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师:以谁为师 】
问:与师同行,与谁同行?
丁师:与师同行,释迦摩尼佛临死前,阿难还问:以谁为师?佛陀说:以戒为师。戒是什么?没问,我们再给他补上,问一下,戒是什么,应该是戒我们自己的欲望。
人人都有欲望,不可能没有,佛陀还有个欲望想把人们从痛苦里解脱出来,我们这个戒律,是戒的自私的欲望。
欲望是从哪里生的,是我们的心生的欲望,你考虑什么问题都是先考虑自己的得失,这一个欲,就把你的心扩展不开了。
当你的心想事,你首先想的是你自己的得失,你自己能得到多少。你的心,你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自己的得失上,你想打开你的心,把自己心胸打开,可能性就不大了。这就牵扯到我们的心,怎么让他通开?
自己的空性,在“有”这个层面上,有个“有”就有个“没有”存在,这个“没有”,我们从来没理解过他,不知道他是什么东西。当然,在这里说他是个什么东西,也不对,因为他本来就不是东西。
举个例子,一句话,几个音符,是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发出来的,音符与音符之间必须隔开,你才能理解我想表达的内容。音符与音符之间是什么?一二三四,一和二之间,二和三之间,三和四之间,之间是什么东西?你发音的时候是你在发音,说二的时候,是你在说二,一和二之间,什么都没说的时候,那是谁?这个之间什么样,他是谁,你考虑过吗?从出生到老死从来没离开过,考虑考虑他是什么样,他是谁?
如果你感觉,念和念之间,语言和语言之间,你感觉那是自己的话,那个地方,是个什么样,他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他没有形象,他没有生灭,如果你感觉那个之间是你自己的话,你成了老不死的了,你成了永远不死,永远不灭的了,你成无形无象,没有时间的了,你也成了没有空间的了,一个不生不灭,无形无象。
我们活在“有”这个层面上,我们要像我们的自性,遍一切处,让我们的后天意识落在“没有”这个层面上,与“没有”合和,意识与“没有”合和,就是时时注意念与念之间,语言与语言之间,音符与音符之间,他就是老师,他就是你自己的老师。
你那个“没有”,和我这个“没有”,没有界限。在座的人的“没有”,没有任何界限。中国人的没有和外国人的没有,也没界限。都是一个整体,现代人和未来人、过去人,也没界限。
当你自己成为你自己的空性的时候,实际上你和千百万亿生命,和万物合为一体了。这时候,你感觉,我是一切,一切是我,我与我自己的空性,合为一体,这就是师,这就是方向,这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与师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