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方法之四:语文基本技能的学习方法(1)--阅读能力

培养阅读能力是中学语文学习的一个基本目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就有可能学好各门功课,并为以后的生活、工作以及进一步的学习深造提供必要的条件。因此,阅读能力是学习的首要能力。在欧美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为了使年轻一代能够适应文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都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甚至把阅读教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采研究。如阅读学,速读法、猜读法、五步阅读法等,就是外国学者近年来在阅读教学改革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几种阅读训练方法。

1、阅读能力的构成

阅读能力主要由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语感、鉴赏评价能力组成。

(1)认读能力

认读,就是在阅读时,用视觉来感知和辨认文字符号的过程,是对汉字形、音、义三方面因素统一联系的再现过程。它要求准确而完整的感知,清晰而牢固的记忆,精密而迅速的分析与综合。认读需要一定的词汇量作基础。据统计表明,认识2400个汉字,在一般阅读时认字率可达99%;认识3700个汉字,一般阅读时认字率可达99.9%。因此,一般读者只要能掌握3000-4000个汉字,就能满足普通的:阅读要求。认读能力屑最基础的阅读能力。

(2)理解能力

是指在感知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想象和联想;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思维活动,理解读物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理解是认读的发展和深入,是阅读能力的核心,也是阅读效果的重要体现。具备理解能力是具有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理解能力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理解各种语言结构;理解文中各种表达方式的运用等。

(3)语感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准确而又敏锐的感受能力。包括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语气感。语感是语文能力的基础,一个人语感的强弱,往往反映了他语文水平的高低。学生有了较强的语感,其听说读写就能够感受语言所表达的丰富内涵,能充分领悟遣词造句的精微,做到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能够从整体上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与之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还能够探悉语言的深层含义,领会言外之意。语感是经过一定的语言实践活动之后产生的一种高层次的阅读能力,也是一个人阅读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4)评价鉴赏能力

是指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点等进行鉴别、评价和欣赏的能力。一篇好的文章,有思想之美,有情感之美,有知识之美,也有形式之美。只有具备一定的欣赏评价能力,才能够体会文章的种种美。理解能力是评价鉴赏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理解便不可能进行鉴赏和评价。而鉴赏和评价又是对理解的进一步深化,使认识达到理智上的领悟和情感上的沟通与融合。评价鉴赏能力是高层次阅读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通过它可以更好地发挥作品的社会功能,并使读者吸取作者的写作经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是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阅读活动从方式上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下面结合一些具体的阅读方式来谈谈阅读能力的培养。

(1)精读

精读也就是精细地阅读,是一种咬文嚼字、深钻细研、一丝不苟的阅读方式,目的是为了深入的理解和有效的记忆。它要求根据一定的.阅读目的,对阅读材料的内容、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认真琢磨,究其精髓,从而全面掌握,探人理解,融会贯通;之后,通过练习,再将阅读材料中所蕴含的知识技能转化为读者自身的知识和技能。

精读训练要求对阅读材料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从形式到内容,从内容到形式,反复思考,深入理解。在精读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辅助阅读:

做记号或评注。对有疑问或有不同意见的内容,可做上记号,以提醒自己去解决。有的内容需要注释,如果文字不多,可写在旁边的空白处。注意要写整齐,选关键的词语,不要把所有的内容都抄上。如果有感想或总结要点,也可写在旁边空白处,内容要精短。评注可以记下对字、词含义的理解、认识,对写法的分析和评论,还可以写下读后的感受。

划线和加着重号。对关键性的词语、句子,在下面划线或加着重号,这样有利于区分重点和非重点,使重点部分醒目突出,便于记忆。但要注意应有选择地划线和加着重号,不可过滥,以至于失去了划线加着重号的意义。

写读书心得、笔记摘抄。在精读时,如果能够注意做卡片、记笔记、摘抄精彩语句、整理有用的资料甚至抄写全文,再加上写读书心得、写书刊评论等,就能读得精一些,熟一些,也就能想得多一些,深一些,从而就读得更好些。

精读适用于学习和研究性阅读,如读教科书、科学论文、学术著作、理论文章等。长篇文艺作品很少采用精读的方式。

(2)泛读

泛读也叫略读或浏览,是一种观其大概的读书方法。它只要求对读物进行大体的涉猎或粗略的通读,除个别重要处或感兴趣的部分外,一般不做深入研究和揣摩。通过泛读只能了解所读材料的梗概和要点,或只了解其中的部分内容;有的则仅仅是开开眼界。泛读是扩大知识面,增长见闻,开拓视野的主要途径。更多的与个人的兴趣爱好有关,需要读者有较高的积极性,视阅读为一种生活兴趣。泛读既可以有明确的目的,带着一定的问题去阅读,也可以是漫无边际地翻阅,遇到什么学什么。所以说泛读属于探测性的阅读。但这种阅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能够扩大知识面,建立广博的知识基础,也为精读打下一定的基础。

训练泛读要注意以下几点:打好精读的基础。略读是在精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高级的阅读技能,只有首先具备了精读的能力之后,才能真正地学会泛读,所以首先得打好精读的基础。缺乏精读基础的泛读,容易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毛病。尽量放宽视读广度。既要读得快,又不能漏掉要点和有用信息,最重要的就是要尽量放宽视读广度。所谓视读广度,是指视力一次所能看到的读物的幅度。不同的人视读广度不同,有的人一次只能看一两个词甚至只看一个字,有的则能看一个句子、一行或数行。视读广度越大,泛读的能力就越强。视读广度可以通过有意识的锻炼来提高。采取默读的形式,并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因此,在进行泛读训练时,要把默读、速读、跳读、浏览等方式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对于学生来说,泛读是一种辅助性阅读,如课本中从长篇小说中节选出的课文,像《林黛玉进贾府》、《分马》、《鲁提辖拳打郑关西》、《制台见洋人》等,可在课下用泛读的方式读读原著,另外与课文有关的其他作品、科普读物、报刊杂志等也都适用于泛读。

(3)朗读

朗读就是放开声音去读,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发出声音,有发音器官参与活动。朗读把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书面语言再恢复为有声的语言,用声音再现出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朗读一般用于欣赏或特殊需要,如播音、表演等。有些文艺作品,特别是诗歌,不仅意蕴深刻丰富,而且富有声韵之美,不放声有表情地朗读,是难以充分领略的。同时,朗读还有助于记忆,增强语感,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朗读是一种阅读方法,也是一种用来表达感情、陶冶情操的艺术技巧。在语文学习中学会正确的朗读,不仅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和领悟,而且有利于提高阅读能力、欣赏水平和表达能力。

在朗读训练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发音要清楚正确。用普通话朗读,发音清晰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是朗读最基本的要求。发音正确首先是要求用普通话阅读,其次是不能把字音读错,尤其是对形近字要注意分辨,对多音字要按字义确定读音。如“分别”的“别”应念二声bié,而“别扭”中的“别”就念四声bié不认识的字不能乱猜,有的同学认字读半边,如将“衲”读成“内”,将“臀”读成“殿”,等等,这是不好的习惯,对拿不准的字,要勤查字典。

轻重、停连要准确、合理。轻重是指词、句、段轻读和重读的处理。在汉语中,轻重音的变化也是表达意义的一种手段,这在字面上是无法看出来的,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表现出来。在朗读中准确地掌握好轻重音,不仅可以更好地表达文章的内容,而且还可以突出重点,使语气生动活泼。在文章中表示安静、轻微等方面的内容一般要轻读。重读比轻读更常见,如词语重读、意群重读、感情重读,等等。重读在表情达意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的一句话,重读的字或词不同,表达出来的意思就大不相同。如“你为什么打他”这句话,重音放在“你”上,意思是“你”没有资格打他;重音放在“为什么”上,意思是问你打他的原因是什么;重音放在“打”上,意思是你可以用别的方式对待他;重音放在“他”上,意思是你打的对象错了。

停连是指停顿和连接,就是在朗读过程中词语、句子之间的间歇或连读,也是语音节奏的一种具体表现。朗读中的停顿不仅是连接的需要,也是控制语速、转换情绪、正确表达语句和段落含义的需要。有句话说:“该断不断,其义自乱,该连不连,语义难全。”指明了停顿和连接的重要性。

速度快慢适当。对于朗读的速度虽然没有明确的标准,但也不能随意乱读。一般要根据文章的内容,思想感情以及人物性格来决定朗读的速度,同时也要考虑让别人听清楚,听明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