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气病脉法初探

仲景脉法是丰富,精当,实用,易学的!当然易学是说如果理解了仲景脉法的病因病机,掌握起来并不像后世医家论述脉法“如水漂木,如盘滚珠”等心中了了,指下难明!

仲景脉法多处显示如下三点:一,临床的辩证的抓手,如“脉微细,但欲寐”的少阴病,胸痹之病…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二,鉴别诊断,伤寒,脉浮紧,中风,脉浮缓。三,病机把握,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由上所知,仲景尤为重脉,所以每篇目录都以“某某病脉证并治”先定病再以脉辨之,证之,析之。

金匮“水气病脉证治篇”仔细研读发现仲景花费了大量的文字在脉法上进行反复描述,在惜字如金的汉代,不可谓不提醒后学在水气病临证时候“脉法”尤为重要!

风水,第一段就讲到,其脉浮,恶风,骨节疼痛,提示与外感风邪相关,第四段讲: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为风水。而在第二段出现脉浮而洪,仲景直言: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击,身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虚,此为风水。第三段又讲到:“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视人之目窠上微拥,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风水。”

初看时候会觉得怎回事?一会脉浮或浮紧,一会脉浮洪,一会又脉沉滑,有点蒙圈,实际上仲景是告诉大家从脉上可以看到病情的轻重,演变,前者病势以风邪为主,后者风水同盛,病势较猛,肤肿而鲜明,正气未虚,邪气亦盛!到脉沉滑的时候,则是水气较甚,风邪转微,

至于皮水,第一段,从脉上仲景直言脉亦浮,不渴,因其水在肌肤,在外故而脉浮,但不恶风(与风水鉴别),而第四段又说皮水不恶寒而渴!太绕了,晕!其实是从渴与不渴来表达病情的发展,前者不渴阳气郁扼不甚,后者阳气被遏制加重,不能输布津液,或者化燥而渴。

风水,皮水都可以归为外水(自己擅自命名)或者阳水,里水,石水可以归为里水或者阴水,通过脉法,浮者在表汗之可也,沉者入里下之可也!(当然这不是绝对的,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状态去把握)一般而言风水病位在上,里水石水病位在下,原文18:“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其次,水气病篇又有大量文字在讲述水气病的病机病证:

病证:风水,皮水皆脉浮,正水,脉沉迟,自喘;石水,脉沉,腹满不喘,黄汗,脉沉迟。

病机:第七段7:“趺阳脉当伏,今反数,本自有热,消谷,小便数,今反不利,此欲作水。”第八段:“寸口脉浮而迟,浮脉则热,迟脉则潜,热潜相抟,名曰沉。趺阳脉浮而数,浮脉即热,数脉即止,热止相抟,名曰伏。沉伏相抟,名曰水。沉则脉络虚,伏则小便难,虚难相抟,水走皮肤,即为水矣。这段文字从脉法告诉大家水气病的一种临床病理态势:水热蓄结不下阴伤。(后世临床治疗水肿惯性思维多从寒的角度考虑,谬矣!)

第九段:“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水不沾流,走于肠间。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沉则为水,小便即难。”第十二段:问曰:病下利后,渴饮水,小便不利,腹满因肿者,何也?答曰:此法当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当愈。”这段文字正是我们后世诊断治疗水肿时候所倚重的病机—阳气虚衰,阴气过胜,水液不得气化发为水肿。

最后,对于与水气病相关的血分,气分仲景也都在脉法上给我们进行了阐释,

“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抟。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胃气衰则身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师曰:寸口脉沉而数,数则为出,沉则为入,出则为阳实,入则为阴结。趺阳脉微而弦,微则无胃气,弦则不得息。少阴脉沉而滑,沉则为在里,滑则为实,沉滑相搏,血结胞门,其瘕不寫,经络不通,名曰血分。”

上述经文提示我们气血亏虚,肺脾肾三脏各有不同的病状相互作用影响形成血分,这才是血不利则水的内在病机。后世治疗上简单的把血不利则为水单纯以活血去利水是治标不治本!

“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荣卫不利;荣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尿,名曰气分。”

气分从脉上提示气分以营卫不和,气血不足,出现内而肠腑鸣响,外而手足厥冷的气分证,通过麻桂附调理营卫气血即可以大气一转,其气乃散!

仲景脉法从寸口脉,趺阳脉,少阳脉,少阴脉的不同部位,浮,沉,涩,滑,数,迟,等脉形相互叠加,来提示我们水气病的病位,病机复杂,虚实夹杂,寒热并见,给我们治疗提供了辩证依据,弥足珍贵,需我们仔细研读!

(0)

相关推荐

  •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笔记

    ​卷中·水气病脉证并治十四20201105 (论七首 脉证五条 方八首)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 ...

  • 从“渴”漫谈“风水”与“皮水”

    作者:王明炯1肖熹煜2宋易寒3王文华4薛丽君5 (1.湖南省长沙医学院中医学院  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 2.湖南省长沙医学院中医学院  2012级本科在读本科生 3.长沙医学院中医学院2014级在读 ...

  • 陇东地区仰韶文化酿酒之法初探——以秦安大地湾遗址为例

    中国考古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1小时前 摘要:以陶器残留物分析为基础,相关研究已在多个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酿酒的证据.为了解仰韶文化酿酒活动的普遍性与酿酒方法的多样性,本文将研究的地域范围拓展至陇东地 ...

  • 仲景所著《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

    仲景所著<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篇.方由麻黄.石膏.生姜.甘草.大枣五味药物组成,是一首发表清热之剂.笔者遵<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火郁发之"之训 ...

  • 两手比较诊脉法初探

    脉诊是中医独具特色的诊病方法.萌芽于先秦战国,经二千多年来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成为中医辨证论治的必要手段.<素问.脉要精微论>告诫" ...

  •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医学教育网2008-10-30 大号 论七首 脉证五条 方八首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 ...

  • 《金匮要略》笔记55|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气分/血分/阴实的处方思路

    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即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营卫不利:营卫不利,则腹满胁鸣,相逐气转,膀胱营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 ...

  • 金匮水气病脉证并治十四20210113

    ​卷中·水气病脉证并治十四20210113 (论七首 脉证五条 方八首)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 ...

  • 单兆伟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透法初探

    [目的]探讨单兆伟教授巧用六大"透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le reflux gastritis,BRE)的辨证思路及用药规律.[方法]分别从单教授对BRE病因病机的认识.单教授 ...

  •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原文朗诵+解读】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原文朗诵+解读] 中医书友会  第十四篇: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来自中医书友会00:0016:28 <灵兰·用耳朵学中医> ...

  • ​毛德西十三 《水气病脉证并治》篇方治验

    ​十三 <水气病脉证并治>篇方治验 1.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化裁治疗肾病综合征 治验: 女性,42岁.患肾病综合征6年,加重半年.6年来病情时轻时重,全身浮肿,面肢尤甚,按之深陷不起 ...