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中学培训学习有感

3月28号,周日,我们一行五人,驱车前往万荣中学,参加高一新教材培训会。
一路上算得上是风尘仆仆,早上七点钟出发,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当然了,各位同事是学习的主力,而我则是专程的司机。
来到了万荣中学,在校门口看着初升的太阳,还有身旁从运城各地赶来的匆忙身影,忍不住就想矫情一下,天下语文人是一家,努力提升自己,我们都在路上。
早上是专家示范课,张继平老师讲《雷雨》,真的好厉害。首先是张老师的知识非常渊博,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对教材吃得很透,看似随口一说就直中要害。这真的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深钻教材教参,这个基本功一定要加强,这是我自己的感受。
张老师的课堂也是一种开放式的,很多环节都是由学生来完成。无论是背景介绍,还是分角色朗读,学生给我们呈现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在这里不得不表扬一下万荣中学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姿态落落大方,又有自己很独到的见解,课前下了很多功夫。
而张老师的引导和点评,又是那么的恰到好处,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评价,那就是舒服。时而娓娓道来引发人思考,时而风趣幽默意味深长,怎么来说呢,就是当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后,张老师的接梗能力特别强,什么样的话题都可以接得住,同时又紧紧围绕着课堂主题,撒的出去,又收的回来,课堂把控能力极强。

课后的讲座也十分精彩,张老师可以说是金句频出,既讲给学生听,又讲给语文同仁老师们听。有深度有内涵,又语文专业素养和教学实践相结合,非常有启发性。“既要高考得高分,又要培养人格独立有审美品味的人”,实在是让人收益颇多。印象深刻的张老师对语文教学的这种热爱,对学生的同理心,“学生的起点,就是我们的起点”,“和学生们在一起,永远年轻,永远停留在15岁到18岁之间”,可以说,张老师是一个诗意语文人,是我辈的榜样了。

偶遇老同学,自拍一张,多多微笑,今后做一个永远的老男孩!

下午是万荣中学王文丽老师讲的《窦娥冤》,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几位同学的分角色诵读,那嗓音一出来,我浑身鸡皮疙瘩都出来了,似乎是万荣当地的土话,又或者是戏曲的戏腔,感情很饱满,很富有感染力,似乎窦娥的冤屈在那一瞬间都汹涌而出了。

如果非要说挑毛病的话,那就是我的一点感觉啊,表演痕迹比较明显,稍微有那么一点点假。

但我感觉十分亲切,这堂课估计就是我们普通老师平时的样子,很接地气,公开课嘛,我们都想弄出一两个亮点出来,至于说是不是符合人家现在新教材的要求,大家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能把学生调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进入一种情景中,已经是一种成功了。

据说课堂后的点评环节,诸位老师同仁火力全开,抠住弊端或含蓄隐晦或语焉不详地评价了一番。其实啊,我觉得王老师已经是我辈中的佼佼者了,我们的格局我们的视野我们的知识储备,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大胆地去迎接这种挑战,一时受挫,也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王老师,加油!

我之所以没有听完,是我在万荣中学的校园里走了走看了看。瞧瞧,这几个雕像是不是特别有趣,疫情防控之下,孔子老人家河东才子王勃,都戴上了口罩,连漂洋过海而来的牛顿顿哥,也入乡随俗戴了口罩。这可比扯着嗓子喊不戴口罩要扣分,要好得多。不禁莞尔一笑,又想到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用心良苦。

看着这些雕像,我忽然想到,有时候,教育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我还问了问学生,说是一个班级少则三五个,多则十来个,是学校附近周边的走读生。全校封闭军事化管理不香么?看来啊,走读还是住校,不是都适合一刀切的,怎么有利于学生成长,就怎么来怎么办,也是个很好的思路。

教室里转了一圈,嗯,吸收一些好的班级管理方法,或许在今后的工作可以用得着。

匆匆忙忙而来,又匆匆忙忙而去,来不及挥手,也带不走一片云彩。这些年参加过很多培训学习,最大的感受或许就是,在听课听讲座的时候,热血沸腾,有着很强烈的代入感,思绪一下子就飞了很远,恨不得马上就回去,来个实践操作,将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带给孩子们。等到回去后,又迅速冷却下来,一头扎进字词句之中,卡背诵卡过关卡落实,忙得不可开交忙得焦头烂额。

慢慢走,欣赏啊!

唉,这个臣妾做不到啊!

你看看,周日参加的培训,想着刚回来时就趁热打铁写写感受,一晃好几天就过去了。忙忙忙,每天都和陀螺一样。这就是生活,随便的一点感受,不见得多么高明,但是很真实。

仅此而已。

一个普通教师对生活的感悟和体会。

有事,联系我aonier_2001

欢迎支持,我会倍受鼓舞,从而继续写作下去,谢谢大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