16位皇帝的名字排列在一起,他们分别是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祁钰、朱见深、朱佑樘、朱厚照、朱厚熜、朱载坖、朱翊钧、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检。

这一看,这些人的名字就像普通的汉人无差,除了姓氏相同之外,名字似乎就是五花八门的,根本找不到半点规律,玄机竟然藏在最后一个字中!

朱元璋的名字是由贫苦的乡村之家定好的,因此我们当然不能将其与后辈相提并论。后面的15名皇帝的后一个字分别为棣、炽、基、镇、钰、深、樘、照、熜、坖、钧、洛、校、检,也就是说朱元璋完全是按照中国五行学说给后世起的名字。

按照中国传统道家的阴阳五行学说来看,天地万物皆为金木水火土构成,五行物相生相克,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这既创造了世间万物,也使得万物之中、万物之间达到平衡、无损,甚至是相互促进的效果。

五行在现代社会之中一般被归为风水,属于封建遗留,殊不知这是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典型学说之一,这与西方泰勒斯的“水是万物之源”如出一辙,属于古代人演说物质的先进学说,在我国哲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朱元璋自小混迹于市井之中,对各种民间朴素思想有一定了解,这也为后来的统治生活提供了一定思想来源。然而,朱元璋没想到自己辛苦一辈子打下的江山,也像西周、西汉初一般埋下了崩裂的种子。

三、五行中隐匿的危机

尽管朱元璋以五行命名,希望以此能稳固政权,以朱家人的势力统治全天下,这当然是情理之中,只不过朱元璋采取的宗亲配置系统有点小毛病。朱元璋虽知丞相制对皇权的影响,却不知西周分封制、汉初郡国并行制、唐代节度使之危害。

朱元璋深知地方势力对中央政府之危害,地方官吏自然就不值得信赖,而他采取的措施就是将朱家王室子弟分配到全国各地,监督地方官的办公,以防地方官吏做大势力。这部分人在洪武年间当然可以恪尽职守,但人终将是要繁衍的。

经过百年之繁衍生息,朱家人人数直线上涨,而承祖上之尊贵,子子孙孙自然也能受到荫蔽,这部分人也就免去了劳作之苦,而其日常开销又需要财富。钱从何来?唯有剥削地方人民。明朝后期,农民负担沉重,明朝竟然在不知不觉中走了亡朝的老路。

明朝末年,风云四起,曾经扛起起义大旗的朱家人如今却成为了众人讨打的对象,末代皇帝朱由检不堪国家倾覆之重担,又面临清兵入关,最后吊死于煤山之上,宣告了明朝的灭亡。

16位皇帝的确曾经将黎民百姓和谐地统一在皇室之下,而政治上的硬伤是无法以此等儿戏弥补的,赢不得民心。纵使张天师下凡,又能使得明朝苟延残喘多久呢?

总结

俗话说,不怕生错命,就怕取错名。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生错了命,然而他偏偏要逆天改命。多年的市井生活和草根式的摸爬滚打使得朱元璋深入民间风俗,五行之学像春风细雨一般,浸润了朱元璋的心灵,也为明朝的皇帝用名奠定了基础。

皇帝取名实际上和民间父母是如出一辙的。中国人迷恋命理学,认为一个人的名、表字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人的一生,因此大户人家取名往往要细细讲究。孩子的名字是父母对于他的希冀,而朱元璋想得更多,他想以此固江山。

事实上,朱元璋怎么也想不到,取了个名字不代表一劳永逸了。五行之学的确有一定道理,但讽刺的是,皇帝们的确利用所谓的“五行相生相克”,彼此协调,以换取天下之民臣服,但皇子们的无所事事的确也为百姓带来无尽的悲哀。

明朝的灭亡是汉人统治阶级的一大败笔,满族人的入侵为这荒唐的五行下投下了最后一抔黄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